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公安执法
>
辅警法律基础知识(官方)
搜索
辅警法律基础知识(官方)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35.( )是贯穿整个《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现场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操作规程》的一个核心原则,也是基于目前公安民警现场制止违法犯罪行为的执法实际,设定的一个基本操作原则。

A、 分级处置原则

B、 适度原则

C、 安全原则

D、 控制原则

答案:A

解析:该规程中的核心原则是分级处置原则,即根据情况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辅警法律基础知识(官方)
根据现行宪法,有权依照法律规定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内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51a-3112-02a0-c091-da481f4a6419.html
点击查看题目
刘某因多次上访没有得到满意答复,某日又要到县政府找领导,被门卫拦住,刘某便大声叫喊,拿出随身携带的锤子砸坏了政府一楼的玻璃窗、公示栏等物,直到民警赶到现场制止。刘某的行为构成( )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51a-3112-0e58-c091-da481f4a6412.html
点击查看题目
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51a-32b9-da88-c091-da481f4a6423.html
点击查看题目
下列情形中,以拐卖妇女、儿童罪或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共犯论处的有(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51a-31e8-b390-c091-da481f4a6405.html
点击查看题目
关于禁止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51a-3112-3568-c091-da481f4a640f.html
点击查看题目
甲携带一把管制刀具进入公共广场参加示威活动。下列对甲的行为的认定正确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51a-3112-21e0-c091-da481f4a641e.html
点击查看题目
张某为出国打工,1年内先后5次从首都机场偷渡出境,均被边检部门查获。对于张某的行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51a-31e8-bb60-c091-da481f4a6402.html
点击查看题目
甲因与车间主任乙不和,欲除之而后快。某日上班,甲将炸药带进车间,点燃后借故溜出,结果炸药早已失去药性,未造成任何损失。对甲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51a-31e8-9c20-c091-da481f4a641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律师关某在一起盗窃案件侦查期间担任犯罪嫌疑人韩某的辩护人。在此期间,辩护人关某收集到的下列证据应当及时告知公安机关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51a-31e8-9c20-c091-da481f4a6409.html
点击查看题目
李某醉酒后殴打他人,被公安派出所民警查获并带回约束5个小时后酒醒,而后民警对其进行了4小时的询问查证。李某称其从入所开始,查证时间已经超过8小时,遂称民警办案违法。对于本案说法正确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51a-3112-25c8-c091-da481f4a640d.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公安执法
>
辅警法律基础知识(官方)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辅警法律基础知识(官方)

35.( )是贯穿整个《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现场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操作规程》的一个核心原则,也是基于目前公安民警现场制止违法犯罪行为的执法实际,设定的一个基本操作原则。

A、 分级处置原则

B、 适度原则

C、 安全原则

D、 控制原则

答案:A

解析:该规程中的核心原则是分级处置原则,即根据情况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辅警法律基础知识(官方)
相关题目
根据现行宪法,有权依照法律规定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内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的是( )。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  国务院

C.  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D.  国家主席

解析:题目知识点:宪法规定。题目解析:根据现行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国务院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在全国或者部分地区宣布紧急状态。因此选项B正确。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51a-3112-02a0-c091-da481f4a6419.html
点击查看答案
刘某因多次上访没有得到满意答复,某日又要到县政府找领导,被门卫拦住,刘某便大声叫喊,拿出随身携带的锤子砸坏了政府一楼的玻璃窗、公示栏等物,直到民警赶到现场制止。刘某的行为构成( )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A.  扰乱单位秩序

B.  故意损毁财物

C.  寻衅滋事

D.  扰乱公共场所秩序

解析:题目知识点[治安管理] 题目解析:根据刘某的行为,他的行为属于寻衅滋事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因为他使用暴力方法破坏政府财物并扰乱公共场所秩序。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51a-3112-0e58-c091-da481f4a641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题目知识点[单位犯罪] 题目解析:本题考察单位犯罪的认定。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都应该以单位犯罪论处,因此选A。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51a-32b9-da88-c091-da481f4a6423.html
点击查看答案
下列情形中,以拐卖妇女、儿童罪或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共犯论处的有( )。

A.  甲明知他人拐卖儿童,仍然向其提供被拐卖儿童的出生证明

B.  乙明知他人收买被拐卖的儿童,仍然向其提供被收买儿童的户籍证明

C.  丙明知他人系拐卖儿童的“人贩子”,仍然利用从事福利救助工作的便利居间介绍

D.  丁明知他人系拐卖儿童的“人贩子”,仍然利用从事诊疗工作的便利居间介绍

解析:题目知识点:刑法的拐卖妇女、儿童罪和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共犯论处的情形。 题目解析:根据刑法相关规定,拐卖妇女、儿童罪和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的共犯包括直接犯罪和间接犯罪两种情形,而直接犯罪的共犯有犯罪教唆、犯罪准备、犯罪共同体、犯罪集团等,间接犯罪的共犯有犯罪行为辅助、犯罪知情等。本题中四个选项都涉及到了明知他人拐卖或收买被拐卖的儿童,仍然提供相关证明或介绍等行为,属于犯罪行为辅助或犯罪知情的共犯,因此ABCD均为正确答案。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51a-31e8-b390-c091-da481f4a6405.html
点击查看答案
关于禁止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因盗掘古墓葬罪被判刑7年,在执行5年后被假释,法院裁定假释时,可对甲宣告禁止令

