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计息期数为时点或时标,本期末即等于下期初。0点就是第一期初,也叫零期
B、 P是在第一计息期开始时(0期)发生
C、 F发生在考察期期末,即n期末
D、 各期的等额支付A,发生在各期期初
E、 当问题包括P与A时,系列的第一个A与P同时发生的
答案:ABC
解析:解析:等值计算公式使用注意的事项:(1)计息期数为时点或时标,本期末即等于下期初。0点就是第一期初,也叫零期;第一期末即等于第二期初;余类推。(2)P是在第一计息期开始时(0期)发生。(3)F发生在考察期期末,即n期末。(4)各期的等额支付A,发生在各期期末。(5)当问题包括P与A时,系列的第一个A与P隔一期。即P发生在系列A的前一期。(6)当问题包括A与F时,系列的最后一个A是与F同时发生。不能把A定在每期期初,因此公式的建立与它是不相符的。
A、 计息期数为时点或时标,本期末即等于下期初。0点就是第一期初,也叫零期
B、 P是在第一计息期开始时(0期)发生
C、 F发生在考察期期末,即n期末
D、 各期的等额支付A,发生在各期期初
E、 当问题包括P与A时,系列的第一个A与P同时发生的
答案:ABC
解析:解析:等值计算公式使用注意的事项:(1)计息期数为时点或时标,本期末即等于下期初。0点就是第一期初,也叫零期;第一期末即等于第二期初;余类推。(2)P是在第一计息期开始时(0期)发生。(3)F发生在考察期期末,即n期末。(4)各期的等额支付A,发生在各期期末。(5)当问题包括P与A时,系列的第一个A与P隔一期。即P发生在系列A的前一期。(6)当问题包括A与F时,系列的最后一个A是与F同时发生。不能把A定在每期期初,因此公式的建立与它是不相符的。
A. 用于归还借款的利润
B. 公益金、盈余公积生的提取
C. 固定资产折旧
D. 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摊销费
E. 其他还款资金
解析:解析:根据国家现行财税制度的规定,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可用于归还借款的利润、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摊销费和其他还款资金来源。
A. 现浇工程总量
B. 现浇混凝土强度
C. 主要专业工种工人是否能保证供应
D. 最大浇筑量
解析:解析:二、新技术应用方案的技术分析反映技术特性的指标如:结构工程中混凝土工艺方案的技术性指标可用现浇混凝土强度、现浇工程总量、最大浇筑量等表示;反映技术条件的指标可用:方案占地面积;所需的主要材料、构配件等资源是否能保证供应;所需的主要专用设备是否能保证供应;所需的施工专业化协作、主要专业工种是否能保证供应;采用的方案对主程质量的保证程度,对社会运输能力的要求及能否得到服务,对市政公用设施的要求及能否得到服务;采用的方案可能形成的施工公害或污染情况;采用的方案抗拒自然气候条件影响的能力;采用的方案要求的技术复杂程度和难易程度以及对技术准备工作的要求, 施工的安全性;采用的方案对前道工序的要求和为后续工序创造的条件等表示。
A. 98
B. 100
C. 102
D. 108
解析:解析:【内容考查】本题考查的是施工机械台班产量定额的计算。【选项分析】施工机械台班产量定额=机械净工作生产率×工作班延续时间×机械利用系数=0.5×(60/2)×8×0.85=102立方米/台班
A. 同类工程
B. 当地在建工程
C. 合同条件
D. 代理人提供的关于标底的情报
解析:解析:认真落实需要报价的详细范围,不应有任何含糊不清之处。例如,报价是否包含勘察工作,是否包含施工详图设计,是否包括进场道路和临时水电设施以及永久设备的供货及其范围等。总之,应将工程量清单与投标人须知、合同条件、技术规范、图纸等认真核对,以保证在投标报价中不错报、不漏报。
A. 税后利润、资本公积金
B. 税后利润、法定公积金
C. 资本公积金、法定公积金
D. 资本公积金、任意公积金
解析:解析:公司的法定公积金不足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在依照规定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应当先用当年利润弥补亏损。
A. 169.11
B. 167.49
C. 166
D. 164.8
解析:解析:【内容考查】本题考查的是已知年金求终值。【选项分析】A求F,F=30×[(1+6%)^5-1]/6%=169.11(万元)。
A. 人工费
B. 材料费
C. 施工机具使用费
D. 管理费
E. 利润
解析:解析:概算定额单价=概算定额人工费+概算定额材料费+概算定额机械台班使用费=∑(概算定额中人工消耗量×人工单价)+∑(概算定额中材料消耗量×材料预算单价)+∑(概算定额中机械台班消耗量×机械台班单价)
A. 234.66
B. 250.5
C. 280
D. 293.86
解析:解析:一定要选取正确的系数,以便快速得出答案。
A. 300万元
B. 1200万元
C. 1220万元
D. 1300万元
解析:解析:长期借款利息属于固定成本,技术方案折旧费及非计件性质的管理人员工资福利费也属于固定成本;原材料费用属变动成本。则构成固定成本的费用额为80+120+100=300(万元/年), 固定成本不随产品价格增加变化的各项费用;如工资及福利费(计件工资除外)、折旧、修理费、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摊销费、其他费用;80+120+100=300万元年。原材料费用1000万不是固定成本。
A. 机会成本.管理成本.短缺成本
B. 机会成本.沉没成本.短缺成本
C. 沉没成本.管理成本.短缺成本
D. 机会成本.管理成本.沉没成本
解析:解析:最佳现金持有量。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短缺成本之和最小的现金持有量,就是最佳现金持有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