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文学知识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客观题
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客观题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9.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底线思维,凡事不能超越底线。如法律底线、政策底线、利益底线、道德底线等,一旦突破这些底线,就会出现无法接受的坏结果。从哲学的角度分析,底线是指( )

A、 联系的条件性

B、 度的关节点

C、 主要矛盾

D、 事物发展的连续性

答案:B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客观题
20.马克思在哲学上最伟大的贡献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e96-879b-1128-c0f9-29e3bb5dbe0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3.“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e96-879b-8a40-c0f9-29e3bb5dbe0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6.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e96-879b-0958-c0f9-29e3bb5dbe0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4.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e96-879b-8a40-c0f9-29e3bb5dbe02.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0.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正确的表述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e96-879b-d860-c0f9-29e3bb5dbe02.html
点击查看题目
5.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e96-879a-e248-c0f9-29e3bb5dbe02.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7、交往是人类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e96-879b-ebe8-c0f9-29e3bb5dbe0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e96-879b-43f0-c0f9-29e3bb5dbe02.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1.列宁提出的:“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e96-879b-7e88-c0f9-29e3bb5dbe03.html
点击查看题目
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说明的是时间的(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e96-879a-f9b8-c0f9-29e3bb5dbe02.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文学知识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客观题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客观题

9.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底线思维,凡事不能超越底线。如法律底线、政策底线、利益底线、道德底线等,一旦突破这些底线,就会出现无法接受的坏结果。从哲学的角度分析,底线是指( )

A、 联系的条件性

B、 度的关节点

C、 主要矛盾

D、 事物发展的连续性

答案:B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客观题
相关题目
20.马克思在哲学上最伟大的贡献是( )

A.  创立了唯物史观

B.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

C.  把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统一起来

D.  确立了能动的反映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e96-879b-1128-c0f9-29e3bb5dbe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3.“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 )

A.  形而上学的观点

B.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  诡辩论的观点

D.  相对主义的观点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e96-879b-8a40-c0f9-29e3bb5dbe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6.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

A.  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  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  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  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e96-879b-0958-c0f9-29e3bb5dbe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4.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

A.  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  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  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e96-879b-8a40-c0f9-29e3bb5dbe0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0.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正确的表述是( )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也决定生产力

C.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D.  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e96-879b-d860-c0f9-29e3bb5dbe0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5.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  德国古典哲学

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  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  法国阶级斗争理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e96-879a-e248-c0f9-29e3bb5dbe0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7、交往是人类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A. 正确

B. 错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e96-879b-ebe8-c0f9-29e3bb5dbe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e96-879b-43f0-c0f9-29e3bb5dbe0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1.列宁提出的:“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

A.  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

B.  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C.  直观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e96-879b-7e88-c0f9-29e3bb5dbe03.html
点击查看答案
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说明的是时间的( )

A.  客观性

B.  相对性

C.  一维性

D.  无限性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e96-879a-f9b8-c0f9-29e3bb5dbe0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