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受要约人向要约人发出承诺函后,随即又发出一封函件表示收回承诺。两封函件同时到达要约人
B、 受要约人向要约人回函表示:“若价格下调5%,我司即与贵司订立合同。”
C、 受要约人发出表示承诺的函件时已超过要约人规定的承诺期限,要约人收到后未作任何表示
D、 受要约人在承诺期限内发出承诺,正常情形下可如期到达要约人,但因连日暴雨致道路冲毁,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时已超过承诺期限,要约人收到承诺通知后未作任何表示
答案:D
解析:解析:(1)选项A属于承诺的撤回。根据规定,承诺可以撤回,撤回承诺的通知应当在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之前或者与承诺通知同时到达要约人。(2)选项B属于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应认定为新要约,原要约已失效。(3)选项C属于受要约人超过承诺期限发出承诺的,或者在承诺期限内发出承诺为承诺迟延,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该承诺有效的以外,迟延的承诺应视为新要约。
A、 受要约人向要约人发出承诺函后,随即又发出一封函件表示收回承诺。两封函件同时到达要约人
B、 受要约人向要约人回函表示:“若价格下调5%,我司即与贵司订立合同。”
C、 受要约人发出表示承诺的函件时已超过要约人规定的承诺期限,要约人收到后未作任何表示
D、 受要约人在承诺期限内发出承诺,正常情形下可如期到达要约人,但因连日暴雨致道路冲毁,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时已超过承诺期限,要约人收到承诺通知后未作任何表示
答案:D
解析:解析:(1)选项A属于承诺的撤回。根据规定,承诺可以撤回,撤回承诺的通知应当在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之前或者与承诺通知同时到达要约人。(2)选项B属于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应认定为新要约,原要约已失效。(3)选项C属于受要约人超过承诺期限发出承诺的,或者在承诺期限内发出承诺为承诺迟延,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该承诺有效的以外,迟延的承诺应视为新要约。
A. 一方当事人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可成立缔约过失责任
B. 缔约过失责任仅在合同成立时适用
C. 缔约过失责任赔偿的是可期待利益损失
D. 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额通常大于违约责任
解析:解析:(1)选项B错误: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因故意或过失致使合同未成立、未生效、被撤销或无效,给他人造成损失而应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因此,缔约过失发生在合同订立过程中,而不是合同成立时。(2)选项CD错误:缔约过失赔偿的是信赖利益的损失;而违约责任赔偿的是可期待利益的损失。可期待利益的损失要大于或者等于信赖利益的损失。
A. 要约
B. 要约邀请
C. 承诺
D. 要约磋商
解析:解析:招标行为本身不是要约,而是邀请他人向自己提出要约,由此引发要约。
A. 要约人依法撤回要约
B. 要约人依法撤销要约
C. 承诺期限届满,受要约人未作出承诺
D. 受要约人对要约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
解析:解析:选项A中,要约人依法撤回要约的,要约本身并未生效,因此谈不上失效的问题。
A. 撤回要约的通知与要约同时到达受要约人
B. 撤销要约的通知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到达
C. 同意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
D. 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
解析:解析:(1)要约自“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要约的撤回是指“不让要约生效”,因此撤回要约的通知应当比要约先到,至少同时到。因此选项A是正确的;(2)要约的撤销是指“让生效的要约失效”,因此撤销要约的通知应当在要约生效后、对方承诺之前到达。尽管选项B可以依法撤销要约、使之失效,但要约生效在先,因此选项B是错误的;(3)选项C意味着“承诺生效、合同成立”,因此选项C是错误的;(4)选项D意味着“使原要约失效”,但原要约生效在先,因此选项D是错误的。
A. A地
B. B地
C. C地
D. D地
解析:解析:根据规定,当事人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的,合同约定的签订地与实际签字或者签章地点不符的,约定的签订地为合同签订地;合同没有约定签订地的,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或者按手印不在同一地点的,最后签字、盖章或者按手印的地点为合同的签订地。
A. 甲公司应当要求该渔民承担违约责任
B. 乙公司不必向甲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C. 甲公司应当要求乙公司和该渔民承担连带责任
D. 乙公司应当向甲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解析:解析:在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债务不能履行的情况下,债务人仍应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选项D)。
A. 要约邀请
B. 新要约
C. 承诺
D. 拒绝要约
解析:解析: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的,为新要约。有关合同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和解决争议方法等内容的变更,是对要约内容的实质性变更,故本题中乙公司的回函属于新要约。
A. 甲企业与乙企业之间的合同于1月4日成立
B. 乙企业的回函属于迟延承诺,该承诺有效
C. 乙企业的回函属于迟到承诺,该承诺有效
D. 甲企业1月8日的函件属于对要约的撤销,导致原要约失效
解析:解析:(1)选项A:一般情况下承诺自通知到达要约人时生效,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本题中,乙企业的承诺在1月4日发出,而不是到达甲企业,所以甲企业与乙企业之间的合同在1月4日并未成立,选项A错误;(2)选项B:受要约人超过承诺期限发出承诺,为迟延承诺,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该承诺有效的以外,迟延的承诺应视为新要约。本题中,乙企业在承诺期限内发出承诺,并未超过承诺期限,因此不属于迟延承诺,选项B错误;(3)选项C:受要约人在承诺期限内发出承诺,按照通常情形能够及时到达要约人,但因其他原因使承诺到达要约人时超过承诺期限的,为迟到承诺;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因承诺超过期限不接受该承诺的以外,迟到的承诺为有效承诺。本题中,乙企业在承诺期限内发出承诺,按照通常情形能够在甲企业要求的日期内及时到达,不能按时到达是因为其他原因(暴雨)所致,因此该承诺属于迟到承诺,除非甲企业及时通知乙企业因承诺超过期限不接受该承诺,否则该承诺有效,选项C正确;(4)选项D:甲企业的要约确定了承诺期限,属于不可撤销的要约,甲企业1月8日的函件不能导致原要约的失效,选项D错误。
A. 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
B. 应当由双方协商决定
C. 应当按照字面含义及通常理解予以解释
D. 应当遵循公平原则予以确定
解析:解析: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字面含义及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
A. 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
B. 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
C. 作出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
D. 采用非格式条款进行解释
解析:解析: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因此选项A错误;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因此选项B正确,选项C错误;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因此选项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