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财会金融
>
语言学概论试题库
搜索
语言学概论试题库
题目内容
(
简答题
)
16.下面的各种语言现象,哪些是语法发展过程中的类推作用?哪些不是?
①“朕”是古人自称之词,从秦始皇起专用为皇帝的自称。
②英语swell(膨胀)的过去分词,原来是swollen,由于绝大多数过去分词的形式是在词干后加-ed,现在swolled替代了swollen。
③汉语的动宾结构原来有两种格式,即"动词-宾语"和"宾语-动词"(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出现),而现代汉语中"宾语-动词"的这种格式基本消失了。
④汉语古声调有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个调类,现代汉语普通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这种演变规律可以概括为"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入派三声"。

答案:答:②、③是类推现象,①、④不是。

语言学概论试题库
10.语言符号是由大大小小的单位按一定规则构成的。(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bf-3fa4-a150-c045-e675ef3ad60b.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语用学:语用学是以语言运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当代语言学分支学科。语用学一般不涉及各种语言单位的内部形式构造问题,它更关注这些单位整体在实际的言语活动中的运用问题,尤其是那些需要借助语境才能理解的非字面意义的表达问题。目前语用学的主要论题有:指示语、预设、会话涵义、言语行为以及会话结构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bf-3fa5-e588-c045-e675ef3ad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0.意译词:意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把外语里某个词的意义移植进来。如相对于英语中的telephone而言,汉语的“德律风”是借词,但“电话”就是意译词。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bf-3fa5-83e0-c045-e675ef3ad603.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2.壮语的构词规则原来是“受定成分+限定成分”,现在已广泛地使用和汉语相同的“限定成分+受定成分”的规则,这属于( )的借用。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bf-3fa5-9768-c045-e675ef3ad60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举例说明语言发展中语言内部各种因素是怎样相互影响的。
语言作为由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构成的一个符号系统,其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之中,各自既具有相对独立性,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相互间呈现一种平衡的状态,如果某一因素发生了变化,就破坏了原有的平衡,其它因素也要相应地变化以达到新的平衡,这样就引起了语言的变化。
例如,语言作为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符号和符号之间必须保持有效的区别,如果语言符号的区别性受到破坏,就会引起语言系统的变化。如古代汉语中单音节词占优势,那是因为古代汉语的语音系统比较复杂,音位和音位的组合方式比较多,因而单音节词能保持有效的区别,但后来由于浊音清化以及辅音韵尾[m]、[p]、[t]、[k]消失等,使语音趋向于简化,语言中同音词大量增加,同时新词又不断产生,这就使语言符号的区别性受到影响,给交际带来困难,因此就需要有新的方式来解决由于语音简化所带来的矛盾。于是人们就用加长词的长度的办法来解决同音问题,用双音节词格局代替单音节词的格局。原来的单音节词变成了构词语素,如“想”变成了“想念、思想、想法”等,“袖”变成了“领袖、衣袖、袖珍”等。随着双音节词的产生,一个词内部两个成分之间在语音、语义上又产生了轻重、主次的区分,于是又出现了轻声、儿化、变调等语音上的变化。某些实词也词缀化了。