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财会金融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21版
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21版
题目内容
(
简答题
)
1.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华南理⼯⼤学2018年研]相关试题:请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内涵、鲜明特征及其当代意义。[浙江财⼤2021年研]【答案】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产阶级和全⼈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类关于⾃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主要为:(1)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是指马克思主义是对⾃然、社会和⼈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2)⼈民性马克思主义是指⼈民⾄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场。马克思主义政党把⼈民放在⼼中最⾼位置,⼀起奋⽃都致⼒于实现最⼴⼤⼈民的根本利益。(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实践性是指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不断发展的学说。(4)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答案:1234

解析:null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产阶级和全⼈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类关于⾃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主要为:(1)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是指马克思主义是对⾃然、社会和⼈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2)⼈民性马克思主义是指⼈民⾄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场。马克思主义政党把⼈民放在⼼中最⾼位置,⼀起奋⽃都致⼒于实现最⼴⼤⼈民的根本利益。(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实践性是指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不断发展的学说。(4)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21版
5. 简述价值评价及其特点。[天津商业⼤学2021年研]【答案】价值评价即价值认识或称为评价性认识,它是主体对客体可能具有的价值和实践改造客体后的意义、成果等进⾏的评价。是把主体⾃⾝需要的内在尺度引进认识中,对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做出的评判。评价也是⼀种反映活动,但它与认知活动在反映的对象、形式和⽬的等⽅⾯都有着质的区别。价值评价的基本特点为:(1)评价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评价并不是⼀种主观随意性的认识活动,⽽是具有客观性的认识活动。只有正确地反映了价值关系的评价才是正确的评价。实践是检验评价结果的标准。⼀般说来,由于评价性的认识与知识性的认识⼀样,它们都是由⼈们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需要⽽产⽣的,都是为实践取得成功服务的。成功的实践既表明知识性的认识是正确的,同时也表明评价性的认识是正确的,表明评价正确地反映了客体对于主体的价值关系。(2)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直接相关认知活动着眼于客体的属性、结构、本质和规律,以客体的物的尺度为标准,寻求事实性的认识,通过对象“是什么”“怎么样”的形式来表达。⽽评价着眼于主客体之间的效⽤关系,以主体需要的内在尺度为标准,寻求应然性的认识,往往以对象“有何⽤”“应怎样”的形式来表达。(3)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对客体状况和主体需要的认识在现实⽣活中由于价值评价的主体是具体的,可以是个⼈、群体或⼈类,⽽这些不同的主体在需要或要求⽅⾯往往存在着差异或⽭盾,这就决定了不同主体对同⼀个事物的价值评价也常常会产⽣差异或⽭盾。对于任何价值评价的主体⽽⾔,其价值评价的结果只有与⼈民、⼈类整体的要求或利益相⼀致,才是正确的价值评价。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3-70c8-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 怎样区别货币的流通⼿段和⽀付⼿段?[杭州电⼦科技⼤学2018年研]【答案】货币是指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般等价物的商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段、贮藏⼿段、⽀付⼿段和世界货币五种基本的职能。区别货币的流通⼿段和⽀付⼿段需要认识到:(1)流通⼿段的职能是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即购买⼿段的职能。⽀付⼿段是随着商品赊账买卖的产⽣⽽出现的。在赊销赊购中,货币被⽤来⽀付债务。后来,它又被⽤来⽀付地租、利息、税款、⼯资等。(2)⽀付⼿段主要特点是在商品买卖或租赁等活动中,使⽤价值或商品使⽤权的让渡与价值的让渡在时间上是分开的——或延期⽀付,或提前预⽀。货币流通⼿段的主要特点是⼀⼿交钱,⼀⼿交货。(3)从价值运动的⾓度观察,货币执⾏⽀付⼿段职能时,在同⼀时间内,价值的运动是单向的,即当卖者或债权⼈让渡使⽤价值或使⽤权时,买者或债务⼈并不同时让渡价值。反之,当买者或债务⼈让渡价值时,卖者或债权⼈也不同时让渡使⽤价值或使⽤权。货币执⾏流通⼿段职能时,在同⼀时间内,价值的运动是双向的。即卖⽅在得到价值的同时出让使⽤价值,买⽅在让渡价值的同时获得使⽤价值。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3-c2a0-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是( )。[南京航空航天⼤学2018研]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2-833c-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原理,说明我国全⾯建成⼩康社会的艰巨性。[青岛⼤学2017年研]【答案】(1)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原理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这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根本内容。事物发展的总⽅向、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事物发展的过程是辩证的否定过程。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次否定都是⼀次扬弃,它不仅舍弃了以前发展阶段中过时的消极的东西,⽽且保留和发展了其中积极的成果。