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通
试题通
APP下载
首页
>
财会金融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21版
试题通
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21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21版
章节

单选题

题数量:15
去答题
章节

判断题

题数量:5
去答题
章节

填空题

题数量:8
去答题
章节

简答题

题数量:89
去答题
试题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21版
试题通
13. 恩格斯指出:“所谓的‘社会主义社会’不是⼀种⼀成不变的东西,⽽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的社会。”这段话的核⼼意思是( )。[南京航空航天⼤学2018研]

A. 社会主义改⾰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我完善、⾃我发展

B. 社会主义改⾰可有可⽆

C. 社会主义改⾰促进社会形态的根本变化

D. 社会主义改⾰是社会发展中的质变

解析:【解析】社会主义社会处于不停地运动变化之中,必须根据形势的需要不断进⾏改⾰,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前进的动⼒。题中恩格斯的话的核⼼意思为:社会主义改⾰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我完善、⾃我发展。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2-a19e-c0a6-5ac6b1259100.html
查看题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是( )。[南京航空航天⼤学2018研]

A. 照搬马克思主义的现成理论

B. ⼀个以中国国情为基础的全新理论

C. ⽤现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直接解答和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

D.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指导中国⾰命和建设,并在这⼀过程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解析:【解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马克思主义的⽴场、观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命、建设、改⾰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极⼤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不断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是在结合中国国情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2-833c-c0a6-5ac6b1259100.html
查看题目
5. 怎样理解⼈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赣南师范⼤学2018年研]【答案】⼈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之⼀。唯物史观把现实的⼈及其活动作为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现实的⼈即从事实践活动的、处于⼀定社会关系中的⼈,物质资料⽣产活动是第⼀个历史活动,是⼈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和存在⽅式。现实的⼈不是孤⽴的个体,⽽是由处于社会关系之中的⽆数个体构成的整体即⼈民群众,⼈民群众是⼀个具体的历史的范畴,是指占社会⼈⼜中⼤多数的⼀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的⼈。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在创造历史中起决定性的作⽤。这主要表现在:(1)⼈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产⽅式。包括劳动知识分⼦在内的⼈民群众是物质资料⽣产活动的主体,是⽣产⼒的体现者,创造了⼈类⽣存所必需的⽣活资料和从事政治⽂化等活动所需的物质前提,推动社会⽣产⼒不断发展。随着⽣产过程的现代化和劳动形式的变化,知识分⼦的科学技术活动⽇益成为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不可缺少的条件,从事科学技术⼯作的⼴⼤知识分⼦在推动社会⽣产⼒进步、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益突出。(2)⼈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劳动⼈民通过物质⽣产实践为创造精神财富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设施。⼈民群众的⽣活、实践活动是⼀切精神财富和⽂化艺术产品形成和发展的源泉。⼈民群众还直接参加了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从中产⽣了许多伟⼤的科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3)⼈民群众是社会变⾰的决定⼒量⼈民群众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创造并改造着社会关系。⽣产关系的变⾰和社会形态的更替不会随⽣产⼒的发展⾃发地完成,必须通过⼈民群众的⾰命实践才能实现。尤其在社会形态更替过程中,⼈民群众是社会⾰命的主⼒军,对社会变⾰起决定作⽤。“⼈民,只有⼈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

解析:null⼈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之⼀。唯物史观把现实的⼈及其活动作为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现实的⼈即从事实践活动的、处于⼀定社会关系中的⼈,物质资料⽣产活动是第⼀个历史活动,是⼈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和存在⽅式。现实的⼈不是孤⽴的个体,⽽是由处于社会关系之中的⽆数个体构成的整体即⼈民群众,⼈民群众是⼀个具体的历史的范畴,是指占社会⼈⼜中⼤多数的⼀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的⼈。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在创造历史中起决定性的作⽤。这主要表现在:(1)⼈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产⽅式。包括劳动知识分⼦在内的⼈民群众是物质资料⽣产活动的主体,是⽣产⼒的体现者,创造了⼈类⽣存所必需的⽣活资料和从事政治⽂化等活动所需的物质前提,推动社会⽣产⼒不断发展。随着⽣产过程的现代化和劳动形式的变化,知识分⼦的科学技术活动⽇益成为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不可缺少的条件,从事科学技术⼯作的⼴⼤知识分⼦在推动社会⽣产⼒进步、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益突出。(2)⼈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劳动⼈民通过物质⽣产实践为创造精神财富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设施。⼈民群众的⽣活、实践活动是⼀切精神财富和⽂化艺术产品形成和发展的源泉。⼈民群众还直接参加了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从中产⽣了许多伟⼤的科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3)⼈民群众是社会变⾰的决定⼒量⼈民群众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创造并改造着社会关系。⽣产关系的变⾰和社会形态的更替不会随⽣产⼒的发展⾃发地完成,必须通过⼈民群众的⾰命实践才能实现。尤其在社会形态更替过程中,⼈民群众是社会⾰命的主⼒军,对社会变⾰起决定作⽤。“⼈民,只有⼈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3-9145-c0a6-5ac6b1259100.html
查看题目
5. 马克思主义从产⽣到发展,表现出了强⼤的⽣命⼒,这种强⼤⽣命⼒的根源在于( )。[南京航空航天⼤学2018研]

A.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法论

B. 马克思主义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命性的⾼度统⼀

C. 马克思主义代表最⼴⼤⼈民的根本利益

D. 马克思主义吸收了⼈类⽂明的优秀成果

解析:【解析】马克思主义的⾰命性和科学性在实践基础上是统⼀的,关键在于⽆产阶级的先进性。理论的⽣命⼒在于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强⼤⽣命⼒的根源在于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命性的⾼度统⼀。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2-8114-c0a6-5ac6b1259100.html
查看题目
6. 简答邓⼩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中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4-16bb-c0a6-5ac6b1259100.html
查看题目
4. 智能⽣物识别等⼈⼯智能新技术快速⾛进⽼百姓的⽣活。然⽽,在新技术快速发展应⽤的同时,也因法律法规相对滞后⽽引发⼈们对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担忧。有专家呼吁,在发展新技术时,要划定法律禁区,制定⾏业规范,构建⼀个新技术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从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看,法律法规( )。[考研政治2021年研]

