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通
试题通
APP下载
首页
>
在校教育
>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题库
试题通
搜索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134.将课程分为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这是()。

A、 从课程制定者或者管理制度角度划分

B、 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

C、 从课程的核心角度划分

D、 从课程任务角度划分

答案:D

解析:解析:根据课程任务划分,可将课程分为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

试题通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题库
试题通
474.小敏近期总是反复检查自己的考卷、作业、书包等,认为试题有遗漏,作业没做完,书包里的东西没收拾完。这些行为表现他有()倾向。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574-572d-7448-c021-5dd340f2240d.html
点击查看题目
55.学生在学习弹奏钢琴曲的练习中,当练习到了一定阶段时,常会感到自己的进步似乎停止了,这种现象属于技能学习中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574-572d-4180-c021-5dd340f2240d.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26.()认为学习不是刺激与反应的直接联结,主张把公式S-R改为S-O-R。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574-572d-5508-c021-5dd340f2241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5.小峰认为输掉学校秋季篮球比赛是因为他们班运气不好,这种归因属于()。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574-572d-3d98-c021-5dd340f2240e.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9.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段:依从、认同和()。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574-572d-3d98-c021-5dd340f2240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1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因外出务工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履行对未成年人监护职责的,应当委托有监护能力的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574-58d6-07b0-c021-5dd340f22413.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99.儿童对父母和权威表现为尊重或顺从,或者把成人的规则看作是一成不变的,这个阶段属于()。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574-572d-5120-c021-5dd340f2241d.html
点击查看题目
472.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574-572d-7448-c021-5dd340f2240b.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84.苏明的数学老师讲课很生动,使枯燥的数学数字成为了“一串串美丽的音符”。因此他总是在课后认真预习和复习,并取得了优异的数学成绩。但新学期开始换了新的数学老师,这位老师讲课比较死板,乏味,苏明觉得没意思,因此不怎么用心学习,苏明的学习动机属于()。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574-572d-5120-c021-5dd340f2240e.html
点击查看题目
525.“性恶论”最早是由()提出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574-572d-7830-c021-5dd340f2242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在校教育
>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试题通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题库

134.将课程分为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这是()。

A、 从课程制定者或者管理制度角度划分

B、 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

C、 从课程的核心角度划分

D、 从课程任务角度划分

答案:D

解析:解析:根据课程任务划分,可将课程分为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

试题通
试题通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题库
相关题目
474.小敏近期总是反复检查自己的考卷、作业、书包等,认为试题有遗漏,作业没做完,书包里的东西没收拾完。这些行为表现他有()倾向。

A.  焦虑

B.  过敏

C.  强迫

D.  怀疑

解析:解析:强迫症的含义:是一组以强迫症状(主要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强迫症的表现: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强迫洗手、强迫计数、反复检查、强迫性仪式动作是生活中常见的强迫症状。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574-572d-7448-c021-5dd340f2240d.html
点击查看答案
55.学生在学习弹奏钢琴曲的练习中,当练习到了一定阶段时,常会感到自己的进步似乎停止了,这种现象属于技能学习中的()。

A.  高原现象

B.  习得性无助现象

C.  生理极限

D.  及时反馈

解析:解析:在技能学习中间会有一个明显的短暂的停顿期,即高原期。在高原期学习者会感觉学习成绩或学习效率停止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高原现象。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574-572d-4180-c021-5dd340f2240d.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26.()认为学习不是刺激与反应的直接联结,主张把公式S-R改为S-O-R。

A.  斯金纳

B.  桑代克

C.  班杜拉

D.  托尔曼

解析:解析:托尔曼认为学习不是刺激与反应的直接联结,主张把公式S-R改为S-O-R。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574-572d-5508-c021-5dd340f2241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5.小峰认为输掉学校秋季篮球比赛是因为他们班运气不好,这种归因属于()。

A.  内部、不可控和不稳定的归因

B.  外部、可控和稳定的归因

C.  外部、不可控和稳定的归因

D.  外部、不可控和不稳定的归因

解析:解析:运气是外部、不可控、不稳定的归因。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574-572d-3d98-c021-5dd340f2240e.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9.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段:依从、认同和()。

A.  行动

B.  内化

C.  执行

D.  泛化

解析:解析: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了依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574-572d-3d98-c021-5dd340f2240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1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因外出务工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履行对未成年人监护职责的,应当委托有监护能力的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

A. 正确

B. 错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574-58d6-07b0-c021-5dd340f22413.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99.儿童对父母和权威表现为尊重或顺从,或者把成人的规则看作是一成不变的,这个阶段属于()。

A.  自我中心阶段

B.  他律阶段

C.  自律阶段

D.  公正阶段

解析:解析:他律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以他律的、绝对的规则及对权威的绝对服从和崇拜为特征。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574-572d-5120-c021-5dd340f2241d.html
点击查看答案
472.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  皮亚杰

B.  罗杰斯

C.  沙塔洛夫

D.  杜威

解析:解析:皮亚杰是认知主义代表人物,杜威是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574-572d-7448-c021-5dd340f2240b.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84.苏明的数学老师讲课很生动,使枯燥的数学数字成为了“一串串美丽的音符”。因此他总是在课后认真预习和复习,并取得了优异的数学成绩。但新学期开始换了新的数学老师,这位老师讲课比较死板,乏味,苏明觉得没意思,因此不怎么用心学习,苏明的学习动机属于()。

A.  高尚的学习动机

B.  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C.  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D.  外部学习动机

解析:解析:直接动机是指由学习活动本身引起的,表现为对所学习的学科内容或学习活动的直接兴趣和爱好。近景动机是指与近期目标相联系。苏明对数学课产生了直接的兴趣是直接动机,但是只是因为数学老师讲的好的原因而喜欢学习数学,换个老师就不喜欢了,这是只对近期目标感兴趣的近景动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574-572d-5120-c021-5dd340f2240e.html
点击查看答案
525.“性恶论”最早是由()提出的。

A.  孟子

B.  孔子

C.  董仲舒

D.  荀子

解析:解析:荀子,提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即人性趋向于邪恶,人们善良的行为是后天作为的结果。“化性而起伪”,用礼义法度等去引导人的自然本性,即改造人的本性,使之树立道德观念。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574-572d-7830-c021-5dd340f2242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