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财会金融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21版
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21版
题目内容
(
简答题
)
1. 列宁指出:“⼀切民族都将⾛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切民族的⾛法却不会完全⼀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在社会⽣活各⽅⾯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的特点。”结合列宁的讲话回答以下问题:第⼀,为什么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多样性的?第⼆,怎样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第三,如何坚持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信?[河北⼤学2018年研]【答案】(1)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不是单⼀性的,⽽是多样性的。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国国情的特殊性,即经济、政治、思想⽂化的差异性,⽣产⼒发展⽔平的不同,⽆产阶级政党⾃⾝成熟程度的不同,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的构成状况的不同,⾰命传统不同,以及历史和现实的、国内和国际的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必然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①各个国家的⽣产⼒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解决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实践表明虽然已经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起点的⽣产⼒状况都⽐较落后,但是,各国之间也存在着较⼤的差别。这就决定了各个国家必须根据⾃⼰的⽣产⼒发展状况和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战略,采取不同的⽅式进⾏社会主义建设。②历史⽂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各个民族的历史⽂化传统,是其进⾏活动的既定前提和基础。各个民族从历史上继承下来的经济、政治、⽂化条件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必须从⾃⼰的实际出发,按照⾃⼰的民族特点进⾏社会主义建设;要求他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植根于本国的⼟壤之中,才能取得成功。③时代是不断前进的,实践是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也必然随着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发展。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保持⽣机活⼒、永远⽴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总之,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是⼀个真理。实践证明,坚持社会主义,不等于坚持某种单⼀的社会主义模式;改⾰或抛弃某种社会主义模式,不等于改掉或抛弃社会主义;某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也不等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2)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①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1848年《共产党宣⾔》发表为标志,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到⽬前已有160年了,⼀个多世纪的实践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才是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科学理论。②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要从本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结合起来。各国共产党⼈和⼴⼤⼈民群众,要敢于⾛⾃⼰的路,探索符合本国国情、适应时代要求的有本国特⾊的社会主义之路。③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充分吸收⼈类⼀切⽂明成果。社会主义事业是⼀项前⽆古⼈的空前伟⼤的创造性事业。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拒绝学习借鉴吸收⼈类各种⽂明成果。马克思和恩格斯是这⽅⾯的典范,他们的著作中引⽤了⼤量前⼈和同时代⼈的研究成果,把⼈类⽂明的果实作为⽆产阶级⾰命事业的营养。(3)坚持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信的⽅法①在继续坚持解放思想、解放⽣产⼒和改⾰开放中增强道路⾃信。解放思想是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命、建设和改⾰的⼀⼤法宝,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思想武器。要进⼀步坚定改⾰开放的决⼼,在对内改⾰、对外开放的历程中增强道路⾃信。②在进⼀步凝聚社会共识中巩固道路⾃信。凝聚社会共识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民,就是要在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深⼊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条件下,坚持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即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复兴。③在迎难⽽上。攻坚克难中提升道路⾃信。改⾰开放以来,经过40多年的长⾜发展,我国取得了巨⼤成就。但随着我国改⾰开放逐步深⼊,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也进⼊⽭盾凸显期、攻坚期。只有直⾯困难、迎难⽽上,才能在推动科学发展中进⼀步提升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信

