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财会金融
>
大学语文学习资料
搜索
大学语文学习资料
题目内容
(
简答题
)
3.我不仅懂得了,而且像母亲那样不再消沉,和妹妹一样相互扶持积极地面对生活。
(四)
北京的“大”与“深”
以外地人前后居京近二十年,感触最深的,是北京的大。每次出差回来,无论出北京站奔长安街,还是乘车过机场路,都会顿觉呼吸顺畅。“顺畅”本应是空间印象,却由复杂的文化感受作了底子。日本鹤见祐辅有一篇《北京的魅力》,其中说,若是旅行者于“看过雄浑的都市和皇城之后”,去“凝视那生息于此的几百万北京人的生活与感情”,会由中国人的生活之中,发现“日本人所难以企及的‘大’和‘深’在”。
外国观光客如何感觉北京姑置不论,来自人口稠密的江南城镇而又略具历史知识的本国旅游者,他们所感到的北京的大,多少应当由元明清三代帝都的那种皇城气象而来。初进北京,你会觉得马路广场无不大,甚至感到过于空阔,大而无当,大得近于浪费。由天安门下穿过故宫,则像是走过了极长的一段历史。于是你又由“大”中感到了“深”。
久住北京,已习惯于其阔大,所感的大,也渐渐地偏于“内在”。似乎是汪曾祺吧,于香港街头见老人提鸟笼,竟有点神思恍惚,因这种情景像是只宜在北京见到。无论世事有怎样的变幻,护城河边,元大都的土城一带,大小公园里,以至闹市区马路边人行道上,都会有老人提着鸟笼悠悠然而过,并无寂寞之色,倒是常有自得其乐的安详宁静。老派北京人即以这安详宁静的神情风度,与北京的“大”和谐。
大,即能包容。也因大,无所损益,也就不在细小处计较。北京的大,北京人的大气,多少应缘于此的吧。跻身学界,对于北京城中学界这一角的大,更有会心。北京学界的大,也不只因了能作大题目大文章发大议论,凭借“中心”的优势而着眼处大,人才荟萃而气象阔大,更因其富于包容,较之别处更能接纳后进。哲学家任继愈写北大的大,引蔡元培语“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说“北大的‘大’,不是校舍恢宏,而是学术气度广大”。北大的大,也因北京的大。当年蔡元培先生的治校原则,或许最能代表北京的一种文化精神。
至于其“深”,天然的是一种内在境界,非具备相应的知识并有体会时的细心,即不能领略。天下的帝都,大致都在形胜之地。龚自珍写京畿一带的形势,说“畿辅千山互长雄,太行一臂怒趋东”;还说“太行一脉走塭蜿,莽莽畿西虎气蹲”。见惯了大山巨岭,会以为如北京西山者不便名“山”,但这一带山却给京城气象平添了森严。居住城中,瓦舍明窗,但见“西山有时渺然隔云汉外,有时苍然堕几榻前”。于薄暮时分,华灯初上,独立苍茫,遥望远山,是不能不有世事沧桑之感的。即使你无意于作悠远之想,走在马路上,时见飞檐雕梁的楼宇、红漆金钉的大门,也会不期然地想到古城所拥有的历史纵深。
直到此时,你还未走进胡同,看那些个精致的四合院和拥塞不堪的大小杂院。胡同人家是北京文化的保存者。四合院是一种人生境界,有形呈现的人生境界,生动地展示着北京市民的安分、平和,彼此间的有限依存和有节制的呼应。老舍《四世同堂》中的英国人表述其对中国式家庭关系层次的印象:“在这奇怪的一家子里,似乎每个人都忠于他的时代,同时又不激烈的拒绝别人的时代,他们把不同的时代糅到了一块,像用许多味药揉成的一个药丸似的。他们都顺从着历史,同时又似乎抗拒着历史。他们各有各的文化,而又彼此宽容,彼此体谅,他们都往前走又像都往后退。”这种关系结构,推而广之即至街坊、邻里。“四世同堂”是胡同里老辈人的理想,包含其中的“和合”也被用以构造胡同秩序。厚积于北京的胡同、四合院中的文化,是理解、描述中国历史的重要材料。不但故宫、天安门,而且那些幸运地保存下来的每一座普通民居,都是实物历史,是凝结于砖石的历史文化。你在没有走进这些胡同人家之前,关于北京文化的理解,是不便言深的。
就这样,你漫步于北京街头,在胡同深处谛听了市声,因融和的人情、亲切的人语而有“如归”之感。或许你有时会为古城景观的破坏而慨叹不已,但仍能发现古城犹在的活力。北京是与时俱进的。这古城毕竟不是一个大古董,专为了供外人的鉴赏。即使胡同人家又何尝一味宁静——燕赵毕竟是慷概悲歌之地!
旧时的文人偏爱这古城的黄昏,以为北京最宜这样的一种情调。士大夫气十足的现代文人还偏爱北京的冬天,郁达夫的《北平的四季》认为“北方生活的伟大幽闲,也只有在冬季,使人感受得最彻底”,这自然多半因了士大夫的“有闲”。今天的人们,或许更乐于享用生气勃勃激情涌动的北京之春。他们也会醉心于金秋十月:北方天地之高旷,空气的净爽,于一声浏亮【1】的鸽哨中尤令人感得真切。北京是总让人有所期待的,她也总不负期待,因而你不妨一来再来。写到这里,发现自己早已是一副东道主的口吻。我有时的确将北京视同乡土了。静夜中,倾听着这大城重浊有力的呼吸,我一再地想到明天,破晓后的那个日子:那个日子将给人们带来些什么?(取材于赵园的同名散文)
注释:【1】浏亮:明朗清晰。

