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在校教育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搜索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116、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 )。

A、 生产力是第一性的,生产关系是第二性的

B、 经济基础是第一性,上层建筑是第二性的

C、 生产方式是第一性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第二性的

D、 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社会意识第二性的

答案:空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23、“物质是永恒的”和“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这两种说法(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41-0e69-ed80-c045-e675ef3ad604.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2.简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1)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起点,是达到理性认识的必经阶段,没有感性认识,就没有理性认识。
(2)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第一阶段,但它还不是完全的认识;只有把感性认识发展为理性认识,才是比较完全的认识。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在人的认识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总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既不存在单纯的感性,也不存在单纯的理性,二者没有绝对分明的界限。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41-0e6a-6e68-c045-e675ef3ad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23、从个人和社会统一的观点出发,人的自我价值在于通过自己的活动(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41-0e6a-33d0-c045-e675ef3ad606.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08、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最基本的内容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41-0e6a-2fe8-c045-e675ef3ad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55、联系的客观性是指(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41-0e6a-0cc0-c045-e675ef3ad603.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2、物质的固有属性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41-0e69-e5b0-c045-e675ef3ad604.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2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41-0e6a-37b8-c045-e675ef3ad602.html
点击查看题目
8、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的显著特点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41-0e69-e5b0-c045-e675ef3ad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82、“有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这句名言表明(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41-0e6a-2048-c045-e675ef3ad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63、“一国两制”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一论断的哲学依据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41-0e6a-1490-c045-e675ef3ad60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在校教育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16、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 )。

A、 生产力是第一性的,生产关系是第二性的

B、 经济基础是第一性,上层建筑是第二性的

C、 生产方式是第一性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第二性的

D、 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社会意识第二性的

答案:空

分享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相关题目
23、“物质是永恒的”和“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这两种说法( )。

A.  前者正确,后者错误

B.  前者错误,后者正确

C.  两种说法都是错误的

D.  两种说法都是正确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41-0e69-ed80-c045-e675ef3ad604.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2.简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1)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起点,是达到理性认识的必经阶段,没有感性认识,就没有理性认识。
(2)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第一阶段,但它还不是完全的认识;只有把感性认识发展为理性认识,才是比较完全的认识。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在人的认识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总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既不存在单纯的感性,也不存在单纯的理性,二者没有绝对分明的界限。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41-0e6a-6e68-c045-e675ef3ad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23、从个人和社会统一的观点出发,人的自我价值在于通过自己的活动( )。

A.  满足个人对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的需要

B.  实现不受社会制约的自由选择

C.  摆脱社会的限制使人自身成为目的

D.  满足社会和自我的多方面需要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41-0e6a-33d0-c045-e675ef3ad606.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08、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最基本的内容是( )。

A.  地理环境

B.  人口因素

C.  社会意识形态

D.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41-0e6a-2fe8-c045-e675ef3ad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55、联系的客观性是指( )。

A.  联系是复杂多样的

B.  联系是有条件的

C.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D.  联系是普通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41-0e6a-0cc0-c045-e675ef3ad603.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2、物质的固有属性是( )。

A.  时间空间

B.  能量

C.  质量

D.  运动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41-0e69-e5b0-c045-e675ef3ad604.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2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

A.  阶级斗争

B.  经济发展同道德滑坡的矛盾

C.  对外开放同独立自主的矛盾

D.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主义生产之间的矛盾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41-0e6a-37b8-c045-e675ef3ad60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8、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的显著特点是( )。

A.  历史性

B.  科学性

C.  实践性

D.  革命性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41-0e69-e5b0-c045-e675ef3ad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82、“有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这句名言表明( )。

A.  人们对一客观事物的认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B.  客观条件是制约人们认识的决定因素

C.  由于多方面的主观原因,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的认识会有所不同

D.  人们无法真正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41-0e6a-2048-c045-e675ef3ad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63、“一国两制”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一论断的哲学依据是( )。

A.  事物是质和量的统一体,质和量是不可分割

B.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C.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41-0e6a-1490-c045-e675ef3ad6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