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文学知识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客观题
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客观题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17.列宁关于“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的说法 ( )

A、 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 正确地指出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C、 具有唯意志主义的倾向

D、 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答案:B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客观题
14.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e96-879b-b538-c0f9-29e3bb5dbe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恩格斯说:“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的东西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锐敏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做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人的感官的识别能力高于动物,除了人脑及感官发育得更完善之外,还因为(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e96-879b-76b8-c0f9-29e3bb5dbe02.html
点击查看题目
6.如今,“逆袭”“超燃”“躺平”“凡尔赛”“YYDS”等网络热词令人目不暇接;了解这些网络语的意思用法,几乎成了网上冲浪的必修课。嵌入日常生活交流的网络热词,为语言的发展带来新语料,也能够让人们一窥当下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心态。网络热词流行的现象表明(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e96-879b-d478-c0f9-29e3bb5dbe0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5.“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e96-879b-8a40-c0f9-29e3bb5dbe03.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3.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很早以前,人们就在平原、高原、山地、河谷、海域等广阔的地理空间发展出农耕、渔猎、游牧等不同经济形态,进而形成具有明显地域差别的文化。高铁、互联网等虽然极大消除了不同地域空间之间的界限,加速地域文化的同质性转化,但地域文化并没有消失,还在持续对当代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表明(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e96-879b-dc48-c0f9-29e3bb5dbe0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2.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e96-879b-8a40-c0f9-29e3bb5dbe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2.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使科学社会主义开始(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e96-879a-d2a8-c0f9-29e3bb5dbe02.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唐朝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两句诗蕴涵着时间一维性的哲理。下列诗句中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e96-879b-1ce0-c0f9-29e3bb5dbe02.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3.辩证唯物论认为运动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e96-879b-18f8-c0f9-29e3bb5dbe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7、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 )
第二讲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e96-879a-f1e8-c0f9-29e3bb5dbe03.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文学知识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客观题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客观题

17.列宁关于“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的说法 ( )

A、 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 正确地指出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C、 具有唯意志主义的倾向

D、 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答案:B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客观题
相关题目
14.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

A.  唯心主义的观点

B.  折中主义的观点

C.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  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e96-879b-b538-c0f9-29e3bb5dbe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恩格斯说:“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的东西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锐敏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做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人的感官的识别能力高于动物,除了人脑及感官发育得更完善之外,还因为( )

A.  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

B.  人不仅有理性还有非理性

C.  人不仅有直觉还有想象

D.  人不仅有生理机能还有心理活动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e96-879b-76b8-c0f9-29e3bb5dbe0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6.如今,“逆袭”“超燃”“躺平”“凡尔赛”“YYDS”等网络热词令人目不暇接;了解这些网络语的意思用法,几乎成了网上冲浪的必修课。嵌入日常生活交流的网络热词,为语言的发展带来新语料,也能够让人们一窥当下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心态。网络热词流行的现象表明( )

A.  社会心态是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反映

B.  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变化

C.  社会意识是主体对社会生活的自发反映

D.  社会心态的差异性决定社会生活的多样性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e96-879b-d478-c0f9-29e3bb5dbe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5.“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

A.  主观唯心主义

B.  客观唯心主义

C.  辩证唯物主义

D.  机械唯物主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e96-879b-8a40-c0f9-29e3bb5dbe03.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3.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很早以前,人们就在平原、高原、山地、河谷、海域等广阔的地理空间发展出农耕、渔猎、游牧等不同经济形态,进而形成具有明显地域差别的文化。高铁、互联网等虽然极大消除了不同地域空间之间的界限,加速地域文化的同质性转化,但地域文化并没有消失,还在持续对当代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表明( )

A.  社会经济状况决定文化发展形态

B.  自然地理空间影响文化的外在特征

C.  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D.  不同形态文化的发展具有相对性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e96-879b-dc48-c0f9-29e3bb5dbe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2.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

A.  感觉

B.  知觉

C.  表象

D.  分析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e96-879b-8a40-c0f9-29e3bb5dbe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2.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使科学社会主义开始( )

A.  从空想变为科学

B.  从理论变为现实

C.  从一国变为多国

D.  从一种模式变为多种模式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e96-879a-d2a8-c0f9-29e3bb5dbe0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唐朝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两句诗蕴涵着时间一维性的哲理。下列诗句中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

A.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B.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C.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D.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e96-879b-1ce0-c0f9-29e3bb5dbe0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3.辩证唯物论认为运动是( )

A.  物质的承担者

B.  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C.  物体的位置移动

D.  事物的显著变动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e96-879b-18f8-c0f9-29e3bb5dbe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7、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 )
第二讲

A. 正确

B. 错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e96-879a-f1e8-c0f9-29e3bb5dbe03.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