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通
试题通
APP下载
首页
>
文学知识
>
中国古代史经济史练习
试题通
搜索
中国古代史经济史练习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10.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中国也将缓慢地走向资本主义。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 )

A、 全面揭示了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

B、 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

C、 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

D、 重视近现代化史观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

答案:C

解析:解析:材料仅涉及资本主义萌芽问题,不能全面揭示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故A项错误;据材料“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中国也将缓慢地走向资本主义”可知材料并未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故B项错误;据材料“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可知是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故C项正确;材料观点与近现代化史观内容不符,故D项错误。

试题通
中国古代史经济史练习
试题通
5.战国时期,为了供应军队日用的需要,军队驻扎的地方,往往成为商人逐利之场,逐渐形成了一种小的市聚,谓之“军市”,由军方设置令进行管理并对商人收取租税。这反映了(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9f-144a-66b0-c09f-bb03feb14b04.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5.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据此可知(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9f-144a-66b0-c09f-bb03feb14b0e.html
点击查看题目
7.宋太祖开宝三年(970年),诏曰:“民铸铜为佛像、浮图及人物之无用者禁之,铜铁不得阑出蕃界及化外。”宋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9f-144a-66b0-c09f-bb03feb14b06.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9f-144a-66b0-c09f-bb03feb14b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8.唐宋时期,南方民众在丘陵山区的坡地开垦耕地,引泉水灌溉,形如阶梯,被称为山田,也叫梯田。这种做法(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9f-144a-66b0-c09f-bb03feb14b1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9.明代《织工对》记载:“余僦居钱塘之相安里,有饶于财者,率聚工以织。……进而问之……工对曰:吾业虽贱,日佣为钱二百缗,吾衣食于主人,而以日之所入,养吾父母妻子,虽食无甘美,而亦不甚饥寒。”材料表明在明代(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9f-144a-66b0-c09f-bb03feb14b0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2.雍正五年,废除南洋贸易的禁令,但从前逗留外洋之人,不准回籍。乾隆二十九年弛禁生丝及丝织品出口(实只准出口少量粗丝),国内商人可以东洋换铜的名义搭配少量绸缎出口。嘉庆年间又在透过行商卖给外国名义下取消茶叶出口禁令。材料实质上反映了清代在康乾以后(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9f-144a-66b0-c09f-bb03feb14b0b.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6.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9f-144a-66b0-c09f-bb03feb14b0f.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1.武则天在位期间,十分重视农业生产,认为“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家足人足,则国自安”。她还命人撰成农书《兆人本业记》,颁行天下。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9f-144a-66b0-c09f-bb03feb14b0a.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0.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9f-144a-66b0-c09f-bb03feb14b13.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文学知识
>
中国古代史经济史练习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试题通
中国古代史经济史练习

10.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中国也将缓慢地走向资本主义。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 )

A、 全面揭示了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

B、 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

C、 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

D、 重视近现代化史观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

答案:C

解析:解析:材料仅涉及资本主义萌芽问题,不能全面揭示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故A项错误;据材料“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中国也将缓慢地走向资本主义”可知材料并未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故B项错误;据材料“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可知是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故C项正确;材料观点与近现代化史观内容不符,故D项错误。

试题通
试题通
中国古代史经济史练习
相关题目
5.战国时期,为了供应军队日用的需要,军队驻扎的地方,往往成为商人逐利之场,逐渐形成了一种小的市聚,谓之“军市”,由军方设置令进行管理并对商人收取租税。这反映了( )

A.  军市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B.  商人具有充分自由和最大利益

C.  军市解决了军队的经济问题

D.  各国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反映

解析:解析:据材料中“军队驻扎的地方,往往成为商人逐利之场,逐渐形成了一种小的市聚,谓之‘军市’”可知商品经济发展从而逐渐形成“军市”,故A项正确。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9f-144a-66b0-c09f-bb03feb14b04.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5.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据此可知( )

A.  商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

B.  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

C.  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

D.  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

解析:解析:“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表明宋朝市镇经济发达,故D项正确;宋朝商税成为政府收入重要来源,政府收入主要来源是农业税,故A项错误;材料的内容是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的经济发展,没有涉及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故B项错误;“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指的是市镇经济能够满足政府需求,没有体现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故C项错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9f-144a-66b0-c09f-bb03feb14b0e.html
点击查看答案
7.宋太祖开宝三年(970年),诏曰:“民铸铜为佛像、浮图及人物之无用者禁之,铜铁不得阑出蕃界及化外。”宋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

