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通
试题通
APP下载
首页
>
文学知识
>
中国古代史经济史练习
试题通
搜索
中国古代史经济史练习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3.明末,某地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家庭作坊几百家,并有“桑植满田日,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的民谣。这说明该地( )

A、 手工工场普遍建立起来

B、 农业生产地位降低

C、 手工业实行专业化生产

D、 农工商业协调发展

答案:C

试题通
中国古代史经济史练习
试题通
33.宋代大城市设有金银铺和兑房专门买卖金银和兑换货币,都城出现了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2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0.宋朝时,“苏湖熟,天下足”,全国粮食多采购于此。明清时期,粮食多由南方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和东北向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闽粤运销。这一变化反映了(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1d.html
点击查看题目
9.明代《织工对》记载:“余僦居钱塘之相安里,有饶于财者,率聚工以织。……进而问之……工对曰:吾业虽贱,日佣为钱二百缗,吾衣食于主人,而以日之所入,养吾父母妻子,虽食无甘美,而亦不甚饥寒。”材料表明在明代(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0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9.据记载,南宋初年,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西湖苏堤上一家鱼羹店味道独特,店主因此得到宋高宗的召见,获赏钱、绢若干。这表明当时(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12.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4.两宋时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而到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苏湖地区指江浙地区,湖广地区指洞庭湖流域)。这种变化说明(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2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2.雍正五年,废除南洋贸易的禁令,但从前逗留外洋之人,不准回籍。乾隆二十九年弛禁生丝及丝织品出口(实只准出口少量粗丝),国内商人可以东洋换铜的名义搭配少量绸缎出口。嘉庆年间又在透过行商卖给外国名义下取消茶叶出口禁令。材料实质上反映了清代在康乾以后(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0b.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9.白居易在《朱陈村》中提到:“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这体现出(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1c.html
点击查看题目
6.汉代长安城的宫殿、官署、武库等朝廷机构的建筑物约占都城9/10的面积,剩下供居住的仅占1/10。唐代长安的宫城和皇城占10%,而居民区占63.8%,其他面积为道路、河渠等设施所占。从汉至唐都城布局的这一变化反映了(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05.html
点击查看题目
8.蓝鼎元《鹿洲初集》卷三:“(清)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人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罔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中的“禁”(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07.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3.“天子亲耕”缘于《周礼》,明朝在北京永定门内天坛之西建先农坛,作为皇帝祭祀农神和参与耕作的礼仪场所。清朝从顺治帝开始,直至清末,各代皇帝奉礼如常,这反映出清朝(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0c.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文学知识
>
中国古代史经济史练习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试题通
中国古代史经济史练习

3.明末,某地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家庭作坊几百家,并有“桑植满田日,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的民谣。这说明该地( )

A、 手工工场普遍建立起来

B、 农业生产地位降低

C、 手工业实行专业化生产

D、 农工商业协调发展

答案:C

试题通
试题通
中国古代史经济史练习
相关题目
33.宋代大城市设有金银铺和兑房专门买卖金银和兑换货币,都城出现了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 )

A.  开始出现商业服务机构

B.  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  官府鼓励经商

D.  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2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0.宋朝时,“苏湖熟,天下足”,全国粮食多采购于此。明清时期,粮食多由南方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和东北向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闽粤运销。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大运河沟通了南北经济

B.  区域经济多样性日益突出

C.  长途贩运贸易艰难起步

D.  全国经济重心发生了改变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1d.html
点击查看答案
9.明代《织工对》记载:“余僦居钱塘之相安里,有饶于财者,率聚工以织。……进而问之……工对曰:吾业虽贱,日佣为钱二百缗,吾衣食于主人,而以日之所入,养吾父母妻子,虽食无甘美,而亦不甚饥寒。”材料表明在明代( )

A.  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手工业者对雇主依附性强

C.  已显露出近代化的曙光

D.  钱塘政府抑商措施已失效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0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9.据记载,南宋初年,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西湖苏堤上一家鱼羹店味道独特,店主因此得到宋高宗的召见,获赏钱、绢若干。这表明当时( )

A.  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

B.  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

C.  政府强化了市场管理

D.  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1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4.两宋时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而到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苏湖地区指江浙地区,湖广地区指洞庭湖流域)。这种变化说明( )

A.  江浙地区农村经济结构出现转型的趋势

B.  江南地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  湖广成为全国经济最发达之地

D.  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2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2.雍正五年,废除南洋贸易的禁令,但从前逗留外洋之人,不准回籍。乾隆二十九年弛禁生丝及丝织品出口(实只准出口少量粗丝),国内商人可以东洋换铜的名义搭配少量绸缎出口。嘉庆年间又在透过行商卖给外国名义下取消茶叶出口禁令。材料实质上反映了清代在康乾以后( )

A.  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B.  海禁松弛仍有诸多限制

C.  官府仍然垄断外贸

D.  正缓慢走向对外开放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0b.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9.白居易在《朱陈村》中提到:“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这体现出( )

A.  古代农民具有较高的集体荣誉感

B.  经营农业是当时农民的毕生追求

C.  小农经济有利于宗族的连续性

D.  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落后性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1c.html
点击查看答案
6.汉代长安城的宫殿、官署、武库等朝廷机构的建筑物约占都城9/10的面积,剩下供居住的仅占1/10。唐代长安的宫城和皇城占10%,而居民区占63.8%,其他面积为道路、河渠等设施所占。从汉至唐都城布局的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弱化

B.  城市经济职能的增强

C.  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

D.  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05.html
点击查看答案
8.蓝鼎元《鹿洲初集》卷三:“(清)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人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罔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中的“禁”( )

A.  阻碍了小农经济的持续发展

B.  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改善民生

C.  推动了民间正当贸易的进行

D.  导致了民生受困和社会动荡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07.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3.“天子亲耕”缘于《周礼》,明朝在北京永定门内天坛之西建先农坛,作为皇帝祭祀农神和参与耕作的礼仪场所。清朝从顺治帝开始,直至清末,各代皇帝奉礼如常,这反映出清朝( )

A.  与明朝在制度上一脉相承

B.  承袭了农耕文明的传统

C.  满洲贵族迅速成为农耕者

D.  刻意笼络反清政治势力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9337-9e18-c0a8-d6bdaf4ca20c.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