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公安执法
>
2022年南宁市公安局法律知识
搜索
2022年南宁市公安局法律知识
题目内容
(
多选题
)
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构成交通肇事罪()。

A、A、死亡3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B、B、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

C、C、死亡1人或者重伤2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D、D、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致1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答案:ABD

2022年南宁市公安局法律知识
人民警察判明有()等暴力犯罪行为的紧急情形,可以依法使用武器。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82a-259f-6fd0-c097-9280450f5e15.html
点击查看题目
询问同案的违法嫌疑人、被侵害人或者其他证人,应当分别进行。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82a-268d-c770-c097-9280450f5e42.html
点击查看题目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82a-24de-eaa8-c097-9280450f5e29.html
点击查看题目
下列关于刑法上因果关系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82a-259f-73b8-c097-9280450f5e1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违法嫌疑人或者被侵害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的,可以提出重新鉴定的申请,同一行政案件的同一事项重新鉴定以()为限。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82a-24de-cf50-c097-9280450f5e15.html
点击查看题目
公安机关对()等情况或者案件,应当及时受理,进行登记,并依法作出处理。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82a-259f-4ca8-c097-9280450f5e25.html
点击查看题目
下列行为不属于我国《刑法》第263条第1项规定的”入户抢劫”中的”入户”的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82a-24de-f278-c097-9280450f5e13.html
点击查看题目
下列情形中,应当数罪并罚的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82a-259f-8358-c097-9280450f5e0e.html
点击查看题目
对违法嫌疑人照片进行辨认的,不得少于10人的照片。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82a-268d-dee0-c097-9280450f5e0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钱某是一起盗窃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公安机关采取了取保候审的强制措施。在取保候审期间,钱某应当遵守的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82a-24de-d720-c097-9280450f5e27.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公安执法
>
2022年南宁市公安局法律知识
题目内容
(
多选题
)
手机预览
2022年南宁市公安局法律知识

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构成交通肇事罪()。

A、A、死亡3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B、B、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

C、C、死亡1人或者重伤2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D、D、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致1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答案:ABD

2022年南宁市公安局法律知识
相关题目
人民警察判明有()等暴力犯罪行为的紧急情形,可以依法使用武器。

A. A、实施放火、决水、爆炸、凶杀、抢劫或者其他严重暴力犯罪行为后拒捕、逃跑的

B. B、劫夺在押人犯、罪犯的

C. C、强行冲越人民警察为履行职责设置的警戒线的

D. D、犯罪分子携带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拒捕、逃跑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82a-259f-6fd0-c097-9280450f5e15.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询问同案的违法嫌疑人、被侵害人或者其他证人,应当分别进行。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82a-268d-c770-c097-9280450f5e4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行为人在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前后均实施了犯罪行为,只能依法追究其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后实施的犯罪行为的刑事责任

B. B、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盗窃、诈骗、抢夺他人财物,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当场使用暴力,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或者故意杀人的,应当分别以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C. C、行为人在年满18周岁前后实施了同种犯罪行为,在量刑时应当考虑对年满18周岁以前实施的犯罪,适当给予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 D、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应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82a-24de-eaa8-c097-9280450f5e29.html
点击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刑法上因果关系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 A、甲欲杀害其女友,某日故意破坏其汽车的刹车装置。女友如驾车外出,15分钟后遇一陡坡,必定会坠下山崖死亡。但是,女友将汽车开出5分钟后,即遇山洪暴发,泥石流将其冲下山摔死。死亡结果的发生和甲的杀害行为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B. B、丙追杀情敌赵某,赵狂奔逃命。赵的仇人赫某早就想杀赵,偶然见赵慌不择路,在丙尚未赶到时,即向其开枪射击,致赵死亡。赵的死亡和丙的追杀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C. C、丁持上膛的手枪闯入其前妻钟某住所,意图杀死钟某。在两人厮打时,钟某自己不小心触发扳机遭枪击死亡。钟的死亡和丁的杀人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使丁对因果关系存在认识错误,也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D. D、乙欲杀其仇人苏某,在山崖边对其砍了7刀,被害人重伤昏迷。乙以为苏某已经死亡,遂离去。但苏某自己醒来后,刚迈了两步即跌下山崖摔死。苏某的死亡和乙的危害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82a-259f-73b8-c097-9280450f5e1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违法嫌疑人或者被侵害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的,可以提出重新鉴定的申请,同一行政案件的同一事项重新鉴定以()为限。

A. A、2次

B. B、4次

C. C、3次

D. D、1次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82a-24de-cf50-c097-9280450f5e15.html
点击查看答案
公安机关对()等情况或者案件,应当及时受理,进行登记,并依法作出处理。

A. A、人民警察在日常执法执勤中发现的违法行为

B. B、群众扭送违法嫌疑人到公安机关或者违法嫌疑人投案?

C. C、群众报案、举报、控告

D. D、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司法机关移送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82a-259f-4ca8-c097-9280450f5e25.html
点击查看答案
下列行为不属于我国《刑法》第263条第1项规定的”入户抢劫”中的”入户”的有()。

A. A、为实施抢劫行为而进入他人封闭的院落

B. B、进入某公司的办公室进行抢劫

C. C、为实施抢劫行为而进入渔民作为家庭生活场所的渔船

D. D、为实施抢劫行为而进入他人生活的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82a-24de-f278-c097-9280450f5e13.html
点击查看答案
下列情形中,应当数罪并罚的有()。

A. A、判决宣告前,查明甲分别实施了3次抢夺行为,数额分别为2万元、3万元、5万元

B. B、丁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执行完毕后,又发现其在该次盗窃以前还有一起重大盗窃犯罪行为

C. C、丙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在服刑期间又犯故意伤害罪

D. D、乙因诈骗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在缓刑考验期内,又查明其另外一起诈骗2万元的罪行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82a-259f-8358-c097-9280450f5e0e.html
点击查看答案
对违法嫌疑人照片进行辨认的,不得少于10人的照片。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82a-268d-dee0-c097-9280450f5e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钱某是一起盗窃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公安机关采取了取保候审的强制措施。在取保候审期间,钱某应当遵守的是()。

A. A、未经批准不得与他人通信

B. B、未经批准不得离开自己的住所

C. C、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24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

D. D、未经批准不得会见他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82a-24de-d720-c097-9280450f5e27.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