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夹片式
B、 支承式
C、 铰接式
D、 握裹式
E、 锥塞式
答案:ABD
解析:解析:二、锚具、夹具和连接器:(一)(1)后张预应力锚具和连接器按照锚固方式不同,可分为夹片式(单孔和多孔夹片锚具)、支承式(镦头锚具、螺母锚具)、握裹式(挤压锚具、压花锚具)和组合式(热铸锚具、冷铸锚具)。
A、 夹片式
B、 支承式
C、 铰接式
D、 握裹式
E、 锥塞式
答案:ABD
解析:解析:二、锚具、夹具和连接器:(一)(1)后张预应力锚具和连接器按照锚固方式不同,可分为夹片式(单孔和多孔夹片锚具)、支承式(镦头锚具、螺母锚具)、握裹式(挤压锚具、压花锚具)和组合式(热铸锚具、冷铸锚具)。
A. 是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无水平反力的结构
B. 与同样跨径的其他结构体系相比,梁内产生的弯矩最大
C. 需用抗弯能力强的材料来建造
D. 结构自重较轻,构造简单
E. 能经济合理地修建大跨度桥
解析:解析:1.梁式桥梁式桥是一种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无水平反力的结构。由于外力(恒载和活载)的作用方向与承重结构的轴线接近垂直,故与同样跨径的其他结构体系相比,梁内产生的弯矩最大,通常需用抗弯能力强的材料(钢、木、钢筋混凝土、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等)来建造。
A. 受载后基础的沉降
B. 受载后杆件接头处的非弹性变形
C. 受载后的弹性变形
D. 结构预拱度的设计值
E. 受载后的稳定性
解析:解析:(6)模板、支架和拱架的设计中应设施工预拱度。施工预拱度应考虑下列因素:1)设计文件规定的结构预拱度;2)支架和拱架承受全部施工荷载引起的弹性变形;3)受载后由于杆件接头处的挤压和卸落设备压缩而产生的非弹性变形;4)支架、拱架基础受载后的沉降。
A. 结构的孔道长度
B. 锚夹具长度
C. 千斤顶长度
D. 工作长度
E. 外露长度
解析:解析:(6)预应力筋的制作:1)预应力筋下料长度应通过计算确定,计算时应考虑结构的孔道长度或台座长度、锚夹具长度、千斤顶长度、焊接接头或镦头预留量,冷拉伸长值、弹性回缩值、张拉伸长值和外露长度等因素。
A. 下雨
B. 环境气温高于5℃
C. 下雪
D. 基面层的温度高于0℃
E. 风力≥5级
解析:解析:三、(2)当铺设防水卷材时,环境气温和卷材的温度应高于5°C,基面层的温度必须高于0°C;当下雨、下雪和风力大于或等于5级时,严禁进行桥面防水层体系的施工。当施工中途下雨时,应做好已铺卷材周边的防护工作。
A. 强度
B. 含水率
C. 表面粗糙度
D. 表面平整度
E. 粘结强度
解析:解析:一、基层的要求(1)基层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80%以上,方可进行防水层施工。(2)当采用防水卷材时,基层混凝土表面的粗糙度应为1.5-2.0mm;当采用防水涂料时,基层混凝土表面的粗糙度应为0.5-1.0mm。对局部粗糙度大于上限值的部位,可在环氧树脂上撒布粒径为0.2-0.7mm的石英砂进行处理,同时应将环氧树脂上的浮砂清除干净。(3)混凝土的基层平整度应小于或等于1.67mm/m。(4)当防水材料为卷材及聚氨酯涂料时,基层混凝土的含水率应小于4%(质量比)。当防水材科为聚合物改性沥青涂料和聚合物水泥涂料时,基层混凝土的含水率应小于10%(质拿比h(5)基层混凝土表面粗糙度处理宜采用拋丸打磨。基层表面的浮灰应清除干净,并不应有杂物、油类物质、有机质等。(6)水泥混凝土铺装及基层混凝土的结构缝内应清理干净,结构缝内应嵌填密封材料。嵌填的密封材料应粘结牢固、封闭防水,并应根据需要使用底涂。(7)当防水层施工时,因施工原因需在防水层表面另加设保护层及处理剂时,应在确定保护层及处理剂的材料前,进行沥青混凝土与保护层及处理剂间、保护层及处理剂与防水层间的粘结强度模拟试验,试验结果满足规程要求后,方可使用与试验材料完全一致的保护层及处理剂。
A. 初步配合比设计阶段
B. 试验室配合比设计阶段
C. 基准配合比设计阶段
D. 施工配合比设计阶段
E. 配合比实施使用阶段
解析:解析:(1)初步配合比设计阶段,根据配制强度和设计强度相互间关系,用水灰比计算方法,水量、砂率査表方法以及砂石材料计算方法等确定计算初步配合比。(2)实验室配合比设计阶段,根据施工条件的差异和变化、材料质量的可能波动调整配合比。(3)基准配合比设计阶段,根据强度验证原理和密度修正方法,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材料用量。(4)施工配合比设计阶段,根据实测砂石含水率进行配合比调整,提出施工配合比。
A. 夹片式
B. 组合式
C. 锥塞式
D. 握裹式
E. 支承式
解析:解析: (1)后张预应力锚具和连接器按照锚固方式不同,可分为夹片式(单孔和多孔夹片锚具)、支承式(镦头锚具、螺母锚具)、和握裹式(挤压锚具、压花锚具等)、组合式(热铸锚具,冷铸锚具)。
A. 标准差已知统计方法
B. 非统计方法
C. 标准差未知统计方法
D. 算术平均法
E. 加权平均法
解析:解析: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中规定了评定混凝土强度的方法,包括标准差已知统计法、标准差未知统计法以及非统计法三种。工程中可根据具体条件选用,但应优先选用统计方法。
A. 防水层类型
B. 基层混凝土平整度
C. 基层混凝土龄期
D. 基层混凝土含水率
E. 铺设防水层前对处理剂的要求
解析:解析:4)防水基层处理剂应根据防水层类型、防水基层混凝土龄期及含水率、铺设防水层前对处理剂的要求按《城市桥梁桥面防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39-2010表5.2.4选用。
A. 粗细骨料
B. 矿物掺合料
C. 外加剂
D. 水
E. 纤维
解析:解析:二、(1)混凝土原材料包括水泥、粗细骨料、矿物掺合料、外加剂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