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通
试题通
APP下载
首页
>
文学知识
>
中国古代史经济史练习
试题通
搜索
中国古代史经济史练习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15.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据此可知( )

A、 商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

B、 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

C、 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

D、 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

答案:D

试题通
中国古代史经济史练习
试题通
37.1759年,两广总督李侍尧奏定《防夷五事》,建议清廷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外商在广州必须住在行商的商馆内,由行商负责管束稽查。李侍尧的意图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24.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7.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1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4.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5世纪楚国生产的风鸟纹刺绣丝绸。据此可以判断(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0d.html
点击查看题目
8.蓝鼎元《鹿洲初集》卷三:“(清)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人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罔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中的“禁”(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07.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2.元朝立国,将民间工匠强制征调,为官府服务,编入“匠籍”。清初宣布废除“匠籍”,工匠在法律上获得了一般民户的地位。乾隆帝说:“国家兴修工作,雇募人夫,原欲小民实授价值,以为赡养身家之计一。”这一变化(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1f.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4.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17.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8.晋代博玄提出:“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后北魏农学家贾思勰进一步提出“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1b.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明末,某地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家庭作坊几百家,并有“桑植满田日,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的民谣。这说明该地(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02.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4.两宋时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而到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苏湖地区指江浙地区,湖广地区指洞庭湖流域)。这种变化说明(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2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文学知识
>
中国古代史经济史练习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试题通
中国古代史经济史练习

15.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据此可知( )

A、 商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

B、 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

C、 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

D、 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

答案:D

试题通
试题通
中国古代史经济史练习
相关题目
37.1759年,两广总督李侍尧奏定《防夷五事》,建议清廷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外商在广州必须住在行商的商馆内,由行商负责管束稽查。李侍尧的意图是( )

A.  厉行海禁

B.  强化海防

C.  以商制夷

D.  垄断贸易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24.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7.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

A.  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  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C.  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D.  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1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

A.  精耕细作

B.  刀耕火种

C.  男耕女织

D.  自给自足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4.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5世纪楚国生产的风鸟纹刺绣丝绸。据此可以判断( )

A.  东周时期丝织品做工精良,远播西域地区

B.  楚国是中西交通起点,楚文化有明显西域特征

C.  汉代丝路开通之前,中原与西域没有交往

D.  东周时期楚国与西域交流广泛,生活方式趋同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0d.html
点击查看答案
8.蓝鼎元《鹿洲初集》卷三:“(清)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人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罔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中的“禁”( )

A.  阻碍了小农经济的持续发展

B.  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改善民生

C.  推动了民间正当贸易的进行

D.  导致了民生受困和社会动荡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07.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2.元朝立国,将民间工匠强制征调,为官府服务,编入“匠籍”。清初宣布废除“匠籍”,工匠在法律上获得了一般民户的地位。乾隆帝说:“国家兴修工作,雇募人夫,原欲小民实授价值,以为赡养身家之计一。”这一变化( )

A.  打破了官营手工业的垄断地位

B.  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巩固

C.  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  促进了私营手工业发展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1f.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4.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  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  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  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17.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8.晋代博玄提出:“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后北魏农学家贾思勰进一步提出“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是( )

A.  趋利避害

B.  精耕细作

C.  量力而行

D.  扬长避短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1b.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明末,某地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家庭作坊几百家,并有“桑植满田日,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的民谣。这说明该地( )

A.  手工工场普遍建立起来

B.  农业生产地位降低

C.  手工业实行专业化生产

D.  农工商业协调发展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0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4.两宋时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而到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苏湖地区指江浙地区,湖广地区指洞庭湖流域)。这种变化说明( )

A.  江浙地区农村经济结构出现转型的趋势

B.  江南地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  湖广成为全国经济最发达之地

D.  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2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