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联合支护一般以三种或以上的不同支护形式组成
B、 联合支护可以按二次支护的要求布设
C、 联合支护宜采用相互间取长补短的联合形式
D、 喷混凝土一般都要与其他支护构成联合支护
E、 联合支护一般应用于地质条件较差的情况
答案:BCE
解析:解析:P27-28联合支护也常采用在二次支护的形式中,经首次支护使围岩变形基本控制后再采用二次联合支护,使围岩最终实现稳定。软岩巷道通常要采用提高支护强度的手段,包括采用高强锚杆、增加锚杆长度或采用锚索、联合支护、二次支护等。对于有底鼓的巷道,宜采用封闭式(封底)支护;采用深入巷道帮角位置的底脚锚杆是控制底鼓的有效方法。
A、 联合支护一般以三种或以上的不同支护形式组成
B、 联合支护可以按二次支护的要求布设
C、 联合支护宜采用相互间取长补短的联合形式
D、 喷混凝土一般都要与其他支护构成联合支护
E、 联合支护一般应用于地质条件较差的情况
答案:BCE
解析:解析:P27-28联合支护也常采用在二次支护的形式中,经首次支护使围岩变形基本控制后再采用二次联合支护,使围岩最终实现稳定。软岩巷道通常要采用提高支护强度的手段,包括采用高强锚杆、增加锚杆长度或采用锚索、联合支护、二次支护等。对于有底鼓的巷道,宜采用封闭式(封底)支护;采用深入巷道帮角位置的底脚锚杆是控制底鼓的有效方法。
A. 井下锚索常采用单束钢绞线
B. 锚索可以采用端头锚固或全长锚固的锚固方式
C. 锚索的预应力要等锚固端有足够的强度后施加
D. 锚固的方式包括机械锚固、树脂或水泥砂浆粘结
E. 施加的预张力应达到设计值的105%~115%
解析:解析:P27-28锚索支护结构和锚杆具有相似的形式,但是锚索对围岩施加的预应力是一种对围岩的主动作用,加之锚索深入围岩更深(一般达5-8m或更深),预应力的作用更大,因此锚索具有更有力的支护作用,效果更突出,它适用于压力大、围岩严重破碎等难支护的巷道中。锚索的锚固的方式包括有端头锚固与全长锚固,用树脂或水泥砂浆固结。井下锚索的预应力一般采用为破断力的30%-50%,约80-130 kN。锚索施工要通过施加预张力来避免预应力的损失,预张力应达到设计预应力值的105%-115%。
A. 初始段曲线斜率过大则说明支护强度不够
B. 正常情况下收敛曲线也会突然跳动
C. 曲线长期不收敛或速率不变缓则说明围岩尚未稳定
D. 二次支护宜在剩余变形量较小或有限时进行
E. 二次支护应不改变收敛曲线趋势
解析:解析:P28-30收敛测量是指对井巷表面两点间的相对变形和变形规律的量测,如监测巷道顶底板或两帮移近量等。这一监测结果可以确定围岩收敛情况或最终收敛量,以此判断围岩的稳定状况或确定二次支护的时间。巷道稳定状况较好时,收敛曲线表现为变形速率迅速减小,后期变形曲线收敛,最终变形有限;二次支护通常在变形曲线趋于平缓时进行。如果变形(速率)不收敛或在规定时间里不收敛,则可能就需要加强支护能力或采取其他措施。收敛测量一般采用各种收敛计进行。
A. 龟裂式
B. 角柱式
C. 单向式
D. 螺旋式
E. 扇形式
解析:解析:P38-40直眼掏槽的主要方法包括缝隙掏槽或龟裂掏槽、角柱状(筒形)掏槽、螺旋掏槽及双螺旋掏槽等。其特点是所有掏槽眼都垂直于工作面布置,有利于多台钻机同时作业和机械化作业;炮眼深度不受巷道断面限制,可实现中深孔爆破;能取得较高的炮眼利用率;岩石抛掷距离较近,爆堆集中,不易破坏井壁和巷道内设备、支护结构。但需要较多炮眼和炸药消耗量较高;对炮眼的间距和平行度要求也高。
