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财会金融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21版
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21版
题目内容
(
简答题
)
1. 如何从真理的⾓度理解“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杭州电⼦科技⼤学2018年研]【答案】“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实质上是对客观真理的否认。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范畴,是⼈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如果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违背客观实际及其规律,就会产⽣谬误,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就会出现失误。因此,追求真理、坚持真理是⼈类认识和实践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由真理的属性和真理的检验标准决定的。(1)真理的客观性①客观性是真理的本质属性,真理客观性的主要依据在于:虽然真理的表现形式是主观的,但它包含着不以⼈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因为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客观的,真理最根本的特征是正确揭⽰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与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符合。②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也是客观的。③真理的⼀元性。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元性,就某个特定的认识对象和问题⽽⾔,真理只有⼀个,即与认识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相⼀致的认识,它不因主体的认识⾓度和⽅法等⽅⾯的差异和变化⽽改变。值得注意的是,真理的⼀元性是针对真理的客观内容⽽⾔的,真理是内容上的⼀元性与形式上的多样性的统⼀。(2)分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实质是主张真理因⼈⽽异,真理是多元的,这是唯⼼主义主观真理论的表现。其错误在于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抹杀了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实际上是取消的真理,因此“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是对客观真理的否认,是错误的。

答案:12

解析:null“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实质上是对客观真理的否认。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范畴,是⼈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如果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违背客观实际及其规律,就会产⽣谬误,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就会出现失误。因此,追求真理、坚持真理是⼈类认识和实践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由真理的属性和真理的检验标准决定的。(1)真理的客观性①客观性是真理的本质属性,真理客观性的主要依据在于:虽然真理的表现形式是主观的,但它包含着不以⼈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因为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客观的,真理最根本的特征是正确揭⽰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与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符合。②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也是客观的。③真理的⼀元性。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元性,就某个特定的认识对象和问题⽽⾔,真理只有⼀个,即与认识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相⼀致的认识,它不因主体的认识⾓度和⽅法等⽅⾯的差异和变化⽽改变。值得注意的是,真理的⼀元性是针对真理的客观内容⽽⾔的,真理是内容上的⼀元性与形式上的多样性的统⼀。(2)分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实质是主张真理因⼈⽽异,真理是多元的,这是唯⼼主义主观真理论的表现。其错误在于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抹杀了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实际上是取消的真理,因此“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是对客观真理的否认,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21版
11. ⽜顿说:“如果说我⽐别⼈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的肩膀上。”这句话肯定( )。[南京航空航天⼤学2018研]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2-8e66-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 列宁指出:“⼀切民族都将⾛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切民族的⾛法却不会完全⼀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在社会⽣活各⽅⾯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的特点。”结合列宁的讲话回答以下问题:第⼀,为什么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多样性的?第⼆,怎样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第三,如何坚持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信?[河北⼤学2018年研]【答案】(1)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不是单⼀性的,⽽是多样性的。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国国情的特殊性,即经济、政治、思想⽂化的差异性,⽣产⼒发展⽔平的不同,⽆产阶级政党⾃⾝成熟程度的不同,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的构成状况的不同,⾰命传统不同,以及历史和现实的、国内和国际的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必然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①各个国家的⽣产⼒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解决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实践表明虽然已经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起点的⽣产⼒状况都⽐较落后,但是,各国之间也存在着较⼤的差别。这就决定了各个国家必须根据⾃⼰的⽣产⼒发展状况和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战略,采取不同的⽅式进⾏社会主义建设。②历史⽂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各个民族的历史⽂化传统,是其进⾏活动的既定前提和基础。各个民族从历史上继承下来的经济、政治、⽂化条件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必须从⾃⼰的实际出发,按照⾃⼰的民族特点进⾏社会主义建设;要求他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植根于本国的⼟壤之中,才能取得成功。③时代是不断前进的,实践是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也必然随着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发展。