如“子、儿、头”等,在古代汉语中都是具有实际意义的词,但由于汉语构词的双音化,这些词逐渐虚化,变成了词缀,不但语音上发生了变化,而且意义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盖子、看头”等词中的“子、头”语音上只读轻声,意义上也只作为名词的标志,只具有语法意义而不具有词汇意义了。由此可见,语言系统内部某一要素的变化都会引起其它要素的变化。正是由于语言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这种彼此对立、彼此联系和彼此制约的关系,促进了整个语言系统的发展。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bf-3fa5-be78-c045-e675ef3ad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5.如何区别构词后缀和构形后缀(词尾)?
(1)词缀是只能粘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的语素,它本身不能单独构成词。粘附在词根前面的词缀称为前缀,粘附在词根后面的词缀称为后缀,插入词根中间的词缀称为中缀。词尾是指加在词的末尾,只能改变一个词的形式,而不能构成新词的语素。如英语book加上s以后成为books,walk加上-s,-ing,-ed,之后而成为walks,walking,walked.
(2)词缀是词汇词的构成成分,是构词法的概念,与词根相对;词尾是构形法的概念,与词干相对,是语法词的构成成分。
(3)词缀本身不一定有意义,但附加在词根上之后可以使构成的词在体上增加一些新的词汇意义。比如“尖——尖子”。词尾本身就含有语法意义,添加在词干之后构成的语法词增加了特定的语法范畴意义。比如:“孩子——孩子们”、“worker——workers”。
(4)例子:在“孩子们”这个语法词中,“孩”是词根,“子”是词缀(后缀),“孩子”是由词根语素“孩”和词缀语素“子”构成的词汇词,这个词汇词充任词干并与词尾“们”一起构成语法词“孩子们”。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bf-3fa5-4948-c045-e675ef3ad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5.语言符号是( )和( )的统一体,声音是语言符号的(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bf-3fa4-9d68-c045-e675ef3ad60a.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我们找到了小王。——小王我们找到了。——小王被我们找到了。——我们把小王找到了。——小王是我们找到的。——我们找到的是小王。—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bf-3fa5-31d8-c045-e675ef3ad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分析以下话语材料:
公共汽车上,一个小孩鼻涕流了很长也不动手擦一下,旁边的年轻女士看不下去了,就问他说:“小朋友,你没有手帕吗?”小朋友一翻眼睛说:“有也不借给你。”
女士的话语是一个间接语言行为。这个间接言语行为的规约含义是表示请求,即请求对方借给她手帕;但在这个特殊的语言环境中,“小朋友,你没有手帕吗?”作为一个间接言语行为表达的其实是一个非规约性的言语行为,即“建议”,也就是建议孩子用手帕擦一下流了很长的鼻涕。可惜的是孩子并没有完全理解女士的这一非规约性的会话含义,而是按规约性的间接言语行为将之误读为是向自己发出借手帕的请求。因此才会出现最后一幕:“有也不借给你。”这最后一个言语行为其实也是规约性的间接言语行为,传达的涵义信息是:没有,即使有我也不愿意满足你的请求!
试述语言使用中的“不虞现象”。(略,见教材)
第九章 文字和书面语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bf-3fa5-f910-c045-e675ef3ad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2.把下列的词分别归于:A.借词,B.意译词,C.仿译词这三类。
借词:吉普(英语 jeep)、喀秋莎(俄语 катюша)、чай(俄语"茶")、蒙太奇(法语 montage)
意译词:银行(英语 bank)、激光(英语 laser)、民主(英语 democracy)
仿译词:黑板(英语 blackboard)、蜜月(英语 honey moon)、马力(英语 horse power)、超人(德语 Uber-mensch)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bf-3fa5-d200-c045-e675ef3ad603.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财会金融
>
语言学概论试题库
题目内容
(
简答题
)
手机预览
语言学概论试题库