答案:空

Scan me!
大学语文学习资料
11.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 )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17d-63f3-def0-c0f5-18fb755e880a.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0.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老子的学说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后世许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吸取了他的思想。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17d-63f3-def0-c0f5-18fb755e8809.html
点击查看题目
9.孔子的“仁”、墨子的“兼爱”,孟子的“仁政”,其精神实质都在爱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17d-63f3-def0-c0f5-18fb755e880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8.孟子倡导“仁政”,强调“保民而王”,把执政治国的道理建筑在民为邦本的基础之上。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17d-63f3-def0-c0f5-18fb755e8807.html
点击查看题目
7.墨子提倡“兼爱”,主张“爱人若爱其身”,把为天下兴利除害当作“仁人”为人处世的当然准则。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17d-63f3-def0-c0f5-18fb755e8806.html
点击查看题目
6.孔子倡导“仁”,张扬追求者“爱人”,把个人道德修养的意义提升到仁爱天下的高度。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17d-63f3-def0-c0f5-18fb755e8805.html
点击查看题目
5.《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17d-63f3-def0-c0f5-18fb755e8804.html
点击查看题目
4.孟子继承孔子的学说,把孔子“仁”的理念发展为“仁政”思想,提倡“王道”,主张“性善论”,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17d-63f3-def0-c0f5-18fb755e8803.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人,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17d-63f3-def0-c0f5-18fb755e8802.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老子》又称《道德经》,是道家的主要经典。书中提出了以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具有丰富的朴素辩证思想,保存了许多古代天文、生产技术等方面的资料,还涉及军事和养生。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17d-63f3-def0-c0f5-18fb755e880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财会金融
>
大学语文学习资料
题目内容
(
简答题
)
手机预览
Scan me!
大学语文学习资料

