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资格职称
>
治安管理处罚法80题
搜索
治安管理处罚法80题
题目内容
(
多选题
)
50.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下列做法正确的有( )。

A、 甲,阻碍当地公安派出所民警收缴淫秽书刊,应依照阻碍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规定,从重处罚

B、 乙,冒充某部队现任班长,在高速公路边上一家加油站出售假冒的军用望远镜,应依照冒充军警人员招摇撞骗的规定,从重处罚

C、 丙,伪造当地公安机关的公文,应依照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的规定,从重处罚

D、 丁,娱乐场所工作人员,在公安派出所即将查处某卖淫窝点时,通风报信,使窝点老板逃避处罚,应依照一般人员通风报信的规定,从重处罚

答案:AB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法定从重情节。(1)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条第二款规定“阻碍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从重处罚。”故此A项正确;(2)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冒充军警人员招摇撞骗的,从重处罚。”故此B项正确;(3)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二条第一项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伪造、变造或者买卖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印章的”;不是从重处罚情节,故此C项错误;(4)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四条规定“旅馆业、饮食服务业、文化娱乐业、出租汽车业等单位的人员,在公安机关查处吸毒、赌博、卖淫、嫖娼活动时,为违法犯罪行为人通风报信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不是从重处罚情节,故此D项错误;综上,本题选AB

治安管理处罚法80题
51.甲、乙、丙三人穿上事先买来的僧服冒充僧人带着护身卡、“功德本”,对路人自称是某寺的僧人,送有缘人一张所谓的开光护身卡后,说自愿捐款,并出示“功德本”上记载着的前面捐款人的名字,100元可以刻碑并诵经保佑全家人平安,共骗取刘某、张某二人现金200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3d5dc-1549-bc17-c010-d530a615c8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2.乡政府集中开展计划生育清理整治工作,会议要求村委会干部张某、陈某参与该项工作。张某、陈某把计划生育对象刘某通知到村委会进行调查、宣传工作,并向刘某下达了社会抚养费征收告知书,刘某很生气,把告知书撕碎了,还把陈某打伤,离开村委会时还大骂张某和陈某做事太狠,要他们小心点。刘某的行为构成( )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3d5da-156e-a66b-c010-d530a615c8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66.吴某教唆李某(23岁)吸食麻古,对吴某应当以吸毒(教唆)予以处罚。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3d5de-784f-1a7f-c010-d530a615c8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64.在某学校工地打工的工人王某,因讨薪爬上位于某广场附近的通信基站,言称不给钱就跳下,导致约50名群众围观,广场秩序混乱。王某的行为构成扰乱单位秩序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3d5de-784d-a384-c010-d530a615c8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7.甲对乙一直怀恨在心,甲在互联网上将乙的手机号留作联系电话,并注明提供“特殊服务”。乙连续收到骚扰电话和短信,苦不堪言。甲的行为构成(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3d5da-1556-60d6-c010-d530a615c8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72.某典当行老板张某,为了谋求利益,对明知是赃物的手机承接典当,公安派出所可以对其违法承接典当物品行为处以1000元罚款。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3d5de-7853-1f73-c010-d530a615c8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0.甲为满足性欲,通过利用虚拟女性头像和送Q币的方式,与小女孩(13岁)视频聊天,诱骗小女孩脱光衣服让其观看。后甲将在聊天过程中摄取的小女孩的8张裸体相片上传至微信群(50人群)供群友浏览,共计点击100余次。经鉴定,甲上传的照片属淫秽物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3d5da-156c-eb79-c010-d530a615c8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52.某厂青年工人张某多次追求同厂青年女工丛某,均遭到拒绝。某日,张某在传达室取信时,发现有一封丛某的信,信封上的笔迹似男子字体。张某怀疑丛某与他人恋爱,即私自将信件拿走拆开偷看。当发现该信是丛某的男友写给丛某的情书时,张某非常气愤。后张某乘传达室人员不备,将该信件悄悄还回。为了达到不让丛某与男友见面的目的,张某每天晚上牵起自己喂养的大狼狗守在丛某的单身宿舍门口,只要丛某开门出来,张某便松开狗链,让大狼狗在丛某门前晃来晃去,吓得丛某不敢出门。丛某忍无可忍,便向公安机关报警求助。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3d5dc-154b-125d-c010-d530a615c8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8.陈某和朋友庞某在影院看电影,中途觉得剧情无趣,便想寻求刺激,庞某出去打110报警称该电影院出现火灾,陈某在场内大喊“起火了”,现场出现混乱局面,未造成任何损失。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二人的行为应以( )予以处罚。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3d5da-1557-3b21-c010-d530a615c8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下列行政案件定性正确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3d5da-1552-8b86-c010-d530a615c8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资格职称
>
治安管理处罚法80题
题目内容
(
多选题
)
手机预览
治安管理处罚法80题