答案:第七章共产主义崇⾼理想及其最终实现⼀、概念题

解析:null(1)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不是单⼀性的,⽽是多样性的。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国国情的特殊性,即经济、政治、思想⽂化的差异性,⽣产⼒发展⽔平的不同,⽆产阶级政党⾃⾝成熟程度的不同,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的构成状况的不同,⾰命传统不同,以及历史和现实的、国内和国际的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必然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①各个国家的⽣产⼒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解决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实践表明虽然已经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起点的⽣产⼒状况都⽐较落后,但是,各国之间也存在着较⼤的差别。这就决定了各个国家必须根据⾃⼰的⽣产⼒发展状况和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战略,采取不同的⽅式进⾏社会主义建设。②历史⽂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各个民族的历史⽂化传统,是其进⾏活动的既定前提和基础。各个民族从历史上继承下来的经济、政治、⽂化条件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必须从⾃⼰的实际出发,按照⾃⼰的民族特点进⾏社会主义建设;要求他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植根于本国的⼟壤之中,才能取得成功。③时代是不断前进的,实践是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也必然随着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发展。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保持⽣机活⼒、永远⽴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总之,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是⼀个真理。实践证明,坚持社会主义,不等于坚持某种单⼀的社会主义模式;改⾰或抛弃某种社会主义模式,不等于改掉或抛弃社会主义;某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也不等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2)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①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1848年《共产党宣⾔》发表为标志,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到⽬前已有160年了,⼀个多世纪的实践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才是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科学理论。②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要从本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结合起来。各国共产党⼈和⼴⼤⼈民群众,要敢于⾛⾃⼰的路,探索符合本国国情、适应时代要求的有本国特⾊的社会主义之路。③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充分吸收⼈类⼀切⽂明成果。社会主义事业是⼀项前⽆古⼈的空前伟⼤的创造性事业。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拒绝学习借鉴吸收⼈类各种⽂明成果。马克思和恩格斯是这⽅⾯的典范,他们的著作中引⽤了⼤量前⼈和同时代⼈的研究成果,把⼈类⽂明的果实作为⽆产阶级⾰命事业的营养。(3)坚持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信的⽅法①在继续坚持解放思想、解放⽣产⼒和改⾰开放中增强道路⾃信。解放思想是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命、建设和改⾰的⼀⼤法宝,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思想武器。要进⼀步坚定改⾰开放的决⼼,在对内改⾰、对外开放的历程中增强道路⾃信。②在进⼀步凝聚社会共识中巩固道路⾃信。凝聚社会共识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民,就是要在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深⼊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条件下,坚持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即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复兴。③在迎难⽽上。攻坚克难中提升道路⾃信。改⾰开放以来,经过40多年的长⾜发展,我国取得了巨⼤成就。但随着我国改⾰开放逐步深⼊,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也进⼊⽭盾凸显期、攻坚期。只有直⾯困难、迎难⽽上,才能在推动科学发展中进⼀步提升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信。第七章 共产主义崇⾼理想及其最终实现⼀、概念题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21版
2. 阿尔都塞的“认识论断裂”。[北京⼤学2017年研]【答案】在《保卫马克思》⼀书中,阿尔都塞在运⽤结构主义研究⽅法解读马克思⽂本的过程中提出,马克思前后期思想存在着“质的中断”,也就是存在着“认识论断裂”。由此,阿尔都塞提出了他的“认识论断裂”观点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3-598f-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 ⼗九⼤报告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从全⾯建成⼩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运⽤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对其进⾏分析论述。[华南理⼯⼤学2018年研]【答案】(1)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原理事物的⽭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的两种基本状态和形式。量变与质变的相互作⽤、相互转化构成了量变质变规律。质是⼀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数量关系表⽰的规定性。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表现为: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个量变的积累过程,只有量的积累达到⼀定程度,为质变做好准备,质变才会发⽣。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量的变化本⾝就意味着对质的某种离异的倾向,具有潜在的破坏质的趋势。当量变达到临界点时,这种趋势或可能性就变成现实性。所以,事物质变的发⽣绝不是偶然的,⽽是必然的,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④量变质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事物的发展总是先从量变开始。量变达到临界点超出了度,就导致质变,这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这是由质变到量变的过程。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由质变到新的量变的⽆限循环往复,由低级到⾼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进过程。(2)分析“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九⼤报告指出:“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建成⼩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九⼤对中国特⾊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集中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九⼤报告指出,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中国的发展要分两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中,中国取得的发展进步都是⼀点⼀点的量变。当这些量变积累到⼀定程度,就会促成质变,中国的发展也就迈上了⼀个新的台阶。②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在中国分两步⾛的过程中,每⼀阶段的进步都是量变,但在这些量变的过程中,也存在部分质变。在质变的基础上,也有部分的量变。正是这些质变和量变共同作⽤,才能实现两个阶段的⽬标。③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又由质变到新的量变的⽆限循环往复,由低级到⾼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进过程。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发展就是在不断的量变和质变发展过程中实现的。当发展到⼀定阶段后,又会在新的基础上进⾏新的量变,从⽽推动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发展。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3-4cde-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5. 马克思主义从产⽣到发展,表现出了强⼤的⽣命⼒,这种强⼤⽣命⼒的根源在于( )。[南京航空航天⼤学2018研]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2-8114-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008年研]【答案】(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和国际分⼯不断深化、⽣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的情况下,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活动相互依存、相互开放。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包括⽣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在国际分⼯不断深化、⽣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的情况下产⽣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3-f247-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8. 如何理解实现共产主义是⼈类最伟⼤的事业?[⼭东⼤学2018年研]【答案】共产主义社会是⼈类最理想最美好的社会。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但又是⼀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必须正确认识“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1)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民群众的共同愿望。