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保持⽣机活⼒、永远⽴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总之,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是⼀个真理。实践证明,坚持社会主义,不等于坚持某种单⼀的社会主义模式;改⾰或抛弃某种社会主义模式,不等于改掉或抛弃社会主义;某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也不等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2)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①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1848年《共产党宣⾔》发表为标志,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到⽬前已有160年了,⼀个多世纪的实践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才是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科学理论。②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要从本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结合起来。各国共产党⼈和⼴⼤⼈民群众,要敢于⾛⾃⼰的路,探索符合本国国情、适应时代要求的有本国特⾊的社会主义之路。③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充分吸收⼈类⼀切⽂明成果。社会主义事业是⼀项前⽆古⼈的空前伟⼤的创造性事业。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拒绝学习借鉴吸收⼈类各种⽂明成果。马克思和恩格斯是这⽅⾯的典范,他们的著作中引⽤了⼤量前⼈和同时代⼈的研究成果,把⼈类⽂明的果实作为⽆产阶级⾰命事业的营养。(3)坚持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信的⽅法①在继续坚持解放思想、解放⽣产⼒和改⾰开放中增强道路⾃信。解放思想是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命、建设和改⾰的⼀⼤法宝,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思想武器。要进⼀步坚定改⾰开放的决⼼,在对内改⾰、对外开放的历程中增强道路⾃信。②在进⼀步凝聚社会共识中巩固道路⾃信。凝聚社会共识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民,就是要在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深⼊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条件下,坚持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即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复兴。③在迎难⽽上。攻坚克难中提升道路⾃信。改⾰开放以来,经过40多年的长⾜发展,我国取得了巨⼤成就。但随着我国改⾰开放逐步深⼊,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也进⼊⽭盾凸显期、攻坚期。只有直⾯困难、迎难⽽上,才能在推动科学发展中进⼀步提升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信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4-2a34-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8. 如何理解实现共产主义是⼈类最伟⼤的事业?[⼭东⼤学2018年研]【答案】共产主义社会是⼈类最理想最美好的社会。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但又是⼀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必须正确认识“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1)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民群众的共同愿望。⽆产阶级政党把共产主义作为崇⾼理想是⼴⼤⼈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反映。共产主义⼀定能够实现,但是⼀个长期的过程。在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中就包含着⽆产阶级和⼴⼤⼈民群众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民群众的共同愿望。这种愿望来⾃⼈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需要,也来⾃他们对现实⽣活的感受。(2)共产主义的实现是⼈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①⼈类社会的发展是⼀个⾃然历史过程,具有不以⼈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共产主义的实现,是⼈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②⼈类社会由低级向⾼级不断发展的规律,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只是⼈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个特定历史阶段,它终将要被更⾼级的社会形态所取代。③⼈类社会由低级向⾼级不断发展的规律,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必将⾛向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建⽴之后,它还要向⼈类最理想、最美好的共产主义的⾼级阶段发展。随着条件的逐渐具备,社会主义社会终将实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这是⼈类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是任何⼒量也阻挡不了的历史潮流。(3)⽆产阶级的解放与全⼈类的解放是完全⼀致的。⽆产阶级只有解放全⼈类,才能最后获得⾃⾝的彻底解放。⼈类解放是以消灭阶级、使全⼈类获得⾃由为⽬标的,因此,这是⼀种最为全⾯和彻底的解放。正如个⼈的⾃由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实现,没有全⼈类的彻底解放,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个⼈的解放。这就决定了⽆产阶级只有消灭阶级差别和对⽴,只有解放全⼈类,才能最后解放⽆产阶级⾃⼰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2-f6de-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 简述马克思主义“物质”定义及其理论意义。[西南科技⼤学2018年研]【答案】(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是第⼀性的,物质是不依赖于⼈类的意识⽽存在,并能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关于世界本原和统⼀性的最⾼抽象,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马克思主义批判继承了以往唯物主义的传统,在总结现代⾃然科学重⼤成就的基础上,创⽴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3-34d1-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6. 如何理解意识对物质的反作⽤?[扬州⼤学2018年研]【答案】意识是⼈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意识的能动作⽤主要表现在:(1)意识活动具有⽬的性和计划性。⼈们对客观对象的反映总是基于⼀定的实践需要,因此总是带有⼀定的动机和⽬的,并且为达到这种⽬的⽽采取相应的步骤和⾏为。(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由于主体的需要不同、价值观和审美情趣不同,对于同⼀客体的反映并不是千篇⼀律的,反映什么、不反映什么、怎样反映,都带有⼀定的主体倾向,不同的主体可以根据客观实际的需要和主体⾃⾝的需要,对同⼀客体对象的信息进⾏选择,并且可以在主体头脑中对客体对象的信息进⾏重构和创造。(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意识⼀旦⽤于指导实践,就会形成改造世界和变⾰现实的巨⼤⼒量,显⽰出⼈类意识的创造性功能。⼈们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般从两个⽅⾯进⾏:⼀⽅⾯是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貌来改造客观世界,把客观世界改造成为“本来如此”的世界;另⼀⽅⾯是按照⾃⼰的价值尺度和审美尺度来改造客观世界,把客观世界改造成为“应当如此”的世界。