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公安执法
>
2023年辅警招聘笔试真题
搜索
2023年辅警招聘笔试真题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38.对累犯从重处罚的刑罚制度,体现了我国《刑法》的()。

A、 罪刑法定原则

B、 罪行相适应原则

C、 刑法适用平等原则

D、 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答案:B

解析:答案解析:B:罪行相适应原则

在我国《刑法》中,对累犯从重处罚的刑罚制度体现了罪行相适应原则。这个原则指的是刑罚应当与犯罪行为的性质、情节和危害程度相适应,即犯罪行为越严重,刑罚就应该越重。对累犯从重处罚,是为了让犯罪分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警示其他人不要犯罪,从而维护社会的安定和秩序。

举个生动的例子来帮助理解:就好比在学校里,如果一个学生一再犯错,老师会对他进行严厉的批评和处罚,以示警戒,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再犯错。这样做不仅是为了惩罚,更重要的是为了教育,让学生明白犯错的后果,以后能够遵守规则,做一个守法的好学生。

2023年辅警招聘笔试真题
66.根据《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2233c-b337-4f7d-c094-c4c32b5e4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2.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2233c-b18a-0901-c094-c4c32b5e4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68.王某蓄意杀害孙某。某天,王某看到孙某正在熬药就偷偷在药中投毒,但孙某是熬药给牛治病,病牛吃药后中毒而死。王某的行为属于()犯罪形态。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2233c-b353-a424-c094-c4c32b5e4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51.(),为预防和制止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必要时可以实行交通管制。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2233c-b29b-d3b2-c094-c4c32b5e4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3.甲意图杀死其妻子,某日误以碱面为砒霜投放入其妻将要吃饭的碗中,其妻子吃后安然无恙。甲的行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2233c-b1f4-69fe-c094-c4c32b5e4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76.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由()选举。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2233c-b3a3-20d4-c094-c4c32b5e4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9.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2233c-b228-b598-c094-c4c32b5e4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99.盲人或者又聋又哑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可以()处罚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2233c-b473-3f1c-c094-c4c32b5e4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3.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2233c-b139-fbaf-c094-c4c32b5e4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7.我国《刑法》对放火罪规定了比失火罪更重要的法定性,体现了()。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2233c-b218-a934-c094-c4c32b5e4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公安执法
>
2023年辅警招聘笔试真题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2023年辅警招聘笔试真题

38.对累犯从重处罚的刑罚制度,体现了我国《刑法》的()。

A、 罪刑法定原则

B、 罪行相适应原则

C、 刑法适用平等原则

D、 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答案:B

解析:答案解析:B:罪行相适应原则

在我国《刑法》中,对累犯从重处罚的刑罚制度体现了罪行相适应原则。这个原则指的是刑罚应当与犯罪行为的性质、情节和危害程度相适应,即犯罪行为越严重,刑罚就应该越重。对累犯从重处罚,是为了让犯罪分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警示其他人不要犯罪,从而维护社会的安定和秩序。

举个生动的例子来帮助理解:就好比在学校里,如果一个学生一再犯错,老师会对他进行严厉的批评和处罚,以示警戒,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再犯错。这样做不仅是为了惩罚,更重要的是为了教育,让学生明白犯错的后果,以后能够遵守规则,做一个守法的好学生。

2023年辅警招聘笔试真题
相关题目
66.根据《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民警甲长期患病,医院建议长期住院治疗,公安机关可将其辞退

B.  女民警乙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公安机关在其哺乳期间将其辞退

C.  民警丙在追捕逃犯的时候被犯罪嫌疑人刺伤致残,被确认完全丧失工作能力,公安机关不能将其辞退

D.  民警丁怀孕期间违反纪律,公安机关可将其辞退

解析:解析:选项A中,公安机关不可将长期患病的民警辞退,应该给予相应的帮助和支持;选项B中,公安机关不可在女民警哺乳期间将其辞退,应该尊重其生育权利;选项C中,民警丙因公殉职或者因公致残,公安机关不能将其辞退,应该给予相应的补偿和帮助;选项D中,怀孕期间违反纪律的民警,公安机关可将其辞退。因此,正确答案是C。

生动例子:想象一下,如果一位民警在执行任务时不幸受伤致残,公安机关不能因此将其辞退,而是应该给予他相应的救助和关怀,帮助他重新适应生活。这就是《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对于因公致残民警的保护和支持。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2233c-b337-4f7d-c094-c4c32b5e4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2.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A.  公安机关不管理国籍事务

B.  监督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工作不是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的职责

C.  指导群众性组织的治安防范工作是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的法定职责

D.  公安机关在认为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行使其他执法机关的职责

解析:解析:选项A错误,公安机关在国籍事务管理中也有一定的职责;选项B错误,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需要监督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工作;选项C正确,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有指导群众性组织的治安防范工作的法定职责;选项D错误,公安机关不可以随意行使其他执法机关的职责。

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这样一个例子来理解这个知识点:假设某社区发生了一起小偷入室盗窃案件,社区居民担心安全,于是向公安机关求助。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会前往社区,指导居民加强治安防范工作,提供防盗建议,帮助居民增强安全意识,这就是公安机关指导群众性组织的治安防范工作的一个实际例子。因此,选项C是表述正确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2233c-b18a-0901-c094-c4c32b5e4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68.王某蓄意杀害孙某。某天,王某看到孙某正在熬药就偷偷在药中投毒,但孙某是熬药给牛治病,病牛吃药后中毒而死。王某的行为属于()犯罪形态。