每⼀次辩证否定,不仅把事物推向更⾼阶段,⽽且为事物的进⼀步发展开辟了道路。②事物发展的道路又是迂回曲折的。事物发展的形式有起有伏,⽃争的过程有反有复。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是由于⽭盾双⽅经过两次否定造成的。同时,也是由于事物⽭盾双⽅⼒量对⽐和相互消长的不平衡性,以及⽭盾⽃争所处的条件变化和复杂性所决定的。③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原理对于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按照否定之否定规律办事,要求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对待⼀切事物,反对肯定⼀切和否定⼀切的形⽽上学否定观。(2)我国全⾯建成⼩康社会的艰巨性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因此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实现⼩康社会的历程是前进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向⼩康社会奋进的过程中,在社会主义建设上是有困难有阻碍的,是艰巨的,因此我们应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在⾯对困难阻碍时我们应该坚持不懈,积极⾯对努⼒克服,要坚信全⾯建设⼩康社会的光明前途。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3-ac7f-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8. 简答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宁夏⼤学2017年研]【答案】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包括:(1)⼀切从实际出发“⼀切从实际出发”,就是“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针、政策、办法来。”在当代中国,坚持⼀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坚持以我国改⾰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的实际就是我国⽬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切从实际出发,必须要做到主观承认并尊重客观、全⾯地看问题、发展地看问题、从现象到本质。(2)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善于应⽤马克思主义的⽴场、观点和⽅法,从对中国历史和现实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对各⽅⾯做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既重视理论的指导作⽤,吃透理论,又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基础作⽤,搞清实际,从⽽把对实际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其本质的理性把握,找出其中的规律。在当代中国的改⾰开放实践中,既要做到看准了的就⼤胆地试、⼤胆地闯,又要做到在这⼀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看准问题和正确总结经验,都需要有科学理论作指导。(3)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就是从客观实际出发,按照事物的本来⾯貌认识事物把握事物,做到主观和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的。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就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判定认识或理论是否是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标准,也是检验党的路线、⽅针、政策是否正确的唯⼀标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个重要特征是实践性,这⼀特征赋予了它根据新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内在动⼒,使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当原有理论中的某些结论同新的实践产⽣⽭盾的时候,就不能固守原先的某些结论,⽽应该敢于抛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以实践的发展来推进理论的发展。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3-82eb-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992年初,邓⼩平在南⽅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做出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产⼒,发展⽣产⼒,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产⼒问题,又包括了以社会主义⽣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是⼀个有机的整体。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基本内涵为:( )把解放和发展⽣产⼒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个⼗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邓⼩平把解放和发展⽣产⼒纳⼊社会主义本质之中,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科学把握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只有强调解放和发展⽣产⼒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才能⾃觉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最终以实践来证明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2)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突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产⼒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产⼒的⽬的根本不同。社会主义发展⽣产⼒是要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就是要使全体社会成员过上富裕幸福的⽣活。解放和发展⽣产⼒,要体现在⼈民⽣活⽔平的“富裕”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则是要使这种富裕成为“共同富裕”。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4-248d-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7. 休谟说:“感觉是⼈和世界的屏障。”这是( )。