(4)意识具有调控⼈的⾏为和⽣理活动的作⽤。意识通过对⾃⾝的反思和实践活动,能够指导、控制、改造⼈⾃⾝。⼈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同时,也运⽤⾃⼰的“知”“情”“意”等去认识⾃我、体验⽣活、磨炼⾃⼰,并在⾃我意识的指导下,不断地强壮⾃⼰的体魄,调整⾃⼰的⼼理,培养⾃⼰的能⼒,规范⾃⼰的⾏为,塑造⾃⼰的品格,向着个性的⾃由全⾯发展的理想⽬标逐步迈进。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3-467e-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008年5⽉12⽇汶川⼤地震是⼀个中国⼈民将永远铭记的⽇⼦。⾯对⽆情的现实,举国垂泪。发⽣在抗震救灾过程中的感⼈事迹和灾难压顶不能屈的坚强精神,却永久地留在了我们⼼中。在灾后救援和重建中,国家的反应速度和及时有效、又快又好的⼯作,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这些,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解释:( )物质的客观存在性。⾃然界是客观的,是先于⼈类和⼈类社会⽽存在的,它的存在和发展不以⼈的意志为转移,⼈不能任意改变、创造或消灭⾃然规律。这次汶川⼤地震的产⽣源于地球板块的运动,是⾃然界⾃⾝发展的结果,⽆法避免,只能尽最⼤努⼒减⼩这次⾃然灾害带来的损失。(2)事物的普遍联系性。世界万物都不是孤⽴存在的,它们的运动是有规律可循——有的⼈类已完全掌握,有的还没有掌握或还没有完全掌握。我们必须尊重其客观规律。譬如:地震来临之前,动物的异常反应。但是,规律具有客观性并不是说⼈们在客观规律⾯前是完全⽆能为⼒,⼈们可以通过⾃觉的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妥善安排灾后救援和重建⼯作。温总理的“天灾不由⼈,抗灾不由天”这句话就是这次抗震救灾的最好写照。(3)⽭盾具有普遍性。⽭盾⽆处不在,⽆时不有。这要求我们敢于要正视⽭盾,⾯对⽭盾,并找到正确的⽅法解决它。地震发⽣后,全国各族⼈民没有沉浸在痛苦之中。国家领导⼈第⼀时间赶赴灾区,全社会⾃发组织参与到救援⼯作中。诸如此类的做法使⼈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到最⼩。我国的救灾⼯作取得了全世界的普遍赞扬。(4)⽭盾具有特殊性。⽭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遇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于各地灾区的受灾程度不同,特别是学校受损遇难⽐较严重。针对这⼀具体情况,我们的救援⼈员采取了不同的救援⽅案,与时间抢⽣命,⼒争在72⼩时的黄⾦时间⾥抢救最多的⽣命。(5)⽭盾的两点论、重点论。在地震发⽣后的72⼩时⾥,⼀切都以抢救⼈的性命为⾸要任务。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3-873b-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6. 简答邓⼩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中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4-16bb-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 如何正确处理真理与谬误的关系?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标准?相关试题:真理在⼀定条件下会转化为谬误( )[⼴东财经⼤学2021年研]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4-50bc-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 ⼈本主义[北京⼤学2017年研]【答案】⼈本主义通常指⼈本学唯物主义,是⼀种把⼈⽣物化的形⽽上学唯物主义学说,指的是将⼈理解为离开⼀切社会历史条件的抽象物,并以抽象的⼈为基础去解释⼀切问题的哲学学说。主要代表是德国的费尔巴哈和俄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费尔巴哈由于把庸俗唯物主义同⼀般的唯物主义混为⼀谈,避免采⽤甚⾄反对“唯物主义”这个术语,因⽽将⾃⼰的哲学称作“⼈本主义”或“哲学中的⼈本主义原则”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3-29da-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6.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中央财经⼤学2018年研]【答案】由于各国的历史情况和现实条件的差异,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又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1)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①各国⽣产⼒的发展状况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经济原因已经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化都⽐较落后,各国之间也有较⼤差别。每个国家都必须根据本国⽣产⼒的发展状况,制定相应发展战略,采取不同的⽅式进⾏社会主义建设。②各国历史⽂化传统的差异性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历史原因各个民族的历史⽂化传统,是⼈们进⾏活动的既定前提和基础,每个国家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取得成功。马克思指出:“⼈们⾃⼰创造⾃⼰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选定的条件下创造,⽽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5]③时代的不断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每个国家应该根据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要求,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保持⽣机活⼒、永远⽴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2)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①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马克思主义是⼯⼈阶级的世界观,只有在它的指导下,才能正确分析本国的情况,把握本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也没有提出现成的⽅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绝不是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的已有结论,⽽是要求⼈们依据它的基本原则和⽅法,不断结合变化了的情况,探索并解决社会主义新问题。②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从本国实际出发,⾛⾃⼰的路,是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总结,是马克思主义的⼀条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各国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必须“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的路。只有这样,才能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根本问题做出正确的回答。③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充分吸收⼈类⼀切⽂明成果。社会主义事业是⼀项前⽆古⼈的空前伟⼤的创造性事业。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个国家要想发展,都不能闭关⾃守,让⾃⼰孤⽴于世界之外。社会主义事业是⼀项前⽆古⼈的崭新事业,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社会主义各国要想探索⼀条保证社会主义事业顺利推进的发展之路,必须合理学习和借鉴别国发展模式的优长。但是,借鉴不等于脱离本国国情照抄照搬。不同国家试图⽤“⼀条道路”、⼀种模式发展社会主义是⾏不通的,照搬别国模式从来不能成功,这是⼀个被历史反复证明了的颠扑不破的真理。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2-f4b3-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财会金融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21版
题目内容
(
简答题
)
手机预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21版

