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项目质量复核人员及协助人员的姓名
B. 为项目组提供直接协助的外部专家
C. 项目质量复核已经完成的依据
D. 项目质量复核已完成所发出的通知
解析:解析:项目质量复核工作底稿的内容应当包括:项目质量复核人员及协助人员的姓名;已复核的业务工作底稿的识别特征;项目质量复核人员确定项目质量复核已经完成的依据;项目质量复核人员就无法完成项目质量复核或项目质量复核已完成所发出的通知;完成项目质量复核的日期。
A. 注册会计师应当获取内部控制在基准日之前一段足够长的期间内有效运行的审计证据
B. 在实施重新执行评价控制的有效性时,一般不必测试大量的项目,也不必特意选取金额重大的项目进行测试
C. 如果被审计单位在所审计年度内对控制作出改变,注册会计师应当对新的控制和被取代的控制分别实施控制测试
D. 如果已获取有关控制在期中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应当获取补充证据,将期中测试结果前推至基准日
解析:解析:选项C错误。在基准日之前,管理层可能为提高控制效率、效果或整改控制缺陷而改变企业的控制。如果新控制能够满足相关控制目标,且运行了足够长的时间,使注册会计师能够通过对该控制进行测试评价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则无需测试被取代的控制。
A. 财务报表草稿
B. 初步思考的记录
C. 存在印刷错误而作废的文本
D. 与治理层口头沟通的记录
解析:解析:审计工作底稿通常不包括已被取代的审计工作底稿的草稿或财务报表的草稿、反映不全面或初步思考的记录、存在印刷错误或其他错误而作废的文本,以及重复的文件记录等。
A. 注册会计师在执行一项财务报表审计业务时可以确定多个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B. 连续审计项目,以前年度审计调整较多,注册会计师通常选择较高的百分比确定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C. 确定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时需要考虑根据前期识别出的错报对本期错报作出的预期
D. 无须通过将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平均分配或按比例分配至各个报表项目的方法来确定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解析:解析:选项B错误,连续审计项目,以前年度审计调整较多,注册会计师通常选择较低的百分比确定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A. 对账面金额较小的存货实施监盘程序
B. 不预先通知存货监盘地点
C. 对销货交易的具体条款进行函证
D. 对小额应收账款进行函证
解析:解析: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增加审计程序提高审计程序的不可预见性:(1)对某些以前未测试的低于设定的重要性水平或风险较小的账户余额和认定实施实质性程序;(2)调整实施审计程序的时间,使其超出被审计单位的预期;(3)采用不同的审计抽样方法,使当年抽取的测试样本与以前有所不同;(4)选取不同的地点实施审计程序或预先不告知被审计单位所选定的测试地点。
A. 前任注册会计师和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通常由后任注册会计师主动发起,但需征得被审计单位的同意
B. 沟通主要采用询问的方式,包括询问具体审计计划、上期监盘结果和发现的问题以及审计报告的意见等内容
C. 尽管被审计单位未对前任注册会计师作的答复进行限制,但前任注册会计师还是未作出充分答复,并且向被审计单位说明了原因
D. 前任注册会计师未作出任何答复,后任注册会计师应当致函前任注册会计师,并表明拟接受此项业务委托
解析:解析:与前任注册会计师进行沟通,是后任注册会计师在接受委托前应当执行的必要审计程序。后任注册会计师进行主动沟通的前提是征得被审计单位的同意;如果受到被审计单位的限制或存在法律诉讼的顾虑,决定不向后任注册会计师作出充分答复,前任注册会计师应当向后任注册会计师表明其答复是有限的,并说明原因。如果从前任注册会计师得到的答复是有限的,或未得到答复,后任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是否接受委托。如果未得到答复,且没有理由认为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原因异常,后任注册会计师应设法以其他方式与前任注册会计师再次进行沟通。如果仍得不到答复,后任可以致函前任,说明如果在适当的时间内得不到答复,将假设不存在专业方面的原因使其拒绝接受委托,并表明拟接受此项业务委托。
A. 观察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
B. 实地察看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厂房设备
C. 阅读由管理层和治理层编制的报告
D. 追踪交易在财务报告信息系统中的处理过程
解析:解析:观察和检查程序可以支持对管理层和其他相关人员的询问结果,并可以提供有关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信息,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下列观察和检查程序:(1)观察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选项A);(2)阅读由管理层和治理层编制的报告(选项C);(3)检查文件、记录和内部控制手册;(4)实地察看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厂房设备(选项B);(5)追踪交易在财务报告信息系统中的处理过程(选项D)。
A. 内部审计工作的时间安排
B. 选取测试项目拟采用的方法
C. 对所执行工作的记录
D. 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解析:解析:如果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是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实施涉及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时考虑的因素,注册会计师事前就下列事项与内部审计人员达成一致意见是有益的:(1)内部审计工作的时间安排;(2)内部审计涵盖的范围;(3)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以及实际执行的重要性;(4)选取测试项目拟采用的方法;(5)对所执行工作的记录;(6)复核和报告程序。
A. 在确定所需的样本规模时无须直接考虑总体的特征
B. 如果预计不存在错报,样本规模通常比传统变量抽样方法更小
C. 通常比传统变量抽样更易于使用
D. 当预计总体错报的金额增加时,所需的样本规模可能小于传统变量抽样所需的规模
解析:解析:选项D错误,当预计总体错报的金额增加时,所需的样本规模可能大于传统变量抽样所需的规模。
A. 注册会计师根据期中财务成果估计全年财务成果确定的重要性,评价错报前可能需要修改原来的重要性
B.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获知了某项信息可能导致修改重要性,评价错报前需要修改原来的重要性
C. 如果注册会计师对重要性进行的重新评价导致需要确定较低的金额,则应重新考虑实际执行的重要性和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的适当性
D. 如果注册会计师对重要性进行的重新评价导致需要确定较高的金额,则应重新考虑实际执行的重要性和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的适当性
解析:解析:解析:选项D错误,如果注册会计师对重要性进行的重新评价导致需要确定较高的金额,则之前按照较低的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执行的审计程序已经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