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公安执法
>
2023年辅警招聘笔试真题
搜索
2023年辅警招聘笔试真题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39.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

A、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特别处理

B、 可以比照类似的条文定罪处罚

C、 不得定罪处刑

D、 一般不得定罪处刑

答案:C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法律中的法律空白问题。当法律没有明文规定某个行为为犯罪行为时,根据法治原则,应当选择不得定罪处刑,即选项C。这是因为在法治社会中,法律是对人们行为的规范,如果法律没有规定某个行为为犯罪,那么就不能随意定罪处刑,否则会导致法律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影响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举个例子来帮助理解,就好比在一场篮球比赛中,如果裁判没有规定某个动作为犯规,那么球员就不能因为这个动作被罚球。同样道理,如果法律没有规定某个行为为犯罪,法律也不能随意定罪处刑。

2023年辅警招聘笔试真题
70.违法行为人()内因同类违法行为受到、2次以上公安行政处罚的,应当从重处罚。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2233c-b368-e24d-c094-c4c32b5e4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42.反映犯罪本质特征的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2233c-b242-5254-c094-c4c32b5e4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44.丈夫甲为了杀死妻子乙,在妻子饭碗里投放毒药,明知孩子丙可能分食而中毒,由于杀妻心切而不顾孩子的死活。甲对乙的心理态度和对丙的心里太多分别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2233c-b255-4c5f-c094-c4c32b5e4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40.一切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危害不大的,不认为犯罪。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2233c-b231-e54e-c094-c4c32b5e4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公安民警要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一要严把证据关,二要严把()。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2233c-b0c7-69ff-c094-c4c32b5e4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8.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可以优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2233c-b1c2-c5f7-c094-c4c32b5e4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86.下列情形中,不适用治安调解的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2233c-b402-2f33-c094-c4c32b5e4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1.下列不属于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必须依法履行的职责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2233c-b181-70dc-c094-c4c32b5e4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4.从违法行为的构成要素看,判断某一行为是否违法的关键因素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2233c-b0e3-7f46-c094-c4c32b5e4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5.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执行,不受逮捕。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2233c-b14d-4347-c094-c4c32b5e4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公安执法
>
2023年辅警招聘笔试真题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2023年辅警招聘笔试真题

39.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

A、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特别处理

B、 可以比照类似的条文定罪处罚

C、 不得定罪处刑

D、 一般不得定罪处刑

答案:C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法律中的法律空白问题。当法律没有明文规定某个行为为犯罪行为时,根据法治原则,应当选择不得定罪处刑,即选项C。这是因为在法治社会中,法律是对人们行为的规范,如果法律没有规定某个行为为犯罪,那么就不能随意定罪处刑,否则会导致法律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影响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举个例子来帮助理解,就好比在一场篮球比赛中,如果裁判没有规定某个动作为犯规,那么球员就不能因为这个动作被罚球。同样道理,如果法律没有规定某个行为为犯罪,法律也不能随意定罪处刑。

2023年辅警招聘笔试真题
相关题目
70.违法行为人()内因同类违法行为受到、2次以上公安行政处罚的,应当从重处罚。

A.  1年

B.  2年

C.  3年

D.  5年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违法行为人内因同类违法行为受到多次公安行政处罚的处罚规定。根据题目描述,如果一个人在短时间内多次犯同类违法行为,应当从重处罚。选项中给出的选择分别是1年、2年、3年和5年,正确答案是A:1年。

举个例子来帮助理解,就好比小明在一个月内连续三次被警察抓到偷东西,每次都是偷同样的物品。根据这道题的规定,因为小明多次犯同类违法行为,所以应该从重处罚,也就是说他可能会被处以1年的处罚。这样一来,小明就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从而更加警惕,避免再次犯同样的错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2233c-b368-e24d-c094-c4c32b5e4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42.反映犯罪本质特征的是()

A.  刑事违法性

B.  刑法惩罚性

C.  社会危害性

D.  违法性

解析: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道题目。题目问的是反映犯罪本质特征的是什么,选项有刑事违法性、刑法惩罚性、社会危害性和违法性。正确答案是C,社会危害性。

社会危害性是指犯罪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程度。犯罪行为不仅仅是违法行为,更重要的是其对社会秩序、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造成的危害。因此,社会危害性是反映犯罪本质特征的重要指标。

举个例子来帮助理解,比如偷窃行为。偷窃是一种违法行为,但如果偷窃的对象是一家小商店,可能只会对商店的经济利益造成一定损失,危害性相对较小;但如果偷窃的对象是一家银行,可能会对整个金融体系和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危害,危害性就会更大。因此,社会危害性是评判犯罪行为严重程度的重要标准。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2233c-b242-5254-c094-c4c32b5e4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44.丈夫甲为了杀死妻子乙,在妻子饭碗里投放毒药,明知孩子丙可能分食而中毒,由于杀妻心切而不顾孩子的死活。甲对乙的心理态度和对丙的心里太多分别是()

A.  均为直接故意

B.  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C.  直接故意和疏忽大意的过失

D.  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解析: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刑法中对于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区分。在这个案例中,丈夫甲明知在妻子饭碗里投放毒药可能导致孩子丙中毒,但由于杀妻心切而不顾孩子的死活,这表明他对妻子乙是直接故意的,而对孩子丙是间接故意的。

举个生动的例子来帮助理解: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为了报复某人而在他的饮料里放了毒药,但不知道他的朋友也会喝到这杯饮料,那么对于那个人来说,他对于报复对象是直接故意的,对于朋友则是间接故意的。因为他的行为导致了朋友的中毒,虽然他并没有直接针对朋友进行行动,但他的行为却间接地伤害到了朋友。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2233c-b255-4c5f-c094-c4c32b5e4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40.一切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危害不大的,不认为犯罪。