1. 如何从真理的⾓度理解“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杭州电⼦科技⼤学2018年研]【答案】“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实质上是对客观真理的否认。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范畴,是⼈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如果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违背客观实际及其规律,就会产⽣谬误,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就会出现失误。因此,追求真理、坚持真理是⼈类认识和实践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由真理的属性和真理的检验标准决定的。(1)真理的客观性①客观性是真理的本质属性,真理客观性的主要依据在于:虽然真理的表现形式是主观的,但它包含着不以⼈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因为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客观的,真理最根本的特征是正确揭⽰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与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符合。②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也是客观的。③真理的⼀元性。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元性,就某个特定的认识对象和问题⽽⾔,真理只有⼀个,即与认识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相⼀致的认识,它不因主体的认识⾓度和⽅法等⽅⾯的差异和变化⽽改变。值得注意的是,真理的⼀元性是针对真理的客观内容⽽⾔的,真理是内容上的⼀元性与形式上的多样性的统⼀。(2)分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实质是主张真理因⼈⽽异,真理是多元的,这是唯⼼主义主观真理论的表现。其错误在于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抹杀了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实际上是取消的真理,因此“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是对客观真理的否认,是错误的。

答案:12

解析:null“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实质上是对客观真理的否认。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范畴,是⼈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如果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违背客观实际及其规律,就会产⽣谬误,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就会出现失误。因此,追求真理、坚持真理是⼈类认识和实践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由真理的属性和真理的检验标准决定的。(1)真理的客观性①客观性是真理的本质属性,真理客观性的主要依据在于:虽然真理的表现形式是主观的,但它包含着不以⼈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因为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客观的,真理最根本的特征是正确揭⽰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与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符合。②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也是客观的。③真理的⼀元性。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元性,就某个特定的认识对象和问题⽽⾔,真理只有⼀个,即与认识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相⼀致的认识,它不因主体的认识⾓度和⽅法等⽅⾯的差异和变化⽽改变。值得注意的是,真理的⼀元性是针对真理的客观内容⽽⾔的,真理是内容上的⼀元性与形式上的多样性的统⼀。(2)分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实质是主张真理因⼈⽽异,真理是多元的,这是唯⼼主义主观真理论的表现。其错误在于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抹杀了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实际上是取消的真理,因此“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是对客观真理的否认,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21版
相关题目
11. ⽜顿说:“如果说我⽐别⼈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的肩膀上。”这句话肯定( )。[南京航空航天⼤学2018研]

A. 直接经验的作⽤

B. 间接经验的作⽤

C. 感性认识的作⽤

D. 实践的作⽤

解析:【解析】⼀个⼈的知识,不外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部分。就知识的本源来说,任何知识都不能离开直接经验,但⼀个⼈的多数知识还是来⾃于间接经验。“在我为间接经验者,在⼈则仍为直接经验”。从根本上说,实践是认识的源头活⽔。要想成就⼀番事业,不仅要努⼒学习,⽽且要潜⼼实践。题中“站在巨⼈的肩膀上”就是指在前⼈的理论即间接经验的基础上进⼀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2-8e66-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 列宁指出:“⼀切民族都将⾛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切民族的⾛法却不会完全⼀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在社会⽣活各⽅⾯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的特点。”结合列宁的讲话回答以下问题:第⼀,为什么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多样性的?第⼆,怎样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第三,如何坚持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信?[河北⼤学2018年研]【答案】(1)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不是单⼀性的,⽽是多样性的。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国国情的特殊性,即经济、政治、思想⽂化的差异性,⽣产⼒发展⽔平的不同,⽆产阶级政党⾃⾝成熟程度的不同,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的构成状况的不同,⾰命传统不同,以及历史和现实的、国内和国际的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必然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①各个国家的⽣产⼒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解决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实践表明虽然已经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起点的⽣产⼒状况都⽐较落后,但是,各国之间也存在着较⼤的差别。这就决定了各个国家必须根据⾃⼰的⽣产⼒发展状况和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战略,采取不同的⽅式进⾏社会主义建设。②历史⽂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各个民族的历史⽂化传统,是其进⾏活动的既定前提和基础。各个民族从历史上继承下来的经济、政治、⽂化条件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必须从⾃⼰的实际出发,按照⾃⼰的民族特点进⾏社会主义建设;要求他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植根于本国的⼟壤之中,才能取得成功。③时代是不断前进的,实践是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也必然随着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发展。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保持⽣机活⼒、永远⽴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总之,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是⼀个真理。实践证明,坚持社会主义,不等于坚持某种单⼀的社会主义模式;改⾰或抛弃某种社会主义模式,不等于改掉或抛弃社会主义;某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也不等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2)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①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1848年《共产党宣⾔》发表为标志,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到⽬前已有160年了,⼀个多世纪的实践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才是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科学理论。②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要从本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结合起来。各国共产党⼈和⼴⼤⼈民群众,要敢于⾛⾃⼰的路,探索符合本国国情、适应时代要求的有本国特⾊的社会主义之路。③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充分吸收⼈类⼀切⽂明成果。社会主义事业是⼀项前⽆古⼈的空前伟⼤的创造性事业。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拒绝学习借鉴吸收⼈类各种⽂明成果。马克思和恩格斯是这⽅⾯的典范,他们的著作中引⽤了⼤量前⼈和同时代⼈的研究成果,把⼈类⽂明的果实作为⽆产阶级⾰命事业的营养。(3)坚持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信的⽅法①在继续坚持解放思想、解放⽣产⼒和改⾰开放中增强道路⾃信。解放思想是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命、建设和改⾰的⼀⼤法宝,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思想武器。要进⼀步坚定改⾰开放的决⼼,在对内改⾰、对外开放的历程中增强道路⾃信。②在进⼀步凝聚社会共识中巩固道路⾃信。凝聚社会共识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民,就是要在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深⼊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条件下,坚持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即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复兴。③在迎难⽽上。攻坚克难中提升道路⾃信。改⾰开放以来,经过40多年的长⾜发展,我国取得了巨⼤成就。但随着我国改⾰开放逐步深⼊,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也进⼊⽭盾凸显期、攻坚期。只有直⾯困难、迎难⽽上,才能在推动科学发展中进⼀步提升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信