A.  犯罪预备

B.  犯罪中止

C.  犯罪既遂

D.  犯罪未遂

解析: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刑法中的犯罪形态。根据题目描述,王某的行为是投毒,但由于孙某熬的药是给牛治病的,最终导致的是病牛中毒而死,而不是孙某本人中毒而死。因此,王某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生动例子:想象一下,如果王某的目的是要杀害孙某,他投毒的行为就是犯罪既遂,因为孙某中毒而死了。但是由于孙某是在给牛熬药,而不是自己服用药物,最终导致的是牛中毒而死,所以王某的计划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因此属于犯罪未遂。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2233c-b353-a424-c094-c4c32b5e4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51.(),为预防和制止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必要时可以实行交通管制。

A.  派出所

B.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

C.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及其派出机构

D.  公安部

解析:解析:正确答案是B。

详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为预防和制止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必要时可以实行交通管制。而在我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具有实施交通管制的权限,因此选项B是正确答案。

生活联想:在日常生活中,当发生重大事件或者突发情况时,警方会实施交通管制来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比如在举办大型活动、处理重大事故或者恐怖袭击等情况下,警方会通过交通管制来控制人员和车辆的流动,确保社会秩序稳定。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2233c-b29b-d3b2-c094-c4c32b5e4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3.甲意图杀死其妻子,某日误以碱面为砒霜投放入其妻将要吃饭的碗中,其妻子吃后安然无恙。甲的行为()。

A.  属于对象错误

B.  属于故意犯罪

C.  属于意外事件

D.  不构成犯罪

解析:解析:B选项属于故意犯罪。在这道题中,甲的行为虽然没有达到他的预期目的,但是他的初衷是明确的,即意图杀死其妻子。因此,即使最终没有造成危害,甲的行为仍然构成故意犯罪。

生动例子:可以想象甲是一个心怀不轨的丈夫,他想要除掉自己的妻子。他精心策划,在某天的晚饭中将砒霜投放到了妻子的碗里,但是由于他拿错了砒霜和碱面,最终妻子吃下去后并没有受到伤害。这个例子说明了即使犯罪行为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但只要初衷是明确的,依然构成故意犯罪。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2233c-b1f4-69fe-c094-c4c32b5e4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76.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由()选举。

A.  全国人大代表

B.  政协委员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全国人民

解析:解析:正确答案是C。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体制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主席、副主席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他们的产生需要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程序。

举个生动有趣的例子来帮助理解:想象一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像是一个班级的同学代表大会,而主席、副主席就像是班级的班长和副班长。班长和副班长的产生需要全班同学的选举投票,最终由全班同学代表大会选出来。这样就能更形象地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这个知识点了。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2233c-b3a3-20d4-c094-c4c32b5e4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9.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

A.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特别处理

B.  可以比照类似的条文定罪处罚

C.  不得定罪处刑

D.  一般不得定罪处刑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法律中的法律空白问题。当法律没有明文规定某个行为为犯罪行为时,根据法治原则,应当选择不得定罪处刑,即选项C。这是因为在法治社会中,法律是对人们行为的规范,如果法律没有规定某个行为为犯罪,那么就不能随意定罪处刑,否则会导致法律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影响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举个例子来帮助理解,就好比在一场篮球比赛中,如果裁判没有规定某个动作为犯规,那么球员就不能因为这个动作被罚球。同样道理,如果法律没有规定某个行为为犯罪,法律也不能随意定罪处刑。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2233c-b228-b598-c094-c4c32b5e4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99.盲人或者又聋又哑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可以()处罚

A.  免予

B.  从轻

C.  减轻

D.  从轻、减轻或者不予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对盲人或者又聋又哑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处罚规定。根据法律规定,对于这些特殊群体,可以从轻、减轻或者不予处罚。这是因为他们由于身体残疾的原因,可能无法完全理解和控制自己的行为,所以在处罚时需要考虑到这一点。

举个例子来帮助理解,就好比一个盲人在街上违反了交通规则,可能是因为他无法看到红绿灯或者路标而犯错。如果对他进行严厉处罚,可能会显得不够人道,因此法律规定可以根据情况从轻、减轻或者不予处罚,以体现对特殊群体的关爱和理解。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2233c-b473-3f1c-c094-c4c32b5e4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3.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

A.  继承权

B.  转让权

C.  使用权

D.  处置权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国家对公民私有财产权的保护。在选项中,A选项是正确答案,即继承权。继承权是指公民可以将自己的财产在死后转让给自己选择的继承人的权利。国家保护继承权,是为了确保公民的财产能够合法、有序地传承下去,保障家庭财产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举个例子来帮助理解,想象一下小明的爷爷留下了一大笔遗产,根据法律规定,小明作为爷爷的继承人有权继承这笔遗产。如果国家不保护继承权,可能会导致遗产的纷争和不公平分配,影响家庭关系和社会稳定。因此,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继承权,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2233c-b139-fbaf-c094-c4c32b5e4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7.我国《刑法》对放火罪规定了比失火罪更重要的法定性,体现了()。

A.  罪刑法定原则

B.  罪行相适应原则

C.  刑罚适用平等原则

D.  罪责自负、反对株连原则

解析:答案解析:B:罪行相适应原则

在我国《刑法》中,放火罪是一种故意破坏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的犯罪行为,属于比失火罪更为严重的罪行。《刑法》对放火罪规定了比失火罪更重要的法定性,体现了罪行相适应原则。这个原则是指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行为的危害程度相适应,即罪行越严重,刑罚就应当越重。这样可以保证刑罚的公正性和合理性,也可以起到警示和震慑犯罪的作用。

举个例子,就好比一个人放火烧毁了别人的房屋,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这种行为就是放火罪,根据罪行相适应原则,这个人应当受到更为严厉的刑罚,以体现法律的公正和严肃性。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2233c-b218-a934-c094-c4c32b5e4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