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在校教育
>
教育心理学呜呜呜呜
搜索
教育心理学呜呜呜呜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14.吴北即将高中毕业,他既想读国外的大学,又想读国内高校,迟迟不能做出选择,他的这种动机冲突属于()

A、 双避型

B、 趋避型

C、 双趋型

D、 多重趋避型

答案:C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意志冲突,既想又想就是双趋冲突。

教育心理学呜呜呜呜
11.“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做法主要反映了哪一徳育过程规律?(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17-1deb-6300-c0f5-18fb755e8805.html
点击查看题目
7.我国学校德育包括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16-f6f7-a560-c0f5-18fb755e880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6.我国古代教育内容中的“六艺”,欧洲古代教数育内容中的“七艺”和工业革命以后出现的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17-1deb-6300-c0f5-18fb755e88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3.根据奥尔皮特人格理论,中国人所具有的勤劳善良朴实等特征属于()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17-2467-eca8-c0f5-18fb755e8804.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美国学者孟禄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的史实,断言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这种观点被称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16-b7fb-2a30-c0f5-18fb755e88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1.江金当了一段时间教师后感到自己完全能够适应教学的基本要求,此时他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如何提高学生成绩、教好每一堂课。按照富勒的教师成长阶段论,江金处于()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16-f6f7-ad30-c0f5-18fb755e8803.html
点击查看题目
5.为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将系统论的方法引入教育改革,提出的教育理论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17-1afc-1ae0-c0f5-18fb755e8803.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记录了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学家孔子关于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等方面的言论的著作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17-2467-e4d8-c0f5-18fb755e88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7.小强期中考试失利,但是他没有气馁,而是认真分析了失败的原因,找到了问题,确定了新的方向。小强这种对待挫折的方式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16-b985-ecc8-c0f5-18fb755e8803.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1.王老师讲课时发现有些同学注意力不集中,于是提问:我刚才讲的问题大家是怎么理解的以有起全班同学的注意。王老师采用的这种课堂管理方法()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17-2467-f090-c0f5-18fb755e8805.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在校教育
>
教育心理学呜呜呜呜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教育心理学呜呜呜呜

14.吴北即将高中毕业,他既想读国外的大学,又想读国内高校,迟迟不能做出选择,他的这种动机冲突属于()

A、 双避型

B、 趋避型

C、 双趋型

D、 多重趋避型

答案:C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意志冲突,既想又想就是双趋冲突。

分享
教育心理学呜呜呜呜
相关题目
11.“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做法主要反映了哪一徳育过程规律?( )

A.  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B.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

C.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D.  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解析:解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分别对应了情、知、行、意。因此,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17-1deb-6300-c0f5-18fb755e8805.html
点击查看答案
7.我国学校德育包括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

A.  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和纪律教育

B.  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

C.  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

D.  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纪律教育

解析:解析:德育就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将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的活动。它相对于体育、智育而言,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16-f6f7-a560-c0f5-18fb755e88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6.我国古代教育内容中的“六艺”,欧洲古代教数育内容中的“七艺”和工业革命以后出现的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 )。

A.  学科课程

B.  活动课程

C.  综合课程

D.  融合课程

解析:解析:学科课程主要是从各学科领域中精选内容,按照该领域的逻辑结构构成的知识体系。“六艺”“七艺”及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学科课程。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17-1deb-6300-c0f5-18fb755e88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3.根据奥尔皮特人格理论,中国人所具有的勤劳善良朴实等特征属于()

A.  共同特质

B.  首要特质

C.  中心特质

D.  次要特质

解析:解析:共同特质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17-2467-eca8-c0f5-18fb755e8804.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美国学者孟禄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的史实,断言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这种观点被称为()。

A.  交往起源论

B.  生物起源论

C.  心理起源论

D.  劳动起源论

解析:解析:孟禄是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16-b7fb-2a30-c0f5-18fb755e88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1.江金当了一段时间教师后感到自己完全能够适应教学的基本要求,此时他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如何提高学生成绩、教好每一堂课。按照富勒的教师成长阶段论,江金处于()

A.  关注生存阶段

B.  关注学生阶段

C.  关注情境阶段

D.  关注自我阶段

解析:解析:关注情境阶段是指当教师认为自己在新的岗位上已经站稳了脚跟后,会将注意力转移到提高教学质量上来,如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关心班集体的建设、关心自己备课是否充分等。因此,题干中江金老师处于关注情境阶段。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16-f6f7-ad30-c0f5-18fb755e8803.html
点击查看答案
5.为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将系统论的方法引入教育改革,提出的教育理论是()。

A.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B.  最近发展区理论

C.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D.  范例教学理论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在其著作《教学过程最优化》中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17-1afc-1ae0-c0f5-18fb755e8803.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记录了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学家孔子关于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等方面的言论的著作是()

A.  论语

B.  学记

C.  大学

D.  中庸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论语》。《论语》是孔子的弟子收录的,集中反映是孔子的教育思想教育著作的是《论语》。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17-2467-e4d8-c0f5-18fb755e88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7.小强期中考试失利,但是他没有气馁,而是认真分析了失败的原因,找到了问题,确定了新的方向。小强这种对待挫折的方式是()。

A.  宣泄

B.  升华

C.  补偿

D.  认知重组

解析:解析:对挫折情景的重新认识与评价,称为认知重组,小强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到了问题,确定了新的方向,属于认知重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16-b985-ecc8-c0f5-18fb755e8803.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1.王老师讲课时发现有些同学注意力不集中,于是提问:我刚才讲的问题大家是怎么理解的以有起全班同学的注意。王老师采用的这种课堂管理方法()

A.  个人问责

B.  团体警觉

C.  空

D.  全体责任

解析:解析:团体警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17-2467-f090-c0f5-18fb755e8805.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