解析:null(1)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不是单⼀性的,⽽是多样性的。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国国情的特殊性,即经济、政治、思想⽂化的差异性,⽣产⼒发展⽔平的不同,⽆产阶级政党⾃⾝成熟程度的不同,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的构成状况的不同,⾰命传统不同,以及历史和现实的、国内和国际的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必然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①各个国家的⽣产⼒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解决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实践表明虽然已经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起点的⽣产⼒状况都⽐较落后,但是,各国之间也存在着较⼤的差别。这就决定了各个国家必须根据⾃⼰的⽣产⼒发展状况和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战略,采取不同的⽅式进⾏社会主义建设。②历史⽂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各个民族的历史⽂化传统,是其进⾏活动的既定前提和基础。各个民族从历史上继承下来的经济、政治、⽂化条件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必须从⾃⼰的实际出发,按照⾃⼰的民族特点进⾏社会主义建设;要求他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植根于本国的⼟壤之中,才能取得成功。③时代是不断前进的,实践是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也必然随着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发展。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保持⽣机活⼒、永远⽴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总之,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是⼀个真理。实践证明,坚持社会主义,不等于坚持某种单⼀的社会主义模式;改⾰或抛弃某种社会主义模式,不等于改掉或抛弃社会主义;某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也不等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2)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①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1848年《共产党宣⾔》发表为标志,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到⽬前已有160年了,⼀个多世纪的实践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才是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科学理论。②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要从本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结合起来。各国共产党⼈和⼴⼤⼈民群众,要敢于⾛⾃⼰的路,探索符合本国国情、适应时代要求的有本国特⾊的社会主义之路。③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充分吸收⼈类⼀切⽂明成果。社会主义事业是⼀项前⽆古⼈的空前伟⼤的创造性事业。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拒绝学习借鉴吸收⼈类各种⽂明成果。马克思和恩格斯是这⽅⾯的典范,他们的著作中引⽤了⼤量前⼈和同时代⼈的研究成果,把⼈类⽂明的果实作为⽆产阶级⾰命事业的营养。(3)坚持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信的⽅法①在继续坚持解放思想、解放⽣产⼒和改⾰开放中增强道路⾃信。解放思想是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命、建设和改⾰的⼀⼤法宝,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思想武器。要进⼀步坚定改⾰开放的决⼼,在对内改⾰、对外开放的历程中增强道路⾃信。②在进⼀步凝聚社会共识中巩固道路⾃信。凝聚社会共识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民,就是要在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深⼊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条件下,坚持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即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复兴。③在迎难⽽上。攻坚克难中提升道路⾃信。改⾰开放以来,经过40多年的长⾜发展,我国取得了巨⼤成就。但随着我国改⾰开放逐步深⼊,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也进⼊⽭盾凸显期、攻坚期。只有直⾯困难、迎难⽽上,才能在推动科学发展中进⼀步提升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信。第七章 共产主义崇⾼理想及其最终实现⼀、概念题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4-2a34-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8. 如何理解实现共产主义是⼈类最伟⼤的事业?[⼭东⼤学2018年研]【答案】共产主义社会是⼈类最理想最美好的社会。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但又是⼀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必须正确认识“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1)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民群众的共同愿望。⽆产阶级政党把共产主义作为崇⾼理想是⼴⼤⼈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反映。共产主义⼀定能够实现,但是⼀个长期的过程。在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中就包含着⽆产阶级和⼴⼤⼈民群众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民群众的共同愿望。这种愿望来⾃⼈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需要,也来⾃他们对现实⽣活的感受。(2)共产主义的实现是⼈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①⼈类社会的发展是⼀个⾃然历史过程,具有不以⼈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共产主义的实现,是⼈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②⼈类社会由低级向⾼级不断发展的规律,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只是⼈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个特定历史阶段,它终将要被更⾼级的社会形态所取代。③⼈类社会由低级向⾼级不断发展的规律,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必将⾛向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建⽴之后,它还要向⼈类最理想、最美好的共产主义的⾼级阶段发展。随着条件的逐渐具备,社会主义社会终将实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这是⼈类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是任何⼒量也阻挡不了的历史潮流。(3)⽆产阶级的解放与全⼈类的解放是完全⼀致的。⽆产阶级只有解放全⼈类,才能最后获得⾃⾝的彻底解放。⼈类解放是以消灭阶级、使全⼈类获得⾃由为⽬标的,因此,这是⼀种最为全⾯和彻底的解放。正如个⼈的⾃由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实现,没有全⼈类的彻底解放,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个⼈的解放。这就决定了⽆产阶级只有消灭阶级差别和对⽴,只有解放全⼈类,才能最后解放⽆产阶级⾃⼰

