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财会金融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21版
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21版
题目内容
(
简答题
)
3. ⼗九⼤报告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从全⾯建成⼩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运⽤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对其进⾏分析论述。[华南理⼯⼤学2018年研]【答案】(1)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原理事物的⽭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的两种基本状态和形式。量变与质变的相互作⽤、相互转化构成了量变质变规律。质是⼀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数量关系表⽰的规定性。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表现为: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个量变的积累过程,只有量的积累达到⼀定程度,为质变做好准备,质变才会发⽣。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量的变化本⾝就意味着对质的某种离异的倾向,具有潜在的破坏质的趋势。当量变达到临界点时,这种趋势或可能性就变成现实性。所以,事物质变的发⽣绝不是偶然的,⽽是必然的,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④量变质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事物的发展总是先从量变开始。量变达到临界点超出了度,就导致质变,这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这是由质变到量变的过程。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由质变到新的量变的⽆限循环往复,由低级到⾼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进过程。(2)分析“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九⼤报告指出:“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建成⼩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九⼤对中国特⾊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集中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九⼤报告指出,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中国的发展要分两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中,中国取得的发展进步都是⼀点⼀点的量变。当这些量变积累到⼀定程度,就会促成质变,中国的发展也就迈上了⼀个新的台阶。②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在中国分两步⾛的过程中,每⼀阶段的进步都是量变,但在这些量变的过程中,也存在部分质变。在质变的基础上,也有部分的量变。正是这些质变和量变共同作⽤,才能实现两个阶段的⽬标。③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又由质变到新的量变的⽆限循环往复,由低级到⾼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进过程。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发展就是在不断的量变和质变发展过程中实现的。当发展到⼀定阶段后,又会在新的基础上进⾏新的量变,从⽽推动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发展。

