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在校教育
>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海师
搜索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海师
题目内容
(
简答题
)
7.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当今教育的意义

答案:空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海师
9. 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认为,有机体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与其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一现象称之为(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fc-cb7f-7488-c045-e675ef3ad602.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程序教学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fc-cb80-d030-c045-e675ef3ad607.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0. 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叫做(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fc-cb7f-7488-c045-e675ef3ad603.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答:(1)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能做”、“知道怎样做”以及“会做”未能明确加以区分开来。事实上,这三者处于不同的层次,“能做”处于较低层次,表明个体能够完成一定的具体任务,但至于是如何完成具体的任务则不能做出计划或用言语加以表述,对于问题的解决也只是经过探索的结果,而不是事先已经知道如何去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或然性。“知道怎样做”是指个体能用内部语言或外部语言表述活动的进行,或能陈述活动的规则,并知道为完成一定任务所需具备的各种条件。“会做”则不仅“能做”,而且“知道怎样做”,表现为通过内部语言或外部语言表述做的程序,并以一定的外显行为表现出来。知道怎样做不等于会做,会做一定知道怎样做,但“知道怎样做”不一定“会做”。一个某项活动的熟练操作者可能根本不了解或无法给出内含于这项操作活动的有关原理与规则,但他能做这项工作或者会做这项工作,也许他根本从未思考如何完成任务或为完成该项任务需具备哪些条件,以至他不能用言语表述活动进行的程序,但他至少应该能用内部语言表述他关于该工作的开展,或者在经过反思、总结后能表述活动的程序。也许正是由于他的技能相当熟练,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以至于在其活动中根本意识不到活动是如何开展的。这种不受意识支配的技能是难以教给他人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不能意识到活动是如何开展的,则他根本不可能去培养学生的技能,要让他人能从他那里学习如何完成这项技能,则他首先应该知道怎样做,并能运用外部语言陈述出来,也即是以程序性知识的形式表现出来。“能做”、“会做”可表现为一种外显的行为,而“知道怎样做”则表现为“知识”的形态。
(2)一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程序性知识的陈述性形式,这是掌握程序性知识的前提。现代认知心理学派认为,程序性知识的前身就是陈述性知识,它通常提供程序所需的材料,理解某个过程的条件需要陈述性知识。二是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的阶段。在第一阶段,学生习得的陈述性、程序知识主要以命题网络的方式被保持下来,这时学生所掌握的概念和规则主要以一种静态的方式存储,学生能言语陈述规则,但不能以行为的方式表现出来。为使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需要弄清程序性知识获得的条件,使命题网络方式存储的陈述性、程序知识转化为以“产生式”为表征的程序性知识。这里值得强调的是,并非所有的陈述性知识都能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如历史课上学到的历史事件、地名、人名,地理课上学到的国家、省份、山脉、河流的名称、位置等只能作为符号的知识或事实的知识在长时记忆中保持下来。可以转化为程序性知识的陈述性知识是作为程序性知识前身的陈述性知识。三是提供适当的变式练习,使学生在规则适用的条件下表现出相应的行动,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技能。在前两个阶段的教学中,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如果某个条件适合,就可以采取某个行动”,学生不一定能采取相应的行动,但能够识别刺激情境是否符合某个行为的条件或符合应用某个规则的条件。在第三阶段的教学中,则要求学生在适当的条件下采取相应行动,要求学生掌握“动作系列知识”,“技术的知识”开始转化为“实践的知识”,学生由“知道怎样做”开始变得“会做”。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fc-cb7f-e1e8-c045-e675ef3ad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一年级小学生的口头言语发展特征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fc-cb80-d418-c045-e675ef3ad603.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 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动物只对特定的强化刺激产生唾液分泌条件作用,而对其它近似的刺激则产生抑制效应。这种现象称为(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fc-cb7f-70a0-c045-e675ef3ad602.html
点击查看题目
5.一般认为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fc-cb7f-5548-c045-e675ef3ad604.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高路迁移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fc-cb80-9d68-c045-e675ef3ad605.html
点击查看题目
5.定势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fc-cb80-a920-c045-e675ef3ad609.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0.“关于如何处理课堂情境中问题的知识及教育教学机智”等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fc-cb80-c090-c045-e675ef3ad604.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在校教育
>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海师
题目内容
(
简答题
)
手机预览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海师

7.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当今教育的意义

答案:空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海师
相关题目
9. 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认为,有机体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与其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一现象称之为( )。