解析:null共产主义社会是⼈类最理想最美好的社会。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但又是⼀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必须正确认识“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1)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民群众的共同愿望。⽆产阶级政党把共产主义作为崇⾼理想是⼴⼤⼈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反映。共产主义⼀定能够实现,但是⼀个长期的过程。在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中就包含着⽆产阶级和⼴⼤⼈民群众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民群众的共同愿望。这种愿望来⾃⼈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需要,也来⾃他们对现实⽣活的感受。(2)共产主义的实现是⼈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①⼈类社会的发展是⼀个⾃然历史过程,具有不以⼈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共产主义的实现,是⼈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②⼈类社会由低级向⾼级不断发展的规律,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只是⼈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个特定历史阶段,它终将要被更⾼级的社会形态所取代。③⼈类社会由低级向⾼级不断发展的规律,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必将⾛向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建⽴之后,它还要向⼈类最理想、最美好的共产主义的⾼级阶段发展。随着条件的逐渐具备,社会主义社会终将实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这是⼈类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是任何⼒量也阻挡不了的历史潮流。(3)⽆产阶级的解放与全⼈类的解放是完全⼀致的。⽆产阶级只有解放全⼈类,才能最后获得⾃⾝的彻底解放。⼈类解放是以消灭阶级、使全⼈类获得⾃由为⽬标的,因此,这是⼀种最为全⾯和彻底的解放。正如个⼈的⾃由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实现,没有全⼈类的彻底解放,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个⼈的解放。这就决定了⽆产阶级只有消灭阶级差别和对⽴,只有解放全⼈类,才能最后解放⽆产阶级⾃⼰。⼀、论述题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2-f6de-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 简述马克思主义“物质”定义及其理论意义。[西南科技⼤学2018年研]【答案】(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是第⼀性的,物质是不依赖于⼈类的意识⽽存在,并能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关于世界本原和统⼀性的最⾼抽象,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马克思主义批判继承了以往唯物主义的传统,在总结现代⾃然科学重⼤成就的基础上,创⽴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解析:null(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是第⼀性的,物质是不依赖于⼈类的意识⽽存在,并能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关于世界本原和统⼀性的最⾼抽象,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马克思主义批判继承了以往唯物主义的传统,在总结现代⾃然科学重⼤成就的基础上,创⽴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3-34d1-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6. 如何理解意识对物质的反作⽤?[扬州⼤学2018年研]【答案】意识是⼈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意识的能动作⽤主要表现在:(1)意识活动具有⽬的性和计划性。⼈们对客观对象的反映总是基于⼀定的实践需要,因此总是带有⼀定的动机和⽬的,并且为达到这种⽬的⽽采取相应的步骤和⾏为。(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由于主体的需要不同、价值观和审美情趣不同,对于同⼀客体的反映并不是千篇⼀律的,反映什么、不反映什么、怎样反映,都带有⼀定的主体倾向,不同的主体可以根据客观实际的需要和主体⾃⾝的需要,对同⼀客体对象的信息进⾏选择,并且可以在主体头脑中对客体对象的信息进⾏重构和创造。(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意识⼀旦⽤于指导实践,就会形成改造世界和变⾰现实的巨⼤⼒量,显⽰出⼈类意识的创造性功能。⼈们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般从两个⽅⾯进⾏:⼀⽅⾯是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貌来改造客观世界,把客观世界改造成为“本来如此”的世界;另⼀⽅⾯是按照⾃⼰的价值尺度和审美尺度来改造客观世界,把客观世界改造成为“应当如此”的世界。(4)意识具有调控⼈的⾏为和⽣理活动的作⽤。意识通过对⾃⾝的反思和实践活动,能够指导、控制、改造⼈⾃⾝。⼈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同时,也运⽤⾃⼰的“知”“情”“意”等去认识⾃我、体验⽣活、磨炼⾃⼰,并在⾃我意识的指导下,不断地强壮⾃⼰的体魄,调整⾃⼰的⼼理,培养⾃⼰的能⼒,规范⾃⼰的⾏为,塑造⾃⼰的品格,向着个性的⾃由全⾯发展的理想⽬标逐步迈进。

