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在校教育
>
语文期末考试题库
搜索
语文期末考试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66、从下列说法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

A、  “大江东去”中的“大江”指长江。

B、  “故国神游”一句中,“故国”指旧国,旧地,这里指当年赤壁战场。

C、  “卷起千堆雪”和“樯橹灰飞烟灭”两句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格。

D、  “羽扇”“纶巾”都是古代儒将的装束。

答案:C

语文期末考试题库
56、对《琵琶行》第二段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14e-2271-0460-c006-c51a1abc7c02.html
点击查看题目
54、下面对诗句所作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14e-2271-0460-c006-c51a1abc7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41、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14e-2270-8378-c006-c51a1abc7c02.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下列句子中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14e-2270-4cc8-c006-c51a1abc7c0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59、下列划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14e-2271-0848-c006-c51a1abc7c0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49、《琵琶行并序》中有些环境描写的诗句很好地烘托了气氛。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14e-2270-fc90-c006-c51a1abc7c0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0、《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写林黛玉来到贾府时,“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去”,这是因为(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14e-2270-cdb0-c006-c51a1abc7c03.html
点击查看题目
83、下列各句中“胜”字的含义与“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中“胜”字相同的一项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14e-2271-2b70-c006-c51a1abc7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0、“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14e-2270-5880-c006-c51a1abc7c02.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7、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14e-2270-7f90-c006-c51a1abc7c0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在校教育
>
语文期末考试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语文期末考试题库

66、从下列说法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

A、  “大江东去”中的“大江”指长江。

B、  “故国神游”一句中,“故国”指旧国,旧地,这里指当年赤壁战场。

C、  “卷起千堆雪”和“樯橹灰飞烟灭”两句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格。

D、  “羽扇”“纶巾”都是古代儒将的装束。

答案:C

分享
语文期末考试题库
相关题目
56、对《琵琶行》第二段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一段没有写对话。其实人们之间肯定有交谈,关于琵琶女也只是用“欲语迟”、“千呼万唤”带过,这样处理是为了集中描写琵琶女的演奏。

B.   这一段没有写琵琶女的容貌。她应该是风韵犹存的,或者她的愁容,她的憔悴。没有写这些是为了更突出她演奏的高超技艺。

C.   这一段没有写众人。其实船上还有客人,也还应该有船夫和仆人。诗人只以主述者置身其间并传达感受,是为了突出中心事件和主体形象。

D.   这一段也没有写其他的船只。江面上不可能只有这“东船西舫”两只船,但没有写这些,这是为了渲染一派宁静沉寂的气氛。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14e-2271-0460-c006-c51a1abc7c0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54、下面对诗句所作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枫叶荻花秋琵琶”,“别时茫茫江浸月”二句以景物渲染悲凉气氛,十分精彩。

B.   “犹抱琵琶半遮面”一句形象、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矛盾而复杂的心情。

C.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二句写出了诗人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苦闷心情。

D.   “惟见江心秋月白”一句显示了琵琶女所演奏乐曲的艺术魅力,使听众忘记了身外的一切。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14e-2271-0460-c006-c51a1abc7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41、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   乃: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   耻: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而(耻)学于师

D.   而: 非生(而)知之者 小学(而)大遗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14e-2270-8378-c006-c51a1abc7c0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下列句子中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   弦弦掩抑声声思 掩抑:低沉抑郁。

B.   老大嫁作商人妇 老大:排行第一。

C.   去来江口守空船 去来:离去回来。

D.   满座重闻皆掩泣 掩泣:掩饰哭泣。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14e-2270-4cc8-c006-c51a1abc7c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59、下列划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会须)一饮三百杯。(会、须皆有应当的意思) (将)进酒(请)

B.   (钟鼓馔玉)不足贵。(美好的饮食;馔,吃喝;玉,玉一般美好) 古来圣贤皆(寂寞)。(被世人冷落的意思)

C.   (陈王)昔时宴平乐。(以前的大王) 斗酒十千(恣)欢谑(恣,放纵,无拘束;谑,玩笑)

D.   径须(沽)取对君酌。(沽,通“酤”,买或卖,这里指买) 与尔同(销)万古愁。(销,同“消”,使不复存在)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14e-2271-0848-c006-c51a1abc7c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49、《琵琶行并序》中有些环境描写的诗句很好地烘托了气氛。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烘托了苍凉悲壮的气氛。

B.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烘托了乐声动人、听者全神贯注的气氛。

C.   “绕船月明江水寒”一句烘托了孤独寂寞的气氛。

D.   “别时茫茫江浸月”烘托了与朋友饯别的凄凉情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14e-2270-fc90-c006-c51a1abc7c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0、《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写林黛玉来到贾府时,“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去”,这是因为( )

A.   贾府是贵族世家,讲究礼节,且等级制度森严。

B.   她自觉出身低微,不如贾家高贵,有自卑心理。

C.   她有寄人篱下之感,又极自尊,敏感多疑,所以小心谨慎。

D.   林黛玉初进贾府,人地生疏,自然时时处处留心在意。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14e-2270-cdb0-c006-c51a1abc7c03.html
点击查看答案
83、下列各句中“胜”字的含义与“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中“胜”字相同的一项是( )

A.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B.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C.   日出江花江胜火

D.   引人入胜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14e-2271-2b70-c006-c51a1abc7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0、“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 )

A.   以景色的宁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昂扬。

B.   以听众的专注,反衬音乐演奏的成功。

C.   以景色的静寂寥廓,烘托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

D.   渲染静寂的气氛,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14e-2270-5880-c006-c51a1abc7c0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7、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

B.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相若

C.   吾(从而)师之 从而

D.   师(不必)贤于弟子 不必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e14e-2270-7f90-c006-c51a1abc7c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