答案:12

解析:null(1)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原理事物的⽭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的两种基本状态和形式。量变与质变的相互作⽤、相互转化构成了量变质变规律。质是⼀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数量关系表⽰的规定性。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表现为: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个量变的积累过程,只有量的积累达到⼀定程度,为质变做好准备,质变才会发⽣。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量的变化本⾝就意味着对质的某种离异的倾向,具有潜在的破坏质的趋势。当量变达到临界点时,这种趋势或可能性就变成现实性。所以,事物质变的发⽣绝不是偶然的,⽽是必然的,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④量变质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事物的发展总是先从量变开始。量变达到临界点超出了度,就导致质变,这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这是由质变到量变的过程。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由质变到新的量变的⽆限循环往复,由低级到⾼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进过程。(2)分析“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九⼤报告指出:“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建成⼩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九⼤对中国特⾊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集中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九⼤报告指出,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中国的发展要分两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中,中国取得的发展进步都是⼀点⼀点的量变。当这些量变积累到⼀定程度,就会促成质变,中国的发展也就迈上了⼀个新的台阶。②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在中国分两步⾛的过程中,每⼀阶段的进步都是量变,但在这些量变的过程中,也存在部分质变。在质变的基础上,也有部分的量变。正是这些质变和量变共同作⽤,才能实现两个阶段的⽬标。③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又由质变到新的量变的⽆限循环往复,由低级到⾼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进过程。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发展就是在不断的量变和质变发展过程中实现的。当发展到⼀定阶段后,又会在新的基础上进⾏新的量变,从⽽推动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21版
9. 把不同事物区分开来的是( )。[南京航空航天⼤学2018研]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2-89d9-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0. 马克思说:⼈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的活动的整个过程,就是围绕着“观念地存在着”的⽬标和蓝图⽽进⾏的。这说明了( )。[南京航空航天⼤学2018研]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2-8c12-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8. 对⽴统⼀规律揭⽰的是事物发展的( )。[南京航空航天⼤学2018研]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2-87c1-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1. ⽜顿说:“如果说我⽐别⼈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的肩膀上。”这句话肯定( )。[南京航空航天⼤学2018研]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2-8e66-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3.8⽬录简介第⼀部分 考研真题精选⼀、单项选择题⼆、概念题第⼆部分 章节题库导 论第⼀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第⼆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第三章 ⼈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第七章 共产主义崇⾼理想及其最终实现简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是我国⾼校⼴泛采⽤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权威教材之⼀,也被众多⾼校( )指定为考研考博专业课参考书⽬。为了帮助参加研究⽣⼊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考⽣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编写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辅导资料。本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教材的学习辅导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部分为考研真题精选。本部分精选了名校的考研真题及考研政治真题,按照题型分类,并提供了详解。通过本部分,可以熟悉考研真题的命题风格和难易程度。第⼆部分为章节题库。结合国内多所知名院校的考研真题和考查重点,根据该教材的章⽬进⾏编排,精选典型习题并提供详细答案解析,供考⽣强化练习。⼀、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2-4375-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992年初,邓⼩平在南⽅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做出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产⼒,发展⽣产⼒,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产⼒问题,又包括了以社会主义⽣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是⼀个有机的整体。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基本内涵为:( )把解放和发展⽣产⼒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个⼗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邓⼩平把解放和发展⽣产⼒纳⼊社会主义本质之中,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科学把握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只有强调解放和发展⽣产⼒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才能⾃觉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最终以实践来证明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2)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突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产⼒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产⼒的⽬的根本不同。社会主义发展⽣产⼒是要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就是要使全体社会成员过上富裕幸福的⽣活。解放和发展⽣产⼒,要体现在⼈民⽣活⽔平的“富裕”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则是要使这种富裕成为“共同富裕”。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4-248d-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 根据中国建⽴社会主义制度的事实,说明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与⼈们的历史选择性的统⼀。[赣南师范⼤学2018年研]【答案】社会形态发展的统⼀性与多样性,根源于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与⼈们的历史选择性相统⼀过程。(1)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们历史选择性的区别。①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主要是指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社会形态更替归根结底是社会基本⽭盾运动的结果,它的发展是⼀个⾃然历史过程,不同社会现象中的重复性和常规性,即规律性。②社会基本⽭盾运动的规律性,从根本上规定了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们历史选择性是指历史主体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性和选择性。它是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活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的⽅向、⽬标、⽅式的选择,主体的利益和需要是选择的内在根据,选择的⽅向、⽬标和⽅式是否正确只能由实践来检验。(2)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们历史选择性的联系。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也是⼈们⾃⼰的社会⾏动的规律。规律的客观性并不否定⼈们历史活动的能动性,并不排斥⼈们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于某种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性。①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②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个合⽬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的过程。⼈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们的历史选择活动总要受到⾃⼰⽬的的驱使和制约;⼈们的历史选择活动只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实现。这就决定了在社会形态更替过程中历史主体的选择性活动,必然是⼀个合⽬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的过程。③⼈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民群众的选择性。⼈们对于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最终取决于⼈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根本意愿以及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和顺应程度。⼈民群众对于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正是在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参与社会变⾰实现的。(3)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充分说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与⼈们的历史选择性的统⼀。⾸先,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是社会基本⽭盾运动的结果。在旧中国,社会基本⽭盾达到了极其尖锐的程度,⽣产关系严重阻碍着⽣产⼒的发展,上层建筑严重阻碍着经济基础的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进⾏⾰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起社会主义制度,体现了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其次,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民正确选择的结果。在20世纪40年代末,在中国进⾏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前途和两种命运的⼤决战。以国民党反动派为代表的⼤地主、⼤资产阶级,妄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民则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并且取得了胜利。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又体现了主体选择的作⽤。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3-ae56-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 简述唯⼼史观的主要缺陷。[天津商业⼤学2018年研]【答案】(1)唯⼼史观的根源①社会根源。社会发展⽔平低下、发展速度迟缓是唯⼼史观的社会根源。②阶级根源。剥削阶级控制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是唯⼼史观的阶级根源。③认识论根源。社会历史及其规律的特殊性、复杂性是唯⼼史观的认识论根源。(2)唯⼼史观的内容唯⼼史观是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唯⼼史观主要表现为唯意志论和宿命论两种形式。①唯意志论认为,⼈的主观意志是整个世界、从⽽也是社会历史的本体或本质,个别⼈物可以左右历史的发展,“伟⼈”“英雄⼈物”的思想动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②宿命论认为,⼈的命运和社会变化受某种神秘⼒量的⽀配,⼈的活动没有任何⾃由和主动性,⼀切听从命运的⽀配。这两种观点对⼈们的历史活动都是有害的。(3)唯⼼史观的主要缺陷①唯⼼史观只看到了导致社会历史运动的精神动因,把社会历史活动当事⼈的⽬的、动机、意志等社会意识当成社会历史运动变化的决定⼒量,⽽没有进⼀步考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根本不懂得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根本不懂得⼈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②否认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否认⼈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把社会历史归结为意识史,⽆视物质⽣产活动,颠倒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真实关系。认为只有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等少数杰出⼈物才是历史的主宰。抹杀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它把历史看成是由少数杰出⼈物创造的,⽆视或否认⼴⼤⼈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3-8f49-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2. “⼀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们的头脑中,到⼈们对永恒真理和正义的⽇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应当到⽣产⽅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恩格斯的这段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南京航空航天⼤学2018研]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2-9118-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0世纪8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则⼤⼤加快了,主要表现在:①⽣产全球化是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精尖产品及⼯艺技术的出现,⽣产领域的国际分⼯和协作得到增强,使各国在⽣产上密切合作,形成了全球性的⽣产体系。②贸易全球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商品和劳务在世界范围内⾃由流动。③资本全球化是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速度加快。④随着科学技术、⽣产⼒和国际分⼯进⼀步的深⼊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关系⽇益密切,经济全球化呈现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a.跨国公司不断推动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跨国公司作为适合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企业组织形式,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得到了快速发展。跨国公司的快速发展反过来又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步发展,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主导作⽤。b.区域经济集团化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形式。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些在地域上邻近、经济发展⽔平⽐较接近或经济发展互补性较强的国家和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在世界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通过签署某种条约或协议,形成了区域性的国际经济或贸易集团。c.国际经济协调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作⽤不断增强。经济全球化加强了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同时也使国际间的竞争愈演愈烈,这些客观上要求加强国际经济领域的协调,建⽴相对统⼀的国际经济秩序,以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的原因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3-f461-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财会金融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21版
题目内容
(
简答题
)
手机预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21版

