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通
试题通
APP下载
首页
>
公安执法
>
辅警法律基础知识(官方)
试题通
搜索
辅警法律基础知识(官方)
辅警法律基础知识(官方)
章节

辅警法律基础知识(官方)(单选题)

题数量:489
去答题
章节

辅警法律基础知识(官方)(多选题)

题数量:336
去答题
章节

辅警法律基础知识(官方)(判断题)

题数量:242
去答题
试题通
辅警法律基础知识(官方)
试题通
县公安民警王某在抓捕犯罪嫌疑人张某过程中依法开枪,张某经抢救无效死亡。县公安局接到王某的报告后,应当立即进行勘验、调查,并通知县人民检察院。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题目知识点[刑事诉讼法] 题目解析: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规定,如警察因紧急情况在执行职务过程中使用武器致人死亡,应当立即报告上级公安机关,并应当立即进行勘验、调查,并通知人民检察院。因此,本题答案为A,县公安局应当立即进行勘验、调查,并通知县人民检察院。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51a-32b9-cae8-c091-da481f4a6408.html
查看题目
张某吃夜宵时与邻桌的黄某发生口角,进而发生打斗,张某拿起店里的菜刀砍伤了黄某,黄某掏出身上的小刀划伤张某。某公安派出所民警接到报警后赶到现场,对黄某、张某实施强制传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对菜刀、小刀都应扣押后收缴

B.  对张某、黄某实施强制传唤报经该公安派出所领导批准即可

C.  因张某还涉嫌和其家人共同盗窃犯罪,为不泄露工作秘密,可不通知其家属强制传唤的情况

D.  强制传唤不属于行政强制措施

解析:题目知识点[行政强制措施、扣押、强制传唤、保障被控制人权益] 题目解析: A选项正确,因为菜刀和小刀均为凶器,应当扣押收缴。 B选项错误,对于实施强制传唤必须经过公安机关的批准,并且应当保障被传唤人的合法权益。 C选项错误,公安机关应当通知被控制人家属,保障其合法权益,除非被控制人拒绝告知其家属或者家属无法联系到。 D选项错误,强制传唤是一种行政强制措施。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51a-31e8-c330-c091-da481f4a6403.html
查看题目
家住A市的李某因经济困难,遂产生抢劫念头,后以打车为名拦住一辆出租车,抢走女司机现金1000元。随后,将出租车劫往B市,将女司机强奸。强奸后又将车劫往C市路边一偏僻处把女司机杀害后抛出车外,恰遇C市治安联防队员进行巡查被抓获。在确定案件管辖权时,A、B、C三市的公安机关对管辖权产生争议,协商不成,该案应( )。

A.  由A市公安机关管辖

B.  由B市公安机关管辖

C.  由C市公安机关管辖

D.  由共同的上一级公安机关指定管辖

解析:题目知识点[刑事诉讼法] 题目解析: 由于案件发生在不同的城市,各地公安机关对管辖权产生争议,因此需要由共同的上一级公安机关指定管辖。刑事诉讼法规定,在多个行政区域发生案件或者案件的追诉、审判涉及多个行政区域的,由上一级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指定管辖。而对于公安机关,则由公安机关的上一级公安机关指定管辖。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51a-3112-0a70-c091-da481f4a6407.html
查看题目
甲因涉嫌盗窃罪被A县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刑事拘留期间,下列人员均得知本案的主办民警乙是被害人的堂哥,有权要求侦查人员乙回避的是( )。

A.  盗窃案的现场证人刘某

B.  被盗物品的鉴定人张某

C.  犯罪嫌疑人甲的辩护律师李某

D.  犯罪嫌疑人甲的胞兄王某

解析:题目知识点:刑事诉讼法中的回避制度。题目解析: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办案民警与本案当事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有近亲属或者其他利害关系时,应当回避;本题中,办案民警乙是被害人的堂哥,与犯罪嫌疑人甲有利害关系,因此甲的辩护律师李某有权要求乙回避。选项A中的证人刘某、选项B中的鉴定人张某以及选项D中的甲的胞兄王某与办案民警乙没有利害关系,不存在回避的必要。因此,本题答案为C。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51a-3112-0688-c091-da481f4a6418.html
查看题目
甲县公安局对李某涉嫌盗窃案件侦查终结后,将该案移送甲县人民检察院起诉。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  甲县公安局对退回补充侦查的案件,应在1个月以内侦查完毕