A. 总是阻碍新技术的健康发展

B. 只能落后于新技术发展

C. 与新技术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D. 归根到底是新技术发展的内在动⼒

解析:【解析】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法律法规作为社会意识的特定类型,有时会早于技术发展的变迁⽽变化,有时会晚于技术发展⽽变化,并不总是落后于新技术发展。故AB两项错误。新技术发展的内在动⼒来⾃于⽣产⼒与⽣产关系的⽭盾运动。故D项有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2-71b1-c0a6-5ac6b1259100.html
查看题目
2. 试述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河北⼤学2018年研]【答案】资本主义在历史上有着积极和消极的两⽅⾯影响:(1)积极影响与封建社会相⽐,资本主义显⽰了巨⼤的历史进步性:①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的⽣产⼒。资本主义不仅消灭了封建割据状态,建⽴了统⼀的国家,⽽且消灭了古⽼的民族⼯业,许多国家实现了⼯业化和⽣产的商品化、社会化,开拓了世界市场。资本主义把世界变成⼀个开放的世界,使⼀切国家的⽣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使各国经济形成了相互依赖,渗透和竞争的新格局。社会化⼤⽣产客观上为先进的科学技术的产⽣和利⽤提供了基础和空间。⼈类社会从第⼀次技术⾰命到现在,又发⽣过多次科学技术的巨⼤变⾰,⽽每⼀次科学技术的巨⼤变⾰都极⼤地推动了社会⽣产⼒的发展。②资本主义在历史上⾸起过巨⼤的⾰命作⽤。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是社会发展中的⼀次⼤飞跃。它全⾯破坏了封建主义的社会关系和意识形态,在社会⽣活的各个领域中引起了——系列⾰命性的变⾰。主要表现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建⽴。使⽣产⼒冲破封建主义⽣产关系的桎梏,社会财富的急剧增长犹如冲破闸门的洪⽔奔腾出来。资产阶级在它不到⼀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产⼒,⽐过去⼀切时代创造的全部⽣产⼒总和还要多,还要⼤。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形态都是以使⽤价值的获取和物质⽣活需要的满⾜为主要⽬标的,受到剥削者⾃⾝的物质⽣活需求和被剥削者⾃⾝的⽣理条件的限制,社会⽣产的规模⾮常⼩,⽣产⼿段都⾮常简单,技术⽔平⼗分低下。③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推动了社会⽣产⼒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资本主义民主制是与资本主义⽣产⽅式相适应⽽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制度使科学、教育、⽂化的发展呈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在思想领域中,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从资产阶级的“⼈性”论出发,⾼举理性原则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制度和维护它的宗教神学进⾏了⽆情地批判。他们以“⾃由、平等、博爱”以及“天赋⼈权”为“号”,冲破了中世纪以来封建专制的精神枷锁,从⽽给⼈类带来了⼀次精神⼤解放。(2)局限性①资本主义基本⽭盾阻碍社会⽣产⼒的发展。资本主义⽣产关系的建⽴,适应于⽣产⼒发展的需要。但是它是以⼀种私有制代替了另⼀种私有制,以⼀种剥削制度代替另⼀种剥削制度。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建⽴在它基础上的雇佣劳动制度,是产⽣⾃⼰⼀切反⾯的根源。资本主义制度的建⽴,解放了⽣产⼒,促进⽣产⼒的发展和进步。但是⽣产⼒的进步是伴随着对劳动⼈民的剥削和压迫的加深,它成为资产阶级剥削⼯⼈、⾃⼰致富的⼿段和物质⼒量。②资本主义制度下财富占有两极分化,引发经济危机。资本主义⽣产⼒的进步与资本主义保守的私有制度的对⽴,资本主义的发展与随它发展起来的⼯⼈阶级的对⽴是显⽽易见的。这种对⽴就包含着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否定因素。虽然资产阶级巴在不断调整⽣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但这种调整归根到底是为了保持⾃⼰存在的基础不变,这个基础就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雇佣劳动制度。资本主义⽣产关系与发展着的⽣产⼒之间,资产阶级和⽆产阶级之间的⽭盾,资本主义制度本⾝是⽆法克服的。由此引发⼴⼤劳动者有⽀付能⼒的需求远远赶不上资本主义⽣产⽆限扩张趋势的⽭盾。③资本主义提供了造福⼈类、解放⼈类的物质条件,但却利⽤这种物质条件破坏了⼈类的进⼀步解放,把⼈类又推向灾难的深渊。资本主义创造了巨⼤的财富,同时又带来了社会财富的巨⼤浪费和破坏。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化、教育有了巨⼤的发展,但同时又使社会风⽓腐败,精神道德颓废,社会治安恶化,这形成了显明的对照

解析:null资本主义在历史上有着积极和消极的两⽅⾯影响:(1)积极影响与封建社会相⽐,资本主义显⽰了巨⼤的历史进步性:①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的⽣产⼒。资本主义不仅消灭了封建割据状态,建⽴了统⼀的国家,⽽且消灭了古⽼的民族⼯业,许多国家实现了⼯业化和⽣产的商品化、社会化,开拓了世界市场。资本主义把世界变成⼀个开放的世界,使⼀切国家的⽣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使各国经济形成了相互依赖,渗透和竞争的新格局。社会化⼤⽣产客观上为先进的科学技术的产⽣和利⽤提供了基础和空间。⼈类社会从第⼀次技术⾰命到现在,又发⽣过多次科学技术的巨⼤变⾰,⽽每⼀次科学技术的巨⼤变⾰都极⼤地推动了社会⽣产⼒的发展。②资本主义在历史上⾸起过巨⼤的⾰命作⽤。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是社会发展中的⼀次⼤飞跃。它全⾯破坏了封建主义的社会关系和意识形态,在社会⽣活的各个领域中引起了——系列⾰命性的变⾰。主要表现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建⽴。使⽣产⼒冲破封建主义⽣产关系的桎梏,社会财富的急剧增长犹如冲破闸门的洪⽔奔腾出来。资产阶级在它不到⼀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产⼒,⽐过去⼀切时代创造的全部⽣产⼒总和还要多,还要⼤。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形态都是以使⽤价值的获取和物质⽣活需要的满⾜为主要⽬标的,受到剥削者⾃⾝的物质⽣活需求和被剥削者⾃⾝的⽣理条件的限制,社会⽣产的规模⾮常⼩,⽣产⼿段都⾮常简单,技术⽔平⼗分低下。③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推动了社会⽣产⼒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资本主义民主制是与资本主义⽣产⽅式相适应⽽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制度使科学、教育、⽂化的发展呈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在思想领域中,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从资产阶级的“⼈性”论出发,⾼举理性原则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制度和维护它的宗教神学进⾏了⽆情地批判。他们以“⾃由、平等、博爱”以及“天赋⼈权”为“号”,冲破了中世纪以来封建专制的精神枷锁,从⽽给⼈类带来了⼀次精神⼤解放。(2)局限性①资本主义基本⽭盾阻碍社会⽣产⼒的发展。资本主义⽣产关系的建⽴,适应于⽣产⼒发展的需要。但是它是以⼀种私有制代替了另⼀种私有制,以⼀种剥削制度代替另⼀种剥削制度。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建⽴在它基础上的雇佣劳动制度,是产⽣⾃⼰⼀切反⾯的根源。资本主义制度的建⽴,解放了⽣产⼒,促进⽣产⼒的发展和进步。但是⽣产⼒的进步是伴随着对劳动⼈民的剥削和压迫的加深,它成为资产阶级剥削⼯⼈、⾃⼰致富的⼿段和物质⼒量。②资本主义制度下财富占有两极分化,引发经济危机。资本主义⽣产⼒的进步与资本主义保守的私有制度的对⽴,资本主义的发展与随它发展起来的⼯⼈阶级的对⽴是显⽽易见的。这种对⽴就包含着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否定因素。虽然资产阶级巴在不断调整⽣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但这种调整归根到底是为了保持⾃⼰存在的基础不变,这个基础就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雇佣劳动制度。资本主义⽣产关系与发展着的⽣产⼒之间,资产阶级和⽆产阶级之间的⽭盾,资本主义制度本⾝是⽆法克服的。由此引发⼴⼤劳动者有⽀付能⼒的需求远远赶不上资本主义⽣产⽆限扩张趋势的⽭盾。③资本主义提供了造福⼈类、解放⼈类的物质条件,但却利⽤这种物质条件破坏了⼈类的进⼀步解放,把⼈类又推向灾难的深渊。资本主义创造了巨⼤的财富,同时又带来了社会财富的巨⼤浪费和破坏。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化、教育有了巨⼤的发展,但同时又使社会风⽓腐败,精神道德颓废,社会治安恶化,这形成了显明的对照。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概念题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4-03ea-c0a6-5ac6b1259100.html
查看题目
3.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产在“发展社会劳动的⽣产⼒”的同时,也“不⾃觉地创造着⼀种更⾼级的⽣产形式的物质条件”。这表明:( )。[考研政治2021年研]