3. ⼗九⼤报告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从全⾯建成⼩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运⽤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对其进⾏分析论述。[华南理⼯⼤学2018年研]【答案】(1)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原理事物的⽭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的两种基本状态和形式。量变与质变的相互作⽤、相互转化构成了量变质变规律。质是⼀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数量关系表⽰的规定性。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表现为: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个量变的积累过程,只有量的积累达到⼀定程度,为质变做好准备,质变才会发⽣。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量的变化本⾝就意味着对质的某种离异的倾向,具有潜在的破坏质的趋势。当量变达到临界点时,这种趋势或可能性就变成现实性。所以,事物质变的发⽣绝不是偶然的,⽽是必然的,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④量变质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事物的发展总是先从量变开始。量变达到临界点超出了度,就导致质变,这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这是由质变到量变的过程。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由质变到新的量变的⽆限循环往复,由低级到⾼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进过程。(2)分析“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九⼤报告指出:“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建成⼩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九⼤对中国特⾊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集中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九⼤报告指出,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中国的发展要分两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中,中国取得的发展进步都是⼀点⼀点的量变。当这些量变积累到⼀定程度,就会促成质变,中国的发展也就迈上了⼀个新的台阶。②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在中国分两步⾛的过程中,每⼀阶段的进步都是量变,但在这些量变的过程中,也存在部分质变。在质变的基础上,也有部分的量变。正是这些质变和量变共同作⽤,才能实现两个阶段的⽬标。③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又由质变到新的量变的⽆限循环往复,由低级到⾼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进过程。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发展就是在不断的量变和质变发展过程中实现的。当发展到⼀定阶段后,又会在新的基础上进⾏新的量变,从⽽推动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发展。

答案:12

解析:null(1)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原理事物的⽭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的两种基本状态和形式。量变与质变的相互作⽤、相互转化构成了量变质变规律。质是⼀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数量关系表⽰的规定性。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表现为: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个量变的积累过程,只有量的积累达到⼀定程度,为质变做好准备,质变才会发⽣。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量的变化本⾝就意味着对质的某种离异的倾向,具有潜在的破坏质的趋势。当量变达到临界点时,这种趋势或可能性就变成现实性。所以,事物质变的发⽣绝不是偶然的,⽽是必然的,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④量变质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事物的发展总是先从量变开始。量变达到临界点超出了度,就导致质变,这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这是由质变到量变的过程。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由质变到新的量变的⽆限循环往复,由低级到⾼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进过程。(2)分析“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九⼤报告指出:“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建成⼩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九⼤对中国特⾊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集中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九⼤报告指出,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中国的发展要分两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中,中国取得的发展进步都是⼀点⼀点的量变。当这些量变积累到⼀定程度,就会促成质变,中国的发展也就迈上了⼀个新的台阶。②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在中国分两步⾛的过程中,每⼀阶段的进步都是量变,但在这些量变的过程中,也存在部分质变。在质变的基础上,也有部分的量变。正是这些质变和量变共同作⽤,才能实现两个阶段的⽬标。③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又由质变到新的量变的⽆限循环往复,由低级到⾼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进过程。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发展就是在不断的量变和质变发展过程中实现的。当发展到⼀定阶段后,又会在新的基础上进⾏新的量变,从⽽推动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21版
相关题目
9. 把不同事物区分开来的是( )。[南京航空航天⼤学2018研]