50.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下列做法正确的有( )。

A、 甲,阻碍当地公安派出所民警收缴淫秽书刊,应依照阻碍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规定,从重处罚

B、 乙,冒充某部队现任班长,在高速公路边上一家加油站出售假冒的军用望远镜,应依照冒充军警人员招摇撞骗的规定,从重处罚

C、 丙,伪造当地公安机关的公文,应依照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的规定,从重处罚

D、 丁,娱乐场所工作人员,在公安派出所即将查处某卖淫窝点时,通风报信,使窝点老板逃避处罚,应依照一般人员通风报信的规定,从重处罚

答案:AB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法定从重情节。(1)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条第二款规定“阻碍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从重处罚。”故此A项正确;(2)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冒充军警人员招摇撞骗的,从重处罚。”故此B项正确;(3)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二条第一项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伪造、变造或者买卖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印章的”;不是从重处罚情节,故此C项错误;(4)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四条规定“旅馆业、饮食服务业、文化娱乐业、出租汽车业等单位的人员,在公安机关查处吸毒、赌博、卖淫、嫖娼活动时,为违法犯罪行为人通风报信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不是从重处罚情节,故此D项错误;综上,本题选AB

分享
治安管理处罚法80题
相关题目
51.甲、乙、丙三人穿上事先买来的僧服冒充僧人带着护身卡、“功德本”,对路人自称是某寺的僧人,送有缘人一张所谓的开光护身卡后,说自愿捐款,并出示“功德本”上记载着的前面捐款人的名字,100元可以刻碑并诵经保佑全家人平安,共骗取刘某、张某二人现金200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乙、丙三人不构成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B.  《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的招摇撞骗行为冒充的对象可以是国家工作人员,也可以是其他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人,如律师、教授等,但僧、道等不能成为招摇撞骗的冒充对象

C.  对甲、乙、丙三人应以招摇撞骗予以治安管理处罚

D.  刘某、张某是自愿捐款,甲、乙、丙三人不构成违法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以其他虚假身份招摇撞骗。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以其他虚假身份招摇撞骗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1)甲、乙、丙三人冒充僧人身份,骗取他人财物,属于招摇撞骗行为,A选项错误;(2)以其他虚假身份招摇撞骗是指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外的其他人员,利用特殊身份骗取非法利益,并未要求是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人,故B选项错误;(3)甲、乙、丙三人冒充僧人身份,骗取他人财物,属于招摇撞骗行为,C选项正确;(4)刘某、张某交付财物是由于对甲、乙、丙三人身份的错误认识,故D选项错误综上,本题选ABD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3d5dc-1549-bc17-c010-d530a615c8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2.乡政府集中开展计划生育清理整治工作,会议要求村委会干部张某、陈某参与该项工作。张某、陈某把计划生育对象刘某通知到村委会进行调查、宣传工作,并向刘某下达了社会抚养费征收告知书,刘某很生气,把告知书撕碎了,还把陈某打伤,离开村委会时还大骂张某和陈某做事太狠,要他们小心点。刘某的行为构成( )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A.  扰乱单位秩序

B.  阻碍执行职务

C.  殴打他人

D.  威胁人身安全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从事哪些行政管理工作时,属于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1)扰乱单位秩序中的单位是指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居(村)民委员会是居(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属于“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公安机关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问题的解释(二)》明确规定:对扰乱居(村)民委员会秩序的行为,应当根据其具体表现形式,如侮辱、诽谤、殴打他人、故意伤害、故意损毁财物等,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予以处罚。所以选项A错误(2)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协助人民政府从事下列行政管理工作,属于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一)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的管理;(二)社会捐助公益事业款物的管理;(三)国有土地的经营和管理;(四)土地征用补偿费用的管理;(五)代征、代缴税款;(六)有关计划生育、户籍、征兵工作;(七)协助人民政府从事的其他行政管理工作。综上,刘某的行为属于阻碍执行职务的行为,所以选项B正确。(3)刘某撕碎告知书,殴打陈某,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应当视为一个整体,都属于阻碍执行职务,不能分别单独评价,所以C、D选项错误。综上,本题选B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3d5da-156e-a66b-c010-d530a615c8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66.吴某教唆李某(23岁)吸食麻古,对吴某应当以吸毒(教唆)予以处罚。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教唆吸毒行为的认定问题。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73条规定,教唆、引诱、欺骗他人吸毒的行为以教唆、引诱、欺骗吸毒定性处理,不能按吸毒处理。综上,本题错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3d5de-784f-1a7f-c010-d530a615c8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64.在某学校工地打工的工人王某,因讨薪爬上位于某广场附近的通信基站,言称不给钱就跳下,导致约50名群众围观,广场秩序混乱。王某的行为构成扰乱单位秩序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扰乱单位秩序和扰乱公共秩序的区别。根据治管法23条第一款第(1)项以之规定,扰乱单位秩序是指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行为;根据治管法23条第一款第(2)项以之规定,扰乱公共秩序是指扰乱车站、港口、码头、机场、商场、公园、展览馆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本题王某扰乱的是广场的公共场所秩序,属于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综上,本题错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3d5de-784d-a384-c010-d530a615c8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7.甲对乙一直怀恨在心,甲在互联网上将乙的手机号留作联系电话,并注明提供“特殊服务”。乙连续收到骚扰电话和短信,苦不堪言。甲的行为构成( )。

