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在校教育
>
教育心理学呜呜呜呜
搜索
教育心理学呜呜呜呜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13.晓东在记忆英文单词时,如果不对其加以复述,这个单词在他头脑中只能保持几十秒。这种记忆现象是()

A、 瞬时记忆

B、 短时记忆

C、 长时记忆

D、 内隐记忆

答案:B

教育心理学呜呜呜呜
19.在对学生李刚网络成瘾的干预中,老师要求在手腕上套一根橡皮筋,一旦感觉自己想上网就用力拉橡皮筋弹自己。这位老师所要求的方法称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16-f6f7-ad30-c0f5-18fb755e880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在科学分类中,首次将教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的学者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16-f6f7-a178-c0f5-18fb755e88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1.学校德育工作中经常采用的表扬与批评,奖励与处分的德育方法属于(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17-1c82-9ba0-c0f5-18fb755e880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3.阳慧在解决问题时,常以老师、同学的建议作为参照做出决策。她的这种认知风格属于()。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17-210a-5640-c0f5-18fb755e8803.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西方教育史上,提出“泛智教育”和普及初等教育的主张,并对班级授课制作出系统阐述的教育著作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16-b7fb-2648-c0f5-18fb755e880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0、班主任王老师在“每月一星”活动中,将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照片贴在“明星墙”以示奖励。王老师运用的德育方法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17-1fe6-c5a0-c0f5-18fb755e880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7.李伟同学在上课前会对本节内容进行判断,如果认为自己能听懂老师讲述的知识,他就会认真听课,根据班杜拉的理论,这种现象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17-210a-5640-c0f5-18fb755e8807.html
点击查看题目
4.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17-210a-5258-c0f5-18fb755e8803.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6.在心理学实验中,为了使小狗能够区分开圆形光圈和椭圆形光圈,研究者只在圆形光圈出现时才给予食物强化,而在呈现椭圆形光圈时不给予强化,那么小狗便可以学会只对圆形光圈做出反应而不理会椭圆形光圈。该过程称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16-f6f7-a948-c0f5-18fb755e8804.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0.陈老师在讲“二氧化碳性质”时,讲台上放着两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气体,其中一瓶是二氧化碳,一瓶是空气,怎么区分它们呢?陈老师边说边将燃烧的木条分别深入两个集气瓶中,告诉学生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使木条继续燃烧的是空气,这种教学方法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3e1-2618-a5f0-c0f5-18fb755e8802.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在校教育
>
教育心理学呜呜呜呜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教育心理学呜呜呜呜

13.晓东在记忆英文单词时,如果不对其加以复述,这个单词在他头脑中只能保持几十秒。这种记忆现象是()

A、 瞬时记忆

B、 短时记忆

C、 长时记忆

D、 内隐记忆

答案:B

分享
教育心理学呜呜呜呜
相关题目
19.在对学生李刚网络成瘾的干预中,老师要求在手腕上套一根橡皮筋,一旦感觉自己想上网就用力拉橡皮筋弹自己。这位老师所要求的方法称为()

A.  强化干预法

B.  厌恶干预法

C.  转移注意法

D.  延迟满足法

解析:解析:厌恶干预指采用惩罚性的厌恶刺激来减少或消除一些适应不良行为的方法。常用做法有橡皮圈拉弹法、不赞成干预、内隐致敏法等。题干描述的是橡皮圈拉弹法。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16-f6f7-ad30-c0f5-18fb755e88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在科学分类中,首次将教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的学者是()

A.  卢梭

B.  培根

C.  康德

D.  洛克

解析:解析:英国学者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1623)一文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16-f6f7-a178-c0f5-18fb755e88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1.学校德育工作中经常采用的表扬与批评,奖励与处分的德育方法属于( )。

A.  说服教育法

B.  品德评价法

C.  榜样示茄法

D.  品德陶冶法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17-1c82-9ba0-c0f5-18fb755e88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3.阳慧在解决问题时,常以老师、同学的建议作为参照做出决策。她的这种认知风格属于()。

A.  场依存型

B.  场独立型

C.  继时型

D.  同时型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17-210a-5640-c0f5-18fb755e8803.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西方教育史上,提出“泛智教育”和普及初等教育的主张,并对班级授课制作出系统阐述的教育著作是()。

A.  柏拉图的《理想国》

B.  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

C.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解析:解析:夸美纽斯所著的《大教学论》中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16-b7fb-2648-c0f5-18fb755e88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0、班主任王老师在“每月一星”活动中,将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照片贴在“明星墙”以示奖励。王老师运用的德育方法是()

A.  说服教育法

B.  实际锻炼法

C.  品德评价法

D.  情感陶冶法

解析:解析:“每月一星”活动的开展属于品德评价法。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17-1fe6-c5a0-c0f5-18fb755e88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7.李伟同学在上课前会对本节内容进行判断,如果认为自己能听懂老师讲述的知识,他就会认真听课,根据班杜拉的理论,这种现象是()。

A.  结果期待

B.  过程期待

C.  社会期待

D.  效能期待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17-210a-5640-c0f5-18fb755e8807.html
点击查看答案
4.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

A.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B.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C.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  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17-210a-5258-c0f5-18fb755e8803.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6.在心理学实验中,为了使小狗能够区分开圆形光圈和椭圆形光圈,研究者只在圆形光圈出现时才给予食物强化,而在呈现椭圆形光圈时不给予强化,那么小狗便可以学会只对圆形光圈做出反应而不理会椭圆形光圈。该过程称为()

A.  刺激分化

B.  刺激泛化

C.  刺激获得

D.  刺激消退

解析:解析:分化指的是有机体对刺激物的反应进一步精确化,那就是对目标刺激物加强保持,而对非条件刺激物进行消退。通过实验小狗能够区分开圆形光圈和椭圆光圈,就是刺激的分化。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416-f6f7-a948-c0f5-18fb755e8804.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0.陈老师在讲“二氧化碳性质”时,讲台上放着两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气体,其中一瓶是二氧化碳,一瓶是空气,怎么区分它们呢?陈老师边说边将燃烧的木条分别深入两个集气瓶中,告诉学生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使木条继续燃烧的是空气,这种教学方法是()

A.  实验法

B.  讲授法

C.  演示法

D.  谈话法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3e1-2618-a5f0-c0f5-18fb755e880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