A. 资本主义⽣产⽅式能够⽆限制解放和发展社会⽣产⼒

B. 资本越发展越有利于巩固资本主义

C. 资本越扩张越不利于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D. 资本主义⽣产是⼀种历史的、过渡性的⽣产⽅式

解析:【解析】资本主义⽣产⽅式极⼤提⾼了⽣产⼒的⽔平,但是,随着⽣产⼒不断提⾼,资本主义内⽣性⽭盾会不断凸显,最终推动资本主义⾛向灭亡,并不能⽆限制解放和发展社会⽣产⼒。故AB两项错误。资本主义⽣产⽅式下,⽣产⼒得到极⼤释放,有利于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但也会带来负⾯效应,如贫富两极分化等社会问题。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产⽅式极⼤提⾼了⽣产⼒⽔平,随着⽣产⼒不断得到解放,资本主义的⽣产关系会越来越不适应⽣产⼒的发展,最终⽣产⼒与⽣产关系的⽭盾运动会推动资本主义⾛向解体,⼈类社会会进⼊到更⾼级的社会形态——共产主义,因此说资本主义是⼀种过渡性的⽣产⽅式。故D项正确。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2-6f7a-c0a6-5ac6b1259100.html
查看题目
7. 如何理解新时代条件下我国社会主要⽭盾的变化?[扬州⼤学2018年研]【答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九⼤报告中,作出了中国特⾊社会主义进⼊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盾已经转化为⼈民⽇益增长的美好⽣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盾这⼀重⼤政治论断。(1)主要⽭盾与次要⽭盾①主要⽭盾是处于⽀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的⽭盾。②次要⽭盾是不处于⽀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的⽭盾。③⽭盾的主要⽅⾯是指在⼀个⽭盾的两个⽅⾯中,其地位和作⽤不平衡,其中居于⽀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主导作⽤的⽭盾⽅⾯称为⽭盾的主要⽅⾯。反之,处于被⽀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主导作⽤的⽭盾⽅⾯,就称为⽭盾的次要⽅⾯。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盾的主要⽅⾯所规定的。④主要⽭盾和次要⽭盾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要学会区分主要⽭盾和次要⽭盾,学会区分⽭盾的主要⽅⾯和次要⽅⾯。在分析和解决、处理问题时,既要看到主要⽭盾、⽭盾的主要⽅⾯,坚持重点论,善于抓住重点。又要看到次要⽭盾和⽭盾的次要⽅⾯,坚持两点论,学会全⾯地看问题,做到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只看到主要⽭盾和⽭盾的主要⽅⾯,看不到次要⽭盾和⽭盾的次要⽅⾯,就会犯⼀点论错误。相反,只看到次要⽭盾和⽭盾的次要⽅⾯,看不到主要⽭盾和⽭盾的主要⽅⾯,就会犯均衡论的错误。科学判断我国社会主要⽭盾,并据此确定党的⼯作重点和奋⽃⽬标,是推进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基础和前提。(2)我国社会主要⽭盾新论断的依据①我国社会⽣产⼒有了巨⼤发展。新中国成⽴70多年特别是改⾰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实⼒、综合国⼒⼤幅提升,主要经济社会总量指标占世界的⽐重持续提⾼。经济保持中⾼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经过⼏⼗年的发展,我国已积累雄厚的物质⽂化基础,社会⽣产⼒⽔平显著提⾼,社会⽣产能⼒在诸多⽅⾯进⼊世界前列,基本摆脱了原来落后的社会⽣产状况。⽤“落后的社会⽣产”来概括我国⽣产⼒发展⽔平显然已经不符合当今实际。②我国⼈民⽣活⽔平有了极⼤提⾼。新中国成⽴以来,尤其是改⾰开放以来,我国⼈民⽣活发⽣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前我国总体上已经达到⼩康⽔平,不久将全⾯建成⼩康社会。⼈民的⾐⾷住⾏等⽣活商品供应极⼤丰富,⽂化⽣活⽇益多彩。可以说⼈民的物质⽂化需要,尤其是物质需要已经得到满⾜,⼈民⽣活⽔平发⽣历史性变化。③我国⼈民对美好⽣活需要⽇益⼴泛。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的需要有不同的层次,在基本物质⽂化需要得到满⾜后,⼈会有更⾼层次的需要。中国⼈民的⽣活从贫困时代到温饱时代、从基本⼩康迈向全⾯⼩康,追求更⾼⽔平的发展、更加美好的⽣活⾃然成为⼈民群众的新期待。⽽现实情况是,⼈民群众在吃饱穿暖层次的需求基本都能得到满⾜后,⾼质量的经济需求,以及政治、⽂化、社会、⽣态等⽅⾯的需求还没有得到充分满⾜。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益凸显。我们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最突出的是发展存在的各类短板。尽管我国落后的社会⽣产已经实现质的飞越,社会⽣产能⼒在很多⽅⾯进⼊世界前列,但是我们的发展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益凸显。(3)我国社会主要⽭盾新论断的指导意义⼗九⼤报告对社会主要⽭盾作出新的重⼤判断,牢牢把握住了新时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具有重⼤意义。①我国社会主要⽭盾的变化需要我们及时调整⼯作的着⼒点。着⼒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全⾯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我国社会主要⽭盾已经发⽣变化,我国经济发展已转向⾼质量发展阶段,不再是追求⾼速度增长的阶段。这是为了更好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着⼒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推动⼈的全⾯发展。要坚持以⼈民为中⼼的发展思想,着眼于⼈民⽇益增长的美好⽣活需要,着眼于促进⼈民素质的提⾼,着眼于改善⼈民⽣活的社会环境,为⼈的全⾯发展创造良好条件。②我国社会主要⽭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九⼤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强调,“我们必须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完善发展战略和各项政策,推进和落实各项⼯作。”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需要⼤⼒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尽管经济建设仍是中⼼⼯作,但在新时代更要注重抓全⾯发展,⽽不是单纯的“⽣产⼒”增长。要深⼊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努⼒实现更⾼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③我国社会主要⽭盾的变化及其引起的⼯作着⼒点调整,对世界形势和格局,也将产⽣积极意义。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铁的输出、“⼀带⼀路”倡议的实施、亚投⾏的运⾏,已经对世界产⽣重要影响。作为世界第⼆⼤经济体,我国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深⼊推进,着⼒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会持续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平提⾼,带动其他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和设施完善,推动新型外交关系建⽴,构建⼈类命运共同体。