⽆产阶级政党把共产主义作为崇⾼理想是⼴⼤⼈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反映。共产主义⼀定能够实现,但是⼀个长期的过程。在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中就包含着⽆产阶级和⼴⼤⼈民群众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民群众的共同愿望。这种愿望来⾃⼈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需要,也来⾃他们对现实⽣活的感受。(2)共产主义的实现是⼈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①⼈类社会的发展是⼀个⾃然历史过程,具有不以⼈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共产主义的实现,是⼈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②⼈类社会由低级向⾼级不断发展的规律,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只是⼈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个特定历史阶段,它终将要被更⾼级的社会形态所取代。③⼈类社会由低级向⾼级不断发展的规律,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必将⾛向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建⽴之后,它还要向⼈类最理想、最美好的共产主义的⾼级阶段发展。随着条件的逐渐具备,社会主义社会终将实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这是⼈类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是任何⼒量也阻挡不了的历史潮流。(3)⽆产阶级的解放与全⼈类的解放是完全⼀致的。⽆产阶级只有解放全⼈类,才能最后获得⾃⾝的彻底解放。⼈类解放是以消灭阶级、使全⼈类获得⾃由为⽬标的,因此,这是⼀种最为全⾯和彻底的解放。正如个⼈的⾃由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实现,没有全⼈类的彻底解放,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个⼈的解放。这就决定了⽆产阶级只有消灭阶级差别和对⽴,只有解放全⼈类,才能最后解放⽆产阶级⾃⼰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2-f6de-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7.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东⼤学2018年研]【答案】党的思想路线是⼀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其核⼼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建⽴在实践基础上的能动的反映论。它的特点是把实践的观点引⼊认识论和把辩证法应⽤于反映论考察认识的发展过程。(1)党的思想路线含义:①⼀切从实际出发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②理论联系实际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理论和实践统⼀原则,与“⼀切从实际出发”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相互补充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在含义是从实际出发并以客观实际为前提,⽽且在客观实际中具体运⽤正确的理论进⾏分析和概括,从实际的现象中掌握本质和规律。③实事求是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思想精华,它既体现了彻底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又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唯物史观。④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重要的实践标准和真理发展规律的基本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唯⼀源泉,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同时也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最终确定是否真正做到了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由此可见,我党的思想路线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为理论基础,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法论和历史观。(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①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党的思想路线具有⼀致性,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依据,党的思想路线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具体的运⽤。②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是党确⽴思想路线的哲学根据。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运⽤,是实际⼯作中的认识路线。③党的思想路线是⼀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其核⼼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党的⼗⼀届三中全会重新确⽴和发展了党的正确思想路线,不仅为确定和发展党的政治路线奠定了思想基础,⽽且也为开创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新局⾯提供了正确的⼯作⽅法和⼯作作风。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2-cb06-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 根据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1:“⽟不遇砥砺,不可以成器,⼈不遇困穷挫辱,不可以成德。”——摘⾃《梅峰语录》材料2:霍布斯说:“任何⼀件静⽌的东西,若不是在它以外有别的物体以运动⼒图进⼊它的位置使它不再处于静⽌,即将永远静⽌。同样情形,任何⼀件运动的东西,除⾮在它以外有别的物体使它静⽌,即将永远运动。”——摘⾃霍布斯:《论物体》材料3:列宁说:对⽴统⼀规律“提供理解⼀切现存事物的‘⾃⼰运动’的钥匙”。“‘他物’是⾃⼰的他物,是向⾃⼰的对⽴⾯的发展。”“有两种基本的(或两种可能的,或两种在历史上常见的)发展(进化)观点:认为发展是减少和增加,是重复;以及认为发展是对⽴⾯的统⼀(统⼀物之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关系)。”——摘⾃《列宁全集》请回答:[⼭东⼤学2018年研]( )分析材料1~2所揭⽰的发展观及其特点。(2)根据材料3,分析对⽴统⼀规律的内容和列宁对发展观的认识。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3-13b6-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0. 试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场和⽅法。相关试题:马克思指出:“新思潮的优点又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地预期未来,⽽只是想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 )列宁指出:“马克思的全部理论,就是运⽤最彻底、最完整、最周密、内容最丰富的发展论去考察现代资本主义。⾃然,他也就要运⽤这个理论去考察资本主义的即将到来的崩溃和未来共产主义的未来的发展。”( )请结合材料谈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法论原则。[安徽师范⼤学2021研]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3-11ea-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 运动不等于发展。[⾸都师范⼤学2008年研]【答案】该观点正确。具体分析如下:(1)运动和发展的含义不同①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是标志⼀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式。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它们同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条件性。②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和旧事物的灭亡。任何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个由⼩到⼤、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较完善的过程。(2)发展和运动变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发展也是事物的⼀种运动变化,但并⾮事物的⼀切运动变化都是发展。运动包括宇宙中的⼀切变化和过程,既包括前进、上升的变化,也包括下降、倒退的变化;既包括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又包括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发展只是运动变化中的⼀种,发展是事物前进、上升的运动变化。承认发展的总体⽅向是前进的、上升的,就必然要承认新陈代谢是普遍的、不可抗拒的规律。⾃然、社会和⼈类社会发展的总的⽅向和基本趋势是新事物的产⽣和旧事物的灭亡,是以上升性运动为总体特征的。因此,运动不等于发展。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3-32c2-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3. 简谈对“劳动⼒的使⽤价值是其价值的源泉,并且是⼤于它⾃⾝价值的源泉”的理解。[南京航空航天⼤学2018研]【答案】劳动⼒是指⼈的劳动能⼒,是存在于⼈的⾝体中、进⾏劳动时运⽤的体⼒和脑⼒的总和。(1)劳动⼒商品的价值像任何商品⼀样,劳动⼒商品也具有价值和使⽤价值。劳动⼒商品的价值,是由⽣产和再⽣产劳动⼒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产劳动⼒所必需的劳动时间也就是⽣产⽣活资料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它包括三个部分:①维持劳动者本⼈⽣存所必需的⽣活资料的价值;②维持劳动者家属的⽣存所必需的⽣活资料的价值;③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出的费⽤。(2)劳动⼒商品的使⽤价值劳动⼒商品最主要的特点表现在它的使⽤价值上。⼀般商品在消费或使⽤后,它的使⽤价值就会消失,其价值也随之消失或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劳动⼒的使⽤价值是劳动者进⾏⽣产劳动的能⼒,它的使⽤或消费过程就是⼯⼈的劳动过程。⼯⼈的劳动作为具体劳动创造使⽤价值,作为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因此,劳动⼒商品的使⽤价值就是⼀般商品价值的源泉。劳动⼒的使⽤不仅能创造新价值,⽽且还能创造出⽐⾃⾝价值更⼤的价值。资本家购买劳动⼒商品,看中的正是劳动⼒商品的这种特殊使⽤价值。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2-edd5-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财会金融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21版
题目内容
(
简答题
)
手机预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21版