B.  退回补充侦查以2次为限

C.  审查起诉期间改变管辖的,即使改变管辖前退回补充侦查了1次,改变管辖后退回补充侦查的次数仍为2次

D.  甲县人民检察院可以退回甲县公安局补充侦查,也可以自行侦查

解析:题目知识点[刑事诉讼法] 题目解析: 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改变管辖前退回补充侦查了1次,改变管辖后退回补充侦查的次数仍为2次,因此选项C错误。其他选项均为正确陈述,即对退回补充侦查的案件应在规定时间内侦查完毕,退回补充侦查次数以2次为限,检察院可以退回补充侦查或者自行侦查。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51a-3112-29b0-c091-da481f4a6404.html
查看题目
张某是贩毒集团的首要分子,公安机关在实施抓捕时张某逃跑,公安机关在其住处扣押了大批的贩毒所得的财产。公安机关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A.  发布通缉令

B.  发布悬赏通告

C.  采取边控措施

D.  通缉1年后不能到案的,公安机关可以写出没收违法所得意见书,移送人民检察院

解析:题目知识点[刑事诉讼法中对于贩毒犯罪的处理] 题目解析: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公安机关在处理贩毒犯罪时,可以采取发布通缉令、发布悬赏通告、采取边控措施、写出没收违法所得意见书并移送人民检察院等措施。因此,本题答案为ABCD。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51a-31e8-bf48-c091-da481f4a6405.html
查看题目
下列有关丢失枪支不报罪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是公安局的刑警,丢枪后及时上报,但仍发生严重后果,不负刑事责任

B.  甲是公安局的刑警,不知丢枪而没报告,造成严重后果,应定罪处罚

C.  甲是狱警,丢枪后及时上报,但仍发生严重后果,应负刑事责任

D.  甲是狱警,丢枪后不上报,因落入犯罪分子手中成为了犯罪工具,应负刑事责任

解析:题目知识点[刑法基础知识] 题目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公务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丢失枪支不及时报告,或者不按照规定妥善保管,致使枪支落入犯罪分子手中,被用于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因此,选项A和D是正确的。选项B和C错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51a-31e8-bb60-c091-da481f4a6405.html
查看题目
某医院开会时,院领导一致同意将该院患者资料出售,出售所得作为院领导“奖金”发放。后负责后勤的副院长李某指使医务科小王将大量患者的个人信息出售,每名院领导分得2万元,小王得5000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院领导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B.  院领导构成贪污罪

C.  应当追究医院的刑事责任

D.  院领导和小王是共同犯罪,小王是从犯

解析:题目知识点[刑法] 题目解析: 该题涉及刑法中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和贪污罪。院领导的行为属于贪污罪,医务科小王的行为属于共同犯罪中的从犯,医院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因此选项ACD都是正确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51a-31e8-bb60-c091-da481f4a640f.html
查看题目
甲向乙传授了撬盗保险箱的方法,但乙未实施撬盗保险箱犯罪,甲的行为仍构成传授犯罪方法罪。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题目知识点:刑法。题目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传授犯罪方法罪是以传授犯罪方法的行为为犯罪对象,而对于犯罪的实施行为是否发生并不影响犯罪构成,因此甲向乙传授撬盗保险箱的方法就已经构成了传授犯罪方法罪,即使乙并未实施该犯罪行为也是如此。因此,本题答案为A,即正确。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51a-32b9-d2b8-c091-da481f4a6402.html
查看题目
关于缓刑的适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是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再犯罪的,应当数罪并罚,且不得再次宣告缓刑

B.  乙是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可以同时禁止其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C.  丙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首要分子,不得适用缓刑

D.  丁是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配合

解析:题目知识点[刑法-缓刑] 题目解析: A. 缓刑考验期内再犯罪的犯罪分子,应当数罪并罚,不能再次宣告缓刑; B. 缓刑犯罪分子可以同时被禁止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C. 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首要分子不得适用缓刑。 D. 缓刑考验期内公安机关应当考察犯罪分子的表现,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配合。 因此,选项ABC都是关于缓刑适用的正确说法,其中A表示缓刑考验期内再犯罪的犯罪分子不能再次宣告缓刑;B表示缓刑犯罪分子可以同时被禁止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C表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首要分子不得适用缓刑。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51a-31e8-9c20-c091-da481f4a6417.html
查看题目