A. 采用抗静电雷管
B. 在压气装药系统中采用半导体输药管
C. 对装药工艺系统采用良好的接地装置
D. 防止过大的联接电阻或脚线接触潮地
E. 预防机械产生的静电
解析:解析:P40-42防静电早爆的措施:爆破作业人员禁止穿戴化纤、羊毛等可产生静电的衣物;机械化装药时,所有设备必须有可靠接地,防止静电积累;采用抗静电雷管;或在压气装药系统(当压气输送炸药固体颗粒时,可能产生静电)中采用半导体输药管;使用压气装填粉状硝铵类炸药时,特别在干燥地区,采用导爆索网路或孔口起爆法,或采用抗静电的电雷管;采用导爆管起爆系统。
A. 水泡泥
B. 煤粉
C. 岩粉
D. 黄泥
E. 煤粉和岩粉的混合物
解析:解析:P38-40药完毕后,炮孔剩余的长度应堵填材料全部填。堵填材料一般用砂或稍微潮湿的黏土等,填塞完毕后要用炮棍压紧填塞物,以增加密度,提高堵塞质量。炮孔用水炮泥封堵时水炮泥外剩余的炮孔部分应用黏土炮泥或不燃性的、可塑性松散材料制成的炮泥封实,其长度不应小于0.3 m。
A. 雷管电阻太大
B. 雷管电阻差太大
C. 并联电路网络间电阻不平衡
D. 雷管脚线接触潮湿地面
E. 杂散电流较大
解析:解析:P40-42盲炮(又叫拒爆、瞎炮),是指因各种原因未能按设计起爆,造成药包拒爆的全部装药或部分装药。产生盲炮的原因包括雷管因素、起爆电源或电爆网路因素、炸药因素和施工质量因素等方面。
A. 钻眼工
B. 爆破员
C. 班组长
D. 瓦检员
E. 当班队长
解析:解析:P40-42三人连锁放炮制度指爆破员、班组长、瓦检员
A. 杂散电流就是电网之外的电流
B. 架线式轨道运输的机车牵引网要做好防止漏电工作
C. 雷管接入起爆电源前其脚线不能扭接短路
D. 必要时可在爆区采取局部或全部停电的方法
E.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宜采用非电起爆系统
解析:解析:P40-42散电流是存在于起爆网路的电源电路之外的杂乱无章的电流;预防杂散电流的措施减少杂散电流的来源,检查爆区周的各类电气设备,防止漏电;切断进入爆区的电源、导电体等;装药前应检测爆区内杂散电流,当杂散电流超过30mA时,禁止采用普通电雷管,采用抗杂散电流的电雷管或采用防杂散电流的电爆网路,或改用非电爆法;防止金属物体及其他导电体进入装有电雷管的炮眼中,防止将硝铵炸药撒在潮湿的地面上等;采用导爆管起爆系统。
A. 掏槽方式可采用斜眼掏槽
B. 炮眼深度通常为2.5~3m
C. 采用正向装药的破岩效率较反向装药更高
D. 工作面爆破后安全检查的内容包括工作面盲炮处理、危石检查等工作
E. 利用凿岩台车打眼,钻眼速度快,质量好,且可与装岩工作平行作业
解析:解析:P40-42掏槽爆破时是处于一个自由面的条件下,破碎岩石的条件困难,而掏槽的好坏,直接影响其他炮孔的爆破效果。因此,必须合理选择形式和装药量,使岩石完全破碎形成槽腔。掏槽眼的形式分为两类,即斜眼掏槽和直眼掏槽。工作面爆破后应及时进行通风和安全检查,在通风排除炮烟后,班长和放炮员进入工而进行检查,安全检查的内容包括工作面瞎炮处理、危石检查等工作。
A. 静电因素
B. 雷管因素
C. 起爆电源或电爆网路因素
D. 炸药因素
E. 爆破施工因素
解析:解析:P40-42产生拒爆的原因包括雷管因素、起爆电源或电爆网路因素、炸药因素和施工质量因素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