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先支先拆,后支后拆,先拆非承重,后拆承重
B、 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非承重,后拆承重
C、 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承重,后拆非承重
D、 先支先拆,后支后拆,先拆承重,后拆非承重
答案:B
解析:解析:2021新教材P222页如果模板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可按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非承重的模板,后拆承重的模板及支架。
A、 先支先拆,后支后拆,先拆非承重,后拆承重
B、 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非承重,后拆承重
C、 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承重,后拆非承重
D、 先支先拆,后支后拆,先拆承重,后拆非承重
答案:B
解析:解析:2021新教材P222页如果模板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可按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非承重的模板,后拆承重的模板及支架。
A. 拉伸性能
B. 弯曲性能
C. 冲击性能
D. 焊接性能
E. 疲劳性能
解析:解析:2021新教材P28页二、建筑钢材的力学性能钢材的主要性能包括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其中力学性能是钢材最重要的使用性能,包括(拉伸性能、冲击性能、疲劳性能)等。工艺性能表示钢材在各种加工过程中的行为,包括弯曲性能和焊接性能等。力学和工艺性能不要混淆。
A. 搭设高度60m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工程
B. 搭设高度48m的双排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工程
C. 提升高度120m的附着式整体和分片提升脚手架工程
D. 架体高度24m的悬挑式脚手架工程
E. 跨度大于36m的钢结构安装工程
解析:解析:2021新教材P266页4、脚手架工程:(1)搭设高度50m及以上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工程,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2)提升高度150m及以上附着式整体和分片提升脚手架工程,选项C错误;(3)架体高度20m及以上悬挑式脚手架工程,选在那个D正确;6、其他:(2)跨度大于36m及以上的钢结构安装工程,选项E正确。
A. 标准养护试块强度达到要求
B. 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达到要求
C. 芯、孔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
D. 保证不发生塌陷和裂缝
解析:解析:2021新教材P222页该题主要考察的是:拆除芯模或预留孔的内模对混凝土的要求,拆除芯模或预留孔的内模时,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不发生塌陷和裂缝时,方可拆除。
A. 建设单位
B. 设计单位
C. 监理单位
D. 勘察单位
E. 基坑分包单位
解析:解析:2021新教材P253页7。分部工程应由总监理工程师(建设范围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勘察、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和施工单位技术、质量部分负责人应参加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验收;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和施工单位技术、质量部门负责人应参加主体结构、节能分部工程的验收。
A. 2
B. 2.5
C. 3
D. 4
解析:解析:【内容考查】本题考查的是砌体工程高温天气施工【选项分析】现场拌制的砂浆应随拌随用,当施工期间最高气温超过30℃时,应在2h内使用完毕。
A. 20±5℃,90%
B. 20±2℃,90%
C. 20±5℃,95%
D. 20±2℃,95%
解析:解析:2021新教材P30页1、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按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lT50081-2002),制作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标准条件(温度20±2℃,相对湿度95%以上)下,养护到28d龄期,测得的抗压强度值为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以fe。表示,单位为N/m㎡或MPa。
A. 同一文件的主件在前、附件在后
B. 同一文件的印本在前、定稿在后
C. 同一事项的请示在前、批复在后
D. 文件页数多的事项在前、页数少者在后
E. 请求、印本、附件统一在前,批复、定稿、主件在后
解析:解析:【内容考查】本题考查的是工程文件的立卷。【选项分析】文字材料按事项、专业顺序排列。同一事项的请示与批复、同一文件的印本与定稿、主件与附件不能分开,并按批复在前、请示在后,印本在前、定稿在后,主件在前、附件在后的顺序排列。只规定可按事项进行排序,但没有要求按文件页数多少排序。
A. 低层
B. 组合结构建筑
C. 多层民用建筑
D. 高层
解析:解析:2021新教材P1页单层或多层民用建筑:建筑高度不大于27米的住宅建筑,建筑高度不大于24m的公共建筑及建筑高度大于24米的单层公共建筑高层民用建筑,建筑高度大于27米的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24米,且不大于100米的非单层公共建筑。建筑高度大于100米的民用建筑是超高层建筑
A. 表面鼓凸
B. 开裂
C. 接榫松动
D. 翘曲
E. 拼缝不严
解析:解析:2021新教材P38页湿胀干缩变形会影响木材的使用特性。干缩会使木材翘曲、开裂,.接榫松动,拼缝不严。湿胀可造成表面鼓凸,所以木材在加工或使用前应预先进行干燥,使其含水率达到或接近与环境湿度相适应的平衡含水率。
A. 加油站
B. 生活区
C. 大门口
D. 楼层内
E. 库房内
解析:解析:2021新教材P168页凡属下列情况之一的动火,均为二级动火。(1)在具有一定危险因素的非禁火区域内进行临时焊:割等用火作业。(2)小型油箱等容器用火作业。(3)登高焊、割等用火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