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紧急避震疏散场所人均有效避难面积不小于1㎡
B、 固定避震疏散场所人均有效避难面积不小于2㎡
C、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间)不能作为紧急避震疏散场所
D、 紧急避震疏散场所的服务半径宜为500m,固定避震疏散场所的服务半径宜为2~3km
答案:C
解析:解析:《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规定:8.2.8避震疏散场所每位避震人员的平均有效避难面积,应符合:(1)紧急避震疏散场所人均有效避难面积不小于1㎡,但起紧急避震疏散场所作用的超高层建筑避难层(间)的人均有效避难面积不小于0.2㎡;(2)固定避震疏散场所人均有效避难面积不小于2㎡。8.2.9避震疏散场地的规模:紧急避震疏散场地的用地不宜小于0.1h㎡,固定避震疏散场地不宜小于1h㎡,中心避震疏散场地不宜小于50h㎡。8.2.10紧急避震疏散场所的服务半径宜为500m,步行大约10min之内可以到达;固定避震疏散场所的服务半径宜为2~3km,步行大约1h之内可以到达。
A、 紧急避震疏散场所人均有效避难面积不小于1㎡
B、 固定避震疏散场所人均有效避难面积不小于2㎡
C、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间)不能作为紧急避震疏散场所
D、 紧急避震疏散场所的服务半径宜为500m,固定避震疏散场所的服务半径宜为2~3km
答案:C
解析:解析:《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规定:8.2.8避震疏散场所每位避震人员的平均有效避难面积,应符合:(1)紧急避震疏散场所人均有效避难面积不小于1㎡,但起紧急避震疏散场所作用的超高层建筑避难层(间)的人均有效避难面积不小于0.2㎡;(2)固定避震疏散场所人均有效避难面积不小于2㎡。8.2.9避震疏散场地的规模:紧急避震疏散场地的用地不宜小于0.1h㎡,固定避震疏散场地不宜小于1h㎡,中心避震疏散场地不宜小于50h㎡。8.2.10紧急避震疏散场所的服务半径宜为500m,步行大约10min之内可以到达;固定避震疏散场所的服务半径宜为2~3km,步行大约1h之内可以到达。
A. 绿化的配置和布置方式应根据城市气候、土壤和环境功能等条件确定
B. 应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并应对古树名木采取保护措施
C. 不包括对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的安排
D. 应防止树木根系对地下管线缠绕及对地下建筑防水层的破坏
解析:解析:《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第5.4.1条规定,建筑工程项目应包括绿化工程,其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宜采用包括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等在内的全方位绿化;绿地面积的指标应符合有关规范或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②绿化的配置和布置方式应根据城市气候、土壤和环境功能等条件确定;③绿化与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和管线之间的距离,应符合有关规范规定;④应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并应对古树名木采取保护措施;⑤应防止树木根系对地下管线缠绕及对地下建筑防水层的破坏。
A. 我国规定以黄海的最高海水面作为高程的基准面
B. 地面点高出水准面的垂直距离称“绝对高程”或“海拔”
C. 某一局部地区,距国家统一高程系统水准点较远,可选定任一水准面作为假定水准面
D. 我国的水准原点设在青岛
解析:解析:《竖向设计规范》第2.0.2条规定,高程是以大地水准面作为基准面,并作为零点(水准原点)起算地面各测量点的垂直高度。我国是以黄海的平均海水面作为高程的基准面。
A.
B.
C.
D.
解析:解析:
A. 挡土墙的高度宜为1.5~3.0m
B. 高度大于2.0m的挡土墙,其下缘与建筑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m
C. 在条件许可时挡土墙宜以4.0m高度退台处理
D. 挡土墙退台时宽度不应小于1.0m
解析:解析:防护工程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街区用地的防护与其外围道路工程的防护相结合。(2)台阶式用地的台阶之间应用护坡或挡土墙连接,相邻台地间高差大于1.5m时,应在挡土墙或坡比值大于0.5的护坡顶加设安全防护设施。(3)土质护坡的坡比值应小于或等于0.5;砌筑型护坡的坡比值宜为0.5~1.0。(4)挡土墙的高度宜为1.5~3.0m,超过6.0m时宜退台处理,退台宽度不应小于1.0m;在条件许可时,挡土墙宜以1.5m左右高度退台。
A. 无要求,但要防止室外地面雨水回流
B. 0.15m
C. 0.25m
D. 0.30m
解析:解析:《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第3.3.3条规定,建筑物底层地面应高出室外地面至少0.15m。
A. 最高水位标高
B. 最低水位标高
C. 常年水位标高
D. 常年水位标高和水底标高
解析:解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第3.6.3条规定,水系、水体的标高注法:自然水系、水体应标注常年水位标高和水底标高。
A. 覆土厚度大于800mm时,可不设保温层
B. 做下沉式种植时,应设自流排水系统
C. 高于周界地面时,可不设排水系统
D. 绿化宜为永久性绿化
解析:解析:参见《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5.2.17地下建筑顶板种植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地下建筑顶板种植土与周界地面相连时,视边界条件可不设排水层;②地下建筑顶板高于周界地面时,应设找坡层和排水层;③地下建筑顸板做下沉式种植时,应设自流排水系统;④地下建筑顶板绿化宜为永久性绿化。
A.
B.
C.
D. 按盛行风向考虑,工业区应设在生活区的下风向
解析:解析:
A. 提出项目建议书
B. 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C. 编制项目总概算
D. 进行项目评估与决策
解析:解析:根据基本建设程序的步骤和内容,设计前期工作是指项目建议书阶段和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的工作。其工作内容之一就是进行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而在设计工作阶段才能进行设计项目概算。在建设准备阶段进行施工图预算。
A. 站前广场应分区布置,旅客、车辆、行包三种流线应短捷,避免交叉
B. 人行通道、车行道应与城市道路相衔接
C. 站前广场的地面、路面宜采用柔性地面,并符合排水要求
D. 最高聚集人数4000人及以上的旅客车站宜设立体站前广场
解析:解析:《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2011版)规定:第4.0.3.2条站前广场应分区布置。旅客、车辆、行包三种流线应短捷,避免交叉。第4.0.3.3条人行通道、车行道应与城市道路相衔接。第4.0.3.4条站前广场的地面、路面宜采用刚性地面,并符合排水要求。第4.0.3.5条最高聚集人数4000人及以上的旅客车站宜设立体站前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