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粒度
B、 装量
C、 黏附性
D、 无菌
E、 微生物限度
答案:C
A、 粒度
B、 装量
C、 黏附性
D、 无菌
E、 微生物限度
答案:C
A. 按气雾剂相组成可分为一相、二相和三相气雾剂
B. 二相气雾剂一般为混悬系统或乳剂系统
C. 吸入型气雾剂只能起到局部治疗作用
D. 气雾剂系指将药物封装于具有特制阀门系统的耐压密封容器中制成的制剂
E. 吸入气雾剂的微粒大小在5~50μm为宜
A. 水解
B. 氧化
C. 光学异构化
D. 聚合
A. 制成溶解度小的盐
B. 制成包衣小丸
C. 制成微囊
D. 制成不溶性骨架片
E. 制成乳剂
A. 药物的含量降解至原含量的50%所需要的时间
B. 药物的含量降解至原含量的70%所需要的时间
C. 药物的含量降解至原含量的90%所需要的时间
D. 药物的含量降解至原含量的95%所需要的时间
A. 淀粉
B. 凡士林
C. 二甲基硅油
D. 水溶性氮酮
E. 金属离子
A. 软膏剂
B. 膏剂
C. 巴布剂
D. 橡皮膏
E. 涂膜剂
A. 粒径较大
B. 囊中含有空气
C. 含有起泡剂
D. 不含磷脂
E. 载药量较小
A. 离子导入法是利用电流将离子型药物经由电极定位导入皮肤
B. 离子导入的药物透过量同持续时间无关、与电流强度成正比、介质pH和药物解离性质有关
C. 微针通过微制造技术制成极为精巧的微细针簇,依靠穿过皮肤达到递送药物的目的
D. 微针的高度一般在10~2000μm,宽10~50μm,能够穿破皮肤造成轻度物理损伤
E. 物理促进透皮吸收技术扩大了经皮给药制剂候选药物的范围,特别是蛋白和肽类药物
A. 增加贴剂黏附性
B. 提高药物稳定性
C. 防止微生物生长
D. 增加药物经皮吸收
E. 提高保湿性
A. 制成溶解度小的盐
B. 控制粒子大小
C. 制成微囊
D. 用蜡类为基质做成溶蚀性骨架片
E. 与高分子化合物生成难溶性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