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在校教育
>
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训练)
搜索
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训练)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8.该河在1952~2009年,年入海泥沙量( )

A、 先增大后减小

B、 持续增大

C、 先减小后增大

D、 持续减小

答案:D

解析:解析:
结合材料可知,该地采取了多项措施减少河流年输沙量,且读图可知,1952~2009年该河累积输沙量增长趋势逐渐变缓,故年输沙量持续减少,故8题选D。

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训练)
2.根据图中的原理,可用遥感技术直接( )
①划分植物类型 ②判读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③监测树木的生长状况 ④估计粮食作物的产量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38f-a368-02c0-c08d-7791b12e10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8.该河在1952~2009年,年入海泥沙量(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38c-c6d3-4ce0-c08d-7791b12e10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气、二氧化碳等,在25亿-6亿年前,地球大气中氧气含量逐渐增加,这些氧气主要来自于(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38b-7a1b-2338-c08d-7791b12e10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6.下图是某天体系统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38a-db6d-9220-c08d-7791b12e10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4.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4—5题。
【水循环】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38c-c6d3-3188-c08d-7791b12e10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反映的是________纬度大气的垂直分层,理由是什么?
(2A层大气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补绘B层气温变化曲线。该层在22~27 km范围内,________含量达到最大值,形成________层,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
(4A、B、C大气密度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38b-fa5a-15e0-c08d-7791b12e10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9.天文学家研究判断新发现的这颗行星极有可能存在生命的主要依据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38b-06c7-f5a0-c08d-7791b12e10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有关图中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38b-b552-ddd8-c08d-7791b12e10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0.读某地理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图层,完成10~11题。

叠加甲与乙图层,最可能应用于预防(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38f-a368-29d0-c08d-7791b12e10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7.地球上有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温度条件,是因为(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38b-06c7-edd0-c08d-7791b12e100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在校教育
>
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训练)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训练)

8.该河在1952~2009年,年入海泥沙量( )

A、 先增大后减小

B、 持续增大

C、 先减小后增大

D、 持续减小

答案:D

解析:解析:
结合材料可知,该地采取了多项措施减少河流年输沙量,且读图可知,1952~2009年该河累积输沙量增长趋势逐渐变缓,故年输沙量持续减少,故8题选D。

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训练)
相关题目
2.根据图中的原理,可用遥感技术直接( )
①划分植物类型 ②判读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③监测树木的生长状况 ④估计粮食作物的产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解析:遥感技术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因为图中很明显地反映出不同生长状况的植物反射率不同,由生长状况可推断粮食作物产量。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38f-a368-02c0-c08d-7791b12e10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8.该河在1952~2009年,年入海泥沙量( )

A.  先增大后减小

B.  持续增大

C.  先减小后增大

D.  持续减小

解析:解析:
结合材料可知,该地采取了多项措施减少河流年输沙量,且读图可知,1952~2009年该河累积输沙量增长趋势逐渐变缓,故年输沙量持续减少,故8题选D。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38c-c6d3-4ce0-c08d-7791b12e10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气、二氧化碳等,在25亿-6亿年前,地球大气中氧气含量逐渐增加,这些氧气主要来自于( )

A.  海洋中的藻类释放的氧气

B.  水蒸气分解形成

C.  火山爆发时发出的气体

D.  生物的呼吸作用产生

解析:解析:太古宙时期出现蓝藻等原核生物,分布于原始海洋中。蓝藻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蓝藻大爆发使得氧气含量增加,因此选择A。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38b-7a1b-2338-c08d-7791b12e10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6.下图是某天体系统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图所示天体系统共有四级

B.  图示天体系统中最高一级是银河系

C.  我国发射的“神舟十号”飞船已经飞出图示最低一级天体系统

D.  图示最高层次的天体系统是人类目前能够观测到的最高层次的天体系统

解析:解析:该图所示有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三级天体系统;目前人类能够观测到的最高层次的天体系统是总星系;“神舟十号”飞船绕地球飞行,在地月系范围之内。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38a-db6d-9220-c08d-7791b12e10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4.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4—5题。
【水循环】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A.  减小降水变率

B.  减少河水含沙量

C.  增加降水量

D.  加大河流径流量

解析:解析:
我国降水变率的大小与植被覆盖率无关,A项错误;植被覆盖率高,保持水土能力强,可以减少河水含沙量,B项正确;植被覆盖率能够提高区域降水量,但提高幅度不大,C项错误;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能力高,河流径流量会有所减小,D项错误。故4题选B。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38c-c6d3-3188-c08d-7791b12e10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反映的是________纬度大气的垂直分层,理由是什么?
(2A层大气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补绘B层气温变化曲线。该层在22~27 km范围内,________含量达到最大值,形成________层,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
(4A、B、C大气密度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

A.  层集中了大气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且空气对流运动显著,水汽易凝结成云致雨,因此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据图可知,

B.  层为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该层在22~27 km范围内,臭氧含量达到最大值,形成臭氧层,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
据图可知,A、B、

C.  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大气的密度越往上越小,空气越稀薄。

解析:解析:
据图中对流层的高度为12 km可判断该图反映的是中纬度大气的垂直分层。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38b-fa5a-15e0-c08d-7791b12e10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9.天文学家研究判断新发现的这颗行星极有可能存在生命的主要依据是( )

A.  这颗行星与地球形态相似

B.  这颗行星距离太阳很近,只有约35光年

C.  这颗行星像地球一样主要由岩石组成

D.  这颗行星可能存在液态水及含有氧气的大气

解析:解析: 天体存在生命的重要条件是拥有液态水及适宜呼吸的大气。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38b-06c7-f5a0-c08d-7791b12e10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有关图中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圈都分布在海平面以下

B.  生物圈孕育于其他圈层中

C.  *①圈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D.  *②圈层中硅镁层在大洋洋底缺失

解析:解析:水圈、大气圈、岩石圈有交错在一起的部分,所以水圈不都分布在海平面以下,A错。生物圈主要分布在这个交错地带,所以说孕育于其他圈层中,B对。①圈层在底部的对流层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中部平流层随高度增加而温度增加,C错。②圈层中硅铝层在大洋洋底缺失,不是硅镁层,D错。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38b-b552-ddd8-c08d-7791b12e10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0.读某地理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图层,完成10~11题。

叠加甲与乙图层,最可能应用于预防( )

A.  泥石流

B.  地震

C.  台风

D.  寒潮

解析:解析:甲图层为地形图层,乙图层为河流图层,研究地形与河流的关系,最可能应用于预防泥石流。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38f-a368-29d0-c08d-7791b12e10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7.地球上有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温度条件,是因为( )

A.  地球的质量适中

B.  地球的体积适宜

C.  日地距离适中

D.  地球的卫星数目适量

解析:解析: 地球的特殊性表现在有生命物质存在。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有适宜的温度。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38b-06c7-edd0-c08d-7791b12e10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