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在校教育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搜索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41、人的活动具有“先思而后行”的特点,即所谓“三思而行”。这表明( )。

A、 认识总是先于实践而产生

B、 物质离不开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C、 认识决定实践,实践需要认识的指导

D、 人们的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能动的活动

答案:空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06、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精神(经验、观念、意志等等)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客观事物以至整个物质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41-0e6a-2c00-c045-e675ef3ad605.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4.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1)实践是人的生存基础
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是必须首先满足吃、穿、住、行等基本物质需要,但自然界的直接存在形态不能满足人的需要。为了生存和生活,人们必须进行物质生产活动,生产出自己所需的物质产品。正是这种物质实践活动不断地创造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条件,构成了人所特有的存在方式。
(2)实践是人的意识活动的基础
人类活动具有意识性、目的性,在实践过程中,人发展出了意识能力,使人的生命活动成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实践还不断改造着人自身的主观世界,使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变化。
(3)实践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基础
在改造自然的实践过程中,人们之间结成了一定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反过来又规定着人的本质。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生产人的社会联系、社会本质”,从而使自己成为“社会存在物”。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41-0e6a-7250-c045-e675ef3ad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41-0e69-e5b0-c045-e675ef3ad606.html
点击查看题目
4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41-0e6a-04f0-c045-e675ef3ad603.html
点击查看题目
8.简述实践的基本形式。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41-0e6a-6698-c045-e675ef3ad60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53、在电脑广泛为人类造福的同时,也有人利用电脑技术进行“电子犯罪”。这个事实说明(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41-0e6a-4758-c045-e675ef3ad603.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2、意识是社会的产物,主要指(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41-0e69-f938-c045-e675ef3ad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65、“天之大,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的包含的哲理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41-0e6a-1490-c045-e675ef3ad603.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
辩证法是一个规律体系,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三个基本规律。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
对立统一规律解释了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根本动力。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不同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不同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发展的根本动力就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发展的结果意味着一事物变为另一事物;
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作为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都是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说明联系与发展的,而对立统一规律则解释了联系与发展的本质,因此,它必然贯穿并体现在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之中。
矛盾分析法是认识的根本方法,认识活动中的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具体与抽象、个别与一般等关系,无一不是对立统一关系。对立统一规律从根本上决定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决定着事物从肯定自身到否定自身,推动着新事物的不断产生与旧事物的不断灭亡。因此,以对立统一规律为实质的唯物辩证法本身必然是批判的和革命的。人对世界的否定性统一关系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体现,是一种最深刻、最复杂的矛盾关系,它本身就包含并体现着辩证法的批判性和革命性。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41-0e6a-5ec8-c045-e675ef3ad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05、( )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41-0e6a-2c00-c045-e675ef3ad604.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在校教育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41、人的活动具有“先思而后行”的特点,即所谓“三思而行”。这表明( )。

A、 认识总是先于实践而产生

B、 物质离不开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C、 认识决定实践,实践需要认识的指导

D、 人们的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能动的活动

答案:空

分享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相关题目
106、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精神(经验、观念、意志等等)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客观事物以至整个物质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

A.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B.  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C.  天命主宰人间世界

D.  我思故我在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41-0e6a-2c00-c045-e675ef3ad605.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4.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1)实践是人的生存基础
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是必须首先满足吃、穿、住、行等基本物质需要,但自然界的直接存在形态不能满足人的需要。为了生存和生活,人们必须进行物质生产活动,生产出自己所需的物质产品。正是这种物质实践活动不断地创造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条件,构成了人所特有的存在方式。
(2)实践是人的意识活动的基础
人类活动具有意识性、目的性,在实践过程中,人发展出了意识能力,使人的生命活动成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实践还不断改造着人自身的主观世界,使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变化。
(3)实践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基础
在改造自然的实践过程中,人们之间结成了一定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反过来又规定着人的本质。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生产人的社会联系、社会本质”,从而使自己成为“社会存在物”。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41-0e6a-7250-c045-e675ef3ad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是( )。

A.  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B.  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  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41-0e69-e5b0-c045-e675ef3ad606.html
点击查看答案
4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  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C.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

D.  对立统一的观点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41-0e6a-04f0-c045-e675ef3ad603.html
点击查看答案
8.简述实践的基本形式。

解析:null
(2)处理和变革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实践。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活动,在阶级社会中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
(3)科学实验以及精神生产实践。它具有探索性、尝试性,以脑力劳动为主,提供精神产品的实践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和科学作用的增强,它愈来愈成为主导性的实践活动。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41-0e6a-6698-c045-e675ef3ad6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53、在电脑广泛为人类造福的同时,也有人利用电脑技术进行“电子犯罪”。这个事实说明( )

A.  /电脑已具有意识的特性

B.  /电脑业的发展一定要适度

C.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两面性

D.  /实践结果往往背离人的目的和愿望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41-0e6a-4758-c045-e675ef3ad603.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2、意识是社会的产物,主要指( )。

A.  意识的产生和自然界的发展无关

B.  社会生产劳动在意识产生中起决定作用

C.  意识是在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上产生的

D.  意识是社会的人自觉创造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41-0e69-f938-c045-e675ef3ad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65、“天之大,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的包含的哲理是( )。

A.  规律的客观性

B.  规律的重复性

C.  规律的主观性

D.  规律的程度性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41-0e6a-1490-c045-e675ef3ad603.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
辩证法是一个规律体系,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三个基本规律。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
对立统一规律解释了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根本动力。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不同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不同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发展的根本动力就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发展的结果意味着一事物变为另一事物;
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作为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都是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说明联系与发展的,而对立统一规律则解释了联系与发展的本质,因此,它必然贯穿并体现在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之中。
矛盾分析法是认识的根本方法,认识活动中的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具体与抽象、个别与一般等关系,无一不是对立统一关系。对立统一规律从根本上决定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决定着事物从肯定自身到否定自身,推动着新事物的不断产生与旧事物的不断灭亡。因此,以对立统一规律为实质的唯物辩证法本身必然是批判的和革命的。人对世界的否定性统一关系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体现,是一种最深刻、最复杂的矛盾关系,它本身就包含并体现着辩证法的批判性和革命性。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41-0e6a-5ec8-c045-e675ef3ad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05、( )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  圣人之言

B.  主观意识

C.  经验

D.  实践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41-0e6a-2c00-c045-e675ef3ad604.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