[南京航空航天⼤学2018研]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2-85f6-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4. 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共产主义对我们说来不是应当确⽴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材料⼆:“我说不幸,是因为经过⼀段不很长的试验我们终于确信,这种构想是错误的,是同我们以前关于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的论述相抵触的,以前我们认为,不经过⼀个实⾏社会主义的计算和监督的时期,即使要⾛到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也是不可能的。从1917年产⽣了接受政权的任务和布尔什维克向全体⼈民揭⽰了这⼀任务的时候起,在我们的理论⽂献中就明确地强调指出,要从资本主义社会⾛上接近共产主义社会的任何⼀条通道,都需要有社会主义的计算和监督这样⼀个过渡,⼀个漫长⽽复杂的过渡(资本主义社会愈不发达,所需要的过渡时间就愈长)。”——列宁《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委员会的任务》材料三:“计划多⼀点还是市场多⼀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产⼒,发展⽣产⼒,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总之,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较的优势,就必须⼤胆吸收和借鉴⼈类社会创造的⼀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切反映现代社会化⽣产规律的先进经营⽅式、管理⽅法。”——邓⼩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请回答:[⼭东⼤学2018年研]( )分析上述三则材料各表达了什么思想。(2)结合这三则材料,说明⼈类社会向共产主义的过渡是⼀个漫长的过程。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3-25b7-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 如何理解: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杭州电⼦科技⼤学2018年研]【答案】意识是⼈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上。但是意识不是物质本⾝,这主要是因为:(1)从意识起源来看意识是物质⾼度发展的产物。它的产⽣经历了漫长的、复杂的辩证发展过程。这个过程有三个飞跃性环节:①由⽆机物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物的刺激感应性,这是意识起源史上的飞跃。地球上的⽆机物具有机械反应、物理反应和化学反应三种形式,这表明在⽆⽣命物质世界中包含着发展为反映形式的可能性。随着⽣命的产⽣,出现了低等⽣物的刺激感应性,如植物和原⽣动物的趋光性、趋营养性等反应形式,这是产⽣感觉的原⽣基础。②由低等⽣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理。随着低等⽣物向⾼等动物的进化发展,⽣物机体为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逐渐产⽣了专门进⾏反映的细胞——神经细胞和专门反映外界刺激的感觉器官、神经系统以及统⼀神经系统活动的⼤脑,⽣物的反映形式从刺激感应性发展为感觉。感觉的进⼀步发展,就产⽣了动物的⼼理,不仅包括感觉、知觉、表象,还包括简单的动机、情绪等,这为⼈类意识的产⽣创造了条件。③由动物的⼼理到⼈的意识。随着古猿向⼈类的转化,产⽣了更加复杂、完善的⼈脑,从⽽产⽣了⼈所特有的⾼级反映形式即意识。(2)从意识本质来看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建⽴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现代神经科学认为⼈脑的物理系统是由独⽴的部分组成。(3)从意识的能动作⽤来看①意识活动具有⽬的性和计划性。⼈们对客观对象的反映总是基于⼀定的实践需要,因此总是带有⼀定的动机和⽬的,并且为达到这种⽬的⽽采取相应的步骤和⾏为。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由于主体的需要不同、价值观和审美情趣不同,对于同⼀客体的反映并不是千篇⼀律的,反映什么、不反映什么、怎样反映,都带有⼀定的主体倾向,不同的主体可以根据客观实际的需要和主体⾃⾝的需要,对同⼀客体对象的信息进⾏选择,并且可以在主体头脑中对客体对象的信息进⾏重构和创造。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意识⼀旦⽤于指导实践,就会形成改造世界和变⾰现实的巨⼤⼒量,显⽰出⼈类意识的创造性功能。⼈们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般从两个⽅⾯进⾏:⼀⽅⾯是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貌来改造客观世界,把客观世界改造成为“本来如此”的世界;另⼀⽅⾯是按照⾃⼰的价值尺度和审美尺度来改造客观世界,把客观世界改造成为“应当如此”的世界。④意识具有调控⼈的⾏为和⽣理活动的作⽤。意识通过对⾃⾝的反思和实践活动,能够指导、控制、改造⼈⾃⾝。⼈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同时,也运⽤⾃⼰的“知”“情”“意”等去认识⾃我、体验⽣活、磨炼⾃⼰,并在⾃我意识的指导下,不断地强壮⾃⼰的体魄,调整⾃⼰的⼼理,培养⾃⼰的能⼒,规范⾃⼰的⾏为,塑造⾃⼰的品格,向着个性的⾃由全⾯发展的理想⽬标逐步迈进。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3-4a8b-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 苏联模式[浙江财⼤2017年研]【答案】苏联模式是指20世纪⼆三⼗年代苏联在斯⼤林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整套路线、⽅针和政治、经济、⽂化管理体制的总称。苏联模式包括两⽅⾯的含义:它是社会主义的模式,就是说它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它是苏联的,就是说它在具体体制⽅⾯体现与反映了苏联的具体国情与时代的特点。苏联在具体体制和运⾏机制上的基本特点是⾼度集中,分别体现在政治、经济、⽂化等各个⽅⾯。苏联模式的失败不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其原因在于:(1)苏联模式的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的,曾经起过积极作⽤。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苏联模式已不适合社会的发展,应该摒弃。(2)苏联模式只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部分,⼀部分的失败代表不了整体的失败。(3)虽然局部代表不了整体,但会影响整体的发展。所以我们应引以为戒,克服局部的弱点,完善整体,以推动整体的不断提⾼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4-05d4-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财会金融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21版
题目内容
(
简答题
)
手机预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21版