A.  侮辱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B.  侵犯隐私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C.  发送信息干扰正常生活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D.  诽谤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对侮辱、诽谤、侵犯隐私和发送信息干扰正常生活违法行为的理解。(1)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第四项之规定,侮辱是指以暴力、辱骂或其他方式,公然贬低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甲将乙的号码进行散布,并未对其人格进行贬低,因此其行为不构成侮辱的行为;由于甲散布他人隐私,其行为构成侵犯隐私的违法行为,故此A项错误;(2)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第六项之规定,侵犯隐私是指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受法律保护,不愿被公众知悉的个人生活秘密,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甲散布乙的个人隐私,构成侵犯隐私的违法行为,故此B项正确;(3)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第五项之规定,发送信息干扰正常生活是指多次通过信件、电话、计算机信息网络等途径传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甲的主观并非是为了干扰乙的正常生活,也未多次发送信息,而是将乙的从个人隐私信息散布于众,故此C项错误;(4)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第二项之规定,诽谤是指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损害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甲散布乙手机号并非出于破坏乙名誉的目的,不构成诽谤的违法行为,故此D项错误;综上,本题选B.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3d5da-1556-60d6-c010-d530a615c8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72.某典当行老板张某,为了谋求利益,对明知是赃物的手机承接典当,公安派出所可以对其违法承接典当物品行为处以1000元罚款。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公安派出所处罚的权限问题。根据治管法第条91之规定,治安管理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决定;其中警告、伍佰元以下罚款可以由公安派出所决定。综上,本题错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3d5de-7853-1f73-c010-d530a615c8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0.甲为满足性欲,通过利用虚拟女性头像和送Q币的方式,与小女孩(13岁)视频聊天,诱骗小女孩脱光衣服让其观看。后甲将在聊天过程中摄取的小女孩的8张裸体相片上传至微信群(50人群)供群友浏览,共计点击100余次。经鉴定,甲上传的照片属淫秽物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对甲应以猥亵予以治安管理处罚

B.  对甲应以传播淫秽信息予以治安管理处罚

C.  对甲应以猥亵和传播淫秽信息予以治安管理处罚

D.  对甲应以传播淫秽物品罪追究刑事责任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猥亵儿童、传播淫秽信息的行为。(1)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4条之规定: 猥亵他人的,或者在公共场所故意裸露身体,情节恶劣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猥亵智力残疾人、精神病人、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刑法》第237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他人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聚众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犯前款罪的,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猥亵儿童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从重处罚。根据最高检发布的指导性案例,QQ诱骗儿童拍摄不雅照属于猥亵儿童罪,故此A项不当选;(2)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声讯台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规定,传播含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淫秽图片200张以上的,实际被点击10000次以上,以传播淫秽物品罪定罪处罚。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68条之规定: 制作、运输、复制、出售、出租淫秽的书刊、图片、影片、音像制品等淫秽物品或者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电话以及其他通讯工具传播淫秽信息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三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甲传播的数量未达到构罪标准,故予以治安处罚。故B正确。(3)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4条之规定: 猥亵他人的,或者在公共场所故意裸露身体,情节恶劣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猥亵智力残疾人、精神病人、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刑法》第237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他人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聚众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犯前款罪的,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猥亵儿童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从重处罚。根据最高检发布的指导性案例,QQ诱骗儿童拍摄不雅照属于猥亵儿童罪,故此C项不当选;(4)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声讯台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规定,传播含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淫秽图片200张以上的,实际被点击10000次以上,以传播淫秽物品罪定罪处罚。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68条之规定: 制作、运输、复制、出售、出租淫秽的书刊、图片、影片、音像制品等淫秽物品或者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电话以及其他通讯工具传播淫秽信息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三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甲传播的数量未达到构罪标准,故予以治安处罚。故D错误。综上,本题选B。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3d5da-156c-eb79-c010-d530a615c8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52.某厂青年工人张某多次追求同厂青年女工丛某,均遭到拒绝。某日,张某在传达室取信时,发现有一封丛某的信,信封上的笔迹似男子字体。张某怀疑丛某与他人恋爱,即私自将信件拿走拆开偷看。当发现该信是丛某的男友写给丛某的情书时,张某非常气愤。后张某乘传达室人员不备,将该信件悄悄还回。为了达到不让丛某与男友见面的目的,张某每天晚上牵起自己喂养的大狼狗守在丛某的单身宿舍门口,只要丛某开门出来,张某便松开狗链,让大狼狗在丛某门前晃来晃去,吓得丛某不敢出门。丛某忍无可忍,便向公安机关报警求助。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张某的行为构成放任动物恐吓他人的违法行为