A.  轻微

B.  比较轻微

C.  显著轻微

D.  一般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犯罪的情节轻重对是否构成犯罪的影响。根据题干所述,一切危害社会的行为如果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如果情节显著轻微的话,就不认为构成犯罪。

举个例子来帮助理解:比如说,小明在学校里偷了同学的铅笔。这个行为本身是不对的,是有害的。根据法律规定,偷窃行为是犯罪的。但是如果小明只是偷了一支铅笔,并且是因为自己实在没有铅笔用了,情节非常轻微,那么可能不会被认定为犯罪。因为情节显著轻微,不足以构成犯罪行为。

因此,根据题干所述,正确答案是C:显著轻微。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2233c-b231-e54e-c094-c4c32b5e4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公安民警要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一要严把证据关,二要严把()。

A.  案件关

B.  人情关

C.  法律关

D.  材料关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公安民警在办案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正确答案是C:法律关。

解析:公安民警在办案过程中,首先要严格依据事实,依法办案。法律是公安民警的行为准则,只有依法才能保证案件的公正和合法。因此,要严把法律关,确保自己的行为符合法律规定,不违法不滥用职权。

举个例子来帮助理解:想象一下,如果一个公安民警在办案过程中不严格遵守法律规定,随意处理案件,可能会导致案件的不公正,甚至可能冤枉无辜的人。这样不仅损害了公安机关的形象,也违背了法律的初衷。因此,公安民警要严把法律关,确保自己的行为合法合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2233c-b0c7-69ff-c094-c4c32b5e4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8.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可以优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A.  因履行职责的需要,经出示相应证件

B.  因履行职责的需要,经相对人同意

C.  因履行职责的紧急需要,经相对人同意

D.  因履行职责的紧急需要,经出示相应证件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在特定情况下可以优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规定。正确答案是D:因履行职责的紧急需要,经出示相应证件。

解析: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在执行任务时,可能会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快速到达目的地,因此可以优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出示相应的证件以证明自己的身份和任务需要,以便得到其他乘客的理解和配合。

举例来说,如果一名警察接到了抓捕逃犯的任务,需要尽快到达现场,他可以优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比如公交车或地铁。在车上,他可以出示警察证件给司机或车站工作人员看,以便得到他们的帮助和支持,确保顺利到达目的地。

因此,正确答案是D选项。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2233c-b1c2-c5f7-c094-c4c32b5e4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86.下列情形中,不适用治安调解的有()。

A.  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B.  诬告陷害他人

C.  雇凶伤害他人

D.  侵犯他人隐私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治安调解的适用情形。治安调解是指公安机关对发生的轻微刑事案件或治安案件进行调解解决的一种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公安机关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者主动介入,通过调解达成双方和解的目的,维护社会治安。

选项A、B、D都是一些轻微的纠纷或者矛盾,可以通过治安调解来解决。比如,A选项中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B选项中的诬告陷害他人,D选项中的侵犯他人隐私,这些都是可以通过治安调解来解决的矛盾。

而选项C中的雇凶伤害他人则属于严重的刑事犯罪行为,不适用治安调解。因为这种情况下已经涉及到了人身安全和生命财产安全,需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能简单通过调解来解决。所以,答案是C。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2233c-b402-2f33-c094-c4c32b5e4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1.下列不属于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必须依法履行的职责有()。

A.  对被判处管制的罪犯执行刑罚

B.  对被判处拘役的罪犯执行刑罚

C.  对被判处没收财产的罪犯执行刑罚

D.  对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执行刑罚

解析:解析:选项A、B、D属于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必须依法履行的职责,而选项C不属于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必须依法履行的职责。因此,正确答案是C。

生动有趣的例子:可以想象一个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正在执行任务,他需要对一名被判处没收财产的罪犯执行刑罚。这时候,他需要依法履行职责,但是如果他执行了这个任务,就会违反法律规定,因为没收财产的刑罚不是由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执行的。所以,选项C是不正确的。而其他选项则是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必须依法履行的职责。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2233c-b181-70dc-c094-c4c32b5e4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4.从违法行为的构成要素看,判断某一行为是否违法的关键因素是()。

A.  该行为在法律上被确认为违法

B.  该行为有故意或者过失的过错

C.  该行为由具有责任能力的主体作出

D.  该行为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某种社会关系和社会利益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判断某一行为是否违法的关键因素。从违法行为的构成要素来看,判断某一行为是否违法的关键因素是该行为在法律上被确认为违法。因为只有法律规定的行为才能被认定为违法行为,其他因素如是否有过错、是否由具有责任能力的主体作出、是否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利益等都是判断违法行为的具体要素,而不是关键因素。

举个生动的例子来帮助理解:比如在某个国家的交通法规中规定,红灯亮起时不能通行。如果有人在红灯亮起时闯红灯,那么根据法律规定,这个行为就是违法的。因为法律明确规定了红灯亮起时不能通行,所以这个行为被确认为违法。所以,关键因素是该行为在法律上被确认为违法。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2233c-b0e3-7f46-c094-c4c32b5e4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5.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执行,不受逮捕。

A.  人民检察院

B.  人民法院

C.  公安机关

D.  武警部队

解析: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关于逮捕程序的规定。根据法律规定,任何公民在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的情况下,不受逮捕。

生动例子:想象一下小明因为一时的冲动犯了错误,被人举报了。但是在进行逮捕之前,法律规定必须经过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的批准或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这样才能保证逮捕程序的合法性和公正性。所以,正确答案是C:公安机关。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2233c-b14d-4347-c094-c4c32b5e4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