A. 事物的度

B. 事物的属性

C. 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D. 事物的量

解析:【解析】事物包括质、量、度三⽅⾯的规定性。质是使事物成为它⾃⾝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在规定性。事物的质是通过属性表现出来的,质是区别事物的根据,是认识事物的起点和基础。事物的量和质是统⼀的,量和质的统⼀在度中得到体现。度是⼀事物保持其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是质与量的统⼀。度反映了质与量的这种相互制约的关系。度的两端都有极限,叫临界点或关节点,度是两个临界点之间量的活动范围。因此,把不同事物区别开来的是质,也就是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2-89d9-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0. 马克思说:⼈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的活动的整个过程,就是围绕着“观念地存在着”的⽬标和蓝图⽽进⾏的。这说明了( )。[南京航空航天⼤学2018研]

A. ⼈⽐动物具有更好的记忆⼒

B. 观念在劳动中起决定性的作⽤

C. 意识具有能动性

D. ⼈的劳动过程的特殊性

解析:【解析】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体现为:①意识活动具有⽬的性和计划性。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列宁说:“⼈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③意识活动能够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④意识对⼈体⽣理活动具有调控作⽤。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2-8c12-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8. 对⽴统⼀规律揭⽰的是事物发展的( )。[南京航空航天⼤学2018研]

A. 动⼒与源泉

B. 形式与状态

C. ⽅向与道路

D. 功能与结构

解析:【解析】对⽴统⼀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对⽴统⼀规律揭⽰了事物内部固有的⽭盾是事物⾃我运动、⾃我发展的内在根据;它揭⽰了事物发展的动⼒与源泉;对⽴统⼀规律揭⽰了事物内部固有的⽭盾是事物⾃我运动、⾃我发展的内在根据。对⽴统⼀规律提供了⼈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法——⽭盾分析⽅法。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2-87c1-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1. ⽜顿说:“如果说我⽐别⼈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的肩膀上。”这句话肯定( )。[南京航空航天⼤学2018研]

