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文学知识
>
中国古代史经济史练习
搜索
中国古代史经济史练习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14.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5世纪楚国生产的风鸟纹刺绣丝绸。据此可以判断( )

A、 东周时期丝织品做工精良,远播西域地区

B、 楚国是中西交通起点,楚文化有明显西域特征

C、 汉代丝路开通之前,中原与西域没有交往

D、 东周时期楚国与西域交流广泛,生活方式趋同

答案:A

中国古代史经济史练习
36.凯恩斯学派认为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23.html
点击查看题目
9.明代《织工对》记载:“余僦居钱塘之相安里,有饶于财者,率聚工以织。……进而问之……工对曰:吾业虽贱,日佣为钱二百缗,吾衣食于主人,而以日之所入,养吾父母妻子,虽食无甘美,而亦不甚饥寒。”材料表明在明代(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0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5.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1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3.《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16.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8.晋代博玄提出:“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后北魏农学家贾思勰进一步提出“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1b.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2.元朝立国,将民间工匠强制征调,为官府服务,编入“匠籍”。清初宣布废除“匠籍”,工匠在法律上获得了一般民户的地位。乾隆帝说:“国家兴修工作,雇募人夫,原欲小民实授价值,以为赡养身家之计一。”这一变化(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1f.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2.雍正五年,废除南洋贸易的禁令,但从前逗留外洋之人,不准回籍。乾隆二十九年弛禁生丝及丝织品出口(实只准出口少量粗丝),国内商人可以东洋换铜的名义搭配少量绸缎出口。嘉庆年间又在透过行商卖给外国名义下取消茶叶出口禁令。材料实质上反映了清代在康乾以后(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0b.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7.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1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4.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17.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文学知识
>
中国古代史经济史练习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中国古代史经济史练习

14.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5世纪楚国生产的风鸟纹刺绣丝绸。据此可以判断( )

A、 东周时期丝织品做工精良,远播西域地区

B、 楚国是中西交通起点,楚文化有明显西域特征

C、 汉代丝路开通之前,中原与西域没有交往

D、 东周时期楚国与西域交流广泛,生活方式趋同

答案:A

中国古代史经济史练习
相关题目
36.凯恩斯学派认为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A.  官办工商业绕过市场满足了社会需求

B.  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和小农经济的存在

C.  广大农民的贫困难以形成有效的社会需求

D.  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的顽固抵制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23.html
点击查看答案
9.明代《织工对》记载:“余僦居钱塘之相安里,有饶于财者,率聚工以织。……进而问之……工对曰:吾业虽贱,日佣为钱二百缗,吾衣食于主人,而以日之所入,养吾父母妻子,虽食无甘美,而亦不甚饥寒。”材料表明在明代( )

A.  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手工业者对雇主依附性强

C.  已显露出近代化的曙光

D.  钱塘政府抑商措施已失效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0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5.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 )

A.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  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  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  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1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3.《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

A.  农具

B.  礼器

C.  食具

D.  货币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16.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8.晋代博玄提出:“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后北魏农学家贾思勰进一步提出“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是( )

A.  趋利避害

B.  精耕细作

C.  量力而行

D.  扬长避短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1b.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2.元朝立国,将民间工匠强制征调,为官府服务,编入“匠籍”。清初宣布废除“匠籍”,工匠在法律上获得了一般民户的地位。乾隆帝说:“国家兴修工作,雇募人夫,原欲小民实授价值,以为赡养身家之计一。”这一变化( )

A.  打破了官营手工业的垄断地位

B.  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巩固

C.  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  促进了私营手工业发展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1f.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2.雍正五年,废除南洋贸易的禁令,但从前逗留外洋之人,不准回籍。乾隆二十九年弛禁生丝及丝织品出口(实只准出口少量粗丝),国内商人可以东洋换铜的名义搭配少量绸缎出口。嘉庆年间又在透过行商卖给外国名义下取消茶叶出口禁令。材料实质上反映了清代在康乾以后( )

A.  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B.  海禁松弛仍有诸多限制

C.  官府仍然垄断外贸

D.  正缓慢走向对外开放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0b.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7.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

A.  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  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C.  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D.  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1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4.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  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  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  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17.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

A.  精耕细作

B.  刀耕火种

C.  男耕女织

D.  自给自足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