解析:null意识是⼈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意识的能动作⽤主要表现在:(1)意识活动具有⽬的性和计划性。⼈们对客观对象的反映总是基于⼀定的实践需要,因此总是带有⼀定的动机和⽬的,并且为达到这种⽬的⽽采取相应的步骤和⾏为。(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由于主体的需要不同、价值观和审美情趣不同,对于同⼀客体的反映并不是千篇⼀律的,反映什么、不反映什么、怎样反映,都带有⼀定的主体倾向,不同的主体可以根据客观实际的需要和主体⾃⾝的需要,对同⼀客体对象的信息进⾏选择,并且可以在主体头脑中对客体对象的信息进⾏重构和创造。(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意识⼀旦⽤于指导实践,就会形成改造世界和变⾰现实的巨⼤⼒量,显⽰出⼈类意识的创造性功能。⼈们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般从两个⽅⾯进⾏:⼀⽅⾯是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貌来改造客观世界,把客观世界改造成为“本来如此”的世界;另⼀⽅⾯是按照⾃⼰的价值尺度和审美尺度来改造客观世界,把客观世界改造成为“应当如此”的世界。(4)意识具有调控⼈的⾏为和⽣理活动的作⽤。意识通过对⾃⾝的反思和实践活动,能够指导、控制、改造⼈⾃⾝。⼈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同时,也运⽤⾃⼰的“知”“情”“意”等去认识⾃我、体验⽣活、磨炼⾃⼰,并在⾃我意识的指导下,不断地强壮⾃⼰的体魄,调整⾃⼰的⼼理,培养⾃⼰的能⼒,规范⾃⼰的⾏为,塑造⾃⼰的品格,向着个性的⾃由全⾯发展的理想⽬标逐步迈进。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3-467e-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008年5⽉12⽇汶川⼤地震是⼀个中国⼈民将永远铭记的⽇⼦。⾯对⽆情的现实,举国垂泪。发⽣在抗震救灾过程中的感⼈事迹和灾难压顶不能屈的坚强精神,却永久地留在了我们⼼中。在灾后救援和重建中,国家的反应速度和及时有效、又快又好的⼯作,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这些,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解释:( )物质的客观存在性。⾃然界是客观的,是先于⼈类和⼈类社会⽽存在的,它的存在和发展不以⼈的意志为转移,⼈不能任意改变、创造或消灭⾃然规律。这次汶川⼤地震的产⽣源于地球板块的运动,是⾃然界⾃⾝发展的结果,⽆法避免,只能尽最⼤努⼒减⼩这次⾃然灾害带来的损失。(2)事物的普遍联系性。世界万物都不是孤⽴存在的,它们的运动是有规律可循——有的⼈类已完全掌握,有的还没有掌握或还没有完全掌握。我们必须尊重其客观规律。譬如:地震来临之前,动物的异常反应。但是,规律具有客观性并不是说⼈们在客观规律⾯前是完全⽆能为⼒,⼈们可以通过⾃觉的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妥善安排灾后救援和重建⼯作。温总理的“天灾不由⼈,抗灾不由天”这句话就是这次抗震救灾的最好写照。(3)⽭盾具有普遍性。⽭盾⽆处不在,⽆时不有。这要求我们敢于要正视⽭盾,⾯对⽭盾,并找到正确的⽅法解决它。地震发⽣后,全国各族⼈民没有沉浸在痛苦之中。国家领导⼈第⼀时间赶赴灾区,全社会⾃发组织参与到救援⼯作中。诸如此类的做法使⼈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到最⼩。我国的救灾⼯作取得了全世界的普遍赞扬。(4)⽭盾具有特殊性。⽭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遇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于各地灾区的受灾程度不同,特别是学校受损遇难⽐较严重。针对这⼀具体情况,我们的救援⼈员采取了不同的救援⽅案,与时间抢⽣命,⼒争在72⼩时的黄⾦时间⾥抢救最多的⽣命。(5)⽭盾的两点论、重点论。在地震发⽣后的72⼩时⾥,⼀切都以抢救⼈的性命为⾸要任务。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3-873b-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6. 简答邓⼩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中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4-16bb-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 如何正确处理真理与谬误的关系?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标准?相关试题:真理在⼀定条件下会转化为谬误( )[⼴东财经⼤学2021年研]

解析:null(1)正确处理真理与谬误的关系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范畴,是⼈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们认识世界是为了获得真理。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范畴,是⼈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如果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违背客观实际及其规律,就会产⽣谬误,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就会出现失误。谬误则是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违背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本来⾯⽬的歪曲反映。坚持和发展真理,就必须同谬误进真理和谬误⼀直是存在着的,⼆者相互依存,有⼀⽅存在就⼀定会有另⼀⽅的存在,但是⼆者有着明显的区别。①真理与谬误相互对⽴。由于真理和谬误决定于认识的内容是否如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因此真理和谬误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认识,它们是对⽴的。②真理和谬误又是统⼀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包含,又相互转化。也就是说,真理和谬误存在着原则界限。a.真理在⼀定条件下会转化为谬误。第⼀,真理都是具体的,适⽤于⼀定的条件和范围,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哪怕多⾛⼀⼩步,真理也会变成谬误。第⼆,真理是⼀个过程,真理性的认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如果在变化了的条件下,事物的发展已进⼊新的历史时期,还仍然照搬⽼⼀套,或者历史条件尚不具备,把只有在将来才能实现的原则当作现实,在这两种情况下,都会使真理转化为谬误。第三,真理是全⾯的,作为全⾯的真理性的认识,是⼀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其中的各个原理都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如果只把某⼀原理孤零零地抽出来,切断同其他原理的联系,甚⾄把它同其他原理对⽴起来,它也就会丧失原来的真理性⽽变为谬误。b.谬误在⼀定条件下能够向真理转化。当⼈们把超出特定对象、条件、范围的错误认识加以纠正,使之重新与其所应⽤的对象、条件、范围、内在联系相符合时,谬误就会转化为真理。③我们要善于坚持和发展真理,敢于和善于同谬误作⽃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是马克思主义的⼀条基本原则,这是⼗分重要的。(2)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标准的原因①只有能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被实践证实的、与客观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相符合的认识才是真理,实践最终⼀定能鉴别出认识的真理性,这就是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确定性。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只能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即社会实践。②实践对真理的检验是⼀个具体的、历史的过程,⼈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检验⾃⼰认识的真理性,不断地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这个过程是永恒发展的。具体的实践活动总要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因⽽对于真理的检验都具有⼀定的局限性,往往不能够⼀次完成,这会造成实践标准的相对性和不确定性。⽽实践⼀定能够在发展中不断突破这种局限性和不确定性,最终确定⽆疑地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4-50bc-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 ⼈本主义[北京⼤学2017年研]【答案】⼈本主义通常指⼈本学唯物主义,是⼀种把⼈⽣物化的形⽽上学唯物主义学说,指的是将⼈理解为离开⼀切社会历史条件的抽象物,并以抽象的⼈为基础去解释⼀切问题的哲学学说。主要代表是德国的费尔巴哈和俄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费尔巴哈由于把庸俗唯物主义同⼀般的唯物主义混为⼀谈,避免采⽤甚⾄反对“唯物主义”这个术语,因⽽将⾃⼰的哲学称作“⼈本主义”或“哲学中的⼈本主义原则”