1.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华南理⼯⼤学2018年研]相关试题:请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内涵、鲜明特征及其当代意义。[浙江财⼤2021年研]【答案】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产阶级和全⼈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类关于⾃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主要为:(1)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是指马克思主义是对⾃然、社会和⼈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2)⼈民性马克思主义是指⼈民⾄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场。马克思主义政党把⼈民放在⼼中最⾼位置,⼀起奋⽃都致⼒于实现最⼴⼤⼈民的根本利益。(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实践性是指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不断发展的学说。(4)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答案:1234

解析:null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产阶级和全⼈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类关于⾃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主要为:(1)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是指马克思主义是对⾃然、社会和⼈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2)⼈民性马克思主义是指⼈民⾄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场。马克思主义政党把⼈民放在⼼中最⾼位置,⼀起奋⽃都致⼒于实现最⼴⼤⼈民的根本利益。(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实践性是指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不断发展的学说。(4)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21版
相关题目
5. 简述价值评价及其特点。[天津商业⼤学2021年研]【答案】价值评价即价值认识或称为评价性认识,它是主体对客体可能具有的价值和实践改造客体后的意义、成果等进⾏的评价。是把主体⾃⾝需要的内在尺度引进认识中,对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做出的评判。评价也是⼀种反映活动,但它与认知活动在反映的对象、形式和⽬的等⽅⾯都有着质的区别。价值评价的基本特点为:(1)评价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评价并不是⼀种主观随意性的认识活动,⽽是具有客观性的认识活动。只有正确地反映了价值关系的评价才是正确的评价。实践是检验评价结果的标准。⼀般说来,由于评价性的认识与知识性的认识⼀样,它们都是由⼈们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需要⽽产⽣的,都是为实践取得成功服务的。成功的实践既表明知识性的认识是正确的,同时也表明评价性的认识是正确的,表明评价正确地反映了客体对于主体的价值关系。(2)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直接相关认知活动着眼于客体的属性、结构、本质和规律,以客体的物的尺度为标准,寻求事实性的认识,通过对象“是什么”“怎么样”的形式来表达。⽽评价着眼于主客体之间的效⽤关系,以主体需要的内在尺度为标准,寻求应然性的认识,往往以对象“有何⽤”“应怎样”的形式来表达。(3)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对客体状况和主体需要的认识在现实⽣活中由于价值评价的主体是具体的,可以是个⼈、群体或⼈类,⽽这些不同的主体在需要或要求⽅⾯往往存在着差异或⽭盾,这就决定了不同主体对同⼀个事物的价值评价也常常会产⽣差异或⽭盾。对于任何价值评价的主体⽽⾔,其价值评价的结果只有与⼈民、⼈类整体的要求或利益相⼀致,才是正确的价值评价。

解析:null价值评价即价值认识或称为评价性认识,它是主体对客体可能具有的价值和实践改造客体后的意义、成果等进⾏的评价。是把主体⾃⾝需要的内在尺度引进认识中,对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做出的评判。评价也是⼀种反映活动,但它与认知活动在反映的对象、形式和⽬的等⽅⾯都有着质的区别。价值评价的基本特点为:(1)评价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评价并不是⼀种主观随意性的认识活动,⽽是具有客观性的认识活动。只有正确地反映了价值关系的评价才是正确的评价。实践是检验评价结果的标准。⼀般说来,由于评价性的认识与知识性的认识⼀样,它们都是由⼈们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需要⽽产⽣的,都是为实践取得成功服务的。成功的实践既表明知识性的认识是正确的,同时也表明评价性的认识是正确的,表明评价正确地反映了客体对于主体的价值关系。(2)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直接相关认知活动着眼于客体的属性、结构、本质和规律,以客体的物的尺度为标准,寻求事实性的认识,通过对象“是什么”“怎么样”的形式来表达。⽽评价着眼于主客体之间的效⽤关系,以主体需要的内在尺度为标准,寻求应然性的认识,往往以对象“有何⽤”“应怎样”的形式来表达。(3)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对客体状况和主体需要的认识在现实⽣活中由于价值评价的主体是具体的,可以是个⼈、群体或⼈类,⽽这些不同的主体在需要或要求⽅⾯往往存在着差异或⽭盾,这就决定了不同主体对同⼀个事物的价值评价也常常会产⽣差异或⽭盾。对于任何价值评价的主体⽽⾔,其价值评价的结果只有与⼈民、⼈类整体的要求或利益相⼀致,才是正确的价值评价。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3-70c8-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 怎样区别货币的流通⼿段和⽀付⼿段?[杭州电⼦科技⼤学2018年研]【答案】货币是指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般等价物的商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段、贮藏⼿段、⽀付⼿段和世界货币五种基本的职能。区别货币的流通⼿段和⽀付⼿段需要认识到:(1)流通⼿段的职能是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即购买⼿段的职能。⽀付⼿段是随着商品赊账买卖的产⽣⽽出现的。在赊销赊购中,货币被⽤来⽀付债务。后来,它又被⽤来⽀付地租、利息、税款、⼯资等。(2)⽀付⼿段主要特点是在商品买卖或租赁等活动中,使⽤价值或商品使⽤权的让渡与价值的让渡在时间上是分开的——或延期⽀付,或提前预⽀。货币流通⼿段的主要特点是⼀⼿交钱,⼀⼿交货。(3)从价值运动的⾓度观察,货币执⾏⽀付⼿段职能时,在同⼀时间内,价值的运动是单向的,即当卖者或债权⼈让渡使⽤价值或使⽤权时,买者或债务⼈并不同时让渡价值。反之,当买者或债务⼈让渡价值时,卖者或债权⼈也不同时让渡使⽤价值或使⽤权。货币执⾏流通⼿段职能时,在同⼀时间内,价值的运动是双向的。即卖⽅在得到价值的同时出让使⽤价值,买⽅在让渡价值的同时获得使⽤价值。