A. 直接经验的作⽤

B. 间接经验的作⽤

C. 感性认识的作⽤

D. 实践的作⽤

解析:【解析】⼀个⼈的知识,不外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部分。就知识的本源来说,任何知识都不能离开直接经验,但⼀个⼈的多数知识还是来⾃于间接经验。“在我为间接经验者,在⼈则仍为直接经验”。从根本上说,实践是认识的源头活⽔。要想成就⼀番事业,不仅要努⼒学习,⽽且要潜⼼实践。题中“站在巨⼈的肩膀上”就是指在前⼈的理论即间接经验的基础上进⼀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2-8e66-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3.8⽬录简介第⼀部分 考研真题精选⼀、单项选择题⼆、概念题第⼆部分 章节题库导 论第⼀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第⼆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第三章 ⼈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第七章 共产主义崇⾼理想及其最终实现简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是我国⾼校⼴泛采⽤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权威教材之⼀,也被众多⾼校( )指定为考研考博专业课参考书⽬。为了帮助参加研究⽣⼊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考⽣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编写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辅导资料。本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教材的学习辅导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部分为考研真题精选。本部分精选了名校的考研真题及考研政治真题,按照题型分类,并提供了详解。通过本部分,可以熟悉考研真题的命题风格和难易程度。第⼆部分为章节题库。结合国内多所知名院校的考研真题和考查重点,根据该教材的章⽬进⾏编排,精选典型习题并提供详细答案解析,供考⽣强化练习。⼀、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2-4375-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992年初,邓⼩平在南⽅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做出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产⼒,发展⽣产⼒,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产⼒问题,又包括了以社会主义⽣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是⼀个有机的整体。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基本内涵为:( )把解放和发展⽣产⼒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个⼗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邓⼩平把解放和发展⽣产⼒纳⼊社会主义本质之中,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科学把握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只有强调解放和发展⽣产⼒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才能⾃觉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最终以实践来证明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2)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突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产⼒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产⼒的⽬的根本不同。社会主义发展⽣产⼒是要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就是要使全体社会成员过上富裕幸福的⽣活。解放和发展⽣产⼒,要体现在⼈民⽣活⽔平的“富裕”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则是要使这种富裕成为“共同富裕”。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4-248d-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 根据中国建⽴社会主义制度的事实,说明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与⼈们的历史选择性的统⼀。[赣南师范⼤学2018年研]【答案】社会形态发展的统⼀性与多样性,根源于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与⼈们的历史选择性相统⼀过程。(1)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们历史选择性的区别。①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主要是指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社会形态更替归根结底是社会基本⽭盾运动的结果,它的发展是⼀个⾃然历史过程,不同社会现象中的重复性和常规性,即规律性。②社会基本⽭盾运动的规律性,从根本上规定了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们历史选择性是指历史主体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性和选择性。它是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活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的⽅向、⽬标、⽅式的选择,主体的利益和需要是选择的内在根据,选择的⽅向、⽬标和⽅式是否正确只能由实践来检验。(2)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们历史选择性的联系。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也是⼈们⾃⼰的社会⾏动的规律。规律的客观性并不否定⼈们历史活动的能动性,并不排斥⼈们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于某种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性。①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②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个合⽬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的过程。⼈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们的历史选择活动总要受到⾃⼰⽬的的驱使和制约;⼈们的历史选择活动只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实现。这就决定了在社会形态更替过程中历史主体的选择性活动,必然是⼀个合⽬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的过程。③⼈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民群众的选择性。⼈们对于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最终取决于⼈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根本意愿以及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和顺应程度。⼈民群众对于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正是在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参与社会变⾰实现的。(3)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充分说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与⼈们的历史选择性的统⼀。⾸先,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是社会基本⽭盾运动的结果。在旧中国,社会基本⽭盾达到了极其尖锐的程度,⽣产关系严重阻碍着⽣产⼒的发展,上层建筑严重阻碍着经济基础的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进⾏⾰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起社会主义制度,体现了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其次,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民正确选择的结果。在20世纪40年代末,在中国进⾏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前途和两种命运的⼤决战。以国民党反动派为代表的⼤地主、⼤资产阶级,妄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民则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并且取得了胜利。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又体现了主体选择的作⽤。

解析:null社会形态发展的统⼀性与多样性,根源于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与⼈们的历史选择性相统⼀过程。(1)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们历史选择性的区别。①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主要是指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社会形态更替归根结底是社会基本⽭盾运动的结果,它的发展是⼀个⾃然历史过程,不同社会现象中的重复性和常规性,即规律性。②社会基本⽭盾运动的规律性,从根本上规定了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们历史选择性是指历史主体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性和选择性。它是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活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的⽅向、⽬标、⽅式的选择,主体的利益和需要是选择的内在根据,选择的⽅向、⽬标和⽅式是否正确只能由实践来检验。(2)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们历史选择性的联系。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也是⼈们⾃⼰的社会⾏动的规律。规律的客观性并不否定⼈们历史活动的能动性,并不排斥⼈们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于某种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性。①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②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个合⽬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的过程。⼈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们的历史选择活动总要受到⾃⼰⽬的的驱使和制约;⼈们的历史选择活动只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实现。这就决定了在社会形态更替过程中历史主体的选择性活动,必然是⼀个合⽬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的过程。③⼈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民群众的选择性。⼈们对于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最终取决于⼈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根本意愿以及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和顺应程度。⼈民群众对于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正是在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参与社会变⾰实现的。(3)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充分说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与⼈们的历史选择性的统⼀。⾸先,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是社会基本⽭盾运动的结果。在旧中国,社会基本⽭盾达到了极其尖锐的程度,⽣产关系严重阻碍着⽣产⼒的发展,上层建筑严重阻碍着经济基础的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进⾏⾰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起社会主义制度,体现了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其次,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民正确选择的结果。在20世纪40年代末,在中国进⾏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前途和两种命运的⼤决战。以国民党反动派为代表的⼤地主、⼤资产阶级,妄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民则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并且取得了胜利。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又体现了主体选择的作⽤。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3-ae56-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 简述唯⼼史观的主要缺陷。[天津商业⼤学2018年研]【答案】(1)唯⼼史观的根源①社会根源。社会发展⽔平低下、发展速度迟缓是唯⼼史观的社会根源。②阶级根源。剥削阶级控制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是唯⼼史观的阶级根源。③认识论根源。社会历史及其规律的特殊性、复杂性是唯⼼史观的认识论根源。(2)唯⼼史观的内容唯⼼史观是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唯⼼史观主要表现为唯意志论和宿命论两种形式。①唯意志论认为,⼈的主观意志是整个世界、从⽽也是社会历史的本体或本质,个别⼈物可以左右历史的发展,“伟⼈”“英雄⼈物”的思想动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②宿命论认为,⼈的命运和社会变化受某种神秘⼒量的⽀配,⼈的活动没有任何⾃由和主动性,⼀切听从命运的⽀配。这两种观点对⼈们的历史活动都是有害的。(3)唯⼼史观的主要缺陷①唯⼼史观只看到了导致社会历史运动的精神动因,把社会历史活动当事⼈的⽬的、动机、意志等社会意识当成社会历史运动变化的决定⼒量,⽽没有进⼀步考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根本不懂得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根本不懂得⼈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②否认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否认⼈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把社会历史归结为意识史,⽆视物质⽣产活动,颠倒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真实关系。认为只有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等少数杰出⼈物才是历史的主宰。抹杀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它把历史看成是由少数杰出⼈物创造的,⽆视或否认⼴⼤⼈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