16.下面的各种语言现象,哪些是语法发展过程中的类推作用?哪些不是?
①“朕”是古人自称之词,从秦始皇起专用为皇帝的自称。
②英语swell(膨胀)的过去分词,原来是swollen,由于绝大多数过去分词的形式是在词干后加-ed,现在swolled替代了swollen。
③汉语的动宾结构原来有两种格式,即"动词-宾语"和"宾语-动词"(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出现),而现代汉语中"宾语-动词"的这种格式基本消失了。
④汉语古声调有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个调类,现代汉语普通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这种演变规律可以概括为"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入派三声"。

答案:答:②、③是类推现象,①、④不是。

分享
语言学概论试题库
相关题目
10.语言符号是由大大小小的单位按一定规则构成的。( )

A. 正确

B. 错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bf-3fa4-a150-c045-e675ef3ad60b.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语用学:语用学是以语言运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当代语言学分支学科。语用学一般不涉及各种语言单位的内部形式构造问题,它更关注这些单位整体在实际的言语活动中的运用问题,尤其是那些需要借助语境才能理解的非字面意义的表达问题。目前语用学的主要论题有:指示语、预设、会话涵义、言语行为以及会话结构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bf-3fa5-e588-c045-e675ef3ad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0.意译词:意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把外语里某个词的意义移植进来。如相对于英语中的telephone而言,汉语的“德律风”是借词,但“电话”就是意译词。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bf-3fa5-83e0-c045-e675ef3ad603.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2.壮语的构词规则原来是“受定成分+限定成分”,现在已广泛地使用和汉语相同的“限定成分+受定成分”的规则,这属于( )的借用。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bf-3fa5-9768-c045-e675ef3ad6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举例说明语言发展中语言内部各种因素是怎样相互影响的。
语言作为由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构成的一个符号系统,其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之中,各自既具有相对独立性,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相互间呈现一种平衡的状态,如果某一因素发生了变化,就破坏了原有的平衡,其它因素也要相应地变化以达到新的平衡,这样就引起了语言的变化。
例如,语言作为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符号和符号之间必须保持有效的区别,如果语言符号的区别性受到破坏,就会引起语言系统的变化。如古代汉语中单音节词占优势,那是因为古代汉语的语音系统比较复杂,音位和音位的组合方式比较多,因而单音节词能保持有效的区别,但后来由于浊音清化以及辅音韵尾[m]、[p]、[t]、[k]消失等,使语音趋向于简化,语言中同音词大量增加,同时新词又不断产生,这就使语言符号的区别性受到影响,给交际带来困难,因此就需要有新的方式来解决由于语音简化所带来的矛盾。于是人们就用加长词的长度的办法来解决同音问题,用双音节词格局代替单音节词的格局。原来的单音节词变成了构词语素,如“想”变成了“想念、思想、想法”等,“袖”变成了“领袖、衣袖、袖珍”等。随着双音节词的产生,一个词内部两个成分之间在语音、语义上又产生了轻重、主次的区分,于是又出现了轻声、儿化、变调等语音上的变化。某些实词也词缀化了。如“子、儿、头”等,在古代汉语中都是具有实际意义的词,但由于汉语构词的双音化,这些词逐渐虚化,变成了词缀,不但语音上发生了变化,而且意义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盖子、看头”等词中的“子、头”语音上只读轻声,意义上也只作为名词的标志,只具有语法意义而不具有词汇意义了。由此可见,语言系统内部某一要素的变化都会引起其它要素的变化。正是由于语言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这种彼此对立、彼此联系和彼此制约的关系,促进了整个语言系统的发展。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bf-3fa5-be78-c045-e675ef3ad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5.如何区别构词后缀和构形后缀(词尾)?
(1)词缀是只能粘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的语素,它本身不能单独构成词。粘附在词根前面的词缀称为前缀,粘附在词根后面的词缀称为后缀,插入词根中间的词缀称为中缀。词尾是指加在词的末尾,只能改变一个词的形式,而不能构成新词的语素。如英语book加上s以后成为books,walk加上-s,-ing,-ed,之后而成为walks,walking,walked.
(2)词缀是词汇词的构成成分,是构词法的概念,与词根相对;词尾是构形法的概念,与词干相对,是语法词的构成成分。
(3)词缀本身不一定有意义,但附加在词根上之后可以使构成的词在体上增加一些新的词汇意义。比如“尖——尖子”。词尾本身就含有语法意义,添加在词干之后构成的语法词增加了特定的语法范畴意义。比如:“孩子——孩子们”、“worker——workers”。
(4)例子:在“孩子们”这个语法词中,“孩”是词根,“子”是词缀(后缀),“孩子”是由词根语素“孩”和词缀语素“子”构成的词汇词,这个词汇词充任词干并与词尾“们”一起构成语法词“孩子们”。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bf-3fa5-4948-c045-e675ef3ad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5.语言符号是( )和( )的统一体,声音是语言符号的(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bf-3fa4-9d68-c045-e675ef3ad60a.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我们找到了小王。——小王我们找到了。——小王被我们找到了。——我们把小王找到了。——小王是我们找到的。——我们找到的是小王。—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bf-3fa5-31d8-c045-e675ef3ad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分析以下话语材料:
公共汽车上,一个小孩鼻涕流了很长也不动手擦一下,旁边的年轻女士看不下去了,就问他说:“小朋友,你没有手帕吗?”小朋友一翻眼睛说:“有也不借给你。”
女士的话语是一个间接语言行为。这个间接言语行为的规约含义是表示请求,即请求对方借给她手帕;但在这个特殊的语言环境中,“小朋友,你没有手帕吗?”作为一个间接言语行为表达的其实是一个非规约性的言语行为,即“建议”,也就是建议孩子用手帕擦一下流了很长的鼻涕。可惜的是孩子并没有完全理解女士的这一非规约性的会话含义,而是按规约性的间接言语行为将之误读为是向自己发出借手帕的请求。因此才会出现最后一幕:“有也不借给你。”这最后一个言语行为其实也是规约性的间接言语行为,传达的涵义信息是:没有,即使有我也不愿意满足你的请求!
试述语言使用中的“不虞现象”。(略,见教材)
第九章 文字和书面语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bf-3fa5-f910-c045-e675ef3ad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2.把下列的词分别归于:A.借词,B.意译词,C.仿译词这三类。
借词:吉普(英语 jeep)、喀秋莎(俄语 катюша)、чай(俄语"茶")、蒙太奇(法语 montage)
意译词:银行(英语 bank)、激光(英语 laser)、民主(英语 democracy)
仿译词:黑板(英语 blackboard)、蜜月(英语 honey moon)、马力(英语 horse power)、超人(德语 Uber-mensch)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bf-3fa5-d200-c045-e675ef3ad603.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