解析:null货币是指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般等价物的商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段、贮藏⼿段、⽀付⼿段和世界货币五种基本的职能。区别货币的流通⼿段和⽀付⼿段需要认识到:(1)流通⼿段的职能是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即购买⼿段的职能。⽀付⼿段是随着商品赊账买卖的产⽣⽽出现的。在赊销赊购中,货币被⽤来⽀付债务。后来,它又被⽤来⽀付地租、利息、税款、⼯资等。(2)⽀付⼿段主要特点是在商品买卖或租赁等活动中,使⽤价值或商品使⽤权的让渡与价值的让渡在时间上是分开的——或延期⽀付,或提前预⽀。货币流通⼿段的主要特点是⼀⼿交钱,⼀⼿交货。(3)从价值运动的⾓度观察,货币执⾏⽀付⼿段职能时,在同⼀时间内,价值的运动是单向的,即当卖者或债权⼈让渡使⽤价值或使⽤权时,买者或债务⼈并不同时让渡价值。反之,当买者或债务⼈让渡价值时,卖者或债权⼈也不同时让渡使⽤价值或使⽤权。货币执⾏流通⼿段职能时,在同⼀时间内,价值的运动是双向的。即卖⽅在得到价值的同时出让使⽤价值,买⽅在让渡价值的同时获得使⽤价值。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3-c2a0-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是( )。[南京航空航天⼤学2018研]

A. 照搬马克思主义的现成理论

B. ⼀个以中国国情为基础的全新理论

C. ⽤现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直接解答和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

D.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指导中国⾰命和建设,并在这⼀过程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解析:【解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马克思主义的⽴场、观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命、建设、改⾰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极⼤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不断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是在结合中国国情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2-833c-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原理,说明我国全⾯建成⼩康社会的艰巨性。[青岛⼤学2017年研]【答案】(1)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原理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这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根本内容。事物发展的总⽅向、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事物发展的过程是辩证的否定过程。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次否定都是⼀次扬弃,它不仅舍弃了以前发展阶段中过时的消极的东西,⽽且保留和发展了其中积极的成果。每⼀次辩证否定,不仅把事物推向更⾼阶段,⽽且为事物的进⼀步发展开辟了道路。②事物发展的道路又是迂回曲折的。事物发展的形式有起有伏,⽃争的过程有反有复。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是由于⽭盾双⽅经过两次否定造成的。同时,也是由于事物⽭盾双⽅⼒量对⽐和相互消长的不平衡性,以及⽭盾⽃争所处的条件变化和复杂性所决定的。③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原理对于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按照否定之否定规律办事,要求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对待⼀切事物,反对肯定⼀切和否定⼀切的形⽽上学否定观。(2)我国全⾯建成⼩康社会的艰巨性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因此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实现⼩康社会的历程是前进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向⼩康社会奋进的过程中,在社会主义建设上是有困难有阻碍的,是艰巨的,因此我们应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在⾯对困难阻碍时我们应该坚持不懈,积极⾯对努⼒克服,要坚信全⾯建设⼩康社会的光明前途。