辅警法律基础知识(官方)

首页
>
公安执法
>
辅警法律基础知识(官方)

辅警法律基础知识(官方)

手机预览
试题通
辅警法律基础知识(官方)
章节

辅警法律基础知识(官方)(单选题)

题数量:489
去答题
章节

辅警法律基础知识(官方)(多选题)

题数量:336
去答题
章节

辅警法律基础知识(官方)(判断题)

题数量:242
去答题
试题通
试题通
辅警法律基础知识(官方)

相关题目

县公安民警王某在抓捕犯罪嫌疑人张某过程中依法开枪,张某经抢救无效死亡。县公安局接到王某的报告后,应当立即进行勘验、调查,并通知县人民检察院。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题目知识点[刑事诉讼法] 题目解析: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规定,如警察因紧急情况在执行职务过程中使用武器致人死亡,应当立即报告上级公安机关,并应当立即进行勘验、调查,并通知人民检察院。因此,本题答案为A,县公安局应当立即进行勘验、调查,并通知县人民检察院。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51a-32b9-cae8-c091-da481f4a6408.html
查看题目
张某吃夜宵时与邻桌的黄某发生口角,进而发生打斗,张某拿起店里的菜刀砍伤了黄某,黄某掏出身上的小刀划伤张某。某公安派出所民警接到报警后赶到现场,对黄某、张某实施强制传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对菜刀、小刀都应扣押后收缴

B.  对张某、黄某实施强制传唤报经该公安派出所领导批准即可

C.  因张某还涉嫌和其家人共同盗窃犯罪,为不泄露工作秘密,可不通知其家属强制传唤的情况

D.  强制传唤不属于行政强制措施

解析:题目知识点[行政强制措施、扣押、强制传唤、保障被控制人权益] 题目解析: A选项正确,因为菜刀和小刀均为凶器,应当扣押收缴。 B选项错误,对于实施强制传唤必须经过公安机关的批准,并且应当保障被传唤人的合法权益。 C选项错误,公安机关应当通知被控制人家属,保障其合法权益,除非被控制人拒绝告知其家属或者家属无法联系到。 D选项错误,强制传唤是一种行政强制措施。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51a-31e8-c330-c091-da481f4a6403.html
查看题目
家住A市的李某因经济困难,遂产生抢劫念头,后以打车为名拦住一辆出租车,抢走女司机现金1000元。随后,将出租车劫往B市,将女司机强奸。强奸后又将车劫往C市路边一偏僻处把女司机杀害后抛出车外,恰遇C市治安联防队员进行巡查被抓获。在确定案件管辖权时,A、B、C三市的公安机关对管辖权产生争议,协商不成,该案应( )。

A.  由A市公安机关管辖

B.  由B市公安机关管辖

C.  由C市公安机关管辖

D.  由共同的上一级公安机关指定管辖

解析:题目知识点[刑事诉讼法] 题目解析: 由于案件发生在不同的城市,各地公安机关对管辖权产生争议,因此需要由共同的上一级公安机关指定管辖。刑事诉讼法规定,在多个行政区域发生案件或者案件的追诉、审判涉及多个行政区域的,由上一级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指定管辖。而对于公安机关,则由公安机关的上一级公安机关指定管辖。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51a-3112-0a70-c091-da481f4a6407.html
查看题目
甲因涉嫌盗窃罪被A县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刑事拘留期间,下列人员均得知本案的主办民警乙是被害人的堂哥,有权要求侦查人员乙回避的是( )。

A.  盗窃案的现场证人刘某

B.  被盗物品的鉴定人张某

C.  犯罪嫌疑人甲的辩护律师李某

D.  犯罪嫌疑人甲的胞兄王某

解析:题目知识点:刑事诉讼法中的回避制度。题目解析: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办案民警与本案当事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有近亲属或者其他利害关系时,应当回避;本题中,办案民警乙是被害人的堂哥,与犯罪嫌疑人甲有利害关系,因此甲的辩护律师李某有权要求乙回避。选项A中的证人刘某、选项B中的鉴定人张某以及选项D中的甲的胞兄王某与办案民警乙没有利害关系,不存在回避的必要。因此,本题答案为C。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51a-3112-0688-c091-da481f4a6418.html
查看题目
甲县公安局对李某涉嫌盗窃案件侦查终结后,将该案移送甲县人民检察院起诉。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  甲县公安局对退回补充侦查的案件,应在1个月以内侦查完毕