解析:null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九⼤报告中,作出了中国特⾊社会主义进⼊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盾已经转化为⼈民⽇益增长的美好⽣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盾这⼀重⼤政治论断。(1)主要⽭盾与次要⽭盾①主要⽭盾是处于⽀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的⽭盾。②次要⽭盾是不处于⽀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的⽭盾。③⽭盾的主要⽅⾯是指在⼀个⽭盾的两个⽅⾯中,其地位和作⽤不平衡,其中居于⽀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主导作⽤的⽭盾⽅⾯称为⽭盾的主要⽅⾯。反之,处于被⽀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主导作⽤的⽭盾⽅⾯,就称为⽭盾的次要⽅⾯。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盾的主要⽅⾯所规定的。④主要⽭盾和次要⽭盾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要学会区分主要⽭盾和次要⽭盾,学会区分⽭盾的主要⽅⾯和次要⽅⾯。在分析和解决、处理问题时,既要看到主要⽭盾、⽭盾的主要⽅⾯,坚持重点论,善于抓住重点。又要看到次要⽭盾和⽭盾的次要⽅⾯,坚持两点论,学会全⾯地看问题,做到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只看到主要⽭盾和⽭盾的主要⽅⾯,看不到次要⽭盾和⽭盾的次要⽅⾯,就会犯⼀点论错误。相反,只看到次要⽭盾和⽭盾的次要⽅⾯,看不到主要⽭盾和⽭盾的主要⽅⾯,就会犯均衡论的错误。科学判断我国社会主要⽭盾,并据此确定党的⼯作重点和奋⽃⽬标,是推进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基础和前提。(2)我国社会主要⽭盾新论断的依据①我国社会⽣产⼒有了巨⼤发展。新中国成⽴70多年特别是改⾰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实⼒、综合国⼒⼤幅提升,主要经济社会总量指标占世界的⽐重持续提⾼。经济保持中⾼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经过⼏⼗年的发展,我国已积累雄厚的物质⽂化基础,社会⽣产⼒⽔平显著提⾼,社会⽣产能⼒在诸多⽅⾯进⼊世界前列,基本摆脱了原来落后的社会⽣产状况。⽤“落后的社会⽣产”来概括我国⽣产⼒发展⽔平显然已经不符合当今实际。②我国⼈民⽣活⽔平有了极⼤提⾼。新中国成⽴以来,尤其是改⾰开放以来,我国⼈民⽣活发⽣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前我国总体上已经达到⼩康⽔平,不久将全⾯建成⼩康社会。⼈民的⾐⾷住⾏等⽣活商品供应极⼤丰富,⽂化⽣活⽇益多彩。可以说⼈民的物质⽂化需要,尤其是物质需要已经得到满⾜,⼈民⽣活⽔平发⽣历史性变化。③我国⼈民对美好⽣活需要⽇益⼴泛。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的需要有不同的层次,在基本物质⽂化需要得到满⾜后,⼈会有更⾼层次的需要。中国⼈民的⽣活从贫困时代到温饱时代、从基本⼩康迈向全⾯⼩康,追求更⾼⽔平的发展、更加美好的⽣活⾃然成为⼈民群众的新期待。⽽现实情况是,⼈民群众在吃饱穿暖层次的需求基本都能得到满⾜后,⾼质量的经济需求,以及政治、⽂化、社会、⽣态等⽅⾯的需求还没有得到充分满⾜。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益凸显。我们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最突出的是发展存在的各类短板。尽管我国落后的社会⽣产已经实现质的飞越,社会⽣产能⼒在很多⽅⾯进⼊世界前列,但是我们的发展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益凸显。(3)我国社会主要⽭盾新论断的指导意义⼗九⼤报告对社会主要⽭盾作出新的重⼤判断,牢牢把握住了新时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具有重⼤意义。①我国社会主要⽭盾的变化需要我们及时调整⼯作的着⼒点。着⼒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全⾯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我国社会主要⽭盾已经发⽣变化,我国经济发展已转向⾼质量发展阶段,不再是追求⾼速度增长的阶段。这是为了更好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着⼒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推动⼈的全⾯发展。要坚持以⼈民为中⼼的发展思想,着眼于⼈民⽇益增长的美好⽣活需要,着眼于促进⼈民素质的提⾼,着眼于改善⼈民⽣活的社会环境,为⼈的全⾯发展创造良好条件。②我国社会主要⽭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九⼤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强调,“我们必须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完善发展战略和各项政策,推进和落实各项⼯作。”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需要⼤⼒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尽管经济建设仍是中⼼⼯作,但在新时代更要注重抓全⾯发展,⽽不是单纯的“⽣产⼒”增长。要深⼊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3-4f5c-c0a6-5ac6b1259100.html
查看题目
2. 习近平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历史教训更应引以为戒”,“中国⾰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们能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是因为( )。[考研政治2021年研]

A. 历史规律和⾃然规律有惊⼈的相似

B. ⼈类历史发展存在着不以⼈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

C. 历史总是在循环往复中不断向前发展

D. ⼈类已经完全掌握了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解析:【解析】历史规律与⾃然规律是不同的。⾃然规律起作⽤是⾃发的,离开了⼈的活动也同样起作⽤,⽽历史规律起作⽤离不开⼈的有⽬的,有意识的活动的参与。故A项错误。⼈们之所以能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正是由于历史的发展有着不以⼈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发挥能动性就能认识和把握这些规律。故B项正确。事物的发展呈现出周期性,每⼀周期都是开放的,前⼀个周期的终点是下⼀个周期的起点,不同周期的交替使事物的发展呈现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总趋势。“历史总是在循环往复中不断向前发展”是历史循环论的观点。故C项错误。⼈类历史的发展还有许多规律需要⼈们去掌握,⼈类的认识总是沿着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过程前进的,故D错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2-60f4-c0a6-5ac6b1259100.html
查看题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21版