解析:null(1)唯⼼史观的根源①社会根源。社会发展⽔平低下、发展速度迟缓是唯⼼史观的社会根源。②阶级根源。剥削阶级控制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是唯⼼史观的阶级根源。③认识论根源。社会历史及其规律的特殊性、复杂性是唯⼼史观的认识论根源。(2)唯⼼史观的内容唯⼼史观是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唯⼼史观主要表现为唯意志论和宿命论两种形式。①唯意志论认为,⼈的主观意志是整个世界、从⽽也是社会历史的本体或本质,个别⼈物可以左右历史的发展,“伟⼈”“英雄⼈物”的思想动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②宿命论认为,⼈的命运和社会变化受某种神秘⼒量的⽀配,⼈的活动没有任何⾃由和主动性,⼀切听从命运的⽀配。这两种观点对⼈们的历史活动都是有害的。(3)唯⼼史观的主要缺陷①唯⼼史观只看到了导致社会历史运动的精神动因,把社会历史活动当事⼈的⽬的、动机、意志等社会意识当成社会历史运动变化的决定⼒量,⽽没有进⼀步考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根本不懂得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根本不懂得⼈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②否认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否认⼈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把社会历史归结为意识史,⽆视物质⽣产活动,颠倒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真实关系。认为只有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等少数杰出⼈物才是历史的主宰。抹杀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它把历史看成是由少数杰出⼈物创造的,⽆视或否认⼴⼤⼈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3-8f49-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2. “⼀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们的头脑中,到⼈们对永恒真理和正义的⽇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应当到⽣产⽅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恩格斯的这段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南京航空航天⼤学2018研]

A.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 思想变⾰是政治变⾰的先导

C. 经济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D. 经济基础的⾰命性变⾰才是真正的⾰命的思想

解析:【解析】⽣产⼒与⽣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盾运动是⼈类社会的发展动⼒;经济因素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政治和思想的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也具有能动的反作⽤。题中,恩格斯的这段话体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2-9118-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0世纪8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则⼤⼤加快了,主要表现在:①⽣产全球化是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精尖产品及⼯艺技术的出现,⽣产领域的国际分⼯和协作得到增强,使各国在⽣产上密切合作,形成了全球性的⽣产体系。②贸易全球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商品和劳务在世界范围内⾃由流动。③资本全球化是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速度加快。④随着科学技术、⽣产⼒和国际分⼯进⼀步的深⼊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关系⽇益密切,经济全球化呈现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a.跨国公司不断推动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跨国公司作为适合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企业组织形式,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得到了快速发展。跨国公司的快速发展反过来又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步发展,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主导作⽤。b.区域经济集团化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形式。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些在地域上邻近、经济发展⽔平⽐较接近或经济发展互补性较强的国家和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在世界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通过签署某种条约或协议,形成了区域性的国际经济或贸易集团。c.国际经济协调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作⽤不断增强。经济全球化加强了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同时也使国际间的竞争愈演愈烈,这些客观上要求加强国际经济领域的协调,建⽴相对统⼀的国际经济秩序,以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的原因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3-f461-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