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安全
B、B、消防
C、C、阻燃
答案:C
解析:安全网属于国家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其作用是在建筑工人失手(失足)或建筑材料、工具等物坠落时,减轻人员伤亡或物击伤害的程度。阻燃密目式安全立网应严格按照现行安全网国家标准——《安全网》(GB5725-2009)执行。采用全新高密度聚乙烯单丝,经编而成,具有强度高、阻燃、耐磨和耐化学腐蚀性好、弹性好、低温条件柔韧性好。
A、A、安全
B、B、消防
C、C、阻燃
答案:C
解析:安全网属于国家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其作用是在建筑工人失手(失足)或建筑材料、工具等物坠落时,减轻人员伤亡或物击伤害的程度。阻燃密目式安全立网应严格按照现行安全网国家标准——《安全网》(GB5725-2009)执行。采用全新高密度聚乙烯单丝,经编而成,具有强度高、阻燃、耐磨和耐化学腐蚀性好、弹性好、低温条件柔韧性好。
A. A、1
B. B、1.2
C. C、1.8
解析:根据《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脚手架斜道两侧及平台外围均应设置栏杆及挡脚板,栏杆高度为1.2m。
A. A、可靠
B. B、密切
C. C、最近
解析:题目解析:脚手架与外电力之间必须保持()的安全操作距离。 这道题要求考生根据安全操作规范来判断脚手架和外电力之间的安全操作距离应该是什么。正确答案是A选项,即“可靠”。 在建筑和施工行业中,脚手架和外电力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安全操作距离,以确保工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这个距离应该是可靠的,也就是说,应该是能够确保安全的距离。 如果距离太近,就会存在触电、短路等危险;如果距离太远,就会影响施工效率和质量。因此,建筑和施工行业中规定了一些安全操作规范,要求脚手架和外电力之间保持可靠的安全操作距离。 因此,正确答案是A选项,即“可靠”。
A. A、4
B. B、6
C. C、5
解析:根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脚手架及其地基基础应在下列阶段进行检查与验收:(1)基础完工后及脚手架搭设前;(2)作业层上施加荷载前(3)每搭设完10~13m高度后;(4)达到设计高度后;(5)遇有六级大风与大雨后;寒冷地区开冻后;(6)停用超过一个月。
A. A、1:3
B. B、1:6
C. C、1:5
解析:斜道,又称盘道、坡道。俗称马道。供施工人员上下脚手架的坡道。斜道的安全操作规程编辑:脚手架运料斜道宽度不得小于1.5米,坡度为1:6。人行斜道宽度不得小于1米,坡度不得大于1:3。
A. A、1
B. B、2.5
C. C、1.5
解析:斜道,又称盘道、坡道。俗称马道。供施工人员上下脚手架的坡道。斜道的安全操作规程编辑:脚手架运料斜道宽度不得小于1.5米,坡度为1:6。人行斜道宽度不得小于1米,坡度不得大于1:3。
A. A、经理
B. B、安全负责人
C. C、技术负责人
解析:建筑施工企业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编制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由施工企业技术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审核,审核合格后由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签字、盖单位章。
A. A、12
B. B、-10
C. C、-1
解析:接触冷水温度等于或低于12℃的作业属冷水作业,容易发生高处坠落。
A. A、2
B. B、3
C. C、4
解析:题目解析:关于结构脚手架作业层的实际施工荷载限制。 这道题目考察的是结构脚手架作业层实际施工荷载的限制,需要考生对于相关规定有所了解。答案是B选项,即不应大于3KN/㎡。 在建设工地上,结构脚手架是非常重要的安全设施之一,用于搭建施工作业平台和运输材料。为了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各国都有相应的标准规范来规定结构脚手架的设计、施工和使用要求。其中,结构脚手架作业层的实际施工荷载也有严格限制。 根据中国的标准规范,结构脚手架作业层的实际施工荷载不应大于3KN/㎡,这是为了保证结构脚手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总之,对于建筑工地上的结构脚手架实际施工荷载的限制,建筑工作者和相关从业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标准规范,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A. A、总经理
B. B、安全员
C. C、主要负责人
解析:题目解析: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的领导人选是谁? 这道题要求考生根据本单位部门职能工作,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并确定领导人选。根据题干所提供的信息,我们可以得出答案为 C,即主要负责人。 解析:本单位部门职能工作需要针对各种应急情况制定应急预案,以便在出现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应对。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成立一个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领导人选应该是主要负责人,这样可以确保预案编制的质量和效率,最大程度地保障单位的安全和稳定。在确定领导人选之后,应该明确编制任务、职责分工,制订工作计划,以确保工作有序进行。 综上所述,这道题的答案为 C,即主要负责人。
A. A、平行
B. B、交叉
C. C、交换
解析:两个或以上的工种在同一个区域同时施工称为交叉作业。施工现场常会有上下立体交叉的作业。因此,凡在不同层次中,处于空间贯通状态下同时进行的高处作业,属于交叉作业。所以尽量避免立体交叉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