A、 该工作与紧前工作时间间隔的最大值
B、 该工作与紧后工作时间间隔的最大值
C、 该工作与紧前工作时间间隔的最小值
D、 该工作与紧后工作时间间隔的最小值
答案:D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单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原文:(五)计算工作自由时差工作i若无紧后工作,其自由时差FFj等于计划工期Tp减该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EFn”即:FFll=Tp-EFn 02203033-24)当工作i有紧后工作j时,其自由时差FFi等于该工作与其紧后工作j之间的时间间隔LAGi.j的最小值,即:FFi=min{LAGi.j}
A、 该工作与紧前工作时间间隔的最大值
B、 该工作与紧后工作时间间隔的最大值
C、 该工作与紧前工作时间间隔的最小值
D、 该工作与紧后工作时间间隔的最小值
答案:D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单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原文:(五)计算工作自由时差工作i若无紧后工作,其自由时差FFj等于计划工期Tp减该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EFn”即:FFll=Tp-EFn 02203033-24)当工作i有紧后工作j时,其自由时差FFi等于该工作与其紧后工作j之间的时间间隔LAGi.j的最小值,即:FFi=min{LAGi.j}
A. 事后控制
B. 阶段验收
C. 加强管理
D. 狠抓落实
解析:解析:施工质量控制应贯彻全面、全员、全过程质量管理的思想,运用动态控制原理,进行质量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A. 施工时间
B. 合同结构
C. 产品材料
D. 投资主体
E. 地区部位
解析:解析:应用分层法的关键是调查分析的类别和层次划分,根据管理需要和统计目的,存在的分层方法有:按施工时间、按地区部位、按产品材料、按检测方法、按作业组织、按工程类型、按合同结构。
A. 利益机制
B. 动力机制
C. 约束机制
D. 反馈机制
解析:解析:【内容考查】本题考查的是项目质量控制体系的运行。【选项分析】动力机制是项目质量控制体系运行的核心机制,它源于公正,公开,公平的竞争机制和利益机制的制度设计或安排。这是因为建设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是由多主体参与的价值增值链,只有保持合理的供方及分供方关等各方关系,才能形成合力,是建设工程项目成功的重要保证。
A. 横道图法
B. 表格法
C. 曲线法
D. 直方图法
解析:解析:【内容考查】本题考查的是偏差分析。【选项分析】偏差分析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有横道图法、表格法和曲线法。
A. 进行竣工决算
B. 进行项目总结
C. 清理各种债权债务
D. 移交工程资料
解析:解析:( 7 )合同收尾:取得合同目标考核证书,办理决算手续,清理各种债权债务;缺陷通知期限满后取得履约证书。故C正确。A、D是施工阶段,B是项目管理收尾。
A.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
B. 建设工程实行总承包的,由总承包单位对全部建设工程质量负责、
C. 总承包依法将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分包单位应对其分包工程质量向业主负责、总承包单位与分包单位应对分包工程的质量承担连带责任
D. 隐蔽工程在隐蔽之前,施工单位应通知建设单位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
E. 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施工单位应自行取样并送具有资质的质量检测单位进行检测
解析:解析:建设工程实行总承包的,总承包单位应当对全部建设工程质量负责;(6)施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施工质量的检验制度,严格工序管理,作好隐蔽工程的质量检查和记录。隐蔽工程在隐蔽前,施工单位应当通知建设单位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
A. 项目管理
B. 实施管理
C. 开发管理
D. 设施管理
解析:解析: 使用阶段管理(或称运营阶段管理) (3)使用阶段的管理,即设施管理FM Facility Management
A. 完成设计和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
B. 有完整的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
C. 有施工单位签署的工程保修书
D. 有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审核意见
E. 有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分别签署的质量合格文件
解析:解析:【内容考查】本题考查的是竣工质量验收的条件。【选项分析】2015版教材:具备下列条件时,由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提交工程竣工验收报告,申请工程竣工验收。(1)完成建设工程设计和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2)有完整的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3)有工程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进场试验报告;(4)有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分别签署的质量合格文件;(5)有施工单位签署的工程保修书。2016版教材:工程符合下列条件方可进行竣工验收:(1)完成工程设计和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2)施工单位在工程完工后对工程质量进行了检查,确认工程质量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符合设计文件及合同要求,并提出工程竣工报告。工程竣工报告应经项目经理和施工单位有关负责人审核签字。(3)对于委托监理的工程项目,监理单位对工程进行了质量评估,具有完整的监理资料,并提出工程质量评估报告。工程质量评估报告应经总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单位有关负责人审核签字。(4)勘察、设计单位对勘察、设计文件及施工过程中由设计单位签署的设计变更通知书进行了检查,并提出质量检查报告。质量检查报告应经该项目勘察、设计负责人和勘察、设计单位有关负责人审核签字。(5)有完整的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6)有工程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进场试验报告,以及工程质量检测和功能性试验资料。(7)建设单位已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8)有施工单位签署的工程质量保修书。(9)对住宅工程,进行分户验收并验收合格,建设单位按户出具《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表》。(10)建设主管部分及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责令整改的问题全部整改完毕。(11)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A. 动力机制
B. 约束机制
C. 反馈机制
D. 持续改进机制
解析:解析:一、质量管理原则质量管理体系标准(GB/T19000-2016)提出了质量管理的七项原则,内容如下:5、改进:成功的组织持续关注改进。PDCA循环随着对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和改进,在一次一次的滚动循环中逐步上升,不断增强管理能力
A. 业主方项目管理的投资目标指的是项目的总投资目标
B. 设计方的项目管理目标不包括项目的投资目标
C. 施工方的项目管理不包括安全管理
D. 供货方的项目管理工作主要在施工阶段,但也涉及准备阶段.设计阶段等
E. 建设工程总承包方项目管理的目标包括项目的总投资目标等
解析:解析:设计方项目管理的目标包括设计的成本目标、设计的进度目标和设计的质量目标,以及项目的投资目标。B错误。施工方项目管理的任务包括:(1)施工安全管理;(2)施工成本控制;(3)施工进度控制;(4)施工质量控制;(5)施工合同管理;(6)施工信息管理;(7)与施工有关的组织与协调等。C错误。业主方项目管理服务于业主的利益,其项目管理的目标包括项目的投资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其中投资目标指的是项目的总投资目标。供货方的项目管理工作主要在施工阶段进行,但它也涉及设计准备阶段、设计阶段、动用前准备阶段和保修期。项目总承包方作为项目建设的一个重要参与方,其项目管理主要服务于项目的整体利益和项目总承包方本身的利益,其项目管理的目标应符合合同的要求,包括:(1)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目标;(2)项目的总投资目标和项目总承包方的成本目标(其前者是业主方的总投资目标,后者是项目总承包方本身的成本目标)。正确答案: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