1. 列宁指出:“⼀切民族都将⾛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切民族的⾛法却不会完全⼀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在社会⽣活各⽅⾯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的特点。”结合列宁的讲话回答以下问题:第⼀,为什么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多样性的?第⼆,怎样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第三,如何坚持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信?[河北⼤学2018年研]【答案】(1)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不是单⼀性的,⽽是多样性的。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国国情的特殊性,即经济、政治、思想⽂化的差异性,⽣产⼒发展⽔平的不同,⽆产阶级政党⾃⾝成熟程度的不同,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的构成状况的不同,⾰命传统不同,以及历史和现实的、国内和国际的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必然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①各个国家的⽣产⼒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解决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实践表明虽然已经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起点的⽣产⼒状况都⽐较落后,但是,各国之间也存在着较⼤的差别。这就决定了各个国家必须根据⾃⼰的⽣产⼒发展状况和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战略,采取不同的⽅式进⾏社会主义建设。②历史⽂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各个民族的历史⽂化传统,是其进⾏活动的既定前提和基础。各个民族从历史上继承下来的经济、政治、⽂化条件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必须从⾃⼰的实际出发,按照⾃⼰的民族特点进⾏社会主义建设;要求他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植根于本国的⼟壤之中,才能取得成功。③时代是不断前进的,实践是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也必然随着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发展。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保持⽣机活⼒、永远⽴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总之,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是⼀个真理。实践证明,坚持社会主义,不等于坚持某种单⼀的社会主义模式;改⾰或抛弃某种社会主义模式,不等于改掉或抛弃社会主义;某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也不等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2)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①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1848年《共产党宣⾔》发表为标志,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到⽬前已有160年了,⼀个多世纪的实践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才是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科学理论。②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要从本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结合起来。各国共产党⼈和⼴⼤⼈民群众,要敢于⾛⾃⼰的路,探索符合本国国情、适应时代要求的有本国特⾊的社会主义之路。③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充分吸收⼈类⼀切⽂明成果。社会主义事业是⼀项前⽆古⼈的空前伟⼤的创造性事业。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拒绝学习借鉴吸收⼈类各种⽂明成果。马克思和恩格斯是这⽅⾯的典范,他们的著作中引⽤了⼤量前⼈和同时代⼈的研究成果,把⼈类⽂明的果实作为⽆产阶级⾰命事业的营养。(3)坚持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信的⽅法①在继续坚持解放思想、解放⽣产⼒和改⾰开放中增强道路⾃信。解放思想是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命、建设和改⾰的⼀⼤法宝,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思想武器。要进⼀步坚定改⾰开放的决⼼,在对内改⾰、对外开放的历程中增强道路⾃信。②在进⼀步凝聚社会共识中巩固道路⾃信。凝聚社会共识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民,就是要在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深⼊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条件下,坚持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即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复兴。③在迎难⽽上。攻坚克难中提升道路⾃信。改⾰开放以来,经过40多年的长⾜发展,我国取得了巨⼤成就。但随着我国改⾰开放逐步深⼊,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也进⼊⽭盾凸显期、攻坚期。只有直⾯困难、迎难⽽上,才能在推动科学发展中进⼀步提升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信

