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格不公允的除外
B、 企业通常应当按照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C、 盘盈的存货应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进行会计处理
D、 通过提供劳务取得的存货,其成本按从事劳务提供人员的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费用以及可归属于该存货的间接费用确定
答案:C
解析:解析:盘盈的存货应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进行会计处理。
A、 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格不公允的除外
B、 企业通常应当按照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C、 盘盈的存货应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进行会计处理
D、 通过提供劳务取得的存货,其成本按从事劳务提供人员的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费用以及可归属于该存货的间接费用确定
答案:C
解析:解析:盘盈的存货应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进行会计处理。
A. 10万元
B. 40万元
C. 100万元
D. 200万元
解析:解析:2×18年应计入管理费用的金额=(30-20)×10/10=10(万元)。借:银行存款200长期待摊费用100贷:固定资产300按受益对象分摊:借:管理费用10贷:应付职工薪酬10本期摊销时:借:应付职工薪酬10贷:长期待摊费用10
A. 报告年度以盈余公积转为股本
B. 报告年度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分拆股份
C. 报告年度以发行股票为对价实现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D. 报告年度因发生企业前期重大会计差错而对财务报告进行调整
解析:解析:选项C,通过发行股票实现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企业的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均发生变动,不需要重新计算各列报期的每股收益。也就是说,各列报期的每股收益信息是客观的。
A. 在租赁期届满时,租赁资产的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
B. 资产的所有权虽然不转移,但租赁期占租赁资产使用寿命的70%
C. 在租赁开始日,租赁收款额的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的95%
D. 租赁资产性质特殊,如果不作较大改造,只有承租人才能使用
解析:解析:一项租赁存在下列一种或多种情形的,通常分类为融资租赁:(1)在租赁期届满时,租赁资产的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2)承租人有购买租赁资产的选择权,所订立的购买价款预计将远低于行使选择权时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因而在租赁开始日就可以合理确定承租人将行使该选择权。(3)资产的所有权虽然不转移,但租赁期占租赁资产使用寿命的大部分。实务中,这里的“大部分”一般指租赁期占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使用寿命的75%以上(含75%)。(4)在租赁开始日,租赁收款额的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实务中,这里的“几乎相当于”,通常掌握在90%以上。(5)租赁资产性质特殊,如果不作较大改造,只有承租人才能使用。
A. 专门借款发生的利息费用,在资本化期间内,应当全部计入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成本,但仍需要计算借款资本化率
B. 符合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的存货包括: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的用于出售的房地产开发产品、机械制造企业制造的用于对外出售的大型机械设备等,这些存货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建造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
C. 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借人专门借款的,其利息费用资本化金额应当以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费用,减去将尚未动用的借款金额存入银行取得的利息收人或者进行暂时性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后的金额确定
D. 专门借款产生的汇兑差额只有在资本化期间内才能予以资本化;而专门借款辅助费用只要在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之前发生的,发生时均可以资本化
解析:解析:专门借款的利息资本化金额应当以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费用,减去将尚未动用的借款金额存入银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者进行暂时性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后的金额确定,不需要计算借款资本化率。
A. 0.5元
B. 0.7元
C. 0.77元
D. 0.83元
解析:解析:基本每股收益=11700/[(15000+6000X9/12)X1.2]=0.50(元)
A. 母公司免除资金流充足的子公司的债务
B. 债务人以存货清偿债务
C. 将未来应收货款本金及其利息出售给银行
D. 签发商业承兑汇票支付购货款
解析:解析:选项A,实质上是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构成权益性交易,应适用权益性交易的相关规定进行账务处理;选项C,债务重组需要不改变交易对手方,将未来应收货款本金及其利息出售给银行改变了交易对手方,不属于债务重组;选项D,不涉及重新达成协议,不属于债务重组。
A. 当合营安排未通过单独主体达成时,该合营安排为共同经营
B. 合营安排中参与方对合营安排提供担保的,该合营安排为共同经营
C. 两个参与方组合能够集体控制某项安排的,该安排构成合营安排
D. 合营安排为共同经营的,参与方对合营安排有关的净资产享有权利
解析:解析:选项B,参与方为合营安排提供担保(或提供担保的承诺)的行为本身并不直接导致一项安排被分类为共同经营;选项C,必须是具有唯一一组集体控制的组合;选项D,合营安排划分为合营企业的,参与方对合营安排有关的净资产享有权利。
A. 在免税合并情况下确认的资产、负债初始计量金额与其计税基础不同所形成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B. 在免税合并情况下,因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其确认结果将影响购买日的所得税费用
C. 在免税合并的情况下确认的商誉,其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D. 在应税合并的情况下确认的商誉,在其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中均不产生暂时性差异
解析:解析:企业非同一控制下吸收合并(免税合并)业务发生时确认的资产、负债初始计量金额与其计税基础不同所形成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选项A错误;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免税合并)中,因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应调整购买日确认的商誉或是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选项B错误;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免税合并)中,商誉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准则规定不确认与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选项C正确;在应税合并的情况下,非同一控制吸收合并中确认的商誉,在初始计量时其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相等,不产生暂时性差异,但在后续计量过程中如商誉发生减值,将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确认相关的所得税影响,选项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