B.  张某的行为构成私自开拆他人邮件的违法行为

C.  对张某的两种不同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应分别决定,合并执行

D.  对张某的两种不同违法行为,应从一重处罚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两种以上违法行为的处理。(1)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五条规定“饲养动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或者放任动物恐吓他人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驱使动物伤害他人的,依照本法第四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处罚。”本案中张某为了达到不让丛某与男友见面的目的,放任大狼狗在丛某门前晃来晃去,恐吓丛某出门。其主观故意不是为了伤害丛某,所以不构成故意伤害,而是构成放任动物恐吓他人的违法行为,故此A项在正确;(2)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冒领、隐匿、毁弃、私自开拆或者非法检查他人邮件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本案中张某怀疑丛某与他人恋爱,为了偷看信件内容而擅自开拆他人信件,构成私自开拆他人邮件的违法行为。故此B项正确;(3)(4)根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六十一条第一款规定“一人有两种以上违法行为的,分别决定,合并执行,可以制作一份决定书,分别写明对每种违法行为的处理内容和合并执行的内容。”故此C项正确,D项错误;综上,本题选ABC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3d5dc-154b-125d-c010-d530a615c8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8.陈某和朋友庞某在影院看电影,中途觉得剧情无趣,便想寻求刺激,庞某出去打110报警称该电影院出现火灾,陈某在场内大喊“起火了”,现场出现混乱局面,未造成任何损失。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二人的行为应以( )予以处罚。

A.  扰乱单位秩序

B.  寻衅滋事

C.  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

D.  扬言实施放火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对扰乱单位秩序、寻衅滋事、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扬言实施放火违法行为的理解。(1)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扰乱单位秩序是指扰乱机关、企业、事业等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等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行为。影院属于公共场所,陈某、庞某的行为扰乱了公共场的秩序,陈某、庞某虽然以虚构事实的方式扰乱了公共秩序,但未造成任何损失,不能称为“致使工作、生产、营业等不能正常进行”,故此A项错误;(2)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六条之规定,寻衅滋事是指行为人为寻求刺激、发泄情绪、逞强耍横等,无事生非,实施结伙斗殴,追逐、拦截他人,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或者其他寻衅滋事行为,陈某、庞某的主观是为了扰乱公共场所的秩序,故此B项错误;(3)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第一项之规定,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是指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故此C项正确;(4)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第一项之规定,扬言实施放火扰乱公共秩序是指扬言实施放火扰乱公共秩序,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陈某、庞某并未扬言要放火,故此D项错误;综上,本题选C。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3d5da-1557-3b21-c010-d530a615c8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下列行政案件定性正确的是( )。

A.  甲在小区散布黄某嫖娼的事实,甲构成侮辱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B.  乙捏造黄某嫖娼的事情发在手机微信朋友圈,乙的行为构成诽谤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C.  丙在互联网冒用已婚女子刘某的身份发征婚广告,并附上刘某的手机号码,刘某经常接到询问电话,苦不堪言,丙的行为构成诽谤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D.  丁与邻居蒋某有隙,驱使其饲养的狗咬伤蒋某。丁构成放任动物恐吓他人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对侵犯隐私、诽谤、故意伤害违法行为的理解。(1)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第二项之规定,侮辱是指以暴力、辱骂或其他方式,公然贬低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甲将所知悉黄某嫖娼的事实传播于众,构成散布他人隐私的违法行为,而故此A项错误;(2)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第二项之规定,诽谤是指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损害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乙捏造黄某嫖娼的虚假事实进行散布,构成诽谤的违法行为,故此B项正确;(3)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第六项之规定,散布隐私是指以各种方式将知悉的他人的隐私传播于众,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丙将刘某的个人信息传播于众,构成散布他人隐私的违法行为,故此C项错误;(4)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五条第一款之规定,驱使动物伤害他人的,依照本法第四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处罚。丁的行为应以故意伤害论处,故此D项错误;综上,本题选B.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3d5da-1552-8b86-c010-d530a615c8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