A.  消退

B.  泛化

C.  获得

D.  分化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fc-cb7f-7488-c045-e675ef3ad60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程序教学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fc-cb80-d030-c045-e675ef3ad607.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0. 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叫做( )。

A.  直接强化

B.  正强化

C.  替代强化

D.  自我强化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fc-cb7f-7488-c045-e675ef3ad603.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答:(1)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能做”、“知道怎样做”以及“会做”未能明确加以区分开来。事实上,这三者处于不同的层次,“能做”处于较低层次,表明个体能够完成一定的具体任务,但至于是如何完成具体的任务则不能做出计划或用言语加以表述,对于问题的解决也只是经过探索的结果,而不是事先已经知道如何去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或然性。“知道怎样做”是指个体能用内部语言或外部语言表述活动的进行,或能陈述活动的规则,并知道为完成一定任务所需具备的各种条件。“会做”则不仅“能做”,而且“知道怎样做”,表现为通过内部语言或外部语言表述做的程序,并以一定的外显行为表现出来。知道怎样做不等于会做,会做一定知道怎样做,但“知道怎样做”不一定“会做”。一个某项活动的熟练操作者可能根本不了解或无法给出内含于这项操作活动的有关原理与规则,但他能做这项工作或者会做这项工作,也许他根本从未思考如何完成任务或为完成该项任务需具备哪些条件,以至他不能用言语表述活动进行的程序,但他至少应该能用内部语言表述他关于该工作的开展,或者在经过反思、总结后能表述活动的程序。也许正是由于他的技能相当熟练,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以至于在其活动中根本意识不到活动是如何开展的。这种不受意识支配的技能是难以教给他人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不能意识到活动是如何开展的,则他根本不可能去培养学生的技能,要让他人能从他那里学习如何完成这项技能,则他首先应该知道怎样做,并能运用外部语言陈述出来,也即是以程序性知识的形式表现出来。“能做”、“会做”可表现为一种外显的行为,而“知道怎样做”则表现为“知识”的形态。
(2)一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程序性知识的陈述性形式,这是掌握程序性知识的前提。现代认知心理学派认为,程序性知识的前身就是陈述性知识,它通常提供程序所需的材料,理解某个过程的条件需要陈述性知识。二是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的阶段。在第一阶段,学生习得的陈述性、程序知识主要以命题网络的方式被保持下来,这时学生所掌握的概念和规则主要以一种静态的方式存储,学生能言语陈述规则,但不能以行为的方式表现出来。为使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需要弄清程序性知识获得的条件,使命题网络方式存储的陈述性、程序知识转化为以“产生式”为表征的程序性知识。这里值得强调的是,并非所有的陈述性知识都能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如历史课上学到的历史事件、地名、人名,地理课上学到的国家、省份、山脉、河流的名称、位置等只能作为符号的知识或事实的知识在长时记忆中保持下来。可以转化为程序性知识的陈述性知识是作为程序性知识前身的陈述性知识。三是提供适当的变式练习,使学生在规则适用的条件下表现出相应的行动,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技能。在前两个阶段的教学中,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如果某个条件适合,就可以采取某个行动”,学生不一定能采取相应的行动,但能够识别刺激情境是否符合某个行为的条件或符合应用某个规则的条件。在第三阶段的教学中,则要求学生在适当的条件下采取相应行动,要求学生掌握“动作系列知识”,“技术的知识”开始转化为“实践的知识”,学生由“知道怎样做”开始变得“会做”。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fc-cb7f-e1e8-c045-e675ef3ad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一年级小学生的口头言语发展特征是( )。

A.  以对话言语占主导

B.  以独白言语占主导

C.  以外部言语占主导

D.  以书面言语占主导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fc-cb80-d418-c045-e675ef3ad603.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 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动物只对特定的强化刺激产生唾液分泌条件作用,而对其它近似的刺激则产生抑制效应。这种现象称为( )。

A.  消退

B.  维持

C.  分化

D.  泛化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fc-cb7f-70a0-c045-e675ef3ad60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5.一般认为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 )。

A.  1-3岁

B.  3-5岁

C.  1-5岁

D.  4-5岁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fc-cb7f-5548-c045-e675ef3ad604.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高路迁移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fc-cb80-9d68-c045-e675ef3ad605.html
点击查看答案
5.定势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fc-cb80-a920-c045-e675ef3ad609.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0.“关于如何处理课堂情境中问题的知识及教育教学机智”等是( )。

A.  本体性知识

B.  条件性知识

C.  实践性知识

D.  文化科学知识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fc-cb80-c090-c045-e675ef3ad604.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