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文学知识
>
小学教育心理学知识题库
搜索
小学教育心理学知识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56、 教师在教育一学生时,只看到其缺点病粗暴地对待他,这违背了德育中的哪项原则?()

A、  长善救失原则

B、  因材施教原则

C、  疏导原则

D、  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答案:A

小学教育心理学知识题库
55、 我国明代教育家王阳明指出:“大抵童子之情,乐嬉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这句话涉及的教育原则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54-91be-0910-c045-e675ef3ad602.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79、 学习定势由美国心理学家( )提出,被认为是迁移的一种心理机制。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54-91be-89f8-c045-e675ef3ad60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72、 老师在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念。这是运用了(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54-91be-e7b8-c045-e675ef3ad60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00、 当儿童为了得到家长的奖励而去做家务时,这名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处在(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54-91be-37f0-c045-e675ef3ad602.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19、 下列情境中代表内在动机的情境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54-91be-b108-c045-e675ef3ad602.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79、 要求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属于刺激的(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54-91be-ef88-c045-e675ef3ad60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18、 (多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54-91be-b108-c045-e675ef3ad60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20、 由于数学老师讲课很生动,激发了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54-91be-b108-c045-e675ef3ad603.html
点击查看题目
45、 摆事实讲道理,寓理于例,这反映的德育原则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54-91be-0140-c045-e675ef3ad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51、 关于高原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54-91be-d048-c045-e675ef3ad603.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文学知识
>
小学教育心理学知识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小学教育心理学知识题库

56、 教师在教育一学生时,只看到其缺点病粗暴地对待他,这违背了德育中的哪项原则?()

A、  长善救失原则

B、  因材施教原则

C、  疏导原则

D、  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答案:A

小学教育心理学知识题库
相关题目
55、 我国明代教育家王阳明指出:“大抵童子之情,乐嬉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这句话涉及的教育原则是()。

A.   知行统一原则

B.   因材施教原则

C.   尊重学生原则

D.   疏导原则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54-91be-0910-c045-e675ef3ad60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79、 学习定势由美国心理学家( )提出,被认为是迁移的一种心理机制。

A.   桑代克

B.   詹姆斯

C.   哈洛

D.   贾德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54-91be-89f8-c045-e675ef3ad6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72、 老师在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念。这是运用了( )。

A.   正例与反例配合法

B.   变式法

C.   比较法

D.   直观法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54-91be-e7b8-c045-e675ef3ad6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00、 当儿童为了得到家长的奖励而去做家务时,这名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处在( )。

A.   前习俗水平

B.   习俗水平

C.   后习俗水平

D.   超习俗水平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54-91be-37f0-c045-e675ef3ad60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19、 下列情境中代表内在动机的情境是( )。

A.   芳芳随身带着特别喜欢的《李白诗选》,一有机会就读

B.   王老师对张华的单词测验成绩表示满意

C.   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宣布三好学生名单

D.   为了周末能去游乐园,英英每天回家按时完成作业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54-91be-b108-c045-e675ef3ad60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79、 要求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属于刺激的( )。

A.   获得

B.   消退

C.   泛化

D.   分化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54-91be-ef88-c045-e675ef3ad6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18、 (多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好

B.   学习动机适中,学习效果最好

C.   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有促进作用

D.   学习效果对学习动机有促进作用

E.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没有关系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54-91be-b108-c045-e675ef3ad6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20、 由于数学老师讲课很生动,激发了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

A.   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B.   低级的动机

C.   高尚的动机

D.   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54-91be-b108-c045-e675ef3ad603.html
点击查看答案
45、 摆事实讲道理,寓理于例,这反映的德育原则是()。

A.   疏导原则

B.   因材施教原则

C.   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D.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54-91be-0140-c045-e675ef3ad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51、 关于高原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练习中期,有一个明显的或长或短的进步停顿期,这就是“高原现象”

B.   提高练习成绩的新活动结构和方式尚未形成,是产生高原现象的原因之一

C.   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情绪厌倦、身体疲劳或疾病等,是产生高原现象的原因之一

D.   高原现象在简单动作技能练习中更容易出现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54-91be-d048-c045-e675ef3ad603.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