3.我不仅懂得了,而且像母亲那样不再消沉,和妹妹一样相互扶持积极地面对生活。
(四)
北京的“大”与“深”
以外地人前后居京近二十年,感触最深的,是北京的大。每次出差回来,无论出北京站奔长安街,还是乘车过机场路,都会顿觉呼吸顺畅。“顺畅”本应是空间印象,却由复杂的文化感受作了底子。日本鹤见祐辅有一篇《北京的魅力》,其中说,若是旅行者于“看过雄浑的都市和皇城之后”,去“凝视那生息于此的几百万北京人的生活与感情”,会由中国人的生活之中,发现“日本人所难以企及的‘大’和‘深’在”。
外国观光客如何感觉北京姑置不论,来自人口稠密的江南城镇而又略具历史知识的本国旅游者,他们所感到的北京的大,多少应当由元明清三代帝都的那种皇城气象而来。初进北京,你会觉得马路广场无不大,甚至感到过于空阔,大而无当,大得近于浪费。由天安门下穿过故宫,则像是走过了极长的一段历史。于是你又由“大”中感到了“深”。
久住北京,已习惯于其阔大,所感的大,也渐渐地偏于“内在”。似乎是汪曾祺吧,于香港街头见老人提鸟笼,竟有点神思恍惚,因这种情景像是只宜在北京见到。无论世事有怎样的变幻,护城河边,元大都的土城一带,大小公园里,以至闹市区马路边人行道上,都会有老人提着鸟笼悠悠然而过,并无寂寞之色,倒是常有自得其乐的安详宁静。老派北京人即以这安详宁静的神情风度,与北京的“大”和谐。
大,即能包容。也因大,无所损益,也就不在细小处计较。北京的大,北京人的大气,多少应缘于此的吧。跻身学界,对于北京城中学界这一角的大,更有会心。北京学界的大,也不只因了能作大题目大文章发大议论,凭借“中心”的优势而着眼处大,人才荟萃而气象阔大,更因其富于包容,较之别处更能接纳后进。哲学家任继愈写北大的大,引蔡元培语“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说“北大的‘大’,不是校舍恢宏,而是学术气度广大”。北大的大,也因北京的大。当年蔡元培先生的治校原则,或许最能代表北京的一种文化精神。
至于其“深”,天然的是一种内在境界,非具备相应的知识并有体会时的细心,即不能领略。天下的帝都,大致都在形胜之地。龚自珍写京畿一带的形势,说“畿辅千山互长雄,太行一臂怒趋东”;还说“太行一脉走塭蜿,莽莽畿西虎气蹲”。见惯了大山巨岭,会以为如北京西山者不便名“山”,但这一带山却给京城气象平添了森严。居住城中,瓦舍明窗,但见“西山有时渺然隔云汉外,有时苍然堕几榻前”。于薄暮时分,华灯初上,独立苍茫,遥望远山,是不能不有世事沧桑之感的。即使你无意于作悠远之想,走在马路上,时见飞檐雕梁的楼宇、红漆金钉的大门,也会不期然地想到古城所拥有的历史纵深。
直到此时,你还未走进胡同,看那些个精致的四合院和拥塞不堪的大小杂院。胡同人家是北京文化的保存者。四合院是一种人生境界,有形呈现的人生境界,生动地展示着北京市民的安分、平和,彼此间的有限依存和有节制的呼应。老舍《四世同堂》中的英国人表述其对中国式家庭关系层次的印象:“在这奇怪的一家子里,似乎每个人都忠于他的时代,同时又不激烈的拒绝别人的时代,他们把不同的时代糅到了一块,像用许多味药揉成的一个药丸似的。他们都顺从着历史,同时又似乎抗拒着历史。他们各有各的文化,而又彼此宽容,彼此体谅,他们都往前走又像都往后退。”这种关系结构,推而广之即至街坊、邻里。“四世同堂”是胡同里老辈人的理想,包含其中的“和合”也被用以构造胡同秩序。厚积于北京的胡同、四合院中的文化,是理解、描述中国历史的重要材料。不但故宫、天安门,而且那些幸运地保存下来的每一座普通民居,都是实物历史,是凝结于砖石的历史文化。你在没有走进这些胡同人家之前,关于北京文化的理解,是不便言深的。
就这样,你漫步于北京街头,在胡同深处谛听了市声,因融和的人情、亲切的人语而有“如归”之感。或许你有时会为古城景观的破坏而慨叹不已,但仍能发现古城犹在的活力。北京是与时俱进的。这古城毕竟不是一个大古董,专为了供外人的鉴赏。即使胡同人家又何尝一味宁静——燕赵毕竟是慷概悲歌之地!
旧时的文人偏爱这古城的黄昏,以为北京最宜这样的一种情调。士大夫气十足的现代文人还偏爱北京的冬天,郁达夫的《北平的四季》认为“北方生活的伟大幽闲,也只有在冬季,使人感受得最彻底”,这自然多半因了士大夫的“有闲”。今天的人们,或许更乐于享用生气勃勃激情涌动的北京之春。他们也会醉心于金秋十月:北方天地之高旷,空气的净爽,于一声浏亮【1】的鸽哨中尤令人感得真切。北京是总让人有所期待的,她也总不负期待,因而你不妨一来再来。写到这里,发现自己早已是一副东道主的口吻。我有时的确将北京视同乡土了。静夜中,倾听着这大城重浊有力的呼吸,我一再地想到明天,破晓后的那个日子:那个日子将给人们带来些什么?(取材于赵园的同名散文)
注释:【1】浏亮:明朗清晰。

答案:空

分享
Scan me!
大学语文学习资料
相关题目
11.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 )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17d-63f3-def0-c0f5-18fb755e880a.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0.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老子的学说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后世许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吸取了他的思想。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17d-63f3-def0-c0f5-18fb755e8809.html
点击查看答案
9.孔子的“仁”、墨子的“兼爱”,孟子的“仁政”,其精神实质都在爱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17d-63f3-def0-c0f5-18fb755e880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8.孟子倡导“仁政”,强调“保民而王”,把执政治国的道理建筑在民为邦本的基础之上。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17d-63f3-def0-c0f5-18fb755e8807.html
点击查看答案
7.墨子提倡“兼爱”,主张“爱人若爱其身”,把为天下兴利除害当作“仁人”为人处世的当然准则。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17d-63f3-def0-c0f5-18fb755e8806.html
点击查看答案
6.孔子倡导“仁”,张扬追求者“爱人”,把个人道德修养的意义提升到仁爱天下的高度。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17d-63f3-def0-c0f5-18fb755e8805.html
点击查看答案
5.《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17d-63f3-def0-c0f5-18fb755e8804.html
点击查看答案
4.孟子继承孔子的学说,把孔子“仁”的理念发展为“仁政”思想,提倡“王道”,主张“性善论”,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17d-63f3-def0-c0f5-18fb755e8803.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人,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17d-63f3-def0-c0f5-18fb755e880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老子》又称《道德经》,是道家的主要经典。书中提出了以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具有丰富的朴素辩证思想,保存了许多古代天文、生产技术等方面的资料,还涉及军事和养生。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f17d-63f3-def0-c0f5-18fb755e88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