A.  抑制社会奢靡风气的蔓延

B.  限制民间资本市场的流通

C.  保障金属货币的市场存量

D.  扩大本土宗教的社会影响

解析:解析:材料主要讲述宋朝禁止民间私自铸造佛像、浮图及人物,有利于抑制社会奢靡风气的蔓延,但不是主要目的,故A项错误;“铜铁不得阑出蕃界及化外”,并不能说明限制民间资本市场的流通,故B项错误;“铜铁不得阑出蕃界及化外”,是为了保障金属货币的市场存量,故C项正确;灭佛有利于扩大本土宗教的社会影响,但不是主要目的,故D项错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9f-144a-66b0-c09f-bb03feb14b06.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

A.  精耕细作

B.  刀耕火种

C.  男耕女织

D.  自给自足

解析:解析:根据材料“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可以看出小农经济精耕细作的特点,故A项正确;刀耕火种是粗放型农业,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男耕女织强调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结合,不符合材料,故C项错误;自给自足强调自足性,是自然经济的主要特征,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9f-144a-66b0-c09f-bb03feb14b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8.唐宋时期,南方民众在丘陵山区的坡地开垦耕地,引泉水灌溉,形如阶梯,被称为山田,也叫梯田。这种做法( )

A.  推动了美洲农作物的传播

B.  加剧了土地兼并

C.  适应了南方深入开发需要

D.  刺激了人口南迁

解析:解析: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美洲农作物的传播,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据材料“南方民众在丘陵山区的坡地开垦耕地”,可得出耕作技术的进步,与土地兼并的加剧无关,故B项错误;据材料“南方民众在丘陵山区的坡地开垦耕地”,可得出梯田适应了南方地形,推动南方的深入开发,故C项正确;材料人口南迁推动梯田的开垦,而不是开垦耕地刺激了人口南迁,因果颠倒了,故D项错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9f-144a-66b0-c09f-bb03feb14b1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9.明代《织工对》记载:“余僦居钱塘之相安里,有饶于财者,率聚工以织。……进而问之……工对曰:吾业虽贱,日佣为钱二百缗,吾衣食于主人,而以日之所入,养吾父母妻子,虽食无甘美,而亦不甚饥寒。”材料表明在明代( )

A.  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手工业者对雇主依附性强

C.  已显露出近代化的曙光

D.  钱塘政府抑商措施已失效

解析:解析:材料没有体现自然经济解体的信息,故A项错误;“吾衣食于主人,而以日之所入,养吾父母妻子”体现了手工业者从雇主处领取工资,并不能反映依附关系的强弱,故B项错误;“日佣为钱二百缗”体现了雇佣关系,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特点,显露出近代化曙光,故C项正确;材料与抑商无关,故D项错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9f-144a-66b0-c09f-bb03feb14b0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2.雍正五年,废除南洋贸易的禁令,但从前逗留外洋之人,不准回籍。乾隆二十九年弛禁生丝及丝织品出口(实只准出口少量粗丝),国内商人可以东洋换铜的名义搭配少量绸缎出口。嘉庆年间又在透过行商卖给外国名义下取消茶叶出口禁令。材料实质上反映了清代在康乾以后( )

A.  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B.  海禁松弛仍有诸多限制

C.  官府仍然垄断外贸

D.  正缓慢走向对外开放

解析:解析:材料说明我国对外贸易的限制放宽,不再坚持闭关锁国政策,根据材料反映的现象,可以看出虽然对外贸易限制有所放松,但是官府在对外贸易中仍占主导地位,故C项正确。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9f-144a-66b0-c09f-bb03feb14b0b.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6.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 )

A.  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

B.  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

C.  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

D.  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

解析:解析:“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可看出个体租佃经营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故选C项;“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不涉及土地所有权的变迁,排除A项;“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没有涉及农业生产的利润问题,而佃农的普遍,客观上说明地主有利可图或者说明利润丰厚,排除B项;“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这里的信息没有说明农产品的动向问题,不能说明商品化的程度,排除D项。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9f-144a-66b0-c09f-bb03feb14b0f.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1.武则天在位期间,十分重视农业生产,认为“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家足人足,则国自安”。她还命人撰成农书《兆人本业记》,颁行天下。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

A.  体现了古代以农立国的思想

B.  武则天时期实施重农抑商政策

C.  唐朝加强对农业的技术指导

D.  古代农业在唐朝已经基本定型

解析:解析:材料信息“十分重视农业生产,认为‘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家足人足,则国自安’。她还命人撰成农书《兆人本业记》”体现了古代以农立国的思想,故A项正确。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9f-144a-66b0-c09f-bb03feb14b0a.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0.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  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C.  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D.  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解析:解析:抑商不是灭商,材料中“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如果是重税也属于抑商政策,中国古代政府有时放松但没有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提及民间商人经商的合法法,与商业市镇崛起无关,故B项错误;秦汉至隋唐,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材料中“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不等于不再监管,故C项错误;向政府纳过税表明合法化,与材料中“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相符,故D项正确。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9f-144a-66b0-c09f-bb03feb14b13.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