解析:null(1)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原理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这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根本内容。事物发展的总⽅向、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事物发展的过程是辩证的否定过程。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次否定都是⼀次扬弃,它不仅舍弃了以前发展阶段中过时的消极的东西,⽽且保留和发展了其中积极的成果。每⼀次辩证否定,不仅把事物推向更⾼阶段,⽽且为事物的进⼀步发展开辟了道路。②事物发展的道路又是迂回曲折的。事物发展的形式有起有伏,⽃争的过程有反有复。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是由于⽭盾双⽅经过两次否定造成的。同时,也是由于事物⽭盾双⽅⼒量对⽐和相互消长的不平衡性,以及⽭盾⽃争所处的条件变化和复杂性所决定的。③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原理对于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按照否定之否定规律办事,要求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对待⼀切事物,反对肯定⼀切和否定⼀切的形⽽上学否定观。(2)我国全⾯建成⼩康社会的艰巨性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因此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实现⼩康社会的历程是前进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向⼩康社会奋进的过程中,在社会主义建设上是有困难有阻碍的,是艰巨的,因此我们应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在⾯对困难阻碍时我们应该坚持不懈,积极⾯对努⼒克服,要坚信全⾯建设⼩康社会的光明前途。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3-ac7f-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8. 简答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宁夏⼤学2017年研]【答案】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包括:(1)⼀切从实际出发“⼀切从实际出发”,就是“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针、政策、办法来。”在当代中国,坚持⼀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坚持以我国改⾰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的实际就是我国⽬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切从实际出发,必须要做到主观承认并尊重客观、全⾯地看问题、发展地看问题、从现象到本质。(2)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善于应⽤马克思主义的⽴场、观点和⽅法,从对中国历史和现实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对各⽅⾯做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既重视理论的指导作⽤,吃透理论,又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基础作⽤,搞清实际,从⽽把对实际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其本质的理性把握,找出其中的规律。在当代中国的改⾰开放实践中,既要做到看准了的就⼤胆地试、⼤胆地闯,又要做到在这⼀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看准问题和正确总结经验,都需要有科学理论作指导。(3)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就是从客观实际出发,按照事物的本来⾯貌认识事物把握事物,做到主观和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的。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就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判定认识或理论是否是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标准,也是检验党的路线、⽅针、政策是否正确的唯⼀标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个重要特征是实践性,这⼀特征赋予了它根据新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内在动⼒,使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当原有理论中的某些结论同新的实践产⽣⽭盾的时候,就不能固守原先的某些结论,⽽应该敢于抛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以实践的发展来推进理论的发展。

解析:null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包括:(1)⼀切从实际出发“⼀切从实际出发”,就是“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针、政策、办法来。”在当代中国,坚持⼀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坚持以我国改⾰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的实际就是我国⽬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切从实际出发,必须要做到主观承认并尊重客观、全⾯地看问题、发展地看问题、从现象到本质。(2)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善于应⽤马克思主义的⽴场、观点和⽅法,从对中国历史和现实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对各⽅⾯做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既重视理论的指导作⽤,吃透理论,又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基础作⽤,搞清实际,从⽽把对实际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其本质的理性把握,找出其中的规律。在当代中国的改⾰开放实践中,既要做到看准了的就⼤胆地试、⼤胆地闯,又要做到在这⼀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看准问题和正确总结经验,都需要有科学理论作指导。(3)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就是从客观实际出发,按照事物的本来⾯貌认识事物把握事物,做到主观和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的。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就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判定认识或理论是否是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标准,也是检验党的路线、⽅针、政策是否正确的唯⼀标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个重要特征是实践性,这⼀特征赋予了它根据新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内在动⼒,使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当原有理论中的某些结论同新的实践产⽣⽭盾的时候,就不能固守原先的某些结论,⽽应该敢于抛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以实践的发展来推进理论的发展。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3-82eb-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992年初,邓⼩平在南⽅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做出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产⼒,发展⽣产⼒,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产⼒问题,又包括了以社会主义⽣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是⼀个有机的整体。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基本内涵为:( )把解放和发展⽣产⼒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个⼗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邓⼩平把解放和发展⽣产⼒纳⼊社会主义本质之中,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科学把握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只有强调解放和发展⽣产⼒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才能⾃觉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最终以实践来证明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2)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突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产⼒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产⼒的⽬的根本不同。社会主义发展⽣产⼒是要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就是要使全体社会成员过上富裕幸福的⽣活。解放和发展⽣产⼒,要体现在⼈民⽣活⽔平的“富裕”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则是要使这种富裕成为“共同富裕”。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4-248d-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7. 休谟说:“感觉是⼈和世界的屏障。”这是( )。[南京航空航天⼤学2018研]

