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文学知识
>
自考本汉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00538
搜索
自考本汉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00538
题目内容
(
多选题
)
33.以下作品属于陶渊明所创作的是( )

A、 《五柳先生传》

B、 《桃花源记》

C、 《归去来兮辞》

D、 《感士不遇赋》

E、 《闲情赋》

答案:ABCDE

自考本汉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00538
首页
>
文学知识
>
自考本汉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00538
题目内容
(
多选题
)
手机预览
自考本汉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00538

33.以下作品属于陶渊明所创作的是( )

A、 《五柳先生传》

B、 《桃花源记》

C、 《归去来兮辞》

D、 《感士不遇赋》

E、 《闲情赋》

答案:ABCDE

自考本汉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00538
相关题目
8.屈原《九歌》组诗的篇数是( )

A.  8篇

B.  9篇

C.  10篇

D.  11篇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694-1e87-0e08-c017-654bab5e05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1.《左传》又名( )

A.  《左氏春秋》

B.  《春秋内传》

C.  《春秋左氏传》

D.  《春秋谷梁传》

E.  《古文春秋左氏传》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694-4c09-23e8-c017-654bab5e05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2.《墨子》的写作特色是( )

A.  形象化的说理

B.  奇幻诡谲的想象

C.  语句上的韵散结合

D.  质朴无华,造句遣词口语化

E.  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694-4c09-3388-c017-654bab5e05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3.《吴越春秋》记载的是( )

A.  春秋初年吴、越两国的历史

B.  春秋末年吴、越两国的历史

C.  战国中期吴、越两国的历史

D.  战国末年吴、越两国的历史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694-1e86-5e40-c017-654bab5e0504.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汉代“四家诗”中属于今文经学的是( )

A.  齐鲁毛

B.  齐韩毛

C.  鲁韩毛

D.  齐鲁韩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694-1e86-1bd8-c017-654bab5e05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0.“词为艳科”的局面始于( )

A.  晚唐

B.  五代

C.  北宋

D.  南宋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694-1e86-5670-c017-654bab5e05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5.嵇康的四言诗别具一格,下列诗句中属于嵇康所作的是( )

A.  淡淡流水,沦胥而逝。泛泛柏舟,载浮载滞

B.  置酒高堂,悲歌临觞。人寿几何,逝如朝霜

C.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D.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694-1e87-15d8-c017-654bab5e050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6.下列作品不是《九歌》中的是( )

A.  《思美人》

B.  《云中君》

C.  《湘君》

D.  《大司命》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694-1e86-c3d0-c017-654bab5e05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礼记·郊特牲》中保留原始歌谣风貌的《蜡辞》的歌词是( )

A.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B.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C.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D.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汝无家,何以速我狱?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694-1e86-6de0-c017-654bab5e05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3.刘向政论散文的主要特点有( )

A.  继承了萤仲舒散文引经据典的特点

B.  结构严整,逻辑清晰

C.  往往采用“正论——反证——总结——时事”的结构模式

D.  在行文中流动若浓郁的情感

E.  铺排偕偶,文采华丽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694-4c09-3b58-c017-654bab5e05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