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在校教育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搜索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4、主观唯心主义的特征是主张( )。

A、 只有理性认识才是唯一可靠的

B、 只有感性认识才是唯一可靠的

C、 只有人的意识才是世界的本原

D、 只有“宇宙精神”才是第一性的东西

答案:空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90、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区别在于(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41-0e6a-2430-c045-e675ef3ad60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4.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1)实践是人的生存基础
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是必须首先满足吃、穿、住、行等基本物质需要,但自然界的直接存在形态不能满足人的需要。为了生存和生活,人们必须进行物质生产活动,生产出自己所需的物质产品。正是这种物质实践活动不断地创造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条件,构成了人所特有的存在方式。
(2)实践是人的意识活动的基础
人类活动具有意识性、目的性,在实践过程中,人发展出了意识能力,使人的生命活动成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实践还不断改造着人自身的主观世界,使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变化。
(3)实践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基础
在改造自然的实践过程中,人们之间结成了一定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反过来又规定着人的本质。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生产人的社会联系、社会本质”,从而使自己成为“社会存在物”。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41-0e6a-7250-c045-e675ef3ad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88、“学而不思则罔”说明(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41-0e6a-2048-c045-e675ef3ad606.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41-0e69-e5b0-c045-e675ef3ad605.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9、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唯物主义就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41-0e69-ed80-c045-e675ef3ad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63、“一国两制”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一论断的哲学依据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41-0e6a-1490-c045-e675ef3ad60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69、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41-0e6a-5310-c045-e675ef3ad603.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06、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精神(经验、观念、意志等等)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客观事物以至整个物质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41-0e6a-2c00-c045-e675ef3ad605.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44、割裂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统一,会导致(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41-0e6a-3f88-c045-e675ef3ad607.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50、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个论断说明(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41-0e6a-4758-c045-e675ef3ad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在校教育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4、主观唯心主义的特征是主张( )。

A、 只有理性认识才是唯一可靠的

B、 只有感性认识才是唯一可靠的

C、 只有人的意识才是世界的本原

D、 只有“宇宙精神”才是第一性的东西

答案:空

分享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相关题目
90、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区别在于( )。

A.  前者是事物的现象,后者反映事物的本质

B.  前者是认识的低级阶段,后者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C.  前者的源泉是实践,后者的源泉是书本知识

D.  前者是自己亲自实践得到的认识,后者是从他人那里(包括从书本中)得到的知识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41-0e6a-2430-c045-e675ef3ad6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4.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1)实践是人的生存基础
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是必须首先满足吃、穿、住、行等基本物质需要,但自然界的直接存在形态不能满足人的需要。为了生存和生活,人们必须进行物质生产活动,生产出自己所需的物质产品。正是这种物质实践活动不断地创造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条件,构成了人所特有的存在方式。
(2)实践是人的意识活动的基础
人类活动具有意识性、目的性,在实践过程中,人发展出了意识能力,使人的生命活动成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实践还不断改造着人自身的主观世界,使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变化。
(3)实践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基础
在改造自然的实践过程中,人们之间结成了一定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反过来又规定着人的本质。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生产人的社会联系、社会本质”,从而使自己成为“社会存在物”。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41-0e6a-7250-c045-e675ef3ad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88、“学而不思则罔”说明( )。

A.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才是高级阶段。

B.  感性认识是对事物外表的反映,不能认识事物

C.  通过思维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可缺少的条件

D.  人们只要思维,就能产生理性认识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41-0e6a-2048-c045-e675ef3ad606.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  多样性

B.  运动性

C.  客观实在性

D.  统一性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41-0e69-e5b0-c045-e675ef3ad605.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9、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唯物主义就是( )。

A.  一切从理论出发

B.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C.  使主观意志得到发现

D.  调和主观思想和客观实际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41-0e69-ed80-c045-e675ef3ad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63、“一国两制”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一论断的哲学依据是( )。

A.  事物是质和量的统一体,质和量是不可分割

B.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C.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41-0e6a-1490-c045-e675ef3ad6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69、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 )

A.  血缘关系

B.  生产关系

C.  政治关系 C、思想关系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41-0e6a-5310-c045-e675ef3ad603.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06、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精神(经验、观念、意志等等)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客观事物以至整个物质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

A.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B.  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C.  天命主宰人间世界

D.  我思故我在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41-0e6a-2c00-c045-e675ef3ad605.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44、割裂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统一,会导致( )

A.  直线论和循环论

B.  庸俗进化论和突变论

C.  改良主义

D.  冒险主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41-0e6a-3f88-c045-e675ef3ad607.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50、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个论断说明( )

A.  理论可代替实践

B.  精神可以变物质

C.  理论的作用是无限的

D.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241-0e6a-4758-c045-e675ef3ad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