答案:第七章共产主义崇⾼理想及其最终实现⼀、概念题

解析:null(1)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不是单⼀性的,⽽是多样性的。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国国情的特殊性,即经济、政治、思想⽂化的差异性,⽣产⼒发展⽔平的不同,⽆产阶级政党⾃⾝成熟程度的不同,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的构成状况的不同,⾰命传统不同,以及历史和现实的、国内和国际的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必然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①各个国家的⽣产⼒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解决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实践表明虽然已经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起点的⽣产⼒状况都⽐较落后,但是,各国之间也存在着较⼤的差别。这就决定了各个国家必须根据⾃⼰的⽣产⼒发展状况和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战略,采取不同的⽅式进⾏社会主义建设。②历史⽂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各个民族的历史⽂化传统,是其进⾏活动的既定前提和基础。各个民族从历史上继承下来的经济、政治、⽂化条件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必须从⾃⼰的实际出发,按照⾃⼰的民族特点进⾏社会主义建设;要求他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植根于本国的⼟壤之中,才能取得成功。③时代是不断前进的,实践是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也必然随着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发展。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保持⽣机活⼒、永远⽴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总之,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是⼀个真理。实践证明,坚持社会主义,不等于坚持某种单⼀的社会主义模式;改⾰或抛弃某种社会主义模式,不等于改掉或抛弃社会主义;某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也不等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2)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①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1848年《共产党宣⾔》发表为标志,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到⽬前已有160年了,⼀个多世纪的实践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才是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科学理论。②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要从本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结合起来。各国共产党⼈和⼴⼤⼈民群众,要敢于⾛⾃⼰的路,探索符合本国国情、适应时代要求的有本国特⾊的社会主义之路。③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充分吸收⼈类⼀切⽂明成果。社会主义事业是⼀项前⽆古⼈的空前伟⼤的创造性事业。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拒绝学习借鉴吸收⼈类各种⽂明成果。马克思和恩格斯是这⽅⾯的典范,他们的著作中引⽤了⼤量前⼈和同时代⼈的研究成果,把⼈类⽂明的果实作为⽆产阶级⾰命事业的营养。(3)坚持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信的⽅法①在继续坚持解放思想、解放⽣产⼒和改⾰开放中增强道路⾃信。解放思想是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命、建设和改⾰的⼀⼤法宝,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思想武器。要进⼀步坚定改⾰开放的决⼼,在对内改⾰、对外开放的历程中增强道路⾃信。②在进⼀步凝聚社会共识中巩固道路⾃信。凝聚社会共识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民,就是要在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深⼊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条件下,坚持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即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复兴。③在迎难⽽上。攻坚克难中提升道路⾃信。改⾰开放以来,经过40多年的长⾜发展,我国取得了巨⼤成就。但随着我国改⾰开放逐步深⼊,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也进⼊⽭盾凸显期、攻坚期。只有直⾯困难、迎难⽽上,才能在推动科学发展中进⼀步提升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信。第七章 共产主义崇⾼理想及其最终实现⼀、概念题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21版
相关题目
2. 阿尔都塞的“认识论断裂”。[北京⼤学2017年研]【答案】在《保卫马克思》⼀书中,阿尔都塞在运⽤结构主义研究⽅法解读马克思⽂本的过程中提出,马克思前后期思想存在着“质的中断”,也就是存在着“认识论断裂”。由此,阿尔都塞提出了他的“认识论断裂”观点

解析:null在《保卫马克思》⼀书中,阿尔都塞在运⽤结构主义研究⽅法解读马克思⽂本的过程中提出,马克思前后期思想存在着“质的中断”,也就是存在着“认识论断裂”。由此,阿尔都塞提出了他的“认识论断裂”观点。(1)“认识论断裂”观点的基本内容阿尔都塞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界,把马克思思想的发展进程拦腰折断,划分为两⼤阶段: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3-598f-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 ⼗九⼤报告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从全⾯建成⼩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运⽤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对其进⾏分析论述。[华南理⼯⼤学2018年研]【答案】(1)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原理事物的⽭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的两种基本状态和形式。量变与质变的相互作⽤、相互转化构成了量变质变规律。质是⼀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数量关系表⽰的规定性。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表现为: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个量变的积累过程,只有量的积累达到⼀定程度,为质变做好准备,质变才会发⽣。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量的变化本⾝就意味着对质的某种离异的倾向,具有潜在的破坏质的趋势。当量变达到临界点时,这种趋势或可能性就变成现实性。所以,事物质变的发⽣绝不是偶然的,⽽是必然的,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④量变质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事物的发展总是先从量变开始。量变达到临界点超出了度,就导致质变,这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这是由质变到量变的过程。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由质变到新的量变的⽆限循环往复,由低级到⾼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进过程。(2)分析“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九⼤报告指出:“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建成⼩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九⼤对中国特⾊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集中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九⼤报告指出,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中国的发展要分两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中,中国取得的发展进步都是⼀点⼀点的量变。当这些量变积累到⼀定程度,就会促成质变,中国的发展也就迈上了⼀个新的台阶。②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在中国分两步⾛的过程中,每⼀阶段的进步都是量变,但在这些量变的过程中,也存在部分质变。在质变的基础上,也有部分的量变。正是这些质变和量变共同作⽤,才能实现两个阶段的⽬标。③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又由质变到新的量变的⽆限循环往复,由低级到⾼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进过程。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发展就是在不断的量变和质变发展过程中实现的。当发展到⼀定阶段后,又会在新的基础上进⾏新的量变,从⽽推动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发展。

解析:null(1)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原理事物的⽭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的两种基本状态和形式。量变与质变的相互作⽤、相互转化构成了量变质变规律。质是⼀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数量关系表⽰的规定性。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表现为: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个量变的积累过程,只有量的积累达到⼀定程度,为质变做好准备,质变才会发⽣。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量的变化本⾝就意味着对质的某种离异的倾向,具有潜在的破坏质的趋势。当量变达到临界点时,这种趋势或可能性就变成现实性。所以,事物质变的发⽣绝不是偶然的,⽽是必然的,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④量变质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事物的发展总是先从量变开始。量变达到临界点超出了度,就导致质变,这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这是由质变到量变的过程。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由质变到新的量变的⽆限循环往复,由低级到⾼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进过程。(2)分析“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九⼤报告指出:“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建成⼩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九⼤对中国特⾊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集中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九⼤报告指出,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中国的发展要分两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中,中国取得的发展进步都是⼀点⼀点的量变。当这些量变积累到⼀定程度,就会促成质变,中国的发展也就迈上了⼀个新的台阶。②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在中国分两步⾛的过程中,每⼀阶段的进步都是量变,但在这些量变的过程中,也存在部分质变。在质变的基础上,也有部分的量变。正是这些质变和量变共同作⽤,才能实现两个阶段的⽬标。③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又由质变到新的量变的⽆限循环往复,由低级到⾼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进过程。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发展就是在不断的量变和质变发展过程中实现的。当发展到⼀定阶段后,又会在新的基础上进⾏新的量变,从⽽推动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发展。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3-4cde-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5. 马克思主义从产⽣到发展,表现出了强⼤的⽣命⼒,这种强⼤⽣命⼒的根源在于( )。[南京航空航天⼤学2018研]