B.  乙犯合同诈骗罪被判处缓刑,因附带民事赔偿义务尚未履行,法院可在禁止令中禁止其进入高档饭店消费

C.  丙因在公共厕所猥亵儿童被判处缓刑,法院可同时宣告禁止其进入公共厕所

D.  丁被判处管制,同时被禁止接触同案犯,禁止令的期限应从管制执行完毕之日起计算

解析:题目知识点:禁止令。题目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禁止令是指在刑罚执行期间或刑罚执行完毕后,对罪犯进行特定场所、特定活动或与特定人员的禁止限制措施。选项B的说法正确,因为合同诈骗罪属于经济犯罪,法院可在禁止令中禁止罪犯进入高档饭店等场所,以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和被害人权益。而其他选项的说法不正确,例如选项A中,判处禁止令的期限应从假释之日起计算,选项C中,禁止令只能限制进入特定场所或从事特定活动,不包括禁止进入公共厕所,选项D中,禁止令的期限应从管制执行期间计算,而非管制执行完毕之日起。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51a-3112-3568-c091-da481f4a640f.html
点击查看答案
甲携带一把管制刀具进入公共广场参加示威活动。下列对甲的行为的认定正确的是( )。

A.  甲不构成犯罪

B.  甲构成非法携带管制刀具危及公共安全罪

C.  甲构成非法携带管制刀具罪

D.  甲构成非法携带管制刀具参加示威罪

解析:题目知识点[刑法] 题目解析: 根据《刑法》相关规定,非法携带管制刀具参加示威活动构成非法携带管制刀具罪和参加非法集会罪,因此正确答案为D。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51a-3112-21e0-c091-da481f4a641e.html
点击查看答案
张某为出国打工,1年内先后5次从首都机场偷渡出境,均被边检部门查获。对于张某的行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张某构成非法出境的违法行为

B.  张某构成偷越国(边)境罪

C.  张某多次违法,应当从重处罚

D.  张某构成偷越国(边)境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解析:题目知识点[刑法] 题目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违反出入境管理规定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构成非法出境的违法行为属于刑法范畴,因此选项ACD中的错误选项为B,即张某不构成偷越国(边)境罪。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51a-31e8-bb60-c091-da481f4a640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甲因与车间主任乙不和,欲除之而后快。某日上班,甲将炸药带进车间,点燃后借故溜出,结果炸药早已失去药性,未造成任何损失。对甲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构成故意杀人罪

B.  构成爆炸罪

C.  属于犯罪未遂

D.  属于犯罪预备

解析:题目知识点[刑法基础知识、犯罪未遂和犯罪预备的区别、爆炸罪的构成要件] 题目解析:甲的行为未造成任何损失,因此不构成故意杀人罪;虽然甲将炸药带进车间并点燃,但由于炸药早已失去药性,未能达到爆炸罪的构成要件,因此属于犯罪未遂;甲带炸药进车间并点燃已足以表明其有实施犯罪的决心和准备,属于犯罪预备。综上所述,选项B和C是正确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51a-31e8-9c20-c091-da481f4a641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律师关某在一起盗窃案件侦查期间担任犯罪嫌疑人韩某的辩护人。在此期间,辩护人关某收集到的下列证据应当及时告知公安机关的是( )。

A.  韩某不在犯罪现场的证据

B.  韩某的年龄是15周岁的证据

C.  韩某是精神病人的证据

D.  韩某的犯罪动机

解析:题目知识点[律师职业道德] 题目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律师在辩护中不得隐瞒、篡改、伪造证据,并且应当将其发现的犯罪嫌疑人不在犯罪现场、年龄、精神状况等情况的证据及时告知公安机关,因此选项ABC都应当及时告知公安机关。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51a-31e8-9c20-c091-da481f4a6409.html
点击查看答案
李某醉酒后殴打他人,被公安派出所民警查获并带回约束5个小时后酒醒,而后民警对其进行了4小时的询问查证。李某称其从入所开始,查证时间已经超过8小时,遂称民警办案违法。对于本案说法正确的是( )。

A.  李某因醉酒不承担违法责任

B.  对李某可以使用手铐、脚镣等警械进行约束

C.  对李某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的时间应计算在询问查证时间内

D.  李某在醉酒状态中,公安机关可以通知其家属、亲友或者所属单位将其领回看管

解析:题目知识点[刑事诉讼法] 题目解析: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羁押人员在被羁押期间的时间,包括保护性约束措施的时间都计入限制人身自由的时间,因此李某所称查证时间已经超过8小时是错误的,民警对其进行约束措施的时间应计算在询问查证时间内,所以D选项正确。选项A错误,醉酒并不能免除违法责任;选项B错误,警械的使用应当符合程序和需要性原则。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51a-3112-25c8-c091-da481f4a640d.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