首页
>
财会金融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21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21版

手机预览
试题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21版
章节

单选题

题数量:15
去答题
章节

判断题

题数量:5
去答题
章节

填空题

题数量:8
去答题
章节

简答题

题数量:89
去答题
试题通
试题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21版

相关题目

13. 恩格斯指出:“所谓的‘社会主义社会’不是⼀种⼀成不变的东西,⽽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的社会。”这段话的核⼼意思是( )。[南京航空航天⼤学2018研]

A. 社会主义改⾰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我完善、⾃我发展

B. 社会主义改⾰可有可⽆

C. 社会主义改⾰促进社会形态的根本变化

D. 社会主义改⾰是社会发展中的质变

解析:【解析】社会主义社会处于不停地运动变化之中,必须根据形势的需要不断进⾏改⾰,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前进的动⼒。题中恩格斯的话的核⼼意思为:社会主义改⾰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我完善、⾃我发展。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2-a19e-c0a6-5ac6b1259100.html
查看题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是( )。[南京航空航天⼤学2018研]

A. 照搬马克思主义的现成理论

B. ⼀个以中国国情为基础的全新理论

C. ⽤现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直接解答和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

D.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指导中国⾰命和建设,并在这⼀过程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解析:【解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马克思主义的⽴场、观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命、建设、改⾰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极⼤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不断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是在结合中国国情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2-833c-c0a6-5ac6b1259100.html
查看题目
5. 怎样理解⼈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赣南师范⼤学2018年研]【答案】⼈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之⼀。唯物史观把现实的⼈及其活动作为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现实的⼈即从事实践活动的、处于⼀定社会关系中的⼈,物质资料⽣产活动是第⼀个历史活动,是⼈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和存在⽅式。现实的⼈不是孤⽴的个体,⽽是由处于社会关系之中的⽆数个体构成的整体即⼈民群众,⼈民群众是⼀个具体的历史的范畴,是指占社会⼈⼜中⼤多数的⼀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的⼈。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在创造历史中起决定性的作⽤。这主要表现在:(1)⼈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产⽅式。包括劳动知识分⼦在内的⼈民群众是物质资料⽣产活动的主体,是⽣产⼒的体现者,创造了⼈类⽣存所必需的⽣活资料和从事政治⽂化等活动所需的物质前提,推动社会⽣产⼒不断发展。随着⽣产过程的现代化和劳动形式的变化,知识分⼦的科学技术活动⽇益成为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不可缺少的条件,从事科学技术⼯作的⼴⼤知识分⼦在推动社会⽣产⼒进步、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益突出。(2)⼈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劳动⼈民通过物质⽣产实践为创造精神财富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设施。⼈民群众的⽣活、实践活动是⼀切精神财富和⽂化艺术产品形成和发展的源泉。⼈民群众还直接参加了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从中产⽣了许多伟⼤的科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3)⼈民群众是社会变⾰的决定⼒量⼈民群众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创造并改造着社会关系。⽣产关系的变⾰和社会形态的更替不会随⽣产⼒的发展⾃发地完成,必须通过⼈民群众的⾰命实践才能实现。尤其在社会形态更替过程中,⼈民群众是社会⾰命的主⼒军,对社会变⾰起决定作⽤。“⼈民,只有⼈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

解析:null⼈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之⼀。唯物史观把现实的⼈及其活动作为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现实的⼈即从事实践活动的、处于⼀定社会关系中的⼈,物质资料⽣产活动是第⼀个历史活动,是⼈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和存在⽅式。现实的⼈不是孤⽴的个体,⽽是由处于社会关系之中的⽆数个体构成的整体即⼈民群众,⼈民群众是⼀个具体的历史的范畴,是指占社会⼈⼜中⼤多数的⼀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的⼈。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在创造历史中起决定性的作⽤。这主要表现在:(1)⼈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产⽅式。包括劳动知识分⼦在内的⼈民群众是物质资料⽣产活动的主体,是⽣产⼒的体现者,创造了⼈类⽣存所必需的⽣活资料和从事政治⽂化等活动所需的物质前提,推动社会⽣产⼒不断发展。随着⽣产过程的现代化和劳动形式的变化,知识分⼦的科学技术活动⽇益成为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不可缺少的条件,从事科学技术⼯作的⼴⼤知识分⼦在推动社会⽣产⼒进步、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益突出。(2)⼈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劳动⼈民通过物质⽣产实践为创造精神财富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设施。⼈民群众的⽣活、实践活动是⼀切精神财富和⽂化艺术产品形成和发展的源泉。⼈民群众还直接参加了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从中产⽣了许多伟⼤的科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3)⼈民群众是社会变⾰的决定⼒量⼈民群众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创造并改造着社会关系。⽣产关系的变⾰和社会形态的更替不会随⽣产⼒的发展⾃发地完成,必须通过⼈民群众的⾰命实践才能实现。尤其在社会形态更替过程中,⼈民群众是社会⾰命的主⼒军,对社会变⾰起决定作⽤。“⼈民,只有⼈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3-9145-c0a6-5ac6b1259100.html
查看题目
5. 马克思主义从产⽣到发展,表现出了强⼤的⽣命⼒,这种强⼤⽣命⼒的根源在于( )。[南京航空航天⼤学2018研]

A.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法论

B. 马克思主义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命性的⾼度统⼀

C. 马克思主义代表最⼴⼤⼈民的根本利益

D. 马克思主义吸收了⼈类⽂明的优秀成果

解析:【解析】马克思主义的⾰命性和科学性在实践基础上是统⼀的,关键在于⽆产阶级的先进性。理论的⽣命⼒在于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强⼤⽣命⼒的根源在于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命性的⾼度统⼀。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2-8114-c0a6-5ac6b1259100.html
查看题目
6. 简答邓⼩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中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4-16bb-c0a6-5ac6b1259100.html
查看题目
4. 智能⽣物识别等⼈⼯智能新技术快速⾛进⽼百姓的⽣活。然⽽,在新技术快速发展应⽤的同时,也因法律法规相对滞后⽽引发⼈们对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担忧。有专家呼吁,在发展新技术时,要划定法律禁区,制定⾏业规范,构建⼀个新技术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从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看,法律法规( )。[考研政治2021年研]

