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的项目
B. 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社会公共利益、公共安全的项目
C. 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家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项目
D. 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采用特定专利或者专有技术的项目
解析:解析: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不进行招标①需要采用不可替代的专利或者专有技术;②采购人依法能够自行建设、生产或者提供③已通过招标方式选定的特许经营项目投资人依法能够自行建设、生产或者提供④需要向原中标人采购工程、货物或者服务,否则将影响施工或者功能配套要求⑤国家规定的其他特殊情形。
A. 项目特征
B. 项目编码
C. 项目名称
D. 项目计量单位
解析:解析:项目特征是构成分部分项工程项目、措施项目自身价值的本质特征。项目特征是对项目的准确描述,是确定一个清单项目综合单价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是区分清单项目的依据,是履行合同义务的基础。
A. 未明确项目准备金
B. 基本预备费
C. 暂列金额
D. 不可预见准备金
解析:解析:基本预备费是指投资估算或工程概算阶段预留的,由于工程实施中不可预见的工程变更及治商一般自然灾害处理、地下障碍物处理、超规超限设备运输等而可能增加的费用。
A. 工程费用
B. 设备工器具购置费
C. 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D. 建筑安装工程费
解析:解析:基本预备费是按工程费用和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二者之和为计取基础,乘以基本预备费费率进行计算。基本预备费=(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x基本预备费费率
A. 以设计阶段为重点的建设全过程造价控制
B. 直接控制,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C. 人才与经济相结合是控制工程造价最有效的手段
D. 知识与信息相结合是控制工程造价最有效的手段
解析:解析: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应体现以下原则:以设计阶段为重点的建设全过程造价控制;主动控制,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是控制工程造价最有效的手段。
A. 工程方案和环境保护措施施
B. 建筑设计和工艺设计
C. 项目建设规模和设备方案
D. 单位价格和实物工程数量
解析:解析:从工程费用计算角度分析,工程计价的顺序是:分部分项工程造价→单位工程造价→单项工程造价→建设项目总造价。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是两个,即单位价格和实物工程数量。
A. 自创专利权
B. 自创专有技术
C. 自创商标权
D. 出让取得的土地使用权目
E. 划拨取得的土地使用权
解析:解析:如果专有技术是自创的,一般不作为无形资产人账,自创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按当期费用处理。如果商标权是自创的,一般不作为无形资产入账,而将商标设计、制作、注册、广告宣传等发生的费用直接作为销售费用计人当期损益。转让后可计入无形资产。当建设单位向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土地使用权并为之支付一笔出让金时,土地使用权作为无形资产核算;当建设单位获得土地使用权是通过行政划拨的,这时土地使用权就不能作为无形资产核算;在将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出租、抵押、作价人股和投资,按规定补交土地出让价款时,才作为无形资产核算。
A. 投标人A与B的项目经理为同一人
B. 投标人C与D的投标文件相互错装
C. 投标人E和F在同一时刻提前递交投标文件
D. 投标人G与H作为暗标的技术标由同一人编制
解析:解析: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包括相互串通投标和视为相互串通投标两种情形:①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投标人之间协商投标报价等投标文件的实质性内容;投标人之间约定中标人;投标人之间约定部分投标人放弃投标或者中标;属于同一集团、协会、商会等组织成员的投标人按照该组织要求协同投标;投标人之间为谋取中标或者排斥特定投标人而采取的其他联合行动。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为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由同一单位或者个人编制;不同投标人委托同一单位或者个人办理投标事宜;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载明的项目管理成员为同一人;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异常一致或者投标报价呈规律性差异;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相互混装;不同投标人的投标保证金从同一单位或者个人的账户转出。
A. 矩形
B. 方形
C. 圆族
D. 椭圆形
解析:解析:一般住宅建筑平面多为矩形,既有利于施工,又能降低造价和使用方便。
A. 辅助材料费
B. 废品损失费
C. 包装费
D. 外购配套件费
E. 专用工具费
解析:解析:利润的计算基数包括材料费、加工费、辅助材料费、专用工具费、废品损失费和包装费之和乘以一定利润率计算。外购配套件由是自己生产的,所以不能计算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