解析:null⼈本主义通常指⼈本学唯物主义,是⼀种把⼈⽣物化的形⽽上学唯物主义学说,指的是将⼈理解为离开⼀切社会历史条件的抽象物,并以抽象的⼈为基础去解释⼀切问题的哲学学说。主要代表是德国的费尔巴哈和俄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费尔巴哈由于把庸俗唯物主义同⼀般的唯物主义混为⼀谈,避免采⽤甚⾄反对“唯物主义”这个术语,因⽽将⾃⼰的哲学称作“⼈本主义”或“哲学中的⼈本主义原则”。⼆、简答题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3-29da-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6.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中央财经⼤学2018年研]【答案】由于各国的历史情况和现实条件的差异,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又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1)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①各国⽣产⼒的发展状况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经济原因已经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化都⽐较落后,各国之间也有较⼤差别。每个国家都必须根据本国⽣产⼒的发展状况,制定相应发展战略,采取不同的⽅式进⾏社会主义建设。②各国历史⽂化传统的差异性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历史原因各个民族的历史⽂化传统,是⼈们进⾏活动的既定前提和基础,每个国家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取得成功。马克思指出:“⼈们⾃⼰创造⾃⼰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选定的条件下创造,⽽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5]③时代的不断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每个国家应该根据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要求,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保持⽣机活⼒、永远⽴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2)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①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马克思主义是⼯⼈阶级的世界观,只有在它的指导下,才能正确分析本国的情况,把握本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也没有提出现成的⽅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绝不是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的已有结论,⽽是要求⼈们依据它的基本原则和⽅法,不断结合变化了的情况,探索并解决社会主义新问题。②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从本国实际出发,⾛⾃⼰的路,是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总结,是马克思主义的⼀条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各国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必须“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的路。只有这样,才能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根本问题做出正确的回答。③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充分吸收⼈类⼀切⽂明成果。社会主义事业是⼀项前⽆古⼈的空前伟⼤的创造性事业。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个国家要想发展,都不能闭关⾃守,让⾃⼰孤⽴于世界之外。社会主义事业是⼀项前⽆古⼈的崭新事业,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社会主义各国要想探索⼀条保证社会主义事业顺利推进的发展之路,必须合理学习和借鉴别国发展模式的优长。但是,借鉴不等于脱离本国国情照抄照搬。不同国家试图⽤“⼀条道路”、⼀种模式发展社会主义是⾏不通的,照搬别国模式从来不能成功,这是⼀个被历史反复证明了的颠扑不破的真理。

解析:null由于各国的历史情况和现实条件的差异,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又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1)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①各国⽣产⼒的发展状况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经济原因已经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化都⽐较落后,各国之间也有较⼤差别。每个国家都必须根据本国⽣产⼒的发展状况,制定相应发展战略,采取不同的⽅式进⾏社会主义建设。②各国历史⽂化传统的差异性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历史原因各个民族的历史⽂化传统,是⼈们进⾏活动的既定前提和基础,每个国家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取得成功。马克思指出:“⼈们⾃⼰创造⾃⼰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选定的条件下创造,⽽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5]③时代的不断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每个国家应该根据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要求,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保持⽣机活⼒、永远⽴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2)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①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马克思主义是⼯⼈阶级的世界观,只有在它的指导下,才能正确分析本国的情况,把握本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也没有提出现成的⽅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绝不是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的已有结论,⽽是要求⼈们依据它的基本原则和⽅法,不断结合变化了的情况,探索并解决社会主义新问题。②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从本国实际出发,⾛⾃⼰的路,是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总结,是马克思主义的⼀条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各国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必须“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的路。只有这样,才能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根本问题做出正确的回答。③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充分吸收⼈类⼀切⽂明成果。社会主义事业是⼀项前⽆古⼈的空前伟⼤的创造性事业。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个国家要想发展,都不能闭关⾃守,让⾃⼰孤⽴于世界之外。社会主义事业是⼀项前⽆古⼈的崭新事业,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社会主义各国要想探索⼀条保证社会主义事业顺利推进的发展之路,必须合理学习和借鉴别国发展模式的优长。但是,借鉴不等于脱离本国国情照抄照搬。不同国家试图⽤“⼀条道路”、⼀种模式发展社会主义是⾏不通的,照搬别国模式从来不能成功,这是⼀个被历史反复证明了的颠扑不破的真理。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2-f4b3-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