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黄体酮
B、 前列腺素
C、 米非司酮
D、 甲地孕酮
答案:C
解析:药物流产最常用的药物是:C. 米非司酮 解析:药物流产是指通过使用药物来引发流产。米非司酮是一种合成的孕激素受体拮抗剂,它可以用于妊娠早期的药物流产。它通过抑制黄体素的作用,阻止子宫内膜的维持,从而导致妊娠终止。
A、 黄体酮
B、 前列腺素
C、 米非司酮
D、 甲地孕酮
答案:C
解析:药物流产最常用的药物是:C. 米非司酮 解析:药物流产是指通过使用药物来引发流产。米非司酮是一种合成的孕激素受体拮抗剂,它可以用于妊娠早期的药物流产。它通过抑制黄体素的作用,阻止子宫内膜的维持,从而导致妊娠终止。
A. 立即停止操作
B. 观察生命体征、腹痛及有无出血情况
C. 给予宫缩剂及抗生素
D. 减小负压继续完成手术
解析:如人工流产术中出现子宫穿孔,下列哪项处理措施是错误的:D. 减小负压继续完成手术 解析:子宫穿孔是指在人工流产手术过程中,手术器械穿破子宫壁导致子宫受损。如果出现子宫穿孔,正确的处理措施应该是立即停止操作,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腹痛和出血情况,给予宫缩剂和抗生素以预防感染,但不应继续完成手术,因为进一步操作可能会加重损伤。
A. 0.1~0.2℃
B. 0.3~0.5℃
C. 0.6~l℃
D. 1℃
解析:正常妇女排卵后基础体温可升高:B. 0.3~0.5℃ 解析:基础体温是指在早晨醒来后、未进行任何活动前测量的体温。在正常的月经周期中,女性在排卵后的基础体温会略微升高。通常,排卵后的基础体温升高范围为0.3到0.5摄氏度,这是由于排卵后黄体形成并释放孕激素的影响。
A. 2个月
B. 3个月
C. 1个月
D. 4个月
解析:基础体温测定至少必须连续测定几个月。(答案:B - 3个月) 解析:基础体温测定是用来判断排卵时间的一种方法。女性在排卵期前后会有体温的微小升高,因此需要记录体温的变化以确定排卵时间。通常,为了准确判断排卵周期和规律,建议至少连续测定三个月的基础体温数据,以便观察周期的规律性和确定排卵时间。
A. 本次月经干净后14天左右
B. 下次月经来潮前14天左右
C. 月经干净后3~7天
D. 下次月经来潮前10天
解析:排卵一般发生在何时。(答案:B - 下次月经来潮前14天左右) 解析:排卵是指卵子从卵巢释放出来进入输卵管的过程。在女性月经周期中,排卵一般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天左右。这是因为正常的月经周期为28天,排卵通常发生在周期的中间,即14天左右。这个时间点是女性受孕能力最高的时期。
A. 1~2次
B. 2~3次
C. 3~5次
D. 5~6次
解析:正常胎动每小时多少次。(答案:C - 3~5次) 解析:胎动是指胎儿在子宫内的运动。正常情况下,胎动应该有一定的频率和规律。通常,正常胎动每小时应该在3到5次之间。这个范围被认为是正常的胎动频率,如果胎动频率显著低于3次或超过5次,可能需要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评估。
A. 孕3月
B. 孕4月
C. 孕5月
D. 从确诊早孕开始
解析:产前检查时间应从何时开始? 答案:D. 从确诊早孕开始 解析:产前检查是指对孕妇在怀孕期间进行的一系列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其他特殊检查的过程。产前检查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并尽早发现和处理任何可能存在的问题。因此,产前检查应该从孕妇确诊怀孕后的早期开始进行。
A. 2周
B. 3周
C. 1周
D. 4周
解析:正常孕妇在妊娠28周以后、36周以前每隔几周做一次产前检查? 答案:A. 2周 解析:在妊娠28周以后、36周以前,正常孕妇应该每隔两周进行一次产前检查。这个时间段被认为是孕妇和胎儿的关键时期,需要密切监测孕妇的健康状况和胎儿的发育情况。
A. 妊娠早期
B. 妊娠中期
C. 妊娠32~34周
D. 妊娠35~37周
解析:对有遗传病家族史或分娩史的孕妇应在何时抽羊水做染色体核型分析? 答案:B. 妊娠中期 解析:对于有遗传病家族史或分娩史的孕妇,应在妊娠中期进行羊水穿刺检查,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妊娠中期一般指妊娠16周到妊娠28周之间。这个时间段进行羊水穿刺可以提供准确的胎儿染色体核型信息,帮助判断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或遗传疾病。
A. 枕右前位
B. 枕左前位
C. 骶左前位
D. 枕左后位
解析: 临床上最常见的胎方位是枕左前位。在胎儿头位中,胎头位于子宫下段,背部偏向母体左侧,面向母体前方。因此,选项B中的枕左前位是最常见的胎方位。
A. 胎产式
B. 胎先露
C. 胎方位
D. 骨盆轴
解析: 胎儿身体纵轴与母体身体纵轴之间的关系称为胎产式。胎产式描述了胎儿在子宫内的方向。选项A中的胎产式准确地描述了这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