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财会金融
>
专升本模拟题汇总
搜索
专升本模拟题汇总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24、喜者见之而喜,忧者见之而忧。这种现象说明心境具有( )

A、 稳定性

B、 弥散性

C、 广阔性

D、 暂时性

答案:B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心境的特性。心境是—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心理状态。心境一经产生就不只表现在某一特定对象上,而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使人的整个心理活动都染上某种情绪色彩,这种情绪状态在人的其他一切体验和活动上都留下了烙印,影响人的整个行为表现,成为情绪生活的背景。所谓“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说的就是这种情绪状态。

专升本模拟题汇总
12、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a42-27b6-b238-c089-2897e0346502.html
点击查看题目
6、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9df-0d9c-6f40-c07f-52a228da60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4、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a42-27b6-e500-c089-2897e03465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8、上层建筑由两部分构成,它们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a42-27b7-6200-c089-2897e03465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现实依据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a42-27b6-7f70-c089-2897e03465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4、作家在头脑中塑造新的典型人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属于(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9df-0d9d-c318-c07f-52a228da600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9、建国初期,党在土地改革中对富农的政策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a42-27b5-2f80-c089-2897e034650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7、“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体现了联系的(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a42-27b5-8188-c089-2897e0346502.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4、在认识论上,一切唯物主义都坚持()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a42-27b5-52a8-c089-2897e0346502.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下列各项体现唯物证法的总特征的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a42-27b6-a680-c089-2897e034650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财会金融
>
专升本模拟题汇总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专升本模拟题汇总

24、喜者见之而喜,忧者见之而忧。这种现象说明心境具有( )

A、 稳定性

B、 弥散性

C、 广阔性

D、 暂时性

答案:B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心境的特性。心境是—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心理状态。心境一经产生就不只表现在某一特定对象上,而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使人的整个心理活动都染上某种情绪色彩,这种情绪状态在人的其他一切体验和活动上都留下了烙印,影响人的整个行为表现,成为情绪生活的背景。所谓“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说的就是这种情绪状态。

分享
专升本模拟题汇总
相关题目
12、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  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D.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解析:解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最主要的社会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a42-27b6-b238-c089-2897e034650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6、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是( )

A.  教学指导书

B.  教学参考书

C.  教材

D.  教案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教材的概念。教材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知识授受活动中的主要信息媒介,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9df-0d9c-6f40-c07f-52a228da60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4、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

A.  绝对统一

B.  相互分离

C.  相互依存

D.  绝对排斥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了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统一。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a42-27b6-e500-c089-2897e03465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8、上层建筑由两部分构成,它们是()

A.  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心理

B.  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C.  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

D.  政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

解析:解析:上层建筑可以分为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两部分。政治上层建筑指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军队、警察、法院、监狱、政府机关等设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一套组织;观念上层建筑又称思想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法律、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等各种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a42-27b7-6200-c089-2897e03465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现实依据是( )

A.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B.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C.  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

D.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现实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产物,其产生的现实依据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a42-27b6-7f70-c089-2897e03465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4、作家在头脑中塑造新的典型人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属于( )

A.  再造想象

B.  联想

C.  创造想象

D.  幻想

解析:解析:想象可以划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创造想象是 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例如,作家写小说、设 计师描绘蓝图、艺术家构思新作等,都是创造想象的表现。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9df-0d9d-c318-c07f-52a228da60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9、建国初期,党在土地改革中对富农的政策是()

A.  没收富农的土地财产

B.  消灭富农

C.  保存富农经济

D.  限制富农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了建国初期党的土地改革政策。1950 年 6 月 30 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明确规定,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和基本方针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的总路线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a42-27b5-2f80-c089-2897e03465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7、“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体现了联系的( )

A.  普遍性

B.  客观性

C.  能动性

D.  多样性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了联系的特点。联系具有客观性。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在与其他事物的联系之中存在的,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a42-27b5-8188-c089-2897e034650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4、在认识论上,一切唯物主义都坚持()

A.  实践论

B.  反映论

C.  矛盾论

D.  先验论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了反映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反映论即认为人的认识不是来自天赋的观念,不是来自头脑本身,而是后天形成的,它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a42-27b5-52a8-c089-2897e034650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下列各项体现唯物证法的总特征的是()。

A.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B.  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C.  对立和统一的观点

D.  本质和现象的观点

解析:解析:世界的普遍联系和世界的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所谓联系,是指一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发展是指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无序向有序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a42-27b6-a680-c089-2897e03465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