B.  退回补充侦查以2次为限

C.  审查起诉期间改变管辖的,即使改变管辖前退回补充侦查了1次,改变管辖后退回补充侦查的次数仍为2次

D.  甲县人民检察院可以退回甲县公安局补充侦查,也可以自行侦查

解析:题目知识点[刑事诉讼法] 题目解析: 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改变管辖前退回补充侦查了1次,改变管辖后退回补充侦查的次数仍为2次,因此选项C错误。其他选项均为正确陈述,即对退回补充侦查的案件应在规定时间内侦查完毕,退回补充侦查次数以2次为限,检察院可以退回补充侦查或者自行侦查。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51a-3112-29b0-c091-da481f4a6404.html
查看题目
张某是贩毒集团的首要分子,公安机关在实施抓捕时张某逃跑,公安机关在其住处扣押了大批的贩毒所得的财产。公安机关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A.  发布通缉令

B.  发布悬赏通告

C.  采取边控措施

D.  通缉1年后不能到案的,公安机关可以写出没收违法所得意见书,移送人民检察院

解析:题目知识点[刑事诉讼法中对于贩毒犯罪的处理] 题目解析: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公安机关在处理贩毒犯罪时,可以采取发布通缉令、发布悬赏通告、采取边控措施、写出没收违法所得意见书并移送人民检察院等措施。因此,本题答案为ABCD。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51a-31e8-bf48-c091-da481f4a6405.html
查看题目
下列有关丢失枪支不报罪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是公安局的刑警,丢枪后及时上报,但仍发生严重后果,不负刑事责任

B.  甲是公安局的刑警,不知丢枪而没报告,造成严重后果,应定罪处罚

C.  甲是狱警,丢枪后及时上报,但仍发生严重后果,应负刑事责任

D.  甲是狱警,丢枪后不上报,因落入犯罪分子手中成为了犯罪工具,应负刑事责任

解析:题目知识点[刑法基础知识] 题目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公务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丢失枪支不及时报告,或者不按照规定妥善保管,致使枪支落入犯罪分子手中,被用于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因此,选项A和D是正确的。选项B和C错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51a-31e8-bb60-c091-da481f4a6405.html
查看题目
某医院开会时,院领导一致同意将该院患者资料出售,出售所得作为院领导“奖金”发放。后负责后勤的副院长李某指使医务科小王将大量患者的个人信息出售,每名院领导分得2万元,小王得5000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院领导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B.  院领导构成贪污罪

C.  应当追究医院的刑事责任

D.  院领导和小王是共同犯罪,小王是从犯

解析:题目知识点[刑法] 题目解析: 该题涉及刑法中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和贪污罪。院领导的行为属于贪污罪,医务科小王的行为属于共同犯罪中的从犯,医院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因此选项ACD都是正确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51a-31e8-bb60-c091-da481f4a640f.html
查看题目
甲向乙传授了撬盗保险箱的方法,但乙未实施撬盗保险箱犯罪,甲的行为仍构成传授犯罪方法罪。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题目知识点:刑法。题目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传授犯罪方法罪是以传授犯罪方法的行为为犯罪对象,而对于犯罪的实施行为是否发生并不影响犯罪构成,因此甲向乙传授撬盗保险箱的方法就已经构成了传授犯罪方法罪,即使乙并未实施该犯罪行为也是如此。因此,本题答案为A,即正确。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51a-32b9-d2b8-c091-da481f4a6402.html
查看题目
关于缓刑的适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是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再犯罪的,应当数罪并罚,且不得再次宣告缓刑

B.  乙是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可以同时禁止其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C.  丙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首要分子,不得适用缓刑

D.  丁是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配合

解析:题目知识点[刑法-缓刑] 题目解析: A. 缓刑考验期内再犯罪的犯罪分子,应当数罪并罚,不能再次宣告缓刑; B. 缓刑犯罪分子可以同时被禁止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C. 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首要分子不得适用缓刑。 D. 缓刑考验期内公安机关应当考察犯罪分子的表现,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配合。 因此,选项ABC都是关于缓刑适用的正确说法,其中A表示缓刑考验期内再犯罪的犯罪分子不能再次宣告缓刑;B表示缓刑犯罪分子可以同时被禁止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C表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首要分子不得适用缓刑。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51a-31e8-9c20-c091-da481f4a6417.html
查看题目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