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资格职称
>
治安管理处罚法80题
搜索
治安管理处罚法80题
题目内容
(
多选题
)
34.甲因工作上被乙批评,怀恨在心,遂邀约丙找乙出气。甲、丙对乙进行殴打(轻微伤)后,丙将乙带到一僻静处不让其离开,并要求乙给300元才放人,甲对此并不知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丙对乙殴打的行为构成结伙殴打他人

B、 甲、丙构成非法限制人身自由、敲诈勒索

C、 丙构成非法限制人身自由、敲诈勒索与殴打他人

D、 对丙的行为应分别决定,合并执行

答案:ACD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共同违法、数过并罚。甲邀约丙对乙进行殴打致轻微伤,甲、丙有实现共谋,构成结伙殴打他人,A选项正确;甲对丙事后的行为不知情,不构成共同违法,B选项错误;丙事后的行为属于非法限制人身自由、敲诈勒索,对丙应当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六条规定对三个行为分别决定、合并执行。综上,本题选ACD选项。

治安管理处罚法80题
73.某单位于近期选拔领导干部,刘某与王某同为热门人选,刘某为了自己能顺利当选,便指使他人在单位多次散布王某与某女性有不正当关系的谣言。对刘某应以侵犯他人隐私处罚。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3d5de-7853-c63a-c010-d530a615c8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9.张某因上访得不到满意答复,纠集十几人到城市快速路上阻碍过往车辆,造成交通堵塞近20分钟。张某的行为构成(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3d5da-1558-1555-c010-d530a615c8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1.陈某私开摩的拉客,某卖淫女华某乘坐过他的摩的后,留有陈某的电话。华某每次赶场去卖淫时,都拨打陈某的电话,让陈某接送。陈某对华某卖淫一事心知肚明,但他只收取正常的车费。有一次,陈某把华某送到某宾馆,华某上楼后,陈某见几个警察在宾馆门口(接到举报到该宾馆查处卖淫、嫖娼活动),忙打电话通知华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3d5da-156d-ca1d-c010-d530a615c8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4.下列不属于寻衅滋事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3d5da-155c-b7ec-c010-d530a615c8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3.下列行政案件中,不构成诈骗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3d5da-156f-6dd4-c010-d530a615c8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66.吴某教唆李某(23岁)吸食麻古,对吴某应当以吸毒(教唆)予以处罚。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3d5de-784f-1a7f-c010-d530a615c8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5.下列情形中,不构成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行为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3d5da-155d-a9e6-c010-d530a615c8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43.下列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依法应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有(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3d5dc-1540-ceef-c010-d530a615c8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下列行政案件定性正确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3d5da-1552-8b86-c010-d530a615c8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9.某市普降暴雪,灾情比较严重,全市公安民警进入紧急备勤状态。晚10时许,违法行为人李某(男,22岁)先后两次向“110”指挥中心报警称,某某山区发生雪崩。市公安局高度重视立即派员赶到现场,经查没有发生雪崩。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3d5dc-153b-4219-c010-d530a615c8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资格职称
>
治安管理处罚法80题
题目内容
(
多选题
)
手机预览
治安管理处罚法80题

34.甲因工作上被乙批评,怀恨在心,遂邀约丙找乙出气。甲、丙对乙进行殴打(轻微伤)后,丙将乙带到一僻静处不让其离开,并要求乙给300元才放人,甲对此并不知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丙对乙殴打的行为构成结伙殴打他人

B、 甲、丙构成非法限制人身自由、敲诈勒索

C、 丙构成非法限制人身自由、敲诈勒索与殴打他人

D、 对丙的行为应分别决定,合并执行

答案:ACD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共同违法、数过并罚。甲邀约丙对乙进行殴打致轻微伤,甲、丙有实现共谋,构成结伙殴打他人,A选项正确;甲对丙事后的行为不知情,不构成共同违法,B选项错误;丙事后的行为属于非法限制人身自由、敲诈勒索,对丙应当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六条规定对三个行为分别决定、合并执行。综上,本题选ACD选项。

分享
治安管理处罚法80题
相关题目
73.某单位于近期选拔领导干部,刘某与王某同为热门人选,刘某为了自己能顺利当选,便指使他人在单位多次散布王某与某女性有不正当关系的谣言。对刘某应以侵犯他人隐私处罚。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诽谤的认定问题。根据治管法42条及其释义之规定,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构成诽谤他人的违法行为;刘某散布的是不实谣言,并非他人隐私,而是对王某的诽谤,综上,错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3d5de-7853-c63a-c010-d530a615c8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9.张某因上访得不到满意答复,纠集十几人到城市快速路上阻碍过往车辆,造成交通堵塞近20分钟。张某的行为构成( )。

