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通
试题通
APP下载
首页
>
在校教育
>
历史选择题高考真题
试题通
搜索
历史选择题高考真题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12. 1984年10月,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邓小平得出上述论断,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  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理念

B、  开创了中苏两国友好的局面

C、  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分歧

D、  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各国处理相互间关系提供了五条“切实可行”的原则,它概括了新型国家关系的本质,进一步提倡了民主与平等的原则,推进了国际关系民主化、法制化,故A项正确;中苏两国开创友好局面是在1950年,故B项错误;C项错在“消除了”,说法过于绝对,故错误;上海合作组织建立于2001年,故D项错误。

答案:空

试题通
历史选择题高考真题
试题通
2. 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这反映了当时人们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473-2708-a438-c045-e675ef3ad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 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473-2708-a820-c045-e675ef3ad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4. 罗马法虽然是与交换还不太发达的社会状态相适应的,但是它仍能阐明在进行交换过程中法人的各种规定,因而能成为工业社会的法的先声。这表明,罗马法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473-2708-c760-c045-e675ef3ad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8. 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473-2708-b7c0-c045-e675ef3ad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9. 20世纪60年代末,在世界贸易总额中,西欧国家仅欧共体六国所占比例就超过39%,美国同期从1957年的20.9%下降到15.1%。在世界工业生产中,1951年至1970年,西欧所占比例由20.8%升至28.6%,美国同期则由48.6%降至37.8%。据此可知,西欧经济的发展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473-2708-cf30-c045-e675ef3ad60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3. 《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到:“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473-2708-c378-c045-e675ef3ad60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5. 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这些谚语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473-2708-c760-c045-e675ef3ad60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2. 1984年10月,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邓小平得出上述论断,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473-2708-c378-c045-e675ef3ad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5. 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473-2708-aff0-c045-e675ef3ad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7. 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下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年画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473-2708-b3d8-c045-e675ef3ad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在校教育
>
历史选择题高考真题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试题通
历史选择题高考真题

12. 1984年10月,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邓小平得出上述论断,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  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理念

B、  开创了中苏两国友好的局面

C、  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分歧

D、  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各国处理相互间关系提供了五条“切实可行”的原则,它概括了新型国家关系的本质,进一步提倡了民主与平等的原则,推进了国际关系民主化、法制化,故A项正确;中苏两国开创友好局面是在1950年,故B项错误;C项错在“消除了”,说法过于绝对,故错误;上海合作组织建立于2001年,故D项错误。

答案:空

试题通
分享
试题通
试题通
历史选择题高考真题
相关题目
2. 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这反映了当时人们

A.   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

B.   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

C.   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

D.   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
【答案】B
【解析】古代“雀” “爵” 相通,“猴”“侯”同音,“射爵射侯”就是追求封爵、封侯,因此这类画像石刻体现了人们希望加官进爵甚至封侯,即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故B项正确;抑制王侯势力是在西汉(推恩令大大削弱了王国势力),东汉时期的王侯势力已经对中央够不成威胁,故A项错误;射雀、射猴和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相违背,故C项错误;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是对画像石的误读,不符合材料关键信息“射爵射侯”的真实含义,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以东汉画像石为切入点,考查考生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本题题目新颖,紧跟全国卷的命题思路,是江苏历史卷中的亮点。汉代画像石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史学家翦伯赞在《秦汉史》中曾对画像石的价值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指出“除了古人遗物以外,再没有一种史料比绘画雕刻更能反映出历史上的社会之具体形象”“假如把这些石刻画像有系统地搜集起来,几乎可以成为一部绣像的汉代史”。由此可见汉代画像石对研究汉代的政治、经济、思想、艺术、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473-2708-a438-c045-e675ef3ad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 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

A.   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

B.   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

C.   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

D.   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
【答案】D
【解析】由材料信息“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说明尚书省在中央与地方行政运行中处于中枢的位置,故D项正确;唐朝三省各有其职责,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材料反映的是尚书省在履行自身的职责,故A项错误;拥有起草诏令制敕权力的是中书省,故B项错误;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点睛;本题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史料实证,是通过新材料对教材主干知识的考查,是高考命题的常规思路,这就启示我们一定不要忽视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复习。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473-2708-a820-c045-e675ef3ad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4. 罗马法虽然是与交换还不太发达的社会状态相适应的,但是它仍能阐明在进行交换过程中法人的各种规定,因而能成为工业社会的法的先声。这表明,罗马法

