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通
试题通
APP下载
首页
>
文学知识
>
中国古代史经济史练习
试题通
搜索
中国古代史经济史练习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36.凯恩斯学派认为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A、 官办工商业绕过市场满足了社会需求

B、 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和小农经济的存在

C、 广大农民的贫困难以形成有效的社会需求

D、 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的顽固抵制

答案:B

试题通
中国古代史经济史练习
试题通
3.明末,某地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家庭作坊几百家,并有“桑植满田日,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的民谣。这说明该地(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02.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1.武则天在位期间,十分重视农业生产,认为“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家足人足,则国自安”。她还命人撰成农书《兆人本业记》,颁行天下。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0a.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9.据记载,南宋初年,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西湖苏堤上一家鱼羹店味道独特,店主因此得到宋高宗的召见,获赏钱、绢若干。这表明当时(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12.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1a.html
点击查看题目
7.宋太祖开宝三年(970年),诏曰:“民铸铜为佛像、浮图及人物之无用者禁之,铜铁不得阑出蕃界及化外。”宋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06.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1.明中后期,有人议论,“商亦无害,但学者不当自为之,或命子弟,或托亲戚皆可”,否则一家老小都没有办法养活。这一议论反映了(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14.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2.《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15.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4.两宋时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而到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苏湖地区指江浙地区,湖广地区指洞庭湖流域)。这种变化说明(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2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6.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0f.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6.凯恩斯学派认为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23.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文学知识
>
中国古代史经济史练习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试题通
中国古代史经济史练习

36.凯恩斯学派认为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A、 官办工商业绕过市场满足了社会需求

B、 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和小农经济的存在

C、 广大农民的贫困难以形成有效的社会需求

D、 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的顽固抵制

答案:B

试题通
试题通
中国古代史经济史练习
相关题目
3.明末,某地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家庭作坊几百家,并有“桑植满田日,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的民谣。这说明该地( )

A.  手工工场普遍建立起来

B.  农业生产地位降低

C.  手工业实行专业化生产

D.  农工商业协调发展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0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1.武则天在位期间,十分重视农业生产,认为“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家足人足,则国自安”。她还命人撰成农书《兆人本业记》,颁行天下。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

A.  体现了古代以农立国的思想

B.  武则天时期实施重农抑商政策

C.  唐朝加强对农业的技术指导

D.  古代农业在唐朝已经基本定型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0a.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9.据记载,南宋初年,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西湖苏堤上一家鱼羹店味道独特,店主因此得到宋高宗的召见,获赏钱、绢若干。这表明当时( )

A.  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

B.  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

C.  政府强化了市场管理

D.  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1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  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  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  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1a.html
点击查看答案
7.宋太祖开宝三年(970年),诏曰:“民铸铜为佛像、浮图及人物之无用者禁之,铜铁不得阑出蕃界及化外。”宋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

A.  抑制社会奢靡风气的蔓延

B.  限制民间资本市场的流通

C.  保障金属货币的市场存量

D.  扩大本土宗教的社会影响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06.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1.明中后期,有人议论,“商亦无害,但学者不当自为之,或命子弟,或托亲戚皆可”,否则一家老小都没有办法养活。这一议论反映了( )

A.  农本思想被否定

B.  重商主义盛行

C.  传统义利观废弛

D.  抑商观念削弱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14.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2.《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

A.  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  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  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15.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4.两宋时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而到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苏湖地区指江浙地区,湖广地区指洞庭湖流域)。这种变化说明( )

A.  江浙地区农村经济结构出现转型的趋势

B.  江南地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  湖广成为全国经济最发达之地

D.  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2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6.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 )

A.  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

B.  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

C.  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

D.  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0f.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6.凯恩斯学派认为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A.  官办工商业绕过市场满足了社会需求

B.  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和小农经济的存在

C.  广大农民的贫困难以形成有效的社会需求

D.  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的顽固抵制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23.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