A.  聚众妨碍交通工具正常行驶

B.  聚众扰乱交通秩序罪

C.  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

D.  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对聚众妨碍交通工具正常行驶、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行为罪与非罪的理解。(1)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第四项之规定,聚众妨碍交通工具正常行驶是指组织、纠集3人以上非法拦截或者强登、扒乘机动车、船舶、航空器以及其他交通工具,影响交通工具正常行驶的行为,张某在城市快速路上阻碍过往车辆通知,属于聚众妨碍交通工具正常行驶,故此A项正确;(2)根据《刑法》第291条之规定,聚众扰乱交通秩序罪是指聚众堵塞交通或者破坏交通秩序,抗拒、阻碍国家治安管理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情节严重的行为,张某并未抗拒、阻碍国家治安管理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故此B项错误;(3)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二项之规定,扰乱公共场所秩序是指在车站、码头、商场等公共场所违反公共行为规则,起哄闹事的行为,张某并非出于扰乱公共场所的目的而阻碍车辆通行,故此C项错误;(4)根据《刑法》第291条之规定,聚众扰乱公共场秩序罪是指聚众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商场、公园、影剧院、展览会、运动场或者其他公共场的秩序,抗拒、阻碍国家治安管理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情节严重的行为,张某并未扰乱公共场的秩序,也未抗拒、阻碍国家治安管理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故此D项错误;综上,本题选A。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3d5da-1558-1555-c010-d530a615c8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1.陈某私开摩的拉客,某卖淫女华某乘坐过他的摩的后,留有陈某的电话。华某每次赶场去卖淫时,都拨打陈某的电话,让陈某接送。陈某对华某卖淫一事心知肚明,但他只收取正常的车费。有一次,陈某把华某送到某宾馆,华某上楼后,陈某见几个警察在宾馆门口(接到举报到该宾馆查处卖淫、嫖娼活动),忙打电话通知华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陈某的行为构成介绍卖淫

B.  陈某的行为构成为卖淫人员通风报信

C.  陈某的行为构成阻碍执行职务

D.  陈某的行为不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阻碍执行职务行为的认定。(1)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67条之规定:引诱、容留、介绍他人卖淫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陈某没有实际的介绍嫖客的行为,故此A项不当选;(2)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四条之规定,旅馆业、饮食服务业、文化娱乐业、出租汽车业等单位的人员,在公安机关查处吸毒、赌博、卖淫、嫖娼活动时,为违法犯罪行为人通风报信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陈某非上述特殊主体人员,故此B项不当选;(3)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0条第1款第2项之规定: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陈某的行为属于通风报信式的阻碍了人民警察的抓捕行动,故C当选;(4)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0条第1款第2项之规定: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陈某的行为属于通风报信式的阻碍了人民警察的抓捕行动,故D不当选;综上,本题选C。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3d5da-156d-ca1d-c010-d530a615c8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4.下列不属于寻衅滋事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是( )。

A.   李某与王某有矛盾,一日李某纠集刘某等人与王某及其亲属进行打斗

B.   刘某一日酒后追逐一名陌生年轻女子

C.   李某经常在其家小区周围任意损毁小区业主车辆,见车就用小刀在车身划字

D.   谢某因下水管道漏水一事,与其楼上邻居江某产生纠纷。一日,谢某见江某的轿车停在楼下,便产生报复心理,用小刀划损江某车辆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寻衅滋事、故意损毁财物行为的区别。(1)《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6条第1项规定:结伙斗殴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故A选项中李某纠集刘某等人与王某及其亲属进行打斗属于结伙斗殴的寻衅滋事行为。A错误。(2)《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6条第2项规定:追逐、拦截他人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故B中刘某酒后追逐陌生年轻女子的行为属于追逐、拦截他人的寻衅滋事行为。B错误。(3)《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6条第3项规定: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故C中李某任意划车的行为属于任意损毁财物的寻衅滋事。C错误。(4)《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9条规定: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谢某因水管漏水与江某产生纠纷,后用刀子划江某的汽车的划损,属于事出有因,构成故意损毁财物行为,故D不属于寻衅滋事。D正确。综上,答案为D。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3d5da-155c-b7ec-c010-d530a615c8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3.下列行政案件中,不构成诈骗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是( )。

A.  甲冒用他人身份证件入网并欠费1200元

B.  乙冒充民政局干部窜至乡下,以收取办理低保手续费为由骗取数名老人现金1000元

C.  丙到一餐馆,先与新来的服务员套近乎,得知老板不在后,声称是店里的常客,与老板相熟,然后点了四个菜、一瓶酒、一包烟,消费了400元后称没钱支付,使用假名要求服务员挂账

D.  丁冒充高干子弟与戊谈恋爱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否构成诈骗。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少量公私财物。(1)甲冒用他人身份证入网的行为,属于隐瞒真相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构成诈骗,所以A项正确。(2)乙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骗取财物的行为应当是招摇撞骗,但招摇撞骗与诈骗存在包容关系,从理论上可以理解为属于诈骗;(3)丙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构成诈骗,所以C项正确。(4)丁冒充高干子弟,与戊谈恋爱,没有骗取他人财物,该行为不构成诈骗。综上,本题选D。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3d5da-156f-6dd4-c010-d530a615c8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66.吴某教唆李某(23岁)吸食麻古,对吴某应当以吸毒(教唆)予以处罚。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教唆吸毒行为的认定问题。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73条规定,教唆、引诱、欺骗他人吸毒的行为以教唆、引诱、欺骗吸毒定性处理,不能按吸毒处理。综上,本题错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3d5de-784f-1a7f-c010-d530a615c8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5.下列情形中,不构成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行为的是( )。