A.   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B.   脱离当时社会发展的状况

C.   合乎世界各国的司法现状

D.   体现商品经济的基本要求
【答案】D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473-2708-c760-c045-e675ef3ad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8. 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

A.   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   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

C.   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

D.   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
【答案】B
【解析】“光绪二十八年”是1902年,“要办路因为哪一件? 怕的是外国占路权”指的是保路运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四川的保路运动为武昌起义提供了条件,从而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故B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1851年,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故C项错误;国民革命运动兴起于1924年,故D项错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473-2708-b7c0-c045-e675ef3ad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9. 20世纪60年代末,在世界贸易总额中,西欧国家仅欧共体六国所占比例就超过39%,美国同期从1957年的20.9%下降到15.1%。在世界工业生产中,1951年至1970年,西欧所占比例由20.8%升至28.6%,美国同期则由48.6%降至37.8%。据此可知,西欧经济的发展

A.   促进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   强化了欧洲为主导的世界格局

C.   缓和了西欧国家与美国的矛盾

D.   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演进
【答案】D
【解析】材料数据说明,欧共体成立后大大冲击了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的地位,由此可知,欧共体的发展有利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故D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于1944年,故A项错误;此时的世界格局是美苏主导的,故B项错误;欧共体的发展会激化西欧与美国的矛盾,故C项错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473-2708-cf30-c045-e675ef3ad6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3. 《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到:“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   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B.   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C.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   成功培育杂交水稻
【答案】B
【解析】注意题目限定“改革开放以来”。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是在1970年,故A项错误;掌握载人航天技术是在2003年,故B项正确;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故C项错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是在1973年,故D项错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473-2708-c378-c045-e675ef3ad6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5. 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这些谚语

A.   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

B.   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C.   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

D.   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答案】C
【解析】“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等谚语是16世纪德国社会流行的,这反映出宗教改革前德国民众对基督教会腐败的痛恨,但人们还是信仰上帝的,故A项错误,C项正确;欧洲首次思想解放是14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故B项错误;法国启蒙运动是在18世纪,故D项错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473-2708-c760-c045-e675ef3ad6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2. 1984年10月,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邓小平得出上述论断,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   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理念

B.   开创了中苏两国友好的局面

C.   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分歧

D.   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各国处理相互间关系提供了五条“切实可行”的原则,它概括了新型国家关系的本质,进一步提倡了民主与平等的原则,推进了国际关系民主化、法制化,故A项正确;中苏两国开创友好局面是在1950年,故B项错误;C项错在“消除了”,说法过于绝对,故错误;上海合作组织建立于2001年,故D项错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473-2708-c378-c045-e675ef3ad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5. 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A.   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   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C.   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D.   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小农经济开始瓦解是在鸦片战争后,故A项错误;材料意思是蚕桑养殖获得的利润高于种地,故大多农户发展蚕桑,没有体现农耕技术衰退,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以及地主在蚕丝收获之际催收田租,这些说明了养蚕缫丝是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地主的剥削程度减轻,故D项错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473-2708-aff0-c045-e675ef3ad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7. 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下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年画

A.   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

B.   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

C.   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

D.   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
【答案】D
【解析】《海上第一名园》明显是写实的风俗画,不是以形求神的文人画,故A项错误;清末追求时尚还未成为国民共识,故B项错误;由图中的路灯和电线可知,此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此时最新的交通工具是汽车,而年画中并没有,故C项错误;年画中张园建筑风格偏向西化,与传统风格合为一体,反映了市民阶层的生活场景,有马车、有人力车,有礼帽、马褂、路灯、电线等,这反映出当时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故D项正确。
点睛:本题以《海上第一名园》的年画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晚清社会生活的认识。本题契合了社会转型的长效热点,涵盖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473-2708-b3d8-c045-e675ef3ad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