A. 总是阻碍新技术的健康发展

B. 只能落后于新技术发展

C. 与新技术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D. 归根到底是新技术发展的内在动⼒

解析:【解析】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法律法规作为社会意识的特定类型,有时会早于技术发展的变迁⽽变化,有时会晚于技术发展⽽变化,并不总是落后于新技术发展。故AB两项错误。新技术发展的内在动⼒来⾃于⽣产⼒与⽣产关系的⽭盾运动。故D项有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2-71b1-c0a6-5ac6b1259100.html
查看题目
2. 试述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河北⼤学2018年研]【答案】资本主义在历史上有着积极和消极的两⽅⾯影响:(1)积极影响与封建社会相⽐,资本主义显⽰了巨⼤的历史进步性:①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的⽣产⼒。资本主义不仅消灭了封建割据状态,建⽴了统⼀的国家,⽽且消灭了古⽼的民族⼯业,许多国家实现了⼯业化和⽣产的商品化、社会化,开拓了世界市场。资本主义把世界变成⼀个开放的世界,使⼀切国家的⽣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使各国经济形成了相互依赖,渗透和竞争的新格局。社会化⼤⽣产客观上为先进的科学技术的产⽣和利⽤提供了基础和空间。⼈类社会从第⼀次技术⾰命到现在,又发⽣过多次科学技术的巨⼤变⾰,⽽每⼀次科学技术的巨⼤变⾰都极⼤地推动了社会⽣产⼒的发展。②资本主义在历史上⾸起过巨⼤的⾰命作⽤。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是社会发展中的⼀次⼤飞跃。它全⾯破坏了封建主义的社会关系和意识形态,在社会⽣活的各个领域中引起了——系列⾰命性的变⾰。主要表现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建⽴。使⽣产⼒冲破封建主义⽣产关系的桎梏,社会财富的急剧增长犹如冲破闸门的洪⽔奔腾出来。资产阶级在它不到⼀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产⼒,⽐过去⼀切时代创造的全部⽣产⼒总和还要多,还要⼤。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形态都是以使⽤价值的获取和物质⽣活需要的满⾜为主要⽬标的,受到剥削者⾃⾝的物质⽣活需求和被剥削者⾃⾝的⽣理条件的限制,社会⽣产的规模⾮常⼩,⽣产⼿段都⾮常简单,技术⽔平⼗分低下。③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推动了社会⽣产⼒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资本主义民主制是与资本主义⽣产⽅式相适应⽽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制度使科学、教育、⽂化的发展呈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在思想领域中,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从资产阶级的“⼈性”论出发,⾼举理性原则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制度和维护它的宗教神学进⾏了⽆情地批判。他们以“⾃由、平等、博爱”以及“天赋⼈权”为“号”,冲破了中世纪以来封建专制的精神枷锁,从⽽给⼈类带来了⼀次精神⼤解放。(2)局限性①资本主义基本⽭盾阻碍社会⽣产⼒的发展。资本主义⽣产关系的建⽴,适应于⽣产⼒发展的需要。但是它是以⼀种私有制代替了另⼀种私有制,以⼀种剥削制度代替另⼀种剥削制度。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建⽴在它基础上的雇佣劳动制度,是产⽣⾃⼰⼀切反⾯的根源。资本主义制度的建⽴,解放了⽣产⼒,促进⽣产⼒的发展和进步。但是⽣产⼒的进步是伴随着对劳动⼈民的剥削和压迫的加深,它成为资产阶级剥削⼯⼈、⾃⼰致富的⼿段和物质⼒量。②资本主义制度下财富占有两极分化,引发经济危机。资本主义⽣产⼒的进步与资本主义保守的私有制度的对⽴,资本主义的发展与随它发展起来的⼯⼈阶级的对⽴是显⽽易见的。这种对⽴就包含着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否定因素。虽然资产阶级巴在不断调整⽣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但这种调整归根到底是为了保持⾃⼰存在的基础不变,这个基础就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雇佣劳动制度。资本主义⽣产关系与发展着的⽣产⼒之间,资产阶级和⽆产阶级之间的⽭盾,资本主义制度本⾝是⽆法克服的。由此引发⼴⼤劳动者有⽀付能⼒的需求远远赶不上资本主义⽣产⽆限扩张趋势的⽭盾。③资本主义提供了造福⼈类、解放⼈类的物质条件,但却利⽤这种物质条件破坏了⼈类的进⼀步解放,把⼈类又推向灾难的深渊。资本主义创造了巨⼤的财富,同时又带来了社会财富的巨⼤浪费和破坏。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化、教育有了巨⼤的发展,但同时又使社会风⽓腐败,精神道德颓废,社会治安恶化,这形成了显明的对照

解析:null资本主义在历史上有着积极和消极的两⽅⾯影响:(1)积极影响与封建社会相⽐,资本主义显⽰了巨⼤的历史进步性:①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的⽣产⼒。资本主义不仅消灭了封建割据状态,建⽴了统⼀的国家,⽽且消灭了古⽼的民族⼯业,许多国家实现了⼯业化和⽣产的商品化、社会化,开拓了世界市场。资本主义把世界变成⼀个开放的世界,使⼀切国家的⽣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使各国经济形成了相互依赖,渗透和竞争的新格局。社会化⼤⽣产客观上为先进的科学技术的产⽣和利⽤提供了基础和空间。⼈类社会从第⼀次技术⾰命到现在,又发⽣过多次科学技术的巨⼤变⾰,⽽每⼀次科学技术的巨⼤变⾰都极⼤地推动了社会⽣产⼒的发展。②资本主义在历史上⾸起过巨⼤的⾰命作⽤。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是社会发展中的⼀次⼤飞跃。它全⾯破坏了封建主义的社会关系和意识形态,在社会⽣活的各个领域中引起了——系列⾰命性的变⾰。主要表现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建⽴。使⽣产⼒冲破封建主义⽣产关系的桎梏,社会财富的急剧增长犹如冲破闸门的洪⽔奔腾出来。资产阶级在它不到⼀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产⼒,⽐过去⼀切时代创造的全部⽣产⼒总和还要多,还要⼤。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形态都是以使⽤价值的获取和物质⽣活需要的满⾜为主要⽬标的,受到剥削者⾃⾝的物质⽣活需求和被剥削者⾃⾝的⽣理条件的限制,社会⽣产的规模⾮常⼩,⽣产⼿段都⾮常简单,技术⽔平⼗分低下。③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推动了社会⽣产⼒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资本主义民主制是与资本主义⽣产⽅式相适应⽽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制度使科学、教育、⽂化的发展呈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在思想领域中,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从资产阶级的“⼈性”论出发,⾼举理性原则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制度和维护它的宗教神学进⾏了⽆情地批判。他们以“⾃由、平等、博爱”以及“天赋⼈权”为“号”,冲破了中世纪以来封建专制的精神枷锁,从⽽给⼈类带来了⼀次精神⼤解放。(2)局限性①资本主义基本⽭盾阻碍社会⽣产⼒的发展。资本主义⽣产关系的建⽴,适应于⽣产⼒发展的需要。但是它是以⼀种私有制代替了另⼀种私有制,以⼀种剥削制度代替另⼀种剥削制度。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建⽴在它基础上的雇佣劳动制度,是产⽣⾃⼰⼀切反⾯的根源。资本主义制度的建⽴,解放了⽣产⼒,促进⽣产⼒的发展和进步。但是⽣产⼒的进步是伴随着对劳动⼈民的剥削和压迫的加深,它成为资产阶级剥削⼯⼈、⾃⼰致富的⼿段和物质⼒量。②资本主义制度下财富占有两极分化,引发经济危机。资本主义⽣产⼒的进步与资本主义保守的私有制度的对⽴,资本主义的发展与随它发展起来的⼯⼈阶级的对⽴是显⽽易见的。这种对⽴就包含着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否定因素。虽然资产阶级巴在不断调整⽣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但这种调整归根到底是为了保持⾃⼰存在的基础不变,这个基础就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雇佣劳动制度。资本主义⽣产关系与发展着的⽣产⼒之间,资产阶级和⽆产阶级之间的⽭盾,资本主义制度本⾝是⽆法克服的。由此引发⼴⼤劳动者有⽀付能⼒的需求远远赶不上资本主义⽣产⽆限扩张趋势的⽭盾。③资本主义提供了造福⼈类、解放⼈类的物质条件,但却利⽤这种物质条件破坏了⼈类的进⼀步解放,把⼈类又推向灾难的深渊。资本主义创造了巨⼤的财富,同时又带来了社会财富的巨⼤浪费和破坏。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化、教育有了巨⼤的发展,但同时又使社会风⽓腐败,精神道德颓废,社会治安恶化,这形成了显明的对照。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概念题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4-03ea-c0a6-5ac6b1259100.html
查看题目
3.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产在“发展社会劳动的⽣产⼒”的同时,也“不⾃觉地创造着⼀种更⾼级的⽣产形式的物质条件”。这表明:( )。[考研政治2021年研]