A. 唯物主义的观点

B. 辩证法的观点

C. 可知论的观点

D. 不可知论的观点

解析:【解析】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感觉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当然反映有对的有错的,这需要由实践来检验。认为感觉是⼈与世界之间的屏障,其本质特点是否认了感觉与客观世界的统⼀性,认为存在和思维没有同⼀性,所以属于不可知论的观点。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2-85f6-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4. 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共产主义对我们说来不是应当确⽴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材料⼆:“我说不幸,是因为经过⼀段不很长的试验我们终于确信,这种构想是错误的,是同我们以前关于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的论述相抵触的,以前我们认为,不经过⼀个实⾏社会主义的计算和监督的时期,即使要⾛到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也是不可能的。从1917年产⽣了接受政权的任务和布尔什维克向全体⼈民揭⽰了这⼀任务的时候起,在我们的理论⽂献中就明确地强调指出,要从资本主义社会⾛上接近共产主义社会的任何⼀条通道,都需要有社会主义的计算和监督这样⼀个过渡,⼀个漫长⽽复杂的过渡(资本主义社会愈不发达,所需要的过渡时间就愈长)。”——列宁《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委员会的任务》材料三:“计划多⼀点还是市场多⼀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产⼒,发展⽣产⼒,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总之,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较的优势,就必须⼤胆吸收和借鉴⼈类社会创造的⼀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切反映现代社会化⽣产规律的先进经营⽅式、管理⽅法。”——邓⼩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请回答:[⼭东⼤学2018年研]( )分析上述三则材料各表达了什么思想。(2)结合这三则材料,说明⼈类社会向共产主义的过渡是⼀个漫长的过程。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3-25b7-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 如何理解: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杭州电⼦科技⼤学2018年研]【答案】意识是⼈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上。但是意识不是物质本⾝,这主要是因为:(1)从意识起源来看意识是物质⾼度发展的产物。它的产⽣经历了漫长的、复杂的辩证发展过程。这个过程有三个飞跃性环节:①由⽆机物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物的刺激感应性,这是意识起源史上的飞跃。地球上的⽆机物具有机械反应、物理反应和化学反应三种形式,这表明在⽆⽣命物质世界中包含着发展为反映形式的可能性。随着⽣命的产⽣,出现了低等⽣物的刺激感应性,如植物和原⽣动物的趋光性、趋营养性等反应形式,这是产⽣感觉的原⽣基础。②由低等⽣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理。随着低等⽣物向⾼等动物的进化发展,⽣物机体为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逐渐产⽣了专门进⾏反映的细胞——神经细胞和专门反映外界刺激的感觉器官、神经系统以及统⼀神经系统活动的⼤脑,⽣物的反映形式从刺激感应性发展为感觉。感觉的进⼀步发展,就产⽣了动物的⼼理,不仅包括感觉、知觉、表象,还包括简单的动机、情绪等,这为⼈类意识的产⽣创造了条件。③由动物的⼼理到⼈的意识。随着古猿向⼈类的转化,产⽣了更加复杂、完善的⼈脑,从⽽产⽣了⼈所特有的⾼级反映形式即意识。(2)从意识本质来看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建⽴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现代神经科学认为⼈脑的物理系统是由独⽴的部分组成。(3)从意识的能动作⽤来看①意识活动具有⽬的性和计划性。⼈们对客观对象的反映总是基于⼀定的实践需要,因此总是带有⼀定的动机和⽬的,并且为达到这种⽬的⽽采取相应的步骤和⾏为。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由于主体的需要不同、价值观和审美情趣不同,对于同⼀客体的反映并不是千篇⼀律的,反映什么、不反映什么、怎样反映,都带有⼀定的主体倾向,不同的主体可以根据客观实际的需要和主体⾃⾝的需要,对同⼀客体对象的信息进⾏选择,并且可以在主体头脑中对客体对象的信息进⾏重构和创造。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意识⼀旦⽤于指导实践,就会形成改造世界和变⾰现实的巨⼤⼒量,显⽰出⼈类意识的创造性功能。⼈们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般从两个⽅⾯进⾏:⼀⽅⾯是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貌来改造客观世界,把客观世界改造成为“本来如此”的世界;另⼀⽅⾯是按照⾃⼰的价值尺度和审美尺度来改造客观世界,把客观世界改造成为“应当如此”的世界。④意识具有调控⼈的⾏为和⽣理活动的作⽤。意识通过对⾃⾝的反思和实践活动,能够指导、控制、改造⼈⾃⾝。⼈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同时,也运⽤⾃⼰的“知”“情”“意”等去认识⾃我、体验⽣活、磨炼⾃⼰,并在⾃我意识的指导下,不断地强壮⾃⼰的体魄,调整⾃⼰的⼼理,培养⾃⼰的能⼒,规范⾃⼰的⾏为,塑造⾃⼰的品格,向着个性的⾃由全⾯发展的理想⽬标逐步迈进。

