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6大类、40中类、60小类
B. 10大类、46中类、73小类
C. 10大类、56中类、79小类
D. 20大类、50中类、70小类
解析:解析:城市用地分类共分10大类,46中类,73小类。
A. 排水管
B. 电力电缆
C. 热力管
D. 电信电缆
解析:解析:
A. 基地内应设道路与城市道路相连接,其连接处的车行路面应设限速设施,道路应能通达建筑物的安全出口
B. 沿街建筑应设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可利用楼梯间),其间距不宜大于150m
C. 道路改变方向时,路边绿化及建筑物不应影响行车的有效视距
D. 基地内车流量大时应设人行通道
解析:解析:《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第5.2.1条规定,建筑基地内道路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基地内应设道路与城市道路相连接,其连接处的车行路面应设限速设施,道路应能通达建筑物的安全出口;②沿街建筑应设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可利用楼梯间),其间距不宜大于80m;③道路改变方向时,路边绿化及建筑物不应影响行车有效视距;④基地内设地下停车场时,车辆出入口应设有效显示标志;标志设置高度不应影响人、车通行;⑤基地内车流量较大时应设人行道路。
A. 120m,12m×12m
B. 100m,12m×12m
C. 80m,14m×14m
D. 60m,14m×14m
解析:解析:《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第8.0.5.5条规定,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在尽端设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
A. 航天科学研究楼
B. 伤寒等病毒科学实验楼
C. 大型电影院、大型剧场
D. 人数较多的幼儿园或低层小学教育楼
解析:解析:《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规定:第4.0.6条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应符合下列规定:(1)承担研究、中试和存放剧毒的高危险传染病痛毒任务的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建筑或其区段,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特殊设防类。(2)不属于1款的县、县级市及以上的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主要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第6.0.4条文化娱乐建筑中,大型的电影院、剧场、礼堂、图书馆的视听室和报告厅、文化馆的观演厅和展览厅、娱乐中心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第6.0.8条教育建筑中,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学用房以及学生宿舍和食堂,抗震设防类别应不低于重点设防类。第7.3.4条航天工业生产建筑中,下列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1)重要的航天工业科研楼、生产厂房和试验设施、动力系统的建筑。(2)重要的演示、通信、计量、培训中心的建筑。
A. 各种管线的敷设不应影响建筑物的安全
B. 管线应根据其不同特性和要求综合布置
C. 管线应从建筑物向道路方向由深至浅敷设
D. 与道路平行的管线不宜设于车行道下
解析:解析:《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第5.5.5条规定:地下管线的走向宜与建筑主体或道路相平行或垂直。管线应从建筑物向道路方向由浅至深敷设。管线布置应短捷,尽量减少转弯。管线与管线、管线与道路应尽量减少交叉。与道路平行的管线不宜设于车行道下,可将埋深较大、翻修较少的管线布置在车行道下。
A. 双方用地的交界处划分
B. 道路中心线
C. 道路红线
D. 自然分界线
解析:解析:根据规划总用地范围的规定:①当规划总用地周界为城市道路、居住区(级)道路、小区路或自然分界线时,用地范围划至道路中心线或自然分界线;②当规划总用地与其他用地相邻,用地范围划至双方用地的交界处。
A. 重点基础设施
B. 科研开发基地
C. 公共服务设施
D. 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建设
解析:解析: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三十四条:近期建设规划应当以重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中低收入居民住房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内容,明确近期建设的时序、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近期建设规划的规划期限为五年。
A. 0.5m
B. 0.8m
C. 1.2m
D. 1.5m
解析:解析:《住宅建筑规范》第4.4.3条规定,人工景观水体的补充水严禁使用自来水。无护栏水体的近岸2m范围内及园桥、汀步附近2m范围内,水深不应大于0.5m。
A. 旅馆
B. 办公楼
C. 幼儿园
D. 图书馆
解析:解析:参见《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1.0.4民用建筑工程根据控制室内环境污染的不同要求,划分为以下两类:1Ⅰ类民用建筑工程:住宅、医院、老年建筑、幼儿园、学校教室等民用建筑工程。2Ⅱ类民用建筑工程:办公楼、商店、旅馆、文化娱乐场所、书店、图书馆、展览馆、体育馆、公共交通等候室、餐厅、理发店等民用建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