A.   甲捏造禽流感爆发的谣言并散布,群众不敢买鸡吃

B.   乙向有关部门谎报某水库发生管漏,有关部门派出专家查勘并启动应急预案

C.   丙拨打119火警电话谎称某居民家发生火灾

D.   丁听别人传言村子里发猪瘟,考虑到村子里养殖户较多,立即向乡政府反映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行为。(1)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第1项: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因行为人的主观故意是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行为的必要条件,甲捏造疫情并散布,扰乱了公共秩序。故A构成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行为,A错误。(2)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第1项: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因行为人的主观故意是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行为的必要条件,乙谎报了险情,扰乱了公共秩序。故B构成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行为,B错误。(3)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第1项: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因行为人的主观故意是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行为的必要条件,丙谎报了火警,扰乱了公共秩序,造成公共资源浪费。故C构成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行为,C错误。(4)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第1项: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因行为人的主观故意是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行为的必要条件。D听闻发生疫情后立即即向并向有关部门报告,主观上不存在扰乱公共秩序的故意, 因而也不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故D不构成。综上,答案为D。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3d5da-155d-a9e6-c010-d530a615c8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43.下列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依法应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有( )。

A.  大学生张某刚取得驾驶证,出于新奇偷开了同学父亲的机动车

B.  李某未取得驾驶证驾驶本村同乡的机动船舶

C.  陈某冒充医生进行招摇撞骗

D.  关某胁迫医生开具麻醉药品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对具体违法行为的理解和适用。(1)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张某没有占有目的,属于偷开他人机动车的,故此A项正确;(2)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四条规定,李某属于无证驾驶机动船舶,确故此B项正确;(3)根据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一条规定,陈某以其他虚假身份招摇撞骗,故此C项正确;(4)根据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关某胁迫医生开具麻醉药品,故此D项正确;综上,本题选ABCD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3d5dc-1540-ceef-c010-d530a615c8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下列行政案件定性正确的是( )。

A.  甲在小区散布黄某嫖娼的事实,甲构成侮辱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B.  乙捏造黄某嫖娼的事情发在手机微信朋友圈,乙的行为构成诽谤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C.  丙在互联网冒用已婚女子刘某的身份发征婚广告,并附上刘某的手机号码,刘某经常接到询问电话,苦不堪言,丙的行为构成诽谤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D.  丁与邻居蒋某有隙,驱使其饲养的狗咬伤蒋某。丁构成放任动物恐吓他人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对侵犯隐私、诽谤、故意伤害违法行为的理解。(1)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第二项之规定,侮辱是指以暴力、辱骂或其他方式,公然贬低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甲将所知悉黄某嫖娼的事实传播于众,构成散布他人隐私的违法行为,而故此A项错误;(2)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第二项之规定,诽谤是指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损害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乙捏造黄某嫖娼的虚假事实进行散布,构成诽谤的违法行为,故此B项正确;(3)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第六项之规定,散布隐私是指以各种方式将知悉的他人的隐私传播于众,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丙将刘某的个人信息传播于众,构成散布他人隐私的违法行为,故此C项错误;(4)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五条第一款之规定,驱使动物伤害他人的,依照本法第四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处罚。丁的行为应以故意伤害论处,故此D项错误;综上,本题选B.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3d5da-1552-8b86-c010-d530a615c8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9.某市普降暴雪,灾情比较严重,全市公安民警进入紧急备勤状态。晚10时许,违法行为人李某(男,22岁)先后两次向“110”指挥中心报警称,某某山区发生雪崩。市公安局高度重视立即派员赶到现场,经查没有发生雪崩。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  公安机关可对李某以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B.  本案中,李某的行为涉嫌妨害公务罪

C.  公安机关可对李某以谎报案情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D.  虽然行为人两次实施谎报行为,但是两次行为间隔时间较短,应按一次违法行为从重处罚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以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违法行为。根据《治安管理处罚》第二十五条,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属于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A选项正确,BC选项错误;虽然行为人李某两次实施谎报行为,但是两次行为间隔时间较短,应按一次违法行为从重处罚,D选项正确。综上,本题选AD选项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3d5dc-153b-4219-c010-d530a615c8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