解析:null意识是⼈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上。但是意识不是物质本⾝,这主要是因为:(1)从意识起源来看意识是物质⾼度发展的产物。它的产⽣经历了漫长的、复杂的辩证发展过程。这个过程有三个飞跃性环节:①由⽆机物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物的刺激感应性,这是意识起源史上的飞跃。地球上的⽆机物具有机械反应、物理反应和化学反应三种形式,这表明在⽆⽣命物质世界中包含着发展为反映形式的可能性。随着⽣命的产⽣,出现了低等⽣物的刺激感应性,如植物和原⽣动物的趋光性、趋营养性等反应形式,这是产⽣感觉的原⽣基础。②由低等⽣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理。随着低等⽣物向⾼等动物的进化发展,⽣物机体为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逐渐产⽣了专门进⾏反映的细胞——神经细胞和专门反映外界刺激的感觉器官、神经系统以及统⼀神经系统活动的⼤脑,⽣物的反映形式从刺激感应性发展为感觉。感觉的进⼀步发展,就产⽣了动物的⼼理,不仅包括感觉、知觉、表象,还包括简单的动机、情绪等,这为⼈类意识的产⽣创造了条件。③由动物的⼼理到⼈的意识。随着古猿向⼈类的转化,产⽣了更加复杂、完善的⼈脑,从⽽产⽣了⼈所特有的⾼级反映形式即意识。(2)从意识本质来看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建⽴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现代神经科学认为⼈脑的物理系统是由独⽴的部分组成。(3)从意识的能动作⽤来看①意识活动具有⽬的性和计划性。⼈们对客观对象的反映总是基于⼀定的实践需要,因此总是带有⼀定的动机和⽬的,并且为达到这种⽬的⽽采取相应的步骤和⾏为。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由于主体的需要不同、价值观和审美情趣不同,对于同⼀客体的反映并不是千篇⼀律的,反映什么、不反映什么、怎样反映,都带有⼀定的主体倾向,不同的主体可以根据客观实际的需要和主体⾃⾝的需要,对同⼀客体对象的信息进⾏选择,并且可以在主体头脑中对客体对象的信息进⾏重构和创造。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意识⼀旦⽤于指导实践,就会形成改造世界和变⾰现实的巨⼤⼒量,显⽰出⼈类意识的创造性功能。⼈们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般从两个⽅⾯进⾏:⼀⽅⾯是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貌来改造客观世界,把客观世界改造成为“本来如此”的世界;另⼀⽅⾯是按照⾃⼰的价值尺度和审美尺度来改造客观世界,把客观世界改造成为“应当如此”的世界。④意识具有调控⼈的⾏为和⽣理活动的作⽤。意识通过对⾃⾝的反思和实践活动,能够指导、控制、改造⼈⾃⾝。⼈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同时,也运⽤⾃⼰的“知”“情”“意”等去认识⾃我、体验⽣活、磨炼⾃⼰,并在⾃我意识的指导下,不断地强壮⾃⼰的体魄,调整⾃⼰的⼼理,培养⾃⼰的能⼒,规范⾃⼰的⾏为,塑造⾃⼰的品格,向着个性的⾃由全⾯发展的理想⽬标逐步迈进。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3-4a8b-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 苏联模式[浙江财⼤2017年研]【答案】苏联模式是指20世纪⼆三⼗年代苏联在斯⼤林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整套路线、⽅针和政治、经济、⽂化管理体制的总称。苏联模式包括两⽅⾯的含义:它是社会主义的模式,就是说它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它是苏联的,就是说它在具体体制⽅⾯体现与反映了苏联的具体国情与时代的特点。苏联在具体体制和运⾏机制上的基本特点是⾼度集中,分别体现在政治、经济、⽂化等各个⽅⾯。苏联模式的失败不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其原因在于:(1)苏联模式的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的,曾经起过积极作⽤。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苏联模式已不适合社会的发展,应该摒弃。(2)苏联模式只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部分,⼀部分的失败代表不了整体的失败。(3)虽然局部代表不了整体,但会影响整体的发展。所以我们应引以为戒,克服局部的弱点,完善整体,以推动整体的不断提⾼

解析:null苏联模式是指20世纪⼆三⼗年代苏联在斯⼤林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整套路线、⽅针和政治、经济、⽂化管理体制的总称。苏联模式包括两⽅⾯的含义:它是社会主义的模式,就是说它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它是苏联的,就是说它在具体体制⽅⾯体现与反映了苏联的具体国情与时代的特点。苏联在具体体制和运⾏机制上的基本特点是⾼度集中,分别体现在政治、经济、⽂化等各个⽅⾯。苏联模式的失败不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其原因在于:(1)苏联模式的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的,曾经起过积极作⽤。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苏联模式已不适合社会的发展,应该摒弃。(2)苏联模式只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部分,⼀部分的失败代表不了整体的失败。(3)虽然局部代表不了整体,但会影响整体的发展。所以我们应引以为戒,克服局部的弱点,完善整体,以推动整体的不断提⾼。⼆、辨析题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4-05d4-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