A. 资本主义⽣产⽅式能够⽆限制解放和发展社会⽣产⼒

B. 资本越发展越有利于巩固资本主义

C. 资本越扩张越不利于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D. 资本主义⽣产是⼀种历史的、过渡性的⽣产⽅式

解析:【解析】资本主义⽣产⽅式极⼤提⾼了⽣产⼒的⽔平,但是,随着⽣产⼒不断提⾼,资本主义内⽣性⽭盾会不断凸显,最终推动资本主义⾛向灭亡,并不能⽆限制解放和发展社会⽣产⼒。故AB两项错误。资本主义⽣产⽅式下,⽣产⼒得到极⼤释放,有利于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但也会带来负⾯效应,如贫富两极分化等社会问题。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产⽅式极⼤提⾼了⽣产⼒⽔平,随着⽣产⼒不断得到解放,资本主义的⽣产关系会越来越不适应⽣产⼒的发展,最终⽣产⼒与⽣产关系的⽭盾运动会推动资本主义⾛向解体,⼈类社会会进⼊到更⾼级的社会形态——共产主义,因此说资本主义是⼀种过渡性的⽣产⽅式。故D项正确。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2-6f7a-c0a6-5ac6b1259100.html
查看题目
7. 如何理解新时代条件下我国社会主要⽭盾的变化?[扬州⼤学2018年研]【答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九⼤报告中,作出了中国特⾊社会主义进⼊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盾已经转化为⼈民⽇益增长的美好⽣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盾这⼀重⼤政治论断。(1)主要⽭盾与次要⽭盾①主要⽭盾是处于⽀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的⽭盾。②次要⽭盾是不处于⽀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的⽭盾。③⽭盾的主要⽅⾯是指在⼀个⽭盾的两个⽅⾯中,其地位和作⽤不平衡,其中居于⽀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主导作⽤的⽭盾⽅⾯称为⽭盾的主要⽅⾯。反之,处于被⽀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主导作⽤的⽭盾⽅⾯,就称为⽭盾的次要⽅⾯。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盾的主要⽅⾯所规定的。④主要⽭盾和次要⽭盾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要学会区分主要⽭盾和次要⽭盾,学会区分⽭盾的主要⽅⾯和次要⽅⾯。在分析和解决、处理问题时,既要看到主要⽭盾、⽭盾的主要⽅⾯,坚持重点论,善于抓住重点。又要看到次要⽭盾和⽭盾的次要⽅⾯,坚持两点论,学会全⾯地看问题,做到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只看到主要⽭盾和⽭盾的主要⽅⾯,看不到次要⽭盾和⽭盾的次要⽅⾯,就会犯⼀点论错误。相反,只看到次要⽭盾和⽭盾的次要⽅⾯,看不到主要⽭盾和⽭盾的主要⽅⾯,就会犯均衡论的错误。科学判断我国社会主要⽭盾,并据此确定党的⼯作重点和奋⽃⽬标,是推进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基础和前提。(2)我国社会主要⽭盾新论断的依据①我国社会⽣产⼒有了巨⼤发展。新中国成⽴70多年特别是改⾰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实⼒、综合国⼒⼤幅提升,主要经济社会总量指标占世界的⽐重持续提⾼。经济保持中⾼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经过⼏⼗年的发展,我国已积累雄厚的物质⽂化基础,社会⽣产⼒⽔平显著提⾼,社会⽣产能⼒在诸多⽅⾯进⼊世界前列,基本摆脱了原来落后的社会⽣产状况。⽤“落后的社会⽣产”来概括我国⽣产⼒发展⽔平显然已经不符合当今实际。②我国⼈民⽣活⽔平有了极⼤提⾼。新中国成⽴以来,尤其是改⾰开放以来,我国⼈民⽣活发⽣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前我国总体上已经达到⼩康⽔平,不久将全⾯建成⼩康社会。⼈民的⾐⾷住⾏等⽣活商品供应极⼤丰富,⽂化⽣活⽇益多彩。可以说⼈民的物质⽂化需要,尤其是物质需要已经得到满⾜,⼈民⽣活⽔平发⽣历史性变化。③我国⼈民对美好⽣活需要⽇益⼴泛。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的需要有不同的层次,在基本物质⽂化需要得到满⾜后,⼈会有更⾼层次的需要。中国⼈民的⽣活从贫困时代到温饱时代、从基本⼩康迈向全⾯⼩康,追求更⾼⽔平的发展、更加美好的⽣活⾃然成为⼈民群众的新期待。⽽现实情况是,⼈民群众在吃饱穿暖层次的需求基本都能得到满⾜后,⾼质量的经济需求,以及政治、⽂化、社会、⽣态等⽅⾯的需求还没有得到充分满⾜。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益凸显。我们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最突出的是发展存在的各类短板。尽管我国落后的社会⽣产已经实现质的飞越,社会⽣产能⼒在很多⽅⾯进⼊世界前列,但是我们的发展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益凸显。(3)我国社会主要⽭盾新论断的指导意义⼗九⼤报告对社会主要⽭盾作出新的重⼤判断,牢牢把握住了新时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具有重⼤意义。①我国社会主要⽭盾的变化需要我们及时调整⼯作的着⼒点。着⼒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全⾯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我国社会主要⽭盾已经发⽣变化,我国经济发展已转向⾼质量发展阶段,不再是追求⾼速度增长的阶段。这是为了更好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着⼒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推动⼈的全⾯发展。要坚持以⼈民为中⼼的发展思想,着眼于⼈民⽇益增长的美好⽣活需要,着眼于促进⼈民素质的提⾼,着眼于改善⼈民⽣活的社会环境,为⼈的全⾯发展创造良好条件。②我国社会主要⽭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九⼤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强调,“我们必须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完善发展战略和各项政策,推进和落实各项⼯作。”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需要⼤⼒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尽管经济建设仍是中⼼⼯作,但在新时代更要注重抓全⾯发展,⽽不是单纯的“⽣产⼒”增长。要深⼊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努⼒实现更⾼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③我国社会主要⽭盾的变化及其引起的⼯作着⼒点调整,对世界形势和格局,也将产⽣积极意义。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铁的输出、“⼀带⼀路”倡议的实施、亚投⾏的运⾏,已经对世界产⽣重要影响。作为世界第⼆⼤经济体,我国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深⼊推进,着⼒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会持续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平提⾼,带动其他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和设施完善,推动新型外交关系建⽴,构建⼈类命运共同体。

