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通
试题通
APP下载
首页
>
文学知识
>
中国古代史经济史练习
试题通
搜索
中国古代史经济史练习
中国古代史经济史练习
章节

中国古代史经济史练习〖〗

题数量:37
去答题
试题通
中国古代史经济史练习
试题通
7.宋太祖开宝三年(970年),诏曰:“民铸铜为佛像、浮图及人物之无用者禁之,铜铁不得阑出蕃界及化外。”宋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

A.  抑制社会奢靡风气的蔓延

B.  限制民间资本市场的流通

C.  保障金属货币的市场存量

D.  扩大本土宗教的社会影响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06.html
查看题目
11.武则天在位期间,十分重视农业生产,认为“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家足人足,则国自安”。她还命人撰成农书《兆人本业记》,颁行天下。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

A.  体现了古代以农立国的思想

B.  武则天时期实施重农抑商政策

C.  唐朝加强对农业的技术指导

D.  古代农业在唐朝已经基本定型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0a.html
查看题目
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  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  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  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1a.html
查看题目
2.隋朝开通了京杭大运河,把北方政治同南方的经济连接起来,经历五代十国的分裂以后,北宋恢复了这条南北枢纽,京师开封已日益依赖通过运河运来的南方米粮,漕运成为北宋朝廷的生命线。材料观点实际上说明了( )

A.  发展京师经济的重要性

B.  京杭运河是北宋水路交通枢纽

C.  建设都城防御的急迫性

D.  国家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01.html
查看题目
26.“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镇将只掌防戍守御。宋代,诸镇“置于管下火烟繁盛处,设监官,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镇的功能变化反映了( )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坊市制度被逐渐打破

C.  地方行政机构权力扩大

D.  边患问题得到解决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19.html
查看题目
10.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中国也将缓慢地走向资本主义。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 )

A.  全面揭示了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

B.  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

C.  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

D.  重视近现代化史观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09.html
查看题目
9.明代《织工对》记载:“余僦居钱塘之相安里,有饶于财者,率聚工以织。……进而问之……工对曰:吾业虽贱,日佣为钱二百缗,吾衣食于主人,而以日之所入,养吾父母妻子,虽食无甘美,而亦不甚饥寒。”材料表明在明代( )

A.  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手工业者对雇主依附性强

C.  已显露出近代化的曙光

D.  钱塘政府抑商措施已失效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08.html
查看题目
13.“天子亲耕”缘于《周礼》,明朝在北京永定门内天坛之西建先农坛,作为皇帝祭祀农神和参与耕作的礼仪场所。清朝从顺治帝开始,直至清末,各代皇帝奉礼如常,这反映出清朝( )

A.  与明朝在制度上一脉相承

B.  承袭了农耕文明的传统

C.  满洲贵族迅速成为农耕者

D.  刻意笼络反清政治势力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0c.html
查看题目
36.凯恩斯学派认为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A.  官办工商业绕过市场满足了社会需求

B.  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和小农经济的存在

C.  广大农民的贫困难以形成有效的社会需求

D.  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的顽固抵制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23.html
查看题目
30.宋朝时,“苏湖熟,天下足”,全国粮食多采购于此。明清时期,粮食多由南方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和东北向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闽粤运销。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大运河沟通了南北经济

B.  区域经济多样性日益突出

C.  长途贩运贸易艰难起步

D.  全国经济重心发生了改变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1d.html
查看题目

中国古代史经济史练习

首页
>
文学知识
>
中国古代史经济史练习

中国古代史经济史练习

手机预览
试题通
中国古代史经济史练习
章节

中国古代史经济史练习〖〗

题数量:37
去答题
试题通
试题通
中国古代史经济史练习

相关题目

7.宋太祖开宝三年(970年),诏曰:“民铸铜为佛像、浮图及人物之无用者禁之,铜铁不得阑出蕃界及化外。”宋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

A.  抑制社会奢靡风气的蔓延

B.  限制民间资本市场的流通

C.  保障金属货币的市场存量

D.  扩大本土宗教的社会影响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06.html
查看题目
11.武则天在位期间,十分重视农业生产,认为“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家足人足,则国自安”。她还命人撰成农书《兆人本业记》,颁行天下。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

A.  体现了古代以农立国的思想

B.  武则天时期实施重农抑商政策

C.  唐朝加强对农业的技术指导

D.  古代农业在唐朝已经基本定型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0a.html
查看题目
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  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  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  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1a.html
查看题目
2.隋朝开通了京杭大运河,把北方政治同南方的经济连接起来,经历五代十国的分裂以后,北宋恢复了这条南北枢纽,京师开封已日益依赖通过运河运来的南方米粮,漕运成为北宋朝廷的生命线。材料观点实际上说明了( )

A.  发展京师经济的重要性

B.  京杭运河是北宋水路交通枢纽

C.  建设都城防御的急迫性

D.  国家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01.html
查看题目
26.“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镇将只掌防戍守御。宋代,诸镇“置于管下火烟繁盛处,设监官,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镇的功能变化反映了( )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坊市制度被逐渐打破

C.  地方行政机构权力扩大

D.  边患问题得到解决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19.html
查看题目
10.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中国也将缓慢地走向资本主义。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 )

A.  全面揭示了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

B.  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

C.  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

D.  重视近现代化史观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09.html
查看题目
9.明代《织工对》记载:“余僦居钱塘之相安里,有饶于财者,率聚工以织。……进而问之……工对曰:吾业虽贱,日佣为钱二百缗,吾衣食于主人,而以日之所入,养吾父母妻子,虽食无甘美,而亦不甚饥寒。”材料表明在明代( )

A.  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手工业者对雇主依附性强

C.  已显露出近代化的曙光

D.  钱塘政府抑商措施已失效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08.html
查看题目
13.“天子亲耕”缘于《周礼》,明朝在北京永定门内天坛之西建先农坛,作为皇帝祭祀农神和参与耕作的礼仪场所。清朝从顺治帝开始,直至清末,各代皇帝奉礼如常,这反映出清朝( )

A.  与明朝在制度上一脉相承

B.  承袭了农耕文明的传统

C.  满洲贵族迅速成为农耕者

D.  刻意笼络反清政治势力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0c.html
查看题目
36.凯恩斯学派认为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A.  官办工商业绕过市场满足了社会需求

B.  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和小农经济的存在

C.  广大农民的贫困难以形成有效的社会需求

D.  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的顽固抵制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23.html
查看题目
30.宋朝时,“苏湖熟,天下足”,全国粮食多采购于此。明清时期,粮食多由南方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和东北向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闽粤运销。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大运河沟通了南北经济

B.  区域经济多样性日益突出

C.  长途贩运贸易艰难起步

D.  全国经济重心发生了改变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1d.html
查看题目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