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触动电器开关或拨打电话
B、 使用明火
C、 A和B都正确
答案:C
解析:发现燃气泄漏,要速关阀门,打开门窗,不能( )。 A. 触动电器开关或拨打电话 B. 使用明火 C. A和B都正确 答案: C 这道题目的正确答案是C. A和B都正确。当我们发现燃气泄漏时,首先应该立即关闭燃气阀门,以停止燃气的进一步泄漏。然后,我们应该打开门窗,以便将室内的燃气排出,并增加通风。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避免触动电器开关或使用明火,因为它们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因此,正确的做法是关闭阀门、打开门窗,并避免触动电器开关或使用明火。
A、 触动电器开关或拨打电话
B、 使用明火
C、 A和B都正确
答案:C
解析:发现燃气泄漏,要速关阀门,打开门窗,不能( )。 A. 触动电器开关或拨打电话 B. 使用明火 C. A和B都正确 答案: C 这道题目的正确答案是C. A和B都正确。当我们发现燃气泄漏时,首先应该立即关闭燃气阀门,以停止燃气的进一步泄漏。然后,我们应该打开门窗,以便将室内的燃气排出,并增加通风。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避免触动电器开关或使用明火,因为它们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因此,正确的做法是关闭阀门、打开门窗,并避免触动电器开关或使用明火。
A. 二氧化碳灭火剂
B. 干粉灭火剂
C. 泡沫灭火剂
解析:下列( )灭火剂是扑救精密仪器火灾的最佳选择。 A. 二氧化碳灭火剂 B. 干粉灭火剂 C. 泡沫灭火剂 答案: A 这道题目的正确答案是A. 二氧化碳灭火剂。精密仪器火灾的特点是需要尽量减少损坏和腐蚀,同时要迅速扑灭火源。二氧化碳灭火剂是一种干净的灭火剂,它不留残留物或导致腐蚀,适用于扑灭精密仪器火灾。二氧化碳灭火剂通过抑制火焰周围的氧气来扑灭火源。相比之下,干粉灭火剂可能会留下腐蚀性残留物,而泡沫灭火剂可能会对精密仪器造成损坏。因此,在扑救精密仪器火灾时,二氧化碳灭火剂是最佳的选择。
A. 不摸、不冲、不送、不作标记、不上药
B. 不摸、不冲、不取、不送、不上药
C. 不摸、不冲、不止痛、不取、不上药
D. 不摸、不冲、不送、不取、不止血
解析:伤口包扎时应做到五不。答案选项B:不摸、不冲、不取、不送、不上药。这个答案是正确的,因为在伤口包扎时,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不用手直接触摸伤口,以免引起感染;不用水冲洗伤口,以免清除掉有益的血块或凝血物;不取出伤口内的异物,以免增加出血或伤害;不盲目送伤者到医院,应根据伤势和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就医;不随意涂抹药物,应根据医生指导正确使用药物。
A. 20米
B. 25米
C. 30米
D. 35米
解析:在公共娱乐场所,手提式灭火器的最大保护距离是20米。答案选项A是正确的。手提式灭火器是一种常见的灭火设备,但其有效射程是有限的。根据安全规定,手提式灭火器的最大保护距离通常为20米。这意味着在发生火灾时,人们应尽量接近火源并正确使用灭火器,以确保有效地扑灭火焰。
A. 女青年
B. 未成年人
C. 军人
解析:发生火灾时,不得组织未成年人扑救火灾。答案选项B是正确的。未成年人在处理火灾紧急情况时缺乏足够的经验和技能,可能无法有效地应对火灾风险。因此,根据安全原则,未成年人不应被组织参与扑灭火灾的行动。在火灾发生时,应该立即通知成年人或专业人员,并按照他们的指示采取适当的行动,同时确保自身的安全。
A. 16-20次/分钟
B. 20-30次/分钟
C. 36-40次/分钟
解析:成人正常呼吸每分钟是()。 答案: A. 16-20次/分钟 解析: 成人正常呼吸每分钟的次数通常在16到20次之间。这个范围内的呼吸频率可以保证人体正常供氧和排出二氧化碳,维持身体的生理平衡。较快的呼吸频率可能表明身体处于紧张或兴奋状态,而较慢的呼吸频率可能表明身体处于休息或睡眠状态。
A. 100~200℃
B. 200~300℃
C. 700~800℃
解析:烟头中心温度可达( ),它超过了棉、麻、毛织物、纸张、家具等可燃物的燃点,若乱扔烟头接触到这些可燃物,容易引起燃烧,甚至酿成火灾。 答案: C. 700~800℃ 解析: 烟头的中心温度可达700到800摄氏度。这个温度超过了许多可燃物的燃点,如棉、麻、毛织物、纸张和家具等。如果乱扔的烟头接触到这些可燃物,会迅速引起燃烧,可能导致火灾的发生。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妥善处理烟蒂,避免引发火灾事故。
A. 先止血后包扎再固定
B. 先包扎后固定再搬运
C. 先止血后固定再搬运
解析:骨折固定的基本原则是()。 答案: A. 先止血后包扎再固定 解析: 骨折固定的基本原则是先止血后包扎再固定。当发生骨折时,首先要停止骨折部位可能出现的出血,可以通过压迫伤口或使用止血带等方法进行止血。之后,对伤口进行包扎,以防止感染和进一步的伤害。最后,需要固定骨折部位,使其保持稳定,以便骨折能够正确愈合。这些步骤有助于减轻疼痛,促进骨折的康复。
A. 不相信
B. 不相信、不传播
C. 不相信、不传播并及时上报
解析:怎样对待地震谣传?( ) A. 不相信 B. 不相信、不传播 C. 不相信、不传播并及时上报 答案:C 解析:选项C是正确答案。在地震发生后,应该不相信地震谣传,不传播谣言,并及时上报真实的信息。这是因为地震谣言可能会引发恐慌和混乱,干扰救援和应急工作的进行。及时上报真实信息可以帮助人们获得正确的指导,采取适当的行动,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A. 1分钟
B. 2分钟
C. 3分钟
D. 5分钟
解析:大脑组织缺氧后发生不可逆时间一般为()。( ) A. 1分钟 B. 2分钟 C. 3分钟 D. 5分钟 答案:D 解析:选项D是正确答案。当大脑组织发生缺氧时,供氧不足会导致神经细胞损伤和死亡。一般情况下,大脑组织缺氧后发生不可逆的损伤时间为大约5分钟。如果在这个时间内没有及时恢复供氧,可能会导致永久性的脑损伤。
A. 单人搀扶
B. 双人搀扶
C. 抱扶
D. 背负
E. 平卧式
解析:脊柱骨折的正确搬运法( )。 A. 单人搀扶 B. 双人搀扶 C. 抱扶 D. 背负 E. 平卧式 答案:E 解析:选项E是正确答案。脊柱骨折是一种严重的伤情,搬运时需要特别注意,以避免进一步损伤脊柱。正确的搬运方法是采用平卧式,即将伤者平放在硬板上或其他坚硬平面上,保持脊柱稳定。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脊柱的移动,减少进一步的损伤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