解析:null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九⼤报告中,作出了中国特⾊社会主义进⼊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盾已经转化为⼈民⽇益增长的美好⽣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盾这⼀重⼤政治论断。(1)主要⽭盾与次要⽭盾①主要⽭盾是处于⽀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的⽭盾。②次要⽭盾是不处于⽀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的⽭盾。③⽭盾的主要⽅⾯是指在⼀个⽭盾的两个⽅⾯中,其地位和作⽤不平衡,其中居于⽀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主导作⽤的⽭盾⽅⾯称为⽭盾的主要⽅⾯。反之,处于被⽀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主导作⽤的⽭盾⽅⾯,就称为⽭盾的次要⽅⾯。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盾的主要⽅⾯所规定的。④主要⽭盾和次要⽭盾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要学会区分主要⽭盾和次要⽭盾,学会区分⽭盾的主要⽅⾯和次要⽅⾯。在分析和解决、处理问题时,既要看到主要⽭盾、⽭盾的主要⽅⾯,坚持重点论,善于抓住重点。又要看到次要⽭盾和⽭盾的次要⽅⾯,坚持两点论,学会全⾯地看问题,做到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只看到主要⽭盾和⽭盾的主要⽅⾯,看不到次要⽭盾和⽭盾的次要⽅⾯,就会犯⼀点论错误。相反,只看到次要⽭盾和⽭盾的次要⽅⾯,看不到主要⽭盾和⽭盾的主要⽅⾯,就会犯均衡论的错误。科学判断我国社会主要⽭盾,并据此确定党的⼯作重点和奋⽃⽬标,是推进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基础和前提。(2)我国社会主要⽭盾新论断的依据①我国社会⽣产⼒有了巨⼤发展。新中国成⽴70多年特别是改⾰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实⼒、综合国⼒⼤幅提升,主要经济社会总量指标占世界的⽐重持续提⾼。经济保持中⾼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经过⼏⼗年的发展,我国已积累雄厚的物质⽂化基础,社会⽣产⼒⽔平显著提⾼,社会⽣产能⼒在诸多⽅⾯进⼊世界前列,基本摆脱了原来落后的社会⽣产状况。⽤“落后的社会⽣产”来概括我国⽣产⼒发展⽔平显然已经不符合当今实际。②我国⼈民⽣活⽔平有了极⼤提⾼。新中国成⽴以来,尤其是改⾰开放以来,我国⼈民⽣活发⽣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前我国总体上已经达到⼩康⽔平,不久将全⾯建成⼩康社会。⼈民的⾐⾷住⾏等⽣活商品供应极⼤丰富,⽂化⽣活⽇益多彩。可以说⼈民的物质⽂化需要,尤其是物质需要已经得到满⾜,⼈民⽣活⽔平发⽣历史性变化。③我国⼈民对美好⽣活需要⽇益⼴泛。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的需要有不同的层次,在基本物质⽂化需要得到满⾜后,⼈会有更⾼层次的需要。中国⼈民的⽣活从贫困时代到温饱时代、从基本⼩康迈向全⾯⼩康,追求更⾼⽔平的发展、更加美好的⽣活⾃然成为⼈民群众的新期待。⽽现实情况是,⼈民群众在吃饱穿暖层次的需求基本都能得到满⾜后,⾼质量的经济需求,以及政治、⽂化、社会、⽣态等⽅⾯的需求还没有得到充分满⾜。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益凸显。我们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最突出的是发展存在的各类短板。尽管我国落后的社会⽣产已经实现质的飞越,社会⽣产能⼒在很多⽅⾯进⼊世界前列,但是我们的发展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益凸显。(3)我国社会主要⽭盾新论断的指导意义⼗九⼤报告对社会主要⽭盾作出新的重⼤判断,牢牢把握住了新时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具有重⼤意义。①我国社会主要⽭盾的变化需要我们及时调整⼯作的着⼒点。着⼒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全⾯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我国社会主要⽭盾已经发⽣变化,我国经济发展已转向⾼质量发展阶段,不再是追求⾼速度增长的阶段。这是为了更好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着⼒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推动⼈的全⾯发展。要坚持以⼈民为中⼼的发展思想,着眼于⼈民⽇益增长的美好⽣活需要,着眼于促进⼈民素质的提⾼,着眼于改善⼈民⽣活的社会环境,为⼈的全⾯发展创造良好条件。②我国社会主要⽭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九⼤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强调,“我们必须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完善发展战略和各项政策,推进和落实各项⼯作。”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需要⼤⼒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尽管经济建设仍是中⼼⼯作,但在新时代更要注重抓全⾯发展,⽽不是单纯的“⽣产⼒”增长。要深⼊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3-4f5c-c0a6-5ac6b1259100.html
查看题目
2. 习近平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历史教训更应引以为戒”,“中国⾰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们能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是因为( )。[考研政治2021年研]

A. 历史规律和⾃然规律有惊⼈的相似

B. ⼈类历史发展存在着不以⼈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

C. 历史总是在循环往复中不断向前发展

D. ⼈类已经完全掌握了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解析:【解析】历史规律与⾃然规律是不同的。⾃然规律起作⽤是⾃发的,离开了⼈的活动也同样起作⽤,⽽历史规律起作⽤离不开⼈的有⽬的,有意识的活动的参与。故A项错误。⼈们之所以能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正是由于历史的发展有着不以⼈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发挥能动性就能认识和把握这些规律。故B项正确。事物的发展呈现出周期性,每⼀周期都是开放的,前⼀个周期的终点是下⼀个周期的起点,不同周期的交替使事物的发展呈现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总趋势。“历史总是在循环往复中不断向前发展”是历史循环论的观点。故C项错误。⼈类历史的发展还有许多规律需要⼈们去掌握,⼈类的认识总是沿着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过程前进的,故D错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2-60f4-c0a6-5ac6b1259100.html
查看题目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