A.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法论

B. 马克思主义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命性的⾼度统⼀

C. 马克思主义代表最⼴⼤⼈民的根本利益

D. 马克思主义吸收了⼈类⽂明的优秀成果

解析:【解析】马克思主义的⾰命性和科学性在实践基础上是统⼀的,关键在于⽆产阶级的先进性。理论的⽣命⼒在于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强⼤⽣命⼒的根源在于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命性的⾼度统⼀。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2-8114-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008年研]【答案】(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和国际分⼯不断深化、⽣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的情况下,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活动相互依存、相互开放。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包括⽣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在国际分⼯不断深化、⽣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的情况下产⽣的

解析:null(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和国际分⼯不断深化、⽣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的情况下,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活动相互依存、相互开放。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包括⽣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在国际分⼯不断深化、⽣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的情况下产⽣的。(2)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3-f247-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8. 如何理解实现共产主义是⼈类最伟⼤的事业?[⼭东⼤学2018年研]【答案】共产主义社会是⼈类最理想最美好的社会。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但又是⼀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必须正确认识“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1)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民群众的共同愿望。⽆产阶级政党把共产主义作为崇⾼理想是⼴⼤⼈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反映。共产主义⼀定能够实现,但是⼀个长期的过程。在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中就包含着⽆产阶级和⼴⼤⼈民群众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民群众的共同愿望。这种愿望来⾃⼈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需要,也来⾃他们对现实⽣活的感受。(2)共产主义的实现是⼈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①⼈类社会的发展是⼀个⾃然历史过程,具有不以⼈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共产主义的实现,是⼈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②⼈类社会由低级向⾼级不断发展的规律,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只是⼈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个特定历史阶段,它终将要被更⾼级的社会形态所取代。③⼈类社会由低级向⾼级不断发展的规律,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必将⾛向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建⽴之后,它还要向⼈类最理想、最美好的共产主义的⾼级阶段发展。随着条件的逐渐具备,社会主义社会终将实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这是⼈类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是任何⼒量也阻挡不了的历史潮流。(3)⽆产阶级的解放与全⼈类的解放是完全⼀致的。⽆产阶级只有解放全⼈类,才能最后获得⾃⾝的彻底解放。⼈类解放是以消灭阶级、使全⼈类获得⾃由为⽬标的,因此,这是⼀种最为全⾯和彻底的解放。正如个⼈的⾃由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实现,没有全⼈类的彻底解放,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个⼈的解放。这就决定了⽆产阶级只有消灭阶级差别和对⽴,只有解放全⼈类,才能最后解放⽆产阶级⾃⼰

解析:null共产主义社会是⼈类最理想最美好的社会。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但又是⼀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必须正确认识“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1)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民群众的共同愿望。⽆产阶级政党把共产主义作为崇⾼理想是⼴⼤⼈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反映。共产主义⼀定能够实现,但是⼀个长期的过程。在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中就包含着⽆产阶级和⼴⼤⼈民群众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民群众的共同愿望。这种愿望来⾃⼈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需要,也来⾃他们对现实⽣活的感受。(2)共产主义的实现是⼈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①⼈类社会的发展是⼀个⾃然历史过程,具有不以⼈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共产主义的实现,是⼈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②⼈类社会由低级向⾼级不断发展的规律,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只是⼈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个特定历史阶段,它终将要被更⾼级的社会形态所取代。③⼈类社会由低级向⾼级不断发展的规律,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必将⾛向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建⽴之后,它还要向⼈类最理想、最美好的共产主义的⾼级阶段发展。随着条件的逐渐具备,社会主义社会终将实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这是⼈类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是任何⼒量也阻挡不了的历史潮流。(3)⽆产阶级的解放与全⼈类的解放是完全⼀致的。⽆产阶级只有解放全⼈类,才能最后获得⾃⾝的彻底解放。⼈类解放是以消灭阶级、使全⼈类获得⾃由为⽬标的,因此,这是⼀种最为全⾯和彻底的解放。正如个⼈的⾃由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实现,没有全⼈类的彻底解放,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个⼈的解放。这就决定了⽆产阶级只有消灭阶级差别和对⽴,只有解放全⼈类,才能最后解放⽆产阶级⾃⼰。⼀、论述题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2-f6de-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7.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东⼤学2018年研]【答案】党的思想路线是⼀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其核⼼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建⽴在实践基础上的能动的反映论。它的特点是把实践的观点引⼊认识论和把辩证法应⽤于反映论考察认识的发展过程。(1)党的思想路线含义:①⼀切从实际出发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②理论联系实际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理论和实践统⼀原则,与“⼀切从实际出发”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相互补充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在含义是从实际出发并以客观实际为前提,⽽且在客观实际中具体运⽤正确的理论进⾏分析和概括,从实际的现象中掌握本质和规律。③实事求是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思想精华,它既体现了彻底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又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唯物史观。④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重要的实践标准和真理发展规律的基本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唯⼀源泉,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同时也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最终确定是否真正做到了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由此可见,我党的思想路线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为理论基础,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法论和历史观。(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①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党的思想路线具有⼀致性,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依据,党的思想路线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具体的运⽤。②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是党确⽴思想路线的哲学根据。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运⽤,是实际⼯作中的认识路线。③党的思想路线是⼀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其核⼼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党的⼗⼀届三中全会重新确⽴和发展了党的正确思想路线,不仅为确定和发展党的政治路线奠定了思想基础,⽽且也为开创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新局⾯提供了正确的⼯作⽅法和⼯作作风。

解析:null党的思想路线是⼀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其核⼼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建⽴在实践基础上的能动的反映论。它的特点是把实践的观点引⼊认识论和把辩证法应⽤于反映论考察认识的发展过程。(1)党的思想路线含义:①⼀切从实际出发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②理论联系实际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理论和实践统⼀原则,与“⼀切从实际出发”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相互补充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在含义是从实际出发并以客观实际为前提,⽽且在客观实际中具体运⽤正确的理论进⾏分析和概括,从实际的现象中掌握本质和规律。③实事求是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思想精华,它既体现了彻底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又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唯物史观。④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重要的实践标准和真理发展规律的基本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唯⼀源泉,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同时也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最终确定是否真正做到了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由此可见,我党的思想路线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为理论基础,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法论和历史观。(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①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党的思想路线具有⼀致性,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依据,党的思想路线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具体的运⽤。②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是党确⽴思想路线的哲学根据。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运⽤,是实际⼯作中的认识路线。③党的思想路线是⼀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其核⼼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党的⼗⼀届三中全会重新确⽴和发展了党的正确思想路线,不仅为确定和发展党的政治路线奠定了思想基础,⽽且也为开创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新局⾯提供了正确的⼯作⽅法和⼯作作风。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2-cb06-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 根据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1:“⽟不遇砥砺,不可以成器,⼈不遇困穷挫辱,不可以成德。”——摘⾃《梅峰语录》材料2:霍布斯说:“任何⼀件静⽌的东西,若不是在它以外有别的物体以运动⼒图进⼊它的位置使它不再处于静⽌,即将永远静⽌。同样情形,任何⼀件运动的东西,除⾮在它以外有别的物体使它静⽌,即将永远运动。”——摘⾃霍布斯:《论物体》材料3:列宁说:对⽴统⼀规律“提供理解⼀切现存事物的‘⾃⼰运动’的钥匙”。“‘他物’是⾃⼰的他物,是向⾃⼰的对⽴⾯的发展。”“有两种基本的(或两种可能的,或两种在历史上常见的)发展(进化)观点:认为发展是减少和增加,是重复;以及认为发展是对⽴⾯的统⼀(统⼀物之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关系)。”——摘⾃《列宁全集》请回答:[⼭东⼤学2018年研]( )分析材料1~2所揭⽰的发展观及其特点。(2)根据材料3,分析对⽴统⼀规律的内容和列宁对发展观的认识。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3-13b6-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0. 试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场和⽅法。相关试题:马克思指出:“新思潮的优点又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地预期未来,⽽只是想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 )列宁指出:“马克思的全部理论,就是运⽤最彻底、最完整、最周密、内容最丰富的发展论去考察现代资本主义。⾃然,他也就要运⽤这个理论去考察资本主义的即将到来的崩溃和未来共产主义的未来的发展。”( )请结合材料谈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法论原则。[安徽师范⼤学2021研]

解析:null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站在科学的⽴场上,提出并⾃觉运⽤了预见未来社会的⽅法论原则。(1)在揭⽰⼈类社会发展⼀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向依据规律预测未来。也就是说,他们对未来社会的展望,是⽴⾜于对社会规律的探求的,是以历史规律为依据的。(2)在剖析资本主义旧世界的过程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他们在考察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的时候,当然也会继承以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某些思想和猜测,但他们主要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解析,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来提出未来⾮资本主义社会的特点,他们不是凭空想象。这包括两个⽅⾯:①从反⾯来得到未来社会的启⽰。资本主义社会有剥削,那么就设想未来社会没有剥削;资本主义社会是私有制,共产主义社会就消灭私有制,实现私有制等,这些都是与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相对⽴⽽提出未来社会的观点。②从正⾯引申得到未来社会的启⽰。即从资本主义社会中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中,资本主义社会中⾃我否定的因素中,得到未来社会特点的认识。(3)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不断深化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认识①预见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既从资本主义社会中寻找灵感,更从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与发展中寻找启⽰。②现实中的社会主义社会本来就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虽然距离共产主义社会尚远,但是从社会性质上来说是⼀致的。③在对共产主义社会的认识上,从社会主义社会中得到的启⽰应该⽐从资本主义社会中得到的启⽰更多、更直接、更有教益。(4)只讲⼀般特征,不作细节描绘。具体的情形只能⽤那时的条件来说明,预见未来主要是指出⼤的⽅向和基本的特征,应把细节留给历史。⼀、材料分析题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3-11ea-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 运动不等于发展。[⾸都师范⼤学2008年研]【答案】该观点正确。具体分析如下:(1)运动和发展的含义不同①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是标志⼀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式。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它们同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条件性。②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和旧事物的灭亡。任何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个由⼩到⼤、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较完善的过程。(2)发展和运动变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发展也是事物的⼀种运动变化,但并⾮事物的⼀切运动变化都是发展。运动包括宇宙中的⼀切变化和过程,既包括前进、上升的变化,也包括下降、倒退的变化;既包括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又包括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发展只是运动变化中的⼀种,发展是事物前进、上升的运动变化。承认发展的总体⽅向是前进的、上升的,就必然要承认新陈代谢是普遍的、不可抗拒的规律。⾃然、社会和⼈类社会发展的总的⽅向和基本趋势是新事物的产⽣和旧事物的灭亡,是以上升性运动为总体特征的。因此,运动不等于发展。

解析:null该观点正确。具体分析如下:(1)运动和发展的含义不同①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是标志⼀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式。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它们同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条件性。②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和旧事物的灭亡。任何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个由⼩到⼤、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较完善的过程。(2)发展和运动变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发展也是事物的⼀种运动变化,但并⾮事物的⼀切运动变化都是发展。运动包括宇宙中的⼀切变化和过程,既包括前进、上升的变化,也包括下降、倒退的变化;既包括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又包括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发展只是运动变化中的⼀种,发展是事物前进、上升的运动变化。承认发展的总体⽅向是前进的、上升的,就必然要承认新陈代谢是普遍的、不可抗拒的规律。⾃然、社会和⼈类社会发展的总的⽅向和基本趋势是新事物的产⽣和旧事物的灭亡,是以上升性运动为总体特征的。因此,运动不等于发展。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3-32c2-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3. 简谈对“劳动⼒的使⽤价值是其价值的源泉,并且是⼤于它⾃⾝价值的源泉”的理解。[南京航空航天⼤学2018研]【答案】劳动⼒是指⼈的劳动能⼒,是存在于⼈的⾝体中、进⾏劳动时运⽤的体⼒和脑⼒的总和。(1)劳动⼒商品的价值像任何商品⼀样,劳动⼒商品也具有价值和使⽤价值。劳动⼒商品的价值,是由⽣产和再⽣产劳动⼒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产劳动⼒所必需的劳动时间也就是⽣产⽣活资料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它包括三个部分:①维持劳动者本⼈⽣存所必需的⽣活资料的价值;②维持劳动者家属的⽣存所必需的⽣活资料的价值;③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出的费⽤。(2)劳动⼒商品的使⽤价值劳动⼒商品最主要的特点表现在它的使⽤价值上。⼀般商品在消费或使⽤后,它的使⽤价值就会消失,其价值也随之消失或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劳动⼒的使⽤价值是劳动者进⾏⽣产劳动的能⼒,它的使⽤或消费过程就是⼯⼈的劳动过程。⼯⼈的劳动作为具体劳动创造使⽤价值,作为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因此,劳动⼒商品的使⽤价值就是⼀般商品价值的源泉。劳动⼒的使⽤不仅能创造新价值,⽽且还能创造出⽐⾃⾝价值更⼤的价值。资本家购买劳动⼒商品,看中的正是劳动⼒商品的这种特殊使⽤价值。

解析:null劳动⼒是指⼈的劳动能⼒,是存在于⼈的⾝体中、进⾏劳动时运⽤的体⼒和脑⼒的总和。(1)劳动⼒商品的价值像任何商品⼀样,劳动⼒商品也具有价值和使⽤价值。劳动⼒商品的价值,是由⽣产和再⽣产劳动⼒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产劳动⼒所必需的劳动时间也就是⽣产⽣活资料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它包括三个部分:①维持劳动者本⼈⽣存所必需的⽣活资料的价值;②维持劳动者家属的⽣存所必需的⽣活资料的价值;③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出的费⽤。(2)劳动⼒商品的使⽤价值劳动⼒商品最主要的特点表现在它的使⽤价值上。⼀般商品在消费或使⽤后,它的使⽤价值就会消失,其价值也随之消失或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劳动⼒的使⽤价值是劳动者进⾏⽣产劳动的能⼒,它的使⽤或消费过程就是⼯⼈的劳动过程。⼯⼈的劳动作为具体劳动创造使⽤价值,作为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因此,劳动⼒商品的使⽤价值就是⼀般商品价值的源泉。劳动⼒的使⽤不仅能创造新价值,⽽且还能创造出⽐⾃⾝价值更⼤的价值。资本家购买劳动⼒商品,看中的正是劳